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軟實力與校園文化關係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05W

近年來,研究高校軟實力和高校校園文化的論文汗牛充棟,對高校軟實力、校園文化的定義衆說紛紜,對其內涵和功能莫衷一是,但對二者的關係究竟如何卻缺乏深入的探究。筆者以爲,要正確認識高校軟實力和高校校園文化,應當從文化和軟實力的基本內涵入手,抽絲剝繭,才能理清思路,爲進一步研究作好鋪墊。因此,不揣淺陋,略作探研,以就教於方家。

高校軟實力與校園文化關係研究論文

一、文化與國家軟實力的關係

(一)文化的內涵和功能

文化的定義不下數百種,但普遍認爲文化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其中廣義的文化是指人類在社會歷史發展過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考古和人類學證明,從人類脫離動物界的那一刻起,文化就產生了,它是人與動物分野的主要標誌,與人類親緣關係最近的黑猩猩是無所謂文化的。而狹義的文化則排除人類的物質創造活動及其結果,專指人類創造的精神財富,我們通常所說的文化是狹義的文化。文化是有層次的。文化的表層是在人的衣食住行中蘊含了一定精神的物質形式,這一層面體現的是物質產品的精神寄託,可稱爲物質文化。文化的中層是藉助物質載體以體現精神的風俗、禮儀、藝術、政治、法律、制度等,這一層面無論是風俗、禮儀、藝術還是政治、法律、制度,都可以理解爲一種制度或規範,可稱爲制度文化。文化的核心是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這一層面是文化的底蘊和精髓,可稱爲精神文化。當人有了自我意識併成爲社會性動物之後,會在實踐中不斷思考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族羣的關係,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係。不同人類族羣經過一代又一代人的思考和實踐,會形成該族羣對於人與自然、人與人、現實與未來的共識性的理解,這就是所謂的文化傳統。文化的三個層次是相對的,並非涇渭分明,而是互相滲透,精神文化映射着制度文化、物質文化,而物質文化、制度文化又蘊含着精神文化[1]。既然文化是一種共通性的認識,那麼它天然具有三大功能。一是行爲導向功能,即文化爲族羣個體的行爲提供方向和可供選擇的方式。二是秩序整合功能,某種文化的形成和確立意味着某種價值觀和行爲規範被普遍認同和遵從。三是傳播傳承功能,同一人類族羣中的下一代能認同並共享上一代的文化,並將這種文化傳遞下去;同時,不同人類族羣的文化又能相互交流和相互影響。

(二)國家軟實力的內涵

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首度提出將一個國家的綜合國力分爲硬實力與軟實力兩種形態,其中硬實力包括基本資源如土地面積、人口、自然資源,軍事力量,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軟實力則包括國家的凝聚力、文化被普遍認同的程度和參與國際組織的程度等。約瑟夫奈把軟實力概括爲導向力、吸引力和效仿力,認爲其是一種同化式的實力,是一個國家思想的吸引力和政治導向的'能力[2]。

(三)國家軟實力本質上是一國文化之功能

筆者以爲,約瑟夫奈所謂的國家軟實力其實就是文化所表現出的功能。導向力是指文化的導向功能,即爲本國國民提供行爲方向和方式的指引。吸引力可分爲對本國國民和對外國的吸引力。如果是指對本國國民的吸引力,那顯然是文化的秩序整合功能,表現爲人心的凝聚。而對外國的吸引力,和效仿力結合起來,其實是指文化的傳播傳承功能。文化的傳承是指縱向的傳播,如果是在橫向上傳播,自然就表現爲對他國的吸引力和他國效仿的慾望。各國效仿某一國的形式很多,可以是對其價值觀、意識形態的傾慕,這自然是對其精神文化層面的嚮往;也可以是對某國政治制度、法律制度上的官方效仿,或是對其風俗禮儀、社交習慣上的民間效仿,這就是對其制度文化層面的效仿;甚至還有對某國建築、傢俱、服裝等衣食住行方面的效仿,這可理解爲對其物質文化層面的效仿。約瑟夫奈所謂的“一個國家思想的吸引力”顯然側重於某國的價值觀、意識形態等精神文化層面;而“政治導向的能力”更側重於某國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等制度文化層面。因此,約瑟夫奈所謂的國家軟實力,在本質上是一國之文化所表現出的功能,只不過是從政治學的角度來闡述的而已。

二、高校校園文化與高校軟實力的關係

(一)高校校園文化的內涵和功能

比照文化的定義,高校校園文化也有廣義和狹義之分。廣義的校園文化應當是高校在辦學發展歷程中所創造的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的總和;狹義的校園文化,即我們通常所說的校園文化,則專指高校在辦學發展歷程中所創造的精神財富。其中既包括大學精神、辦學目標、學校價值取向等精神文化層面的內容,又包括學校的規章制度、行爲規範、教風學風等制度文化層面的內容,當然還包括校園環境、建築、景觀、綠化等物質文化層面的內容。有的人還認爲,高校校園文化還有行爲文化[3],筆者以爲不妥。人的行爲是在某種文化指引下的結果,同時又創造和發展着文化,但它並不是文化本身。我們可以把它理解爲一種價值觀及行爲規範的實施過程。人的行爲既要受到精神文化的指引,又要受到制度文化的約束和物質文化的薰陶。高校校園文化作爲文化的子集,自然具有行爲導向功能、秩序整合功能和傳播傳承功能。行爲導向功能是針對高校師生個體而言的行爲指引功能,發揮的是一種淺層的作用;秩序整合功能是針對高校的全體師生,表現爲一種制度的規範和人心的凝聚;傳播傳承功能則涵蓋高校內外,包括高校內的代際傳遞及其外部的輻射影響。

(二)高校軟實力的內涵

要理解高校的軟實力,首先應當明確什麼是高校的硬實力。以約瑟夫奈的定義來看,除了高校不可能具備的軍事力量外,應當包括高校的基本資源、經濟力量和科技力量。高校的基本資源主要是指其佔地面積、師生人數、硬件設施等;經濟力量主要是指高校的經費渠道和經費多寡等,二者構成了高校人、財、物的基本狀況。高校的科技力量應主要包括其學科專業建設情況如博士碩士點、重點學科、重點實驗室的數量等,師資狀況如院士、博士生導師等高水平教師的數量等。除了這些,大學精神、教風學風、校規校紀、建築景觀等所發揮的育人作用應該都可以歸入高校軟實力的範疇。從抽象的角度而言,筆者借鑑文化的三大功能,將高校軟實力分爲導向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導向力強調行爲指引,凝聚力強調對內整合,吸引力強調對外輻射,生命力強調代際傳遞。

(三)高校軟實力本質上是高校校園文化的功能

1.高校校園文化會產生導向力高校在辦學發展歷程中所積累的物質財富,如佔地面積、硬件設施、經濟和科技力量,相對於其他高校而言,自然會形成一種競爭優勢,這種競爭優勢正是高校的物質財富所展現出的功能,我們通常稱之爲硬實力。高校在辦學發展歷程中所積累的精神財富,會慢慢體現爲一種校園文化,這種校園文化既有深層的大學精神、辦學理念,又有中層的規章制度、校風學風,當然也有物態化的包含了一定思想和歷史韻味的建築、景觀等校園環境。在這樣的氛圍中學習和生活,學生會逐漸認同高校的價值觀,並對自己的行爲作出傾向性的選擇。在校園文化積澱深厚的高校,其文化氣息如同和煦的春風,滲透在全體師生的觀念和言行之中,體現在教學、科研、學習、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位新進校的學生,都能感受到這種文化對自身行爲的導向和指引。就像清華學子珍惜分秒時間的傳統或北外學生早起晨讀的良好學習生活習慣,關鍵不在於校規校紀的制度約束,而在於深入骨髓的內心高度認同。我們經常強調一個學校的學風、教風,其實就是指這樣一種對個體行爲的非強制的導向力。

2.高校校園文化會產生凝聚力當師生都高度認同某種價值觀,並作出類似的行爲選擇時,高校軟實力中的凝聚力就表現出來了。這種凝聚力不是表現爲在一套“嚴刑峻法”下的被動遵守,而表現爲在大學精神和制度風尚的整合下,一種具有高度文化認同感的“人心齊、泰山移”的自覺狀態。當全校師生對這樣的校園文化高度認同並倍感自豪時,校園文化的秩序整合功能就會表現得非常明顯。在這樣的過程中,大學的凝聚力自然就會更加凸顯。

3.高校校園文化會產生吸引力當高校的導向力和凝聚力逐步增強時,會自然而然產生一種相對於社會及其他高校的輻射作用,使大家欽慕和效仿。對內的凝聚力越強,對外的輻射面也就越寬。這就是“內聚素質、外樹形象”的真諦。筆者以爲,大家嚮往一些國內外的著名高校,難道真的非常瞭解這些學校的佔地面積、基礎設施、經費狀況抑或學科專業、師資力量?其實,可能更多的是希望感受到這種物質文化的薰陶,制度文化的凝聚,精神文化的引領。普通社會公衆感受到的只是一個大學品牌,但這個品牌的內涵深深植根於校園文化,直指校園文化最深層的大學精神。這與所有著名商品品牌都源於文化深層吸引的道理一致。

4.高校校園文化會產生生命力高校校園文化有了強大的凝聚力和吸引力,向下傳承更不言自明。每一位教師和學生都在用自己的言行發展着校園文化,這種文化所產生的認同感和自豪感會有強大的生命力,在高校內一代又一代傳遞,並對社會保持持續吸引力和產生輻射作用。更重要的是,優秀的校園文化會成爲民族優秀文化的一個子集,傳承這樣的優秀文化不僅僅是某個高校的自覺行爲,更是這個國家和民族的自豪和責任。正如你能想象沒有牛津和劍橋的英國嗎?高校校園文化有三個層面,即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能表現出四個方面的功能,即導向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這四大功能結合在一起,就是我們所稱的高校軟實力。由此可見,高校校園文化是高校軟實力的基礎,高校軟實力本質上是高校校園文化所表現出的功能,二者的內涵是統一的。要提升高校的軟實力,就要看是否有利於從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物質文化層面提升學校的導向力、凝聚力、吸引力和生命力。我們必須承認,校園文化的積澱、高校軟實力的提升不可能一蹴而就,不能靠打激素似的短期刺激和強化,而只能在辦學過程中樹立校園文化意識,凝鍊大學精神,推進制度文化建設,形成物質文化氛圍,一代一代傳承和發展。大學是傳承文化的主渠道之一,也是創造新文化的基地,抓好高校校園文化這一先進文化的子集,高校的軟實力自然就會彰顯,正如波之於水、滑之於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