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學問君 人氣:2.58W

作爲一名人民教師,我們需要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藉助教學反思我們可以快速提升自己的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收集的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

本節課是三年級下學期第一節美術課的教學內容,這也是學生入學以來的首次接觸中國畫的學習內容,對於這個年齡段的學生來說具有一定的難度。

本節課的教學,我大概分爲兩個階段,首先是基礎知識的講授。中國畫的學習應先從所用的工具材料開始,特別是國畫所用工具種類較多,學生比較陌生,所以課堂上將主要精力放在這一部分的講授學習上。在課前準備各種工具實物,並且儘可能多的準備不同種類實物,對學生進行展示講解,使學生對這些工具有較爲直觀和初步的瞭解。並且注重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將傳統的工具材料和現代常用的工具材料進行對比,使學生認識更加全面。

本節課的第二個學習階段應該是學生實踐練習,學生親手用毛筆在宣紙上進行筆墨練習,感受筆與紙的特殊繪畫感覺,特別是嘗試筆中水分的多少對於繪畫效果的影響,體驗墨分五色的中國畫特殊技法。但是這個階段我安排學生在家中自己練習。這是因爲本學期課程安排中只有一節中國畫課程,需要學生準備衆多的國畫材料,使得這些工具的使用效率大大降低,而且目前三年級班級人數衆多,學生的活動空間極爲有限,不適合進行國畫練習,所以將這部分內容安排爲學生的課後任務。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

三年級美術課——《小船搖啊搖》。船的形象對於三年級孩子知道的多半是他們座過的遊樂船,對於大海上的船,應該是什麼樣子,又有哪些種類,孩子們比較陌生。

爲此,課前我搜集了很多船的圖片,製成多媒體課件,讓孩子們欣賞,從而對船有一個整體的瞭解。課上我首先採用 談話法,和孩子們交流,問孩子們誰見過船?坐過船?吸引孩子們興趣,讓後趁熱打鐵,讓孩子們說出:你坐過哪些船?是什麼樣子的?跟大家介紹一下?引導孩子們進行交流,用語言說出船的形狀、顏色、作用。

然後,引導孩子們欣賞各種船的圖片,讓孩子們對船有個整體的瞭解。激發孩子們的興趣,讓他們想畫。怎樣畫?或用剪貼方法,讓孩子們進行思考、討論、交流引導孩子們得到繪畫步驟,學會畫各種船。

最後,把黑板分出三塊海域,讓孩子們自己畫的畫,貼到黑板上,滿足孩子們的表現欲。美中不足,我覺得孩子們在創作的船時,顏色、形狀比較好,但功能有些不足,可能是時間不太充裕吧!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

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了。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而一節好的美術課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學在其中,疑在其中,樂在其中。

<線的祕密>我們可以看到孩子們不用教,生來就會用線繪畫,而怎樣引導學生用線傳情達意呈現美感,是教學活動體現美術教育功能的關鍵。本課線的祕密以線繪畫爲造型訓練的手段,引導學生了解、掌握、運用造型元素和造型組織原理進行創造表現。

一、課初的激情導課

在起初備課時我一找朋友和猜謎語的方式進行對陶罐形的解決,但是經過推敲之後覺得直接以課件呈現,進行圖片對比,會更快更好的讓學生自己對陶罐“形”的理解。導課的目的是讓學生進入積極、主動的學習狀態。

二、課堂的目標實現方面

第二目標是:欣賞並參考彩陶紋樣,掌握用線裝飾物體的基本步驟與方法,描繪出罈罈罐罐。在這裏想談的是對圖片的分析要有深度,在目標中“掌握用線裝飾物體的基本步驟與方法,描繪出罈罈罐罐”看似簡單,但涵蓋得的內容卻很多,如果分析圖片時不到位,那麼學生的繪畫就毫無目的去進行了。在選定圖片中首先要有代表性,我選擇其中一個《舞蹈紋彩陶盆》,首先是盛水用的器具,當時人們席地而坐,在罐口的部位,把人們生活中載歌載舞的場景繪了進去,有主次有節奏的表現人們爲美好生活慶賀或祈福的記載。聰明的古人在五六千年以前就用概括的方式,將複雜的具體物象概括成抽象又簡單的幾何形象,再經過有疏密、有節奏、有規律的排列之後,將主要部分突出,展現除了美麗的彩陶文化。

三、深入探究部分

只有學生理解了彩陶裝飾中有“先人來自生活中美的感受”,而裝飾美化陶罐是將學生引入對線條的排列的一種形式美的法則中,將無意識無想法的去隨意裝飾變成對美的感受表現。所以線條表現的粗細、長短、排列的疏密與點線面的重複、變化構成的美麗圖案。

在此環節中,只有教師有取捨,有深度的合理安排,才能將裝飾陶罐作爲審美和傳承歷史文化並存的一堂好課,才能從學生參與、分析到畫陶罐和裝飾陶罐成爲一種自然的審美與表現美的過程。

在檢測與拓展部分,更多的形式與生活相聯繫的拓展應體現,這樣在傳承方面會讓學生思路更寬。在美術課堂教學中,可能落實方面還不是很完善,我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將會繼續不斷提高自身的美術素質,不斷的改進自己的教學方法,爭取認真上好每堂美術課。努力爲學生營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學習氛圍,使學生感到對美術的學習是一種沒有負擔,而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

橡皮泥是孩子們最喜歡的玩具之一,這種內容的美術課對我們老師來講應該也是最好上的內容了,因爲孩子們對它的喜愛,讓我們比較好控制課堂,但怎麼樣才能激發孩子們的創作熱情,讓他們能出更多更好的橡皮泥作品呢?在這節課裏我開展了嘗試。

原來的教學內容設計我是遵循賞析——探究——製作——評價提高的傳統教學模式,但我經過考慮,還是修改了教學方式,先不急着欣賞作品,而是先和孩子們做幾個手部動作的“手指操”,“轉一轉,捏一捏。”“按一按,壓一壓,這樣能做出什麼形狀的橡皮泥?”“扁扁的象餅一樣。”“揉一揉呢?能做出什麼形狀?”“圓圓的,象小湯圓!”“好!真棒!咱們班裏的同學看來一個個的都是玩橡皮泥的高手啊。”及時的給他們“戴高帽”也很有效果哦。“那……搓一搓呢?”“是條形!象麪條一樣!!”同學們更得意的搶答起來。“答得好!同學們,我們知道如果我們的手指靈巧的話,可以用剛纔的幾種方法來製作各式各樣的橡皮泥物品,可是,如果今天我們只能用一種方法來做橡皮泥的話呢?比如……我只能給你們用搓的方法。”“啊?!!”全班同學立即動起了腦筋。“怎麼可能呢?都是麪條一樣的條形,怎麼把它們粘起來啊?”“哦!!我知道了!”有同學立即喊了起來“可以把它們盤起來啊!”“對哦”馬上有人同意。由此,我順利的進入到了本課的課題《用紙條和泥作畫》。

接下來的捏泥巴課堂基本就在孩子們的探究——比賽創新制作——互相賞析——交流經驗的過程中順利開展下來。最後,在3年4班班裏得到的教學效果最好,學生優秀作品最多,也最出彩。我立即收藏,利用課間十分鐘的時間用數碼相機把優秀學生作品拍下來,然後把作品歸還給學生。知道自己的心血作品可以拍照上傳到學校的網站裏,爸爸媽媽可以在網上看到,同學們高興極了,紛紛問我“於老師,下次美術課上什麼內容?要帶什麼工具,你寫出來啊。”看到同學們這麼喜歡上美術課,而且主動要求帶工具,我心裏也很高興。

對於一個美術教師來說,我的目標是讓孩子們喜歡上美術課,進而喜歡美術,當然,最終的目標是讓他們喜歡藝術。對此,我覺得這節課讓我感受到了孩子們對美術的那份喜愛,而這正是我所追求的。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5

我覺得學生在製作底座的過程中浪費了很多時間,爲了節省製作底座的時間,也爲了讓這節課的重點造型設計更突出,我決定改變原來單純用卡紙製作底座的方法改爲用多種材料來製作,我讓學生帶了一些生活中的廢舊材料,比如瓶蓋、廢紙杯、酸奶瓶等材料,同時也帶了一些裝飾性材料,比如舊毛線、廢布角、卡紙、彩泥等。這樣一來,這些半成品的底座學生直接用透明膠一粘就可以了,這樣就節省了大量時間,而在造型上因爲材料的豐富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也得到了淋漓盡致的發揮。透過這節課的教學,我也發現了小組合作的重要性,這不僅大大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也讓每個孩子都得到了參與的機會,更體驗到了成功的快樂。

上了這一課之後,我也發現了還存在如下問題,在引導學生想象時,雖然學生設計的造型新穎奇特,五花八門,但是有時候他們所帶來的材料根本做不出他們要做的造型,如果我在引導學生想象時在前面加個條件就好了,即根據自己所帶來的材料進行設計,這樣就更能提高課堂學習效率。。因爲時間關係,有很多東西還沒有來得及去發掘,比如底座的高矮、長短及形狀決定了所造型的形象,決定了蛋殼是做頭部還是做身體。總之,透過這次的一課多研活動,更增強了我上好美術課的決心,上好一節好的美術課,是學生愉悅的體驗。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6

新課程標準中指出美術教育在小學階段主要是引導學生參與各種美術活動,嘗試各種工具和製作過程,豐富視覺、觸覺和審美經驗,體驗美術活動的樂趣。在教學時,不再一味拘泥於教材規定的題材作爲教學內容,題材的形式界限可模糊些,形式的表現留給學生自由的空間。在題材、形式表現上營造較爲寬鬆的氛圍,能促進學生樂於參與美術活動。

教師要開放課堂活動空間,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如手工製作課不妨帶領學生去放飛風箏,去迎風玩一玩小風車,用製作的彩練、掛飾。窗花美化周圍的環境;結合繪畫課,可自辦一個課堂小畫展,組織學生參觀發言,潛移默化培養學生的主動學習能力和月生活想結合的能力。在新的基礎教育理念要求課堂煥發出師生的生命活力,能使學生在每一堂課中興趣盎然,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在這些方面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7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如今的美術課不再是以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進入美術教學,在課堂中以發展學生爲本,使學生成爲學習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美術課堂就好像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在教學過程中,經常有其他學科的老師羨慕地對我說:“你們美術課最好上了,不用從頭講到尾,學生興趣自然有,上課輕鬆又愉快。”我笑一笑,心想要是真能讓每一節美術課輕鬆愉快又有良好的效果,這個美術老師的造詣可不一般了。美術課要想上好,還真不是那麼容易,課前的精心準備,課堂的情景創設、環節安排、個性輔導、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老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我一直在思考:什麼樣的美術課稱得上好?怎樣上好美術課呢?在思考的同時,我又在一次次實踐的檢驗中尋找答案。爲此,透過平時教學工作以及課外的學習探索、實踐與反思,我認爲想上好美術課課前必須準備充分,比如在三年級的《巨人和小矮人歷險記》這一課裏,課堂情境的假想和創設是非常重要的,配以故事並讓學生配上動作,抓住了這一點,課堂中的互動環節便顯得更加有目的和教育意義了。而在一年級的教學中更應該抓住學生的精神不集中,不穩定這一方面着手,有時這一節課解決了,下一節課還得花一定精力解決的同樣的問題,解決了學生這一問題便能完整的控制一節可了,而我在這一方面則採用一個生動的動物故事作爲匯入,並結合教學內容作爲匯入,而故事可以根據情節結合教學內容劃分幾個段落,這樣學生就更加有興趣上美術課了。

以上所述,爲我個人的一些心得體會。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生活的感受,引導他們用基礎的藝術形式去表現他們內心的情感,陶冶情操,提高審美能力,達到認識、操作、情感、創造的整合的道路中,我還有很多的不足,在以後的教學過程中,我會不斷提高美術素質以外,不斷的改進教學方法,上好美術課。讓學生掌握一定的繪畫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技法,培養學生具有一定觀察能力、思維能力、構圖能力和辨別、調色能力的同時,努力爲學生創造一個輕鬆愉快,有趣味的學習環境和氣氛,消除學生心中的心理障礙,使學生感到學習沒有負擔,是一種享受,一種娛樂。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

面具一課屬於“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本節課的教學目的主要是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集體合作的精神。所以本節課主要從導趣、導思、導練三個方面進行教學結構的安排。

美術課首先從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開始,所以在上課的一開始首先讓學生欣賞老師帶來的面具來激發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和創作面具的慾望;其次透過多媒體課件向他們展示豐富多彩的面具,讓他們直接透過視覺感官去感受、去思考、去發現面具的藝術特點從而適當地運用在他們接下來的面具製作中;同時爲了培養學生的質疑精神讓他們對老師帶來的面具進行大膽地評價,指出其中的不足之處。

當然這一節課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首先由於學生的動手能力不是很強,作業的進展過程較慢,導致在時間的安排上有點倉促,特別是在最後的作業展示這一環節中缺少了學生自評和學生互評這一重要環節;其次學生在作業過程中呈現出有部分同學缺少相互間的合作精神,在以後類似的教學中一定要給予強調;最後在教學

的方法上還可以根據不同的班級、不同的學生進行靈活多變,以適應學生髮展的需要。

透過這一節課讓我進一步意識到在“設計·應用”這一學習領域中,不但要營造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創作慾望,促進他們對美術學習的喜愛以及動手能力的提高,更重要的是如何培養學生形成一定的設計意識和創新的精神,從而提高對周圍環境的審美評價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美化生活的願望。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9

教學反思:透過課件出示紅色的物體、紅色的畫,讓學生充分地感受到了紅色給人熱烈、歡快、溫暖的感覺。透過讓學生比較兩張優劣不同效果的畫,使其在色彩與構圖方面有明確的概念。透過比較兩張畫,使學生感受到了紅色的鄰近色的美麗,知道了畫紅色的畫不僅要使用純紅色,而且還要嘗試運用紅色的鄰近色;在構圖上要注意物體在畫面的組合,使物體組合有聚有散,並使畫面物體有主次之分,使畫面看上去完整美觀。透過以上的比較分析,很有效地培養了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另外,紅色的畫不單單隻用紅色來表現,其實可以用不同程度的紅色表現,也可以適當地加一些其它顏色作爲點綴陪襯。但主要還是以紅色爲最基本最主要的顏色。

本課第一課時主要是新授,而第二課時內容讓學生們在感受紅色系列的衝擊後再次加深對三原色的瞭解。教學中,最精彩的環節是我讓學生們來說說對紅色的感受,他們竟然運用了那麼多的詞彙:大紅的熱情、紅火、喜慶、快樂,粉紅的溫馨、浪漫、溫柔、美麗……可能是奇妙的故事給學生帶來的聯想吧!對於紅色的主題,學生也能想出許多:如《過年了》、《果子豐收了》、《貼春聯》、《着火了》、《夕陽晚霞》等等。只是考慮到三年級教室這邊水池很少,調配顏料很不方便,所以我允許學生使用各種材料來表現,那些使用油畫棒、水彩筆、彩色鉛筆的,不能現場調配出各種不同的紅,有點小小的遺憾。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0

《禮品巧包裝》一課,我共設計了兩課時,本課爲第一課時。禮品包裝屬於商品裝潢設計領域,這裏麪包含很多因素,由於一節課的時間比較短,我把學習重點放在了禮品包裝的方法和製作上。這期間滲透了禮品包裝的審美知識,並透過把祝福語作爲禮物送給過生日的同學,不僅提高了學生的裝飾能力,還教育了學生過生日應當節儉,不應鋪張浪費,增進了友誼。另外,透過小組製作,讓學生體會到了設計與應用之間的關係,鍛鍊了學生的實際操作能力,培養了團結合作的團隊精神。在展示階段,由班裏的宣傳員採訪各組成員,培養了語言表達能力。在最後一個環節,透過瞭解禮品過度包裝的社會現象,培養了學生關注社會,關心他人的良好習慣。多媒體運用恰當,每位同學都學會了包裝製作的基本方法,達到了教學目的。

同時,本課也暴露出了很多不足之處,如教學重難點的部分,如果讓小組互相商討,並彙報總結禮品包裝的不同方法,不僅可以培養小組合作意識,還可以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此外有些學生事先沒有進行設計,造成了材料的浪費;禮品盒過大,包裝紙不夠用;只考慮創意,忽略了作品的精美度等;禮品包裝已經形成了文化,如果將學生置身於廣泛的文化情境中,會讓學生對包裝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和了解,在包裝時也會有新的想法。

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會不斷學習,將新的教育理念應用到教學活動中,彌補不足。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1

《生命花樹》中,抓髻娃娃位於畫面中心,在奇花異草的簇擁下,手持象徵富貴的牡丹花,兩隻寓意長壽的鶴在空中飛舞,給畫面增添了雍容華貴的喜慶氣氛。

剪紙是我國民間藝術瑰寶,據考證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在我國民間剪紙藝術中,有個特別招人喜愛的想象就是(抓髻娃娃)。民間傳說,抓髻娃娃能(鎮住妖魔鬼怪)能讓(家族多子多福),所以他深受人們喜愛。

剪紙是我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已有1500多年的歷史了。希望同學們能“傳承民族藝術,剪出美好生活。”

剪紙的特點:

⑴、對稱式構圖,使畫面飽滿、充實。

⑵、採用陰刻、陽刻、混合刻等表現手法。

⑶、使用“隱喻”的手法表達情感。

如:“牡丹”寓意富貴、榮華;“鶴、桃、鬆”寓意長壽;

“雞”寓意吉祥;“蝙蝠”寓意幸福;“喜鵲”寓意喜慶。

以下內容是對本課的思考與拓展教學的反饋

爲了開拓學生的思維,我們不只侷限於課本僅有的這一幅作品的賞析學習,我們將在拓展學習與思考之中讓學生親身感受到民間美術剪紙的魅力與生活氣息。因此我們旨在透過對不同地域、不同民族、不同類型的剪紙作品的欣賞,使學生了解剪紙在我國曆史文化中衍化出的不同風貌,領略民族藝術初期的神祕、上升期的雄渾和成熟期的神韻,領略我國剪紙藝術的多姿多彩,以激發傳承民間藝術的情感。

透過本書與以往的學習《百變團花》、《吉祥圖案》、《剪紙中的陰刻陽刻》等課,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表現力和審美能力。但如何從“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要求出發把握教材脈絡?如何達成讓學生更好的解讀剪紙作品中蘊含的文化和歷史這一目標?透過多次研讀教材,我做了如下的教學設計:

1.創設情境,挖掘人文內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多關注學生學習的“情感態度”,才能讓他們獲得持久的學習興趣;只有讓孩子們對所學知識產生情感上的共鳴,才能實現學習方式的真正轉變。

例如:我們可以歌曲《蝴蝶媽媽》以苗族古老傳說爲創作背景,婉轉的曲風正與南派剪紙的風格相得益彰。借這首歌來導課,能迅速抓住學生的興奮點,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同時,藝術的“通感”也有助於學生進一步感受南派剪紙的風格。

2.巧用媒體,構建高效課堂:

美術是視覺的藝術。本節課充分發揮多媒體形象、直觀的優勢,突出以下教學重點:

(1)課件出示:庫淑蘭剪紙《抓髻娃娃》與苗族剪紙《蝴蝶媽媽》

透過直觀的圖片,引導學生觀察、分析、對比,感受《抓髻娃娃》(北方農村的保護神)、《蝴蝶媽媽》(苗族人的祖先)不同的形象特點,感知解讀其中蘊含的文化和歷史,感悟多樣的藝術風格,體現“綜合 探索”學習領域的目標。

(2)出示課件:

縱向梳理教材脈絡,回顧小學階段所學的剪紙知識:

表現形式內容 : 剪紙紋樣表現手法:

《百變團花》 中心對稱式剪紙

《生命花樹》 不對稱式剪紙

《抓髻娃娃》 軸對稱式剪紙;

《吉祥圖案》 渦紋柳葉紋混合刻;鋸齒紋(以諧音表達寓意)

《剪紙中的陰刻陽刻》 圓點陽刻:線線相連; 月牙紋陰刻:線線相斷

3.問題學習,引導自主探究:

從實踐中得到的直接經驗遠比從老師那裏得到的間接經驗要深刻的多。大膽嘗試中的`“失敗”比墨守陳規中的“成功”更有意義、更有價值。因此,我設計了以下環節,來突破教學難點:

(1)出示教師示範作品《抓髻娃娃》,

設問:“這幅剪紙的表現形式與以往什麼不同?

你能結合已有的知識嘗試製作嗎?”引入二方連續剪紙的學習。

(2)小組學習:自主探究折、剪方法。

(3)大膽嘗試:任選一種剪紙紋樣,嘗試製作二方連續紋樣。

(4)彙報成果:

(5)深入探究:引導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作品,找出失敗原因。

(6)形成經驗:留好連接點,保持連續性。

4.立足生活,發展審美想象:

藝術源於生活。“剪花花”也正因爲植根於勞動人民深厚的土壤中,才能開得如此鮮活。

怎樣讓孩子們張開想象的翅膀,大膽創作富有童真童趣的二方連續剪紙作品?我找到了“花朵 ”這個切入點,鼓勵他們以“花朵飄飄”,表現六年學習生活中最真切的友情,最難忘的故事。學生的奇思妙想的作品,帶給我莫大的驚喜,體會到教學相長的樂趣。孩子們用“天馬行空”般的想象,爲傳統剪紙注入了新的活力。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

《有趣的圖形》,讓學生透過觀察、操作和討論,使學生感知長方形、正方形、圓形、三角形的特徵,體會面在體上;再透過“摸、找、畫、說、拼”等活動,培養學生的操作、觀察、表達及思維能力,在操作過程中培養學生的探索意識和協作精神,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1、動手實踐。小學生的思維,離不開形象和動作,動手操作是學生學習美術的重要途徑和方法。本節課安排了大量動手操作的活動,爲學生的自主探索提供了機會。如教學過程中的“摸一摸、玩一玩”讓學生在操作中感受已學過的立體圖形的特點,並與同伴交流。而把立體圖形的面搬到紙上,又是一個開動腦筋發散思維的操作活動。後面的“剪一剪,分一分”學生已經能根據圖形特徵給圖形進行正確歸類。 “拼一拼,展一展”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知圖形的特徵,並展開想象,拼出了美麗的圖案。學生透過動手做、動口說、動腦想等活動獲得美術知識,

2、本節課不足之處是過度不是很圓滑,課堂組織語言還不夠生動,不能及時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如作業評講時,就出現了我在上面講,它們在下面做得情況。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3

1、創設情境,培養興趣

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是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的前提。因此,我課開始時用了一個謎語匯入,又給學生看了春天美景的圖片,讓教室裏洋溢起濃濃的春天的氣息,並用生動形象的語言描繪鳥語花香的春天的景象,讓學生產生找春天的慾望。

2、示範指導,教給方法

想說、愛說是口語交際的前提,會說纔是教學的目的。低年級學生多數膽子小,聲音輕,怕說錯話,怕別人笑,不敢說。即便說也有困難,有時不知如何去說,也不知道從哪兒開始說起,說的話不是東一句,西一句,就是看到啥說啥,想到哪兒說哪兒。因此,消除膽怯心理、做好示範,教給學生方法就顯的尤爲重要。這也是規範學生口語,展開口語交際訓練,提高口語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

在教學《春天來啦》一課時,我先指導學生從整體上觀察,把春天的美景分爲了三大類:景色、動物、人們,接着知道他們用三種基本的句式來說話:

1、什麼樣的花(草、樹)怎麼樣了?

2、什麼動物在什麼地方幹什麼?

3、人們有的( ),有的( ),還有的( ),他們的心情( ),會說些什麼?在說的過程中,注意激發學生的想象,努力引導學生用上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豐富說話內容,把句子說具體、生動,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但在教學的過程中,我還要注意一些小細節,如:

1、在孩子說出錯誤答案時,不能立即否定,而應該想辦法引導孩子說正確,鼓勵他們說的更好。

2、沒有得到獎品的孩子,不能把卡片送給他們,也應該將給他們,鼓勵他們認真寫話,把春天寫的更美。 《春天來啦》教學反思

在這堂課中我充分利用多媒體資源透過圖片、音樂刺激學生的感官,引發學生感受春天、找春天、說春天的願望,同時也激發了學生學習興趣,並在活動中及時肯定鼓勵學生的良好表現,激發學生的學習主動性。營造和諧自然的交際氛圍整個教學中,學生可選擇自己舒服的聽課姿勢,在悅耳動聽的歌聲、多姿多彩的圖片、無拘無束的氛圍裏能極大得調動學生的愉悅感受。在操作示範整個教學過程是輕鬆有趣的,但也教給了學生應知應會的東西,必要的示範會更直觀的幫助學生掌握繪畫知識。在學生作畫這個環節中,我並沒要求固定畫哪些物體,而是讓學生充分發揮自己的觀察能力、想象能力畫出春天的美麗。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4

本學期,將克服以老師講述爲主,注重學生積極參與,積極探索的教學方式,儘量讓每個學生都可以對自然界和美術作品做出自己的評述,不斷提高學生的欣賞和評述能力。

在欣賞齊白石作品時,我引導學生先描述畫面的內容,大膽說出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在欣賞齊白石的花鳥魚蟲作品時,有的學生說:“那隻小青蛙像是要跳起來”,“小蜻蜓畫的像真的一樣,很逼真”,“小蜜蜂畫的栩栩如生”,“齊白石畫的花鳥魚蟲就像是畫活了,像有生命一樣。”這就是孩子的語言,雖不像評論家的語言精深透徹,但也是一語中的。在欣賞《荷花蜻蜓》這幅畫時,學生能準確的說出荷花與蜻蜓表現方法的不同,並說出兩種不同表現方法的不同效果。他們是這樣說的:“荷花和荷葉是用寫意的方法畫的,顯得奔放、大膽;蜻蜓是用工筆,細緻精美、逼真,形成對比。”我很高興,學生們能說出自己的準確感受。

之前,學生可能沒機會說,不敢說,怕說錯,或是不願意說;慢慢變成不思考,沒有感受。看來激發學生參與“欣賞·評述”,提高感受能力,欣賞,評述能力勢在必行。

三年級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

本課是三年級的一節美術手工課,首先要讓學生們瞭解,“編織”是指包括各種編、織、結等技法。“編”是將較寬長的纖維材料,透過交叉排列組合的方式而成,例如藤竹編及草編;“織”則是將更精細的纖維材料,以經緯線穿梭、編結而成幅的織品,如各種絲、絹、棉麻質料的織布;“結”是利用纖維材料或繩辮,以手工或棒針鉤編相結合的手段製作而成,例如地毯和中國結。

編織在生活中應用廣泛,有竹編或藤編筐、簍,藤編傢俱、草編帽席、繩編掛毯和結藝裝飾等等,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了很多樂趣。

本課就是從“穿編”入手,讓學生明白編織的基本原理,並將這個基本的原理和方法應用到美術創作和生活中去,從而更好地創造和美化生活,提高動手能力,體會和感受編織的樂趣。

本節課開始我讓學生充分欣賞編織作品,分析穿編手法,爲編織打下基礎,以拓寬學生的視野,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穿編作品時,可以讓學生展開想象力,大膽地運用不同色調的彩條進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感,從而設計出別緻新穎的穿編圖案。

要想上好一節美術課,材料的充分準備是關鍵。我很喜歡給學生們上手工課,透過觀察發現它能鍛鍊學生綜合能力:

1、鍛鍊學生動手能力;

2、解決問題的能力,在製作過程中會遇到各種問題,怎麼利用現有工具、材料解決。提高了學生獨立面對困難、動腦解決問題的能力。

3、創造性思維以及發散性思維的鍛鍊。

4、對藝術的審美、設計。

學生們對這節課很感興趣,只是時間不夠用,由於學生年級較低動手較慢,尤其是細緻穿編會出現費勁的感覺,我也進行逐一的輔導。但仍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整體效果不錯,有編制手提包、筆筒、用穿編裝飾服裝等,學生們的想象很豐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