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學問君 人氣:8.58K

身爲一名優秀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學習到很多講課技巧,來參考自己需要的教學反思吧!以下是小編精心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歡迎閱讀與收藏。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集合15篇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

《讓大家認識我》是小學一年級美術的第一節課,分爲兩課時執教,在時間的安排上比較充裕。第一課時主要是讓學生們互相交流,學會自我介紹給對方,開始創設了召開新同學見面會的活動情境,以畫自己的形式交流,學生反映熱烈。在交流中互相增進相互瞭解,融洽彼此感情。我採用學生作業當場反饋比較的形式,讓學生看看比比誰把畫面畫的大、飽滿,形象直觀地比較使學生髮現把畫變大的優點。學生透過塗一塗、練一練的繪畫實踐活動掌握了基本的色彩平塗方法和接色法,有的學生還有餘力,老師就鼓勵他們大膽變化,探索運用其他的方法和材料創意表現。

在本課中,我透過一系列撕、剪、貼、畫、說、看、玩等的學習活動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充分調動學生動口,動手、動腦的能力,比如在“撕”後讓學生談談感覺,是想引導撕痕留下的立體感。但同時要注意學生年齡較小,練習速度不一,教師要根據不同情況給予指導。第二教師示範部分注意步驟,但色彩方面更需要大膽引導學生展開想象。最後要注意引導學生不亂扔廢棄紙屑,留住邊角紙料,備於以後的課程中使用。

在學生的互動過程中,有些同學表現的相當積極出色,而有個別同學表現的淡漠。如何調動這部分同學的積極性,讓每個學生都動起來,我想可以透過談話、做遊戲,與老師同學合作描繪等變現形式,激發其學習的主觀能動性,融入遊戲過程,在愉悅的活動中提高他們的觀察力,豐富他們的想象力以及口語表達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

一、說教材:

1、教材分析:

《風來了》是湘版小學美術第六冊的第四課。這是一堂造型表現課。

本課即以生活中學生常常遇到的風爲內容題材,讓學生回憶各種各樣的風颳起時所見到的情景與不同的感受,並透過繪畫的形式表現出來。

風的形狀是看不見又摸不着的,怎樣表現風來了呢?這便是教學中要解決的學習問題。透過用線來表現風,可以畫出風的飄動、旋轉、迅疾和方向,使學生體會風的形態。利用物體形態的變化來表現風的感覺,如畫家作品《陣風》描繪了幾位藏族婦女在風中艱難地行走的姿態,她們的腰帶、髮辮、衣襬及一些飾物都被風吹得飄了起來,真實地表現了對大風的感受。

教材藉助圖片提示,體現出用線條表現風的感覺。旋轉的渦狀線和相似方向飄動的弧線表現出不同的疾風景象,藉以啓發兒童從可視的線條形象中去體味風的方向、大小、疾緩,幫助兒童從中獲得方法和經驗的體認。

爲了便於學生進入學習活動,安排有小訓練,即陳列吊燈、衣架上晾的褲裝、柳條等圖樣,提出問題:你能想像出大風吹過來時,它們會有什麼變化嗎?說一說,試着畫一畫。穿插其中的小訓練對於觸動學生的感知,增強其體驗、感悟的能力,發展想像力和表現力可以產生積極的促進作用。

本課由於學習內容與學生生活經驗密切相關,平時學生就積累了一些有關風的感性體驗,透過教師的指導,他們一般可以根據記憶和想像畫出對風的感受。

2、教學目標:

認知目標:學習風的表現方法。

能力目標:培養對大自然、對生活的觀察能力和記憶能力,發展想像能力和繪畫表現能力。

情感目標: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①、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

②、運用線條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

二、說教法學法:

本課的教學過程主要師生的互動,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採用的是開放式教學,營造了一個愉快直觀的教學環境,很好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學中我注意到學習活動開展的層次關係,從風的形式到物的反應,再經想像提高到追求一種有意義的表現逐步推開,爲教學提供了清晰的路線。課堂以學生爲主,欣賞、感受、想象、表現等活動貫穿於整個教學過程,學生在自由的觀察、體驗、感受、討論、交流與聆聽中去了解風的來歷,體會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大膽地表現對風的感受,體驗創作的樂趣。

特別是在教學過程中,爲了能讓學生更進一步體會發現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我特意安排了“風吹稻草人”和“上學路上”兩個FlasX短片,先讓學生想象並說出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不僅吸引了學生的注意,激發了學習興趣,同時更深刻的體現了本課的主題,講清重點,突破難點和抓住關鍵。

三、說過程:

本課的教學,重在引導學生觀察記憶颳風時周圍事物和人物的變化。教學過程擬作如下安排:記憶交流——演示觀察——嘗試訓練——欣賞評述——指導表現——交流評析——課後延伸。

1、記憶交流環節透過傾聽各種風聲,觸動學生的記憶,嘗試用線條初步表現對風的感覺,使學生自主地投入到學習討論中,相互交流自然界有哪些風。

2、透過生動有趣的多媒體動畫演示讓學生觀察颳大風時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加深學生對風的感受。再透過教材提供的小訓練嘗試畫一畫大風吹來時,不同事物、動物和人物形態的變化,並透過對學生小訓練的分析,指導學生透過各種物體形態的變化來表現風來了的感覺。

3、欣賞評述環節我讓學生欣賞評析教材中的優秀作品,加以學習借鑑,再根據自己的記憶和想像進行創造表現。交流評價時,讓學生相互說說哪些作品有風來了的感覺,喜歡哪幅?爲什麼?還可以給作者提出哪些好的建議?

4、最後,我對本節課的學習情況進行總結拓展,激發學生對自然現象的探索與熱愛之情。

教學反思

這堂課,我重在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以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爲中心,將學生的體驗和活動穿插其中,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方式的改變可以使學生的學習變得豐富多彩,課堂也變得格外生動、有活力。

以上是我對這堂課的理解,還有不足之處請多指教。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

在傳統的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只能依賴有限的教學資源把美術知識和圖片資料傳授給學生,在這樣的教學環境下,學生所學到的知識是及其有限的。而在網絡環境下進行美術教學,可以藉助網上大量的教學資源來豐富美術教學內容。在教學《陶藝》(一)這一課時,教師課前佈置學生觀察生活中有趣的陶瓷藝術,多途徑收集圖片、光盤、實物等資料,教師則查閱相關網頁,下載有關罐和壺的教學資訊資料提供給學生,讓學生在網上進行欣賞。這樣的教學對教師來說縮短了教學時間,提高了教學效率;對學生來說,豐富了欣賞內容,增加了欣賞興趣,培養了欣賞能力,激發了創作慾望。同時,在教學中教師以罐和壺的知識引導學生在網上進行研討,這就更大大擴容了教學資訊量,擴大了學生的知識面,也培養了學生對所獲取資訊的交往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

反思之一:

在聽課學習中我看到: 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轉變。同時,觀念的轉變還帶動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爲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我還看到,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總能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自己的“教”真正爲學生的“學”服務,使教學向着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靠攏。不少教師的課,“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權威性”,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了,師生關係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師注意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自主學習了。同時,教學形式更加開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真正落實“有效教學、主動參與”,還存在一些問題需要我們反思。

1、要真正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須要做到三要

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成爲推進教學進程的依據。所有的預設都是爲了不曾預約的精彩。由原來固定單一線路變爲現在的多元設計。二、要減少對學生的控制、放開對學生的制約,我們會發現孩子其實非常聰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有更豐富的答案。作爲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瞭解學生,給他們活動的機會、思考的空間。三、要學會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都知道即時評價,但到底什麼樣的評價纔是真正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呢?爲了鼓勵而鼓勵,爲了評定而評定,將最終失去的學生對評價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啓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打動學生的心靈,使評價確實評而有價。

2、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和內容

在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在教學行爲上卻又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變單純的理論學習爲“解決問題”的教研形式。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不針對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因此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實效的前提。進行科學的課堂觀察,以“案例”爲載體,找出問題的癥結,表達活動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活動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藉此來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將新理念融於教學行爲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認識。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透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三方面進行,第一,正面反思,即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爲,透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學行爲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後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麼?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麼?成功行爲給我的啓示是什麼?第二,負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不足或缺失,並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可以這樣思考:教學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麼?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這個問

題給我的啓示是什麼?第三,對比反思,根據前後兩次教學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學前後理念和教學行爲的變化進行對比反思,可從中受到很多啓示。教師透過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反思之一: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和要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一節課只有40分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這個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時間如何調控和把握?在觀摩課上,高手老師們似乎完全沒有這個難題,但對我們這些平民老師來說,確是一個難題。我想,這就要求我們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在能夠引發學生思維處一定要放,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盡情地享受馳騁思維的樂趣;但當學生的已完成了這個思維過程後,就要及時收,像上面的討論,當學生的描述處於不斷重複時,就要及時進行下一個環節,用新的資訊再次激發學生新的思維。這樣開闔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又注重了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體驗過程。

反思之二:

學生開放、多樣的思維與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而創新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都很注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新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學生的思維呈現出開放、多樣的特徵。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思維的怪異、獨特,甚至不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可能對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有好處,但在學生幼小時,老師還應該注意他們的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有些問題老師有責任引導其向正確的思維方向邁進,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學科的特點,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課程講授時理論聯繫實際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講授理論,最多再輔助一些模型示範教學,這樣雖然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但總是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理論和實踐是兩張皮,聯繫不起來。學了理論在實際中用不上。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上課時教師在自然環境中講解速寫,在實踐中教學,爲學生設立情景,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給人帶來的視覺的藝術美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感受娛樂之中的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感。與學生一起互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對風景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進行繪畫。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描繪。本課,教師透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爲本,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 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爲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反思之一:

在聽課學習中我看到: 新課程的實施使教師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得到轉變。同時,觀念的轉變還帶動了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轉變。以往“師問生答”的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正在蛻變,已逐步建立和形成旨在充分調動、發揮學生主體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而富有個性的學習已成爲課堂教學改革的努力方向。我還看到,不管採取什麼樣的教學組織形式,教師總能走下講臺,走向學生、貼近學生,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使自己的“教”真正爲學生的“學”服務,使教學向着師生“互動交流,共同發展”靠攏。不少教師的課,“民主性”逐步取代了“權威性”,教學氛圍更加愉悅、和諧了,師生關係更加融洽、民主了。教師注意了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可以用自己喜歡的方式方法自主學習了。同時,教學形式更加開放了。但是,我也看到,在實施新課程的過程中真正落實“有效教學、主動參與”,還存在一些問題需

要我們反思。

1、要真正體現新的教育理念,教師須要做到三要

一要關注學生的需求,以此成爲推進教學進程的依據。所有的預設都是爲了不曾預約的精彩。由原來固定單一線路變爲現在的多元設計。二、要減少對學生的控制、放開對學生的制約,我們會發現孩子其實非常聰明,他們有自己獨特的思考,有更豐富的答案。作爲教師我們要做的是更多的瞭解學生,給他們活動的機會、思考的空間。三、要學會真正有效地評價學生。在課堂上,教師都知道即時評價,但到底什麼樣的評價纔是真正能促進學生髮展的評價呢?爲了鼓勵而鼓勵,爲了評定而評定,將最終失去的學生對評價的可信度。要以富有啓迪作用和富有情感的語言來打動學生的心靈,使評價確實評而有價。

2、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和內容

在與教師互相交流的過程中,我們發現教師對新課程理念都有一定程度的認識,但是在教學行爲上卻又無法充分體現出來。最關鍵的原因是理論與實踐的脫節。所以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教研形式,變單純的理論學習爲“解決問題”的教研形式。沒有問題就沒有研究,不針對問題的研究是沒有實效的教研活動,因此提高問題的針對性是教研由形式走向實效的前提。進行科學的課堂觀察,以“案例”爲載體,找出問題的癥結,表達活動實施中的困惑與成功、活動中的疑難問題及解決問題的策略和方法,藉此來引發更多的教師相互學習、分享經驗、反思、探討與教育實踐有關的問題,提升教師將新理念融於教學行爲的能力和教育教學的實踐智慧。

3、提升教師反思的內涵

沒有反思的經驗是狹隘的經驗,至多隻能是膚淺的認識。教師成長的公式:成長=經驗+反思。透過與教師的互動交流,我們看到教師都能清醒地反思自己的教學行爲,但是反思缺乏深度。要提高教師的反思能力,可以從三方面進行,第

一,正面反思,即尋找具科學性又具藝術性的教學行爲,透過反思將其提升到理性高度,充分展示它的閃光點,可以思考:成功的教學行爲是在什麼樣的情境下發生的?背後支撐它的教學理念是什麼?提供的教學策略是什麼?成功行爲給我的啓示是什麼?第二,負面反思,即反思自己教學行爲的不足或缺失,並把它提升到理性高度作歸因分析。可以這樣思考:教學中遇到了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的外部環境和內在原因是什麼?如果再教一次,我如何解決這類問題?這個問

題給我的啓示是什麼?第三,對比反思,根據前後兩次教學效果的不同,抓住教學前後理念和教學行爲的變化進行對比反思,可從中受到很多啓示。教師透過不同方面的反思,加深對問題的認識和思考能力,加快自己專業化成長的步伐。

反思之一: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時間和要在一節課有限的時間裏完成學習任務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一節課只有40分鐘,在新課程理念下,學生完成學習任務,是需要不斷合作、探究、交流的,而這個過程往往是一個循序漸進,由淺入深的過程,這個時間如何調控和把握?在觀摩課上,高手老師們似乎完全沒有這個難題,但對我們這些平民老師來說,確是一個難題。我想,這就要求我們引導者應該懂得調控藝術,做到收放自如,開闔有度,在能夠引發學生思維處一定要放,讓學生充分合作、探究、交流,盡情地享受馳騁思維的樂趣;但當學生的已完成了這個思維過程後,就要及時收,像上面的討論,當學生的描述處於不斷重複時,就要及時進行下一個環節,用新的資訊再次激發學生新的思維。這樣開闔有度,才能既完成了一節課的學習任務,又注重了學生合作、探究、交流的體驗過程。

反思之二:

學生開放、多樣的思維與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之間的矛盾如何解決?新課程注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時間能力,而創新性思維是學生創新的基石。語文課堂教學中,老師們都很注意在課堂上激發學生創新性思維的火花,創設適合創新性思維的情境,鼓勵學生展開想象,發散思維,學生的思維呈現出開放、多樣的特徵。這樣難免會出現一些學生思維的怪異、獨特,甚至不符合實際情況。這些可能對訓練創造性思維,培養創新能力有好處,但在學生幼小時,老師還應該注意他們的思維的準確性、完整性,有些問題老師有責任引導其向正確的思維方向邁進,除此之外,在新課程教學中還出現了許多值得思考的問題。如,在新理念下如何體現學科的特點,課堂的實踐活動如何開展才有效等,這些都需要在教學中不斷探索,不斷認識,及時總結反思,再到實踐中去完善提高。

美術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所以在課程講授時理論聯繫實際是非常重要的。以前只在教室中講授理論,最多再輔助一些模型示範教學,這樣雖然也可以完成教學任務學生也可以學到一些知識,但總是積極性不高,課堂氣氛調動不起來,理論和實踐是兩張皮,聯繫不起來。學了理論在實際中用不上。針對這樣的問題,我在上課時教師在自然環境中講解速寫,在實踐中教學,爲學生設立情景,讓學生體會大自然給人帶來的視覺的藝術美感,更能激發學生的興趣愛好。感受娛樂之中的快樂,陶冶了學生的情感。與學生一起互動,實踐教學增強學生的興趣,培養學生的情感。

在對風景的講解中,使學生學到了運用速寫的方法繪畫風景畫,學會了如何取景進行繪畫。抓住了事物的結構特徵進行描繪。本課,教師透過運用在真實景中繪畫,提高學生的繪畫興趣,感受大自然的美,陶冶了學生的情操。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爲本,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內容。比如在《節日的裝飾》這一課裏,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手工裝飾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試着準備了一些《快樂的節日》等一些有節日氣憤的歌曲,這些歌曲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了很大的作用。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

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起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積極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可以畫在桌子上,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必須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例如:可以採用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學生生活相結合的能力。

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有時候,大人在看孩子的畫時,往往搖頭說:“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 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應該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以上所述,爲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 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教學纔是真正適合學生髮展的呢?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一次次試圖在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藝術教育有不同於科學教育與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藝術教育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途徑,它的這一特點決定了藝術課堂教學所採用的方法要有別於其他學科。藝術更爲講究的是情感的投入與心靈的交流,否則如無根之木,無源之水。但情感教育是一種春風化雨,潤物細無聲的教育,那又如何才能在潛移默化中讓學生接受到這種情感教育呢?

學校安排我擔任一、四、六年級的美術課教學。然而,又正逢一年級是新教材,我如覓知音,便傾注了較多的精力,各種各樣的教學思路也充分地得到實踐。經過前一段時間的實戰實施,我大致地整理了以下幾點:

一、富有趣味和情趣,充滿美感體驗的學習活動是培養興趣的關

鍵。每個人都會對其感興趣的事物給予優先關注和積極探索,並表現出心馳神往的狀態。研究表明,如果一個人對某項工作有興趣,就有可能發揮他全部才能的80%-90%,並長時間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勞。相反,只能發揮出20%-30%,也容易精力疲勞。興趣還可以開發智力,是成才的起點。後來,我嘗試把課本以外的內容滲透到教材中。借鑑課標的理念,我幾乎把大部分的教材題目改成學生所感興趣又容易理解的主題,讓他們進行自由大膽地創作。有時還甚至先創作再引題,也就是說根據學生的作品自由取名。這樣的方式普遍受到各班學生的歡迎,效果也不錯,也可讓學生從中樹立自信,發展個性!

二、關注時間、地域以及個性差異。由於班級不同,學生性格各異,同樣的教學手段所顯現出來的效果也是大不相同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5

本課是屬於“設計·應用”學習領域的內容。面具在世界藝術發展史中佔有重要的地位。在亞洲、非洲、美洲等地區的原始藝術中,都可以找到面具。因爲它顯示了原始藝術豐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技藝。特別是我國的不同民族和地區,有着多種面具。把這些面具介紹給學生,可以促使他們多方瞭解世界不同民族的藝術。同時,由於地域、種族的差異,面具的風格迥異。裝飾藝術表達內容的廣泛,表現形態的千奇百怪,能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充滿了無窮的樂趣。

教學中首先透過展示了不同材質、不同造型表現手法的面具。它們在形態與神態的表現上給人的感覺多樣,有的滑稽怪誕、有的粗獷奔放、有的猙獰恐怖、有的質樸天真……這幫助學生了解面具的多樣風格,瞭解多種表現方法。透過製作步驟的教學給學生提供了製作面具的基本方法,解決製作中的技術難點。最後我讓學生戴上面具講有趣的故事,激發了學生的積極性。

本課的教學設計主要體現了幾個特點:

一、興趣入手,貫穿欣賞、競猜、情境想象等活動,始終以學生樂於接受的方式將各個知識點串聯起來,達到學生樂學、會學的目的。

二、將美術課程與其他學科巧妙地進行整合。比如在初步認識、欣賞各地的面具之前,將其所在地在版圖上進行顯示,使學生的瞭解更直觀,更清晰。在介紹面具的來歷時用觀看影片代替了枯燥呆板的解說。聲音、圖象的感官刺激讓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更牢固。

三、請來學習小夥伴,透過參觀博物館的.形式自主解疑。在明明博士的帶領下,學生帶着自己的疑問來學習,其目的性更強,積極性也更大。這樣的課件設計體現着學習的互動性,使教學輔助媒體真正起到了實效性。

四、知識學習與實際生活相聯繫,學生面具的作業設計與迎新舞會相結合,學以致用。

在實際的教學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之處。比如:

一、面具文化歷史悠久,種類繁多。對於小學三年級的學生來說,要想在一節課的時間裏瞭解各地的面具特色是具有一定難度的,也沒有這樣的必要。因此,本課的面具欣賞部分顯得有些多而淺。如果重點分析欣賞一兩個面具,先總結出面具誇張的特點再進行廣泛的欣賞,使學習由點到面再總結,對學生後面的設計會更有幫助。

二、學生技法上的學習指導得不夠。在進行面具設計時,學生可以自由選擇其表現方式。可能是教師在示範時過快了一些,也可能是因爲新學習的油水分離法操作起來比較麻煩,幾乎所有的學生都選擇了用油畫棒或彩筆設計。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6

課堂教學秩序井然,學生作業完成率高。透過這階段對小學美術新教學理念地學習,反思傳統美術教學下學生的學習狀態,對比新課程下的美術教學的新要求,我有許多的感悟和收穫:

首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是小學藝術教育中必須重視的要素,在整個小學教學階段,學生的興趣還不夠穩定,認識興趣以一定的情境性爲特徵,只有掌握學生年齡特點基礎上,才能瞭解小學生由於在感知、意識、理解、能力上的高低懸殊,所表現的興趣上的不一樣。所以,在教學實踐中,我深刻體會到:各個年級學生有着不同的認知能力,應該根據年齡特點提出相應要求。

其次,在教學美術繪畫課中,那些有趣生動的形象是引起學生的直接興趣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促使他們形象思維發展的主要意象。學生作畫只憑頭腦中記憶的表象作畫,往往大略地看了事物形象後,有個大概的記憶,就開始作畫。針對學生喜歡觀賞一事一物,我在日常的美術教學中特別注意引導學生有目的地進行觀察,如:形狀、顏色、結構、姿態等,並注重在觀察中使學生運用多種感官,更好地認識客觀事物。色彩方面則多憑主觀映像。因此,指導兒童觀察和向兒童指出觀察任務時,首先讓其觀察形狀,當紙面上畫出形狀再考慮着色。觀察能力的提高在於鍛鍊,經常有目的、有意識的觀察,其觀察能力自然會得到提高。

技能與感知、觀察、記憶、思維等關係密切。要想學生積極開展美術活動需調動他們學習、練習的主觀能動性,其積極性在於興趣的驅使,興趣的濃厚必然勤練,表現能力自然而然地提高,又帶動興趣遞增,形成一個良性循環。當然培養小學生的繪畫表現能力,不能操之過急,應依據學生年齡心理特點施教。好比一株樹苗,使這株樹比其他的樹的生長得更高大,祕訣就在於每個年齡應具備經驗常識,在每個年齡必須完成起年輪的正常發育,然後由下一個年輪延續。所以以往傳統美術教育所採取填鴨式方法來督促他們,只會忽略當年所應具備的經驗常識,事後再想彌補已使年輪變形,無異於拔苗助長。

再有,教學評價的科學合理性,可以促進和提高學生學習積極性。評價應使不同先天素質、不同智力水平和個性特點的學生透過美術活動都得到發展,並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充分感受到成功所帶來的喜悅和自豪,使學生樹立起學習的自信心和自覺性;教師千萬不要用成人的眼光看待學生的美術作品,不能用"乾淨整齊""像不像"來作爲衡量的標準,否則學生會失去學習美術的興趣,失去創造中的自由意識。 因此,評價要鼓勵、探索與創新,重視個性的培養。在大力倡導創新教育的今天,美術教育更應該發揮出它所具有的獨特作用。教學內容的設計,教學方法的實施,以及教學結果的評價,都應該圍繞着服務於學生創造力的培養這一重要目標。

如何讓學生插上想象的翅膀,創造更新、更奇的繪畫作品?作爲美術專職教師,我將盡可能地給他們提供豐富的形象資源。在教學中鼓勵和引導學生想象,運用形象化的聲情畫意,設定情境等手段,激發學生開啟廣闊的想象思維空間。讓他們從中體驗快樂,也讓自己感受那份與衆不同的幸福。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7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透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十分重要。評價得當,能激勵學生敢於作文、樂於作文,因而對學生的文章不能千篇一律,也不能一棒打死。應根據不同水平的學生給予不同要求的評價,對基礎好的學生要有較高的要求,基礎差的哪怕是用了一個好詞、一個佳句也應該及時表揚。記得有一次,我發現一個平時作文很差的學生在文章中準確地用了一個表示時間過得很快的詞“剎那間”,於是我在批語中這樣寫道:今後能多看點書,認真作好記錄,教師相信你的作文會更上一層樓!這樣做,能讓一些差生得到鼓勵,看到希望。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有些學生不是不能學好語文,也不是不知道語文重要,而是認爲高考語文不考課本,試題全部來自課外,抱着投機取巧的心理,大搞題海戰術,今天一套資料,明天一套試題,見題就做,企圖能夠“碰”上高考試題,對老師提出的緊扣課本、多讀文章、培養語感的要求充耳不聞。還有一些學生,題目也不做。他們抱着“我聰明”、“我運氣”的心理,等到考場“超常發揮”。這是一批最典型的投機取巧者。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

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簡單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簡單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美術課程標準》提出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美術課程的價值主要體此刻以下幾個方面:一,陶冶學生的情操,提高審美潛力;二,引導學生參與文化的傳承和交流;三,發展學生的感知潛力和形象思維潛力;四,構成學生的創新精神和技術意識;五,促進學生的個性構成和全面發展。就應說,課程改革給美術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僅僅僅停留在過去的以學習美術技能爲主的教學模式,而是加入了更多人文性質的內涵,要到達這樣的目標,需要美術教師有很高的綜合素養、人文素養。而這,與我對美術課美術教師的期望正好吻合。我一向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

思考一:美術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僅僅僅是教具的準備,它要有更廣泛的資料。除了有形的課堂資源的準備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這得靠老師長期的積累。

思考二:美術課堂教學

課堂教學當然是重點,很多問題都值得深入探討。那裏我想談我一向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兒童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課的保證,這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原則。但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往往不需要孩子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用心性,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並非無效。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不需要孩子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孩子足夠的空間創作,能夠畫在桌子上,能夠“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說,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能夠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課堂務必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往往會抹殺孩子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怎樣兼顧呢?那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的收放自如,既不放縱,也不壓制。

思考三:美術作業的評價

大人看孩子的畫往往搖頭,畫的是什麼呀,亂七八糟!殊不知,兒童繪畫貴在無序、天然童真,去雕飾的浪漫稚拙,而且個性鮮明,想象力豐富。有的孩子喜歡色彩,有的孩子畫畫喜歡用線條。還有的孩子只喜歡畫抽象的形狀。所以對於兒童畫的批改、評價就應有多重的標準,要善於發現兒童畫中閃光的東西。

課程標準是新的,兒童是新的,在教學中肯定會有更多的新問題新現象新思路值得我們去思考,這確實是十分有意思的事情。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9

上學期低年級的美術是以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爲主。主要方式是塗色、添畫。整個學期下來,孩子們的繪畫水平都有了必須的提高。本學期我是在培養學生對美術的興趣的基礎上,注重對學生知識經驗的積累,及培養學生的創新本事。我以指導爲主,強調創造的過程,注意學生的情感體驗,並與其他教師在交流中要多瞭解孩子,主動觀察、分析孩子的各種情景準確把握,在適當的時候以適當的方式教給孩子技能技巧,讓孩子畫出心中的畫,促進學生個性的發展。

孩子從小就喜歡亂塗亂畫,他們把亂塗亂畫作爲一種自由的遊戲活動。學生藉助畫畫能夠充分施展自我的想象力,發揮自我的創造才能,但低年級孩子年齡小、控制力差,繪畫水平低,正處於塗鴉期,我覺得正確的觀念和適當的方式引導是激發學生美術活動興趣的關鍵。

1、豐富孩子的感性經驗。

春天,它蘊藏着無窮的奧祕和想象的空間。所以在開展美術教學中,我儘可能捕捉孩子感興趣的事物,讓孩子運用自我的感官去看一看、摸一摸、嘗一嘗、玩一玩,並在教學過程中,多給孩子觀察、欣賞的時間,引導他們進行細緻的觀察,使孩子的腦海中留下清晰豐富的印象,幫忙孩子們積累豐富具體的、直接的生活經驗,從而激發孩子們想畫、愛畫的慾望。如:在進行繪畫“小蝸牛”前,我們經過讓家長先帶孩子們一齊去觀察小蝸牛,先對蝸牛有個初步的瞭解,從它的形態、形狀,身體上的紋路。不但引起了孩子們的學習興趣,並且從中獲得了許多關於蝸牛的感性認識,爲繪畫“小蝸牛”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從而更好地把它表此刻畫面中。

2、適當的示範。

孩子對事物的美感、形象思維還處在啓蒙階段,缺乏相應的表現本事,若任憑孩子自由發揮,而沒有正確的示範、引導,那麼就會出現空有過程而沒有結果的局面,從而使孩子失去學習的興趣,不利於孩子美術表現力的發展。爲了避免學生對範例的機械模仿,所以我在向孩子示範時,並不要求他們模仿,而是經過把所要表現的事物進行分析,然後示範其主要的外形輪廓。在這過程中,我結合本班孩子的年齡特點,用自編的小兒歌幫忙孩子更好地理解和表現事物。

3、恰當地指導。

學生自我約束本事差,坐不住,繪畫活動中總喜歡自言自語,任我多次提醒、控制,但還是鬧哄哄、始終難以安靜下來,他們的繪畫水平也較低,不能自如的用繪畫來表達自我的感受。因而,在作畫時,我總是鼓勵孩子邊說邊畫,盡情地釋放孩子自我的情感,大膽地表現自我的感受。爲此我改變以前的這種做法,相反地在繪畫活動中引導學生放心地邊畫邊說,如:在繪畫在畫小朋友的身體時。學生邊畫邊說:“一條線是媽媽,一條線是爸爸,再畫一條線手拉手,”邊畫邊說,孩子們既掌握了繪畫的技能,他們自我的感受又能得到釋放,乍一看,活動室有點亂哄哄,仔細瞧,孩子們十分投入,一幅幅生動趣味的畫完成了。所以說,在指導學生作畫時引導學生“說”比較可行,每一次美術活動,我都允許他們繪畫的結束後與同伴交流、提問。如:請小朋友悄悄地告訴旁邊的好朋友,“你畫的是什麼?它們在幹些什麼事情?他們在什麼地方呢?”孩子經過說,掌握了繪畫的技能,在與同伴的交流中起到了相互學習、相互影響的作用,從而促使孩子大膽用色、大膽表現及想象創造力的發展,提高他們的繪畫水平,發展學生的口語表達本事。其次,在指導學生畫毛毛蟲的不一樣動態時,我嘗試使用“基本形”不變的方法,引導孩子讓自我的毛毛蟲從不一樣

的方向爬過過來。經過多次的示範、指導、練習,孩子們對此有了初步認識,孩子們都能從不一樣的方位變出自我想象中的毛毛蟲。所以在繪畫中對孩子們要求要高一點,這樣才能讓孩子們在原有的基礎上得到不一樣程度的發展。

總之,在今後的美術教學活動中,還有許多的地方值得我們去探究,值得我們去反思。我將努力探索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教學方法,讓他們在進取愉快的情緒中,獲得經驗和知識,使每個學生都能在不一樣的水平上有所提高。下學期我將讓孩子們嘗試了其他不一樣的畫法,如滾畫,吹畫,染紙畫、刮畫等,大大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和創造力。以學生爲本,決不能把自我的意志強加於孩子,要充分理解孩子、信任孩子、欣賞孩子,挖掘他們的閃光點,呵護他們的創造潛能。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0

美術教學過程中,教師引導學生實施合作學習,設定合作的主題,調動學生的合作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本事。

設定課堂的學習主題,教師引導學生小組共同完成課堂任務。以《春天的暢想》爲例,教師以朗讀朱自清的散文《春》,引導小組探討對於春天的暢想,播放舒緩的音樂引導學生遐想。小組共同交流對於春天的暢想,並以文字的形式記錄下來。

每個小組準備繪畫工具,共同商討設定如何把文字的記錄轉化成繪畫的形式,傳授一些繪畫的技巧,使學生在繪畫的過程中掌握必須的繪畫技巧,培養學學生的團隊意識。

引導和小組形式的結合,打破了傳統的以講課爲主的教育模式,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主動性和學習的興趣被進取的調動起來,學習的過程中,培養了學生的團隊意識,增強了與他人交流的本事和自我的表達本事,灌輸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過程中,也難免會遇到一些問題,其中最主要的是教師如何引導學生和師生的配合。教師的引導決定着課程進展的情景,駕馭課堂的本事。怎樣控制課堂的突發事件,以及如何妥善的處理。

此刻一向在提倡“教師終身學習”的理念,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應當總結和反思教學中的各種問題,做到不犯二錯。爭取再學習的機會,進取培養自身再學習的思想和習慣。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1

新教材十分關注學生個性的發展,美術教師要認真領會教材編寫意圖,在繪畫中讓孩子畫出屬於自我個性的畫。繪畫對孩子來說,本身就是一種遊戲,需要很強的想象力和創造性,這也是爲什麼人們常說繪畫能夠反映一個人的氣質,性格和愛好。讓孩子畫出有個性的畫,我覺得要注意下頭幾點:

尊重孩子作畫的權利,儘量不要去指點孩子作畫

不一樣個性的孩子會在繪畫中使用不一樣的繪畫語言。一般來說,活潑外向的孩子更喜歡用粗獷的筆觸來作畫,他們繪畫速度快,畫面連貫,流暢,有較強的表現欲;而文靜內向的孩子,他們的畫細膩,嚴謹,畫面一般都比較精緻,緊湊,並且作畫的時間相對較長。例如,一個偏愛動物的孩子,通常能畫出動物身上的每一個細節;一個喜歡交通工具的孩子,則能把車輛的部件憑記憶畫出來。

什麼個性的孩子就讓他畫什麼樣的畫,這樣,孩子的原始創作熱情纔會被激勵。您能夠問他畫的是什麼,但不要去幹涉他畫什麼,怎樣畫。

選一個題材,讓學生畫不一樣的畫

同一幅繪畫題材在不一樣的孩子手中能夠畫出不一樣的畫,如果您想讓孩子的畫有個性,充滿創造力,不妨在平時讓他練習就一個題材,畫出不一樣的畫面。在繪畫的過程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都得到了豐富,他會學着從不一樣的角度思考繪畫的資料,從而也培養了發散性思維。

認真聽孩子介紹他畫上的資料

如果您拿到孩子的畫,覺得只是一堆顏色的塗鴉,那麼就請孩子來介紹他的畫吧。他畫了什麼,這個顏色代表着什麼,那邊一團又是什麼。聽了孩子的介紹,您也許會驚訝,原先孩子的眼中,世界是這個樣貌的,它並不像您看到的畫面那麼糟糕。多讓孩子介紹他的畫,能夠理清孩子的思路,讓他表達自我真正想要表達的繪畫資料。

鼓勵孩子大膽地去挑選自我滿意的顏色

孩子喜歡繽紛的色彩,有些在大人眼裏看來十分難看的搭配,孩子卻十分喜歡。所以,如果您的孩子用色"大膽",您千萬不要對他的畫指手畫腳,抹殺他剛剛建立起來的對顏色的熱情

作爲教師,我們應當要鼓勵學生大膽的去作畫,更要懂得去欣賞學生們的畫。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

新時期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再是一種單純的技能技巧訓練,而是一種文化學習,更注重培養人文素養與美術素養,因爲在整個人類社會歷史中,美術本來就是一種重要的文化行爲,是在情感、思想的表達、交流中產生髮展的;小學美術教育不同於專業美術教育,它爲發展學生整體素質服務:以學生髮展爲本,注重培養髮展學生審美能力、感知力、想象力、表現力等方面的能力,注重培養創新精神,注重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發展,小學美術教學反思。新教育強調培養學生學習興趣,強調學生自主探究學習,合作互動學習,強調情感體驗,注重學習的過程,注重跨學科的綜合學習,改變傳統教法和學法。透過美術實踐活動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最終使學生學會學習,學會做人,終身受益。

一、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觀察和探究習慣:

在具體的教學中不要過早地用技法技能去規範學生,採取合理的啓發、引導,培養學生良好的探究和觀察習慣。

二、注重培養學生髮散思維和豐富的想像力: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爲主要內容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內容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積極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賴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現代化教育對美術教學在調動學生積極性的需要、動機、目標、態度等各方面都採取了切實可行的措施、方式和方法,改進了原來美術課程和教學中存在的不足,從課程建設的角度,促進了美術教育觀念的轉變,促進了美術教材模式、學生學習方式和課程評價方式的變革,有效地運用各種資源,增強了美術教學的效果,充分發揮了美術教育在素質教育中的作用。

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把學習僅僅侷限在書本上,脫離學生的日常生活實際,在這種學習觀念下,不僅很難培養出學生的創造精神,而且會泯滅學生學習的興趣,最終影響學生的發展。

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既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的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生活相聯繫,創建多維互動的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讓學生在活動中學、在玩中學,讓學生圍繞目標自主選擇內容、材料和方法,讓學生在知識探索的過程中發現規律。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收到了較好的效果。

比如二年級的《色彩的情感聯想》一課,雖然學生對顏色並不陌生,但對色彩的調配和變化規律卻不瞭解,而且因爲學生第一次接觸水粉顏料,可以說對每一種物品和色彩都充滿了好奇,於是我在教學中充分讓學生去自主實踐,探索發現。我首先讓學生觀察教室裏都有哪些顏色?你喜歡哪些顏色?教室裏掛了很多漂亮的裝飾物,有綠色的葉子,紅色的國旗,黃色、紫色、粉色等各色的花瓣,還有各種顏色的衣物和文具。同學們驚喜地發現,原來我們的教室裏竟然有這麼多美麗的顏色,我又讓學生觀察外面自然界中還有哪些顏色,學生透過觀察,發現了我們生活的世界真是五彩繽紛,也激發了學習色彩的興趣。我又適時提出問題:這些美麗的顏色能不能用顏料調出來呢?學生齊聲回答:能。我沒有急於出示答案,而是讓學生自己動手調配顏色,學生的積極性特別高,不斷地向同伴和老師展示自己的新發現,學生在自主實踐中體驗着學習的樂趣,並久久回味。看到學生這樣快樂,我明白了一個道理:不要讓我們所謂權威的說教代替了學生的直觀體驗,扼殺了學生探索的自由,要讓學生成爲學習的真正主人。在教學中我們還要善於發現問題,分析問題,關注學生的情感,改進教學和組織形式,才能實現教學目標,創設教學的新境界。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3

合作學習透過營造寬鬆、和諧、自由的學習環境,可能使每一個學生學習自主性得到發揮,個性得到張揚,確實能到課堂教學效率的作用。充分發揮“合作學習”,有利於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各方面能力也會得到提高。

美術教育本身就是一種素質教學。培養學生的美術技能和藝術修養,是一門不枯燥乏味的學科。合作教學與美術教育相結合,能夠更好的讓學生在和諧、充滿藝術的氛圍中愉快地學習。在我平時的授課中,我也使合作教學發揮其本身的作用。以下以實例來說明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

在二年級的一節《泥塑》課上,我採用了小組合作進行製作的教學方法。這節課的教學目標是:

1、情感與態度:培養學生動手塑造能力,讓學生對生活充滿興趣。

2、知識與技能:運用壓、剪、滾的方法進行泥塑造型,掌握面具的特點。

3、過程與方法:小組合作教學,直觀教學。

教學重點:用泥塑造型面具。

教學難點:運用基本工具和造型方法對面具的誇張設計。

在課堂實際教學中,我把這節課設計成用泥塑造型一個面具。面具具有誇張、怪誕的特點。利用孩子們平時都喜歡玩的橡皮泥來進行塑造面具造型。我把班級學生分成三人爲一組。在每組的桌上擺放這節課需要的一些用具物品。在講授完知識點後,學生進行操作。

首先,每一個小組進行討論,討論自己小組所要塑造的面具造型是如何的?還有利用什麼工具和方法進行塑造。如果每個人各自做一個面具,那麼他的想法肯定有侷限性。

其次,透過小組的討論分工之後,一方面可以提高效率,另一方面可以使作品更爲豐富。一個小組討論下來結果是: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外輪廓,進行搓——捏——壓的製作方法。另一個同學製作面具的五官,第三個同學製作面具的裝飾。這樣子一個面具透過三個人的製作拼成一個造型。體現了三個人的想法。

最後,由小組決定一個成員上來介紹自己小組塑造的面具造型。把多人的想法結合在一起敘述,介紹自己小組的作品。

透過這節課小組合作教學之後,我發現首先在短短的三十五分鐘的課堂上,充分利用了時間。不會因爲學生沒能在課堂上完成作業而沮喪,也不會因爲想不出畫什麼、做什麼而傻傻地呆坐着。甚至,在合作過程中,也教育學生如何良好的進行合作,不會因爲工具等一些摩擦而爭吵,也增進了學生之間的友誼。如今的孩子都是獨生子女,大多數學生過分地考慮自己,但在合作教學中,就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點,讓他們學會與人分享也是一種快樂。

所以,合作教學在各個學科中同樣也適用,在我所舉的例子中,合作教學在我所上的美術教學中大大地提高了學習的效率,節約了時間,不會因爲時間原因而影響了課程。在語文教學中同樣也適應,比如:讀一篇課文,讓學生分角色的進行朗讀。不光能提高了學生對課文的學習興趣,也提高了上課效率。

美術教育中的合作教學實破教學重點、難點時,運用“合作學習”有助於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在解決學生質疑問難時,組織小組討論,有助於確立教學中以學生爲主體的地位。

當遇到問題含有多解性時,小組討論,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4

傳統美術教育多是圍繞"看畫"或"臨畫"爲主要資料展開的,最終都是大同小異。想像力和創造思維的培養和開發,是現代美術教育最主要的特徵之一。如我在教第一冊第8課《美麗的天空》時,讓大家儘量敞開心扉,大膽想象,大膽着筆,畫出自己最想畫的、最喜歡畫的一切。那裏的大膽想象最爲重要,想象的過程就是思維的過程,兒童心目中的天空五彩繽紛,五花八門,資料豐富。

三、注重調動學生綜合學習的用心性:

素質教育與生活緊密相連,激發了學生的需要強度,並依靠目標誘因的出現,提高學生需要的自我意識水平,滿足了學生聯繫生活,美化生活的物質和精神需要,從而調動學生的用心性。在《棋牌樂――棋篇》的教學中,爲了讓學生運用學過的繪畫及工藝製作知識技能,設計製作有創意的飛行棋,在教學安排上,我特意與其他學科的老師聯繫,好讓美術活動的橋樑。透過這個橋樑學生看到的是一個與他們的生活、情感、需求息息相關廣闊而美麗的美術空間。本課教學任務的安排分爲3個部分,首先是用彩色筆畫一個搞笑的小人,要求學生充分發揮想象力,根據個人的喜好描繪能顯示個性特點的小人;其次用剪刀挖眼,剪出人物外形輪廓,要注意剪紙操作的程序和工具的正確使用;再次將做好的小人套在手指上,盡興玩耍遊戲。本課的教學策略是在確定中心任務的前提下,《會走的小人》一課抓住課題中“會走”兩個字做文章,圍繞“故事”以遊戲的方式開展教學,從動人的情節中強化對運動形象的體驗以及思維發散的擴充,由表及裏觸及靈魂,藉以激發創作熱情,增加學習的表現性。

此刻的學生歡迎搞笑、形式新穎的學習方式。因此,建立簡單、愉快的課堂氣氛尤爲重要。我從課的匯入開始就注重這一點,讓學生“玩中學、玩即學”。首先,幽默搞笑的指偶表演吸引了全體學生的興趣。再請小朋友欣賞教師製作好的《西遊記》中的唐僧、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白骨精的同時讓他們上臺表演,學生也在不知不覺中認識了指偶,以及瞭解到了指偶的作用,激發製作的慾望。如何開拓學生的思路設計一個搞笑的形象?我覺得尋找學生感興趣的故事,從他們熟悉的、感興趣的人物入手講述人物形象特徵和特點,使他們認識到只有自己熟悉的、瞭解的、感興趣的人物纔是適合自己畫的對象。我校的二年級學生課外主要透過電視、圖書理解一些資訊,他們對卡通形象個性喜愛。我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如果請你製作一個小人,你會設計一個怎樣的人物呢?對於這樣的問題,總是能激發起學生們的思維的。一般學生都樂意選取一些故事中的主角,卡通人物,以及一些出名的人物進行設計,同時我鼓勵學生設計一些原創性的人物。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

這節是我的新教師展示課。雖然課前做了精心的準備,但從同學的學習熱情和實踐能力來看,與設定的目標還存在一定的距離。經過幾位老教師的點評與分析和自身更深入的鑽研教材,發現了問題的癥結所在。現將教學反思總結如下:

(1)教學目標完成和環節設計:

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同學瞭解色彩的色相知識,並且能用所學的知識設計、指導生活中的色彩搭配和處置畫面。從同學的課堂回答來看,同學對不同的色相給人帶來的感受都能大膽的表述,並對生活中不同的場所用什麼顏色來裝飾更美觀、合理都能各抒己見。但在色彩的畫面處置這一目標上並沒有體現出同學的掌握情況。原因是我的優秀教案存在問題。我是讓同學自由繪畫一幅作品,之後再根據畫面的主題合理運用所學的色彩知識來上色。用剩下的時間和第二課時的時間完成這幅畫。從重點練習的內容來看,這節課的知識點並沒有在課堂上馬上得到練習,而是花費在了思索畫什麼和構圖、打輪廓上。恰當的設計可以改爲讓同學課前就畫好一幅作品然後在課堂上運用剛學的色彩知識來上色。這樣同學的色彩運用能力能“趁熱打鐵”的掌握和實踐,老師對同學的掌握也能和時瞭解和指導。

(2)對同學的回答掌控過於呆板:

當我讓同學們說一說自身對各種色彩的不同感受時,每個同學的體會有時相似有時迥然不同,但我因爲事先準備好了板書,所以在引導時有些刻意的希望同學能說出我寫好的這幾個詞語。但顏色給每個人的感受是不盡相同的,我此時教師的主導性反而壓制同學的自主性。

(3)專業教師的特色不突出:

雖然這節課我對色彩的色相知識講解的較深入、詳細,但從同學繪畫時暴露出來的問題來看,我作爲一名專業美術教師不可替代的素質能力並沒有很好地在平時課堂上發揮專長。如有的同學繪畫步驟並不是從整體入手,而是先畫瑣碎的細節,還有的同學畫的事物比例失調、透視錯誤等等。這些專業知識和技能需要教師在每一節課中認真耐心的講解和示範,而我在這點上對同學的輔導還做得不夠。一方面是因爲自身對教材鑽研還不夠深入、對同學發展的總目標和要求還不夠清晰,另一方面是自身的教學方法還太單一、不夠靈活,同學不能很好的掌握。

我的教同學涯纔剛剛開始,在開學至今兩個半月的工作和學習中,我得到了許多老師的關心和指點,取得了一些小小的進步。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將更嚴格的要求自身,努力工作,發揚優點,改正缺點,取得更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