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教學反思>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學問君 人氣:2.3W

作爲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要有很強的課堂教學能力,寫教學反思可以很好的把我們的教學記錄下來,快來參考教學反思是怎麼寫的吧!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小學美術教學反思,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彙編15篇)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

《漂亮的小鐘表》一課的內容是小朋友們熟悉且喜歡的夥伴——小鐘表,這非常貼近他們的生活,對他們來說具有強烈的誘惑力,極大地調動了小朋友們參與的主動性。課後就有不少小朋友對我說:“老師,我最喜歡上手工課了。”

這節“設計應用”領域的課程,能夠給同學提供很大的發明空間,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並能讓小朋友在製作中充沛的享受勝利的喜悅。當小朋友做好了錶針能夠轉動的鐘表時,那種喜悅溢於言表。教材中選擇了中外不同形式的鐘表,目的是引導同學感受不同形式的鐘表給人的不同美感。課堂上我還展示了一些同學利用不同的資料設計、製作的鐘表作品,目的是引導同學充沛利用身邊的廢棄物和多種資料設計、製作小鐘表,協助同學在設計製作的過程中開闊思路。

首先,透過欣賞、瞭解鐘錶的文化和造型特點。透過對不同鐘錶的欣賞,提高同學的審美能力。

欣賞,是美術教學的一個重要組成局部。它能提高同學的認知能力與審美能力。從課件中,同學瞭解了鐘錶的歷史文化,振動原理與不同種類,激發了同學求知的慾望與對鐘錶的興趣。在教學中,同學的心理特點決定了他們最喜歡的造型是卡通類型,這爲接下去的製作做了一個很好的鋪墊。

其次,透過鐘錶的設計製作,培養同學的創新意識,以和設計與製作能力,激發同學對美術學習活動的興趣,體驗勝利的快樂。活動的勝利與否,並不在於同學繪畫水平的高低,而在於同學心靈快車能否啓動,能否提速。所以很多平時畫兒畫的不是很好的男小朋友,在這次活動中卻表示的很突出。

巧用資料以和對錶盤的設計是本課的重點。透過對作品的分析,使同學在製作中即快又好的完成簡易的漂亮的小鐘表,並且同學製作的作品形式各不相同,想象極爲豐富。有的做出了心型鐘錶,有的做出了花朵鐘錶,有的做出了懸掛式的鐘表,有的做出了機器人鐘錶,有的還給鐘錶加上了開關按扭……花樣繁多,五花八門,讓人嘆爲觀之。這不正是我們所想得到的教學效果嗎?

最後,在同學設計製作完鐘錶之後,佈置作息時間遊戲,培養同學的時間觀念。同學分小組一起認一認鐘錶。撥出每天早上幾點起牀,幾點上學,幾點吃午飯,幾點睡覺……同學總結髮言,今天製作的鐘表即是一件藝術品,又可以提醒我們節約時間,時間對於每個人來說都是公平的。”

這節課在每個班裏都是下課鈴聲響起時,隨同着小朋友們:“唉——雜下課了。” 的遺憾聲結束的。我想假如以後每節美術課都是這樣,那該多棒。我應該在上繪畫課時,更多的關注小朋友的興趣,讓小朋友在繪畫中體驗勝利,享受美術的快樂。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2

小班化教學中學生分工合作學習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根據教學內容儘量多采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來傳授新知,讓學生不斷適應,千錘百煉,才能合作得越來越默契,發揮每一名學生的作用。

《20世紀的藝術大師——馬蒂斯》是人美版小學美術五年級下冊中的內容。短短的四十分鐘我就組織了三次小組合作學習。第一次是引導學生透過分工合作快速瀏覽並記住馬蒂斯的生平簡歷及其他相關內容,再由我提出問題,學生不看書解答。他們在這種挑戰中體驗到了分工合作的好處。第二次是在分析馬蒂斯的繪畫作品時,我問學生:“他的作品在造型、色彩和線條的運用上有什麼相同之處,給我們帶來什麼樣的感受?”然後組織學生在組內各抒己見,每個人都大膽表達自己的觀點。最後在欣賞他的剪紙作品時,我還是引導學生在小組討論中總結馬蒂斯剪紙的內容、造型特點和色彩的運用。從學生彙報情況看,他們表現不好的是沒有聽明白我提出的問題或者沒有記清楚要解決的問題都有什麼,以至於在解答問題時出現了笑話。對此我應該告訴學生當問題較多時,最好每個人負責一個問題,不懂就問,先獨立解決,然後針對難點共同分析找到答案。學生的合作學習要在這樣一次次的考驗、總結中掌握方法,提高小組合作的能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3

上了這節課,我最大的體會是“創設情景、熱情無限”。

1、創設情景,激發學生興趣。

在這節課的設計中,我以爲爸爸媽媽當小廚師爲主線,情感性強,

學生興趣濃,學習熱情也很高,師生都共同融入到了這樣的情景當中。學生們爲了當上小廚師都躍躍欲試,爲做出最好的作品而努力。我想,這關鍵在於情景的創設,以及“我是小廚師”在刺激着每一位小朋友的表現慾望。

2、熱情無限,發揮學生創造力,激發學生的美好情感。

教師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大膽創新,做自己想象中菜餚,讓自己的創造力得到充分發揮。學生們有得做菜餚,有的做點心,有的做水果等等各式各樣,顏色鮮豔,讓人看了垂涎欲滴。課堂上,學生得到了生活中想體驗而體驗不到的經歷,想表達而又沒機會表達的生活感受。特別是討論環節,讓學生的慾望得到了充分的表達,讓他們感受了生活的多姿多彩。透過親手製作讓他們享受到了勞動的快樂,以及成功展示的成就感、自豪感。

3、家長參與,其樂無窮。

在整節課中,有兩個環節讓家長和學生進行了互動。一個是在學生製作的時候,其實在原來的設計中是沒有考慮到讓家長參與的,可是在進行教學時,看到不少家長都伸長脖子想看看自己的孩子在製作怎樣的菜餚時,於是我便突然來了個主意,邀請家長們和孩子一起製作,透過觀察我發現,這樣實施效果特別好,有家長參與孩子們的討論、製作,不僅孩子們樂於其中,家長們也相當高興,真是皆大歡喜呀。另一個環節是在課的結尾,讓孩子們在《感恩的心》歌曲中,把自己親手製作的菜餚獻給自己的家長,並給自己的家長說一句感謝或祝福的話,很多家長在這時臉上洋溢着開心的笑容。看到這樣的情景我也覺得很開心。

這節課我覺得也有一些不住的方面,由於孩子們對於這節課的內容非常感興趣,所以有些太興奮。在幾個小結的地方孩子們都停不下來,感覺在該收的時候有些收不回來,而我也沒太在意,沒有控制好紀律就小結,所以效果不太理想。在今後教學中我要注意這方面。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4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能力,下面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只有幾張插圖,其他的內容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內容來吸引學生,透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比如,一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現在的實物情況,說說樹是什麼樣子的,它會長哪些葉子,你想把你的名字掛在上面嗎,怎麼掛?學生觀察,思考,動手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葉子應掛在什麼地方,請他們發揮想像力想想樹的結構。問他們如何畫出來美麗的大樹?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己認爲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樹做好後,我們又可以做各種各樣的樹葉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後,我叫他們都把自己名字掛上去,有童趣一點的語言,原來以爲相互認識會很麻煩,但我的顧慮卻是多餘的了,一堂課,既輕鬆快樂又嚴謹地完成了,同學們很快教到了新朋友。

二、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爲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爲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爲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三、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三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面具”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角色覺得陌生而枯燥。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非常認真,積極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達到了較爲理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最後,鼓勵學生大膽實踐,成果再現。

比如繪畫作業,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將自己的想象透過繪畫或手工的形式完成,雖比不上那些成年人的作品老練、精緻,但他們在這其中會得到很大收穫,如自信心、動手動腦能力、鑑賞能力……眼、腦、手協調合作的訓練,加之使學生不斷完成具有創意、新穎的作品時,就爲學生創造力的發展做好了準備。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5

我在美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認爲美術教學不應侷限於教材,而應以教材爲最基本的課堂素材,使得美術課堂融趣味化、遊戲化、生活化、知識化於一體。創造性地使用教學教材,把美術教學活動開展得豐富多彩,使學生懂得將學到的美術知識運用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課改後初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爲學生創設好的學習環境,透過多種形式的活動,引導學生在美術創作活動中,創造性地運用美術語言;教師應鼓勵學生在欣賞活動中,開展探究性的學習,發表自己獨特的見解: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設一定的文化情境,增加文化內涵,使學生透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加深對藝術的社會作用的認識,樹立正確的文化價值觀,涵養人文精神。

2.加強教學中師生的雙邊關係,既重視教師的教,也重視學生的學。要確立學生的主體地位,提倡師生間的情感交流和平等關係。通常在上課結束時,我會抽出幾分鐘時間,讓學生來談自己在這堂課上的收穫;提出自己不滿意的地方;也可以討論下一堂課怎麼上;自己做哪些準備工作。給學生介入教學設計的機會。師生間交流對教學的想法,學生會覺得老師的備課中有自己的思路,帶着“這是我的課”的想法,更積極的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還因爲得到教師的尊重而增強自信心和對教師的親近感。作爲教師則從中得到了課堂的反饋資訊,得以改進自己的教學。

3.教師應鼓勵學生進行綜合性與探究性學習,加強美術與其他學科的聯繫,與學生生活經驗的聯繫,培養學生的綜合思維和綜合探究的能力。

4.教師應以各種生動有趣的教學手段,如電影、電視、錄像、範畫、參觀、訪問、旅遊,甚至故事、遊戲、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能力與想像能力,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

6.教師應儘可能嘗試計算機和網絡美術教學,引導學生利用計算機設計、製作出生動的美術作品;鼓勵學生利用國際互聯網資源,檢索豐富的美術資訊,開闊視野,展示他們的美術作品,進行交流。

7.教師可以把課堂自己坐到學生中間去,作爲其中的一份子參與討論。從形式上拉近與學生的距離,營造一個愉快教學的氣氛,讓學生放鬆心情,帶着輕鬆愉快的情緒去感受,才能得到美的體驗。當然這需要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提前預習。

8、學生不管是完成作品還是回答問題,總是希望得到教師的肯定。作爲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然後對具體的作品要做具體的分析,做出科學、合理的評價。

美術教育的.最終目標是要使學生不僅擁有嫺熟的美術技能與奇思妙想的綜合美術動手能力。同時更要使學生擁有一顆純美之心,在廣闊的天空下,盡情地展現童真、童趣的身影。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6

《花地毯》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美術一年級下冊中的一個課例,是讓學生運用剪貼、繪畫方法來設計製作一塊小地毯,並指導學生用許多“小地毯”拼成一張“大地毯”。我在教學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主動尋找、嘗試不同的材料,透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大膽、自由的把所見所聞所感所想表現出來,休驗造型活動的樂趣。

這節課中,我利用多媒體爲學生創設了生動、直觀的活動情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興趣和積極性,同時在活動中充分體現了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一開始我就抓住低年級學生的心理特徵,透過遊戲“猜一猜”匯入,學生猜的五花八門,有的說牀,有的說桌子,氣氛非常活躍,最後學生猜到了花地毯,馬上就把注意力轉移到了本課主題,緊跟着我又適時激趣,給學生講了一個《小狐狸家的花地毯》的故事,讓學生羨慕小狐狸,自己也想有塊花地毯,很自然的就調動了低段學生的學習慾望,效果非常明顯。另外,讓學生親自感受地毯的質感,並小組合作將“小地毯”拼成兩塊“大地毯”,使學生在活動中無形的學到了美術知識(顏色搭配)。讓學生學會學習,把課堂還給學生,一切讓學生來支配,自主地探究學習。

本課中最大的亮點就是透過“展銷會”的形式讓學生互相推薦自己的地毯,把教學活動推向了高潮,整個活動中運用多種方式,例如學生與學生之間成爲買賣關係,教師與學生之間成爲買賣關係,讓學生互評互議,告訴大家爲什麼買他的地毯,如何推薦自己的地毯,很自然的提高了學生的評價能力。活動中我最高興的是學生爭先恐後的把自己製作的地毯推薦給我,都希望老師買他們的,教師好似開心的調合劑,使每位學生都獲得快樂。

這一課我分別在兩所學校上過,第一次是在本校,第二次是參加區教研室舉辦的“送課下鄉”活動在長崗鎮中心學校,同是一個內容卻有着不同的感受,兩次講課都使我難忘,都有許多值得我反思的地方。在本校上這堂課,由於非常瞭解學生,學生思維靈活,參與性極高,課堂氣氛活躍,較好的完成了教學目的。但在教學中我也體會了幾點不足:

1、小組欣賞討論時,問題有些不明確,教師要參與活動中。

2、要及時地肯定和表揚學生的奇思妙想,並幫助他們克服一些製作中的困難。

第二次在長崗上這堂課時改進了上次的不足,努力的完善了此次課,但因學生之間的學習能力及條件差異,上課時經常有一些異想不到的事情發生,需要教師的隨機應便。記得剛上課時我和平常一樣喊了一聲“上課”,可是學生毫無反應,班長也沒有喊“起立”,這時我隨機應變立即向學生做了個自我介紹,馬上拉近了與學生的距離。記得上這堂課中間有一個環節是讓小組同學邊欣賞邊討論,可是讓我沒想到學生並無行動,這時我才明白他們平時可能較少接觸到小組討論的活動,緊跟着我馬上耐心的引導他們如何欣賞,如何討論,不一會同學們互相討論各自的想法,我也從他們臉上看出了一絲笑意。在長崗上這節課時最讓我難忘的是由於鄉鎮學校對短線學科專職教師的缺乏,其美術課多爲主課教師兼帶,他們對我的到來特別熱情,學生也很高興。我事前通知學生帶彩色紙、膠水、水彩筆等工具,竟然沒有一位學生沒帶,課後我才知道他們在家裏把有顏色,認爲好看的紙(廣告紙,掛曆紙,舊書)全拿來了,這使我特別感動。在教學生製作的花地毯竟然和城市的學生製作效果不分上下,而且具有濃郁的地方特色。總之,有許多值得我回憶的也有許多不足:

1、教師要善於營造一個輕鬆、自由的創作氛圍,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的見解。

2、在評價活動中,學生的膽子小,教師應多舉例、多引導,調動學生的參與性,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人,才能力求每位一學生都成功。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7

畫得像不像,而在於畫的過程以及閃光的點子。每個孩子對待同一個主題有各自不同的想法,他們都有創造的慾望。如果教師要把他個人的(成人化)想法硬是塞給學生,或者拿着一些“範作”讓孩子去借鑑甚至是臨摹,那孩子的思維一定會被侷限與“範作”或教師的思維中,從而哪來的想象和創造?現代教育中有一個教育觀點:“不教而教”。“不教”,就是不把成人的技法模式過早地灌輸給孩子;“教”,就是創造一個有問題的情景,激發孩子的創造力、想象力,尤其是自主的創造精神。教師應該改變“灌輸——接受”式教法,在教學的時候透過正確的引導,激發孩子根據自己的想法自信地去畫,孩子們才能創作出意想不到的優秀作品。即使這些作品“不像”,那也是兒童個性的體現。只要畫面中有兒童自己的想法,就應該適當地表揚。這樣的教學,對提高兒童的自信心也是有一定幫助的。

傳統的兒童畫教學總是按照先勾線,再塗色的方法進行。這樣畫面是工整了,但也從另一方面侷限了一部分孩子們的思維。在作畫的過程中,教師應該鼓勵一些膽子比較大,喜歡創新的孩子敢於突破繪畫程式,大膽嘗試、實踐,不斷髮現、尋找到適合自己個性的創作形式,最大限度地發掘孩子們的思維潛能;教師也可以適時地介紹一些國內、外兒童運用的比較優秀的創作形式來讓一些喜歡思考的孩子進行選擇,如:在背景的處理上突破傳統的用油畫棒平塗的形式,而用點、曲線、小色塊來取代,處理完的背景活潑、生動;對於主體物的處理可以用漸變或點、線、面結合的方法塗色,這樣,兒童的作品纔不會出現“千人一面”的結果。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8

本節課主要是引導學生對身邊的事物進行觀察,併發揮想象力,將各種廢舊材料加工創造,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用自己的智慧美化環境。 本課取材於兒童最熟悉的廢舊材料,由於孩子們所帶來的都是生活中常見的廢品,所以將無用的東西變成有用的,這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一開始,我示範把一隻易拉罐變成一朵漂亮的小花,以激發孩子們的學習的熱情和興趣,爲學生創設主動參與的學習氛圍。在本課的教學中,由於學生們帶的材料種類比較多:水果網、紙杯、小木塊、易拉罐、牙膏盒等等,因而我沒有具體介紹哪一樣物品如何製作,而是強調學生的自主的學習行爲,透過欣賞老師的作品,找出製作的材料方法,並以一個小小的瓶蓋和一個小紙盒去引導觀察,啓發學生的思維,拓寬思路,以找到觀察製作的要領,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自學能力。

在孩子們製作的過程中,我還用多媒體展示很多有關變廢爲寶的圖片資料供他們參考。製作時我發現同學們的熱情很高,創作慾望很強,剪、折、貼等方法運用恰當,個個都是能手,學生創作也是各有千秋,不拘於教材。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9

開學第一天的美術課,一4班學生給我的大體感覺是:全班課堂紀律很好,但總體上表現不夠積極。整節課上只有5位學生先後主動舉手發言(一4 班有47名同學,主動舉手的同學才佔到全班的9.2%),更多的問題都是我點名回答的。我覺得學生不夠主動的原因有三:

一、因爲第一天上課,學生還沒有適應初中的學習方式。

開學前的一個星期,學校專門組織學生觀看錄像和開設講座,對學生的生活行爲和學習習慣進行培訓,但我們知道,習慣是要經過一定時間才能形成的。雖然班級裏分成8個學習小組,但當我提出問題要求小組討論時,班級時並沒有出現我想要看到的熱烈討論的場面。〔這裏要做點說明:我校參照新課改的理念並學習杜郞口的教學模式,結合自身的辦學特點,在初一年級進行教學改革實驗。在學習形式上採用小組合作的學習方式,每個班級都分成6到8組,每組6人(由於人數關係,個別組是5人或者7人,不超過8人)。〕

二、美術課是在下午,學生已經比較疲勞了。

學校的作息時間是:早上6點40到校早讀,上課時間是從7:30到11點20,上午有四節課,第節課45分鐘,中間有兩次10分鐘的課間活動、一次25分鐘的課間操和一次5分鐘的眼保健操。11點20到下午1點30第一節課之前,學生除去吃午飯和午睡的1個小時,其餘時間還要進行學習。對於正在發育的初一學生來說,這樣的學習強度肯定是不小的,所以比起上午的課,下午的課在教學效果上肯定會打折扣(我想許多老師都有這樣的感覺)。

三、課前準備工作不夠完善,沒能調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

這節欣賞課,雖然我在去年已經上過了,並且有相關的教案和課件。但我還是進行認真的準備:檢視了新課標關於“欣賞·評述”學習領域的的學習目標,並看了“如何更好的進行美術欣賞”之類的文章,結合去年的教案和課件,以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爲着手點,重新設計了教案和課件。中午我把課件拷到了美術教室的電腦中,但在我下午上課之前,學校的另外一位美術老師(是我的老婆)打電話過來,說她本要上課的初三教室裏的電腦突然出了問題,要到美術教室上課,(沒辦法)所以我只好在教室上課了。其實,學校是有兩間美術教室的,但只有一間有多媒體設備。考慮到這學期學生要循環使用美術課本,所以我在開學前向學校提出申請,要求把另外一間美術教室裝上多媒體,但是昨天才裝好。還有教室長時間沒有打掃,所以只能等打掃過才能進去上課。

基於上面的原因,我只能臨時改變計劃在一4班教室裏上課,但已經沒有了上課的節奏了,不能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這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評論:當然,我對初一4班的這種感覺只是一節課的感性判斷,這一感覺是否準確還需要長時間的觀察才能進行判斷。還有,我還需要訪談調查一4班的班主任和其他任課老師,聽聽他們對一4 班的感覺,這樣才能作出一定的評價。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0

本課屬於“造型、表現”領域中陶藝系列的內容。

無論你生活在南方還是北方、城市還是鄉村,都會發現身邊有一些歷史悠久的老房子,它們可能是鄉村的老戲臺、具有地方特色的民居、昔日大宅、名人故居,也可能就是你的老家。這些老房子有的是磚石結構,有的是土木結構,有平房、有樓臺、有院落。它們都曾經輝煌,曾經人聲鼎沸,曾經有着美麗的裝飾,曾經熱鬧溫馨。它們有些雖然出自鄉村工匠的手,卻代表着一個時代或一個地區獨特而精湛的工藝水平,蘊含着濃厚的地域文化,散發着淳厚的鄉土氣息,就像一位位飽經風霜的老人,在悠悠的歷史中感受着時代的進程。這些老房子是我們難以忘懷的鄉土瑰寶!

引導學生髮現老房子的美,用泥塑的方式製作老房子,實際上就是引導學生關注鄉土文化,從不同風格的建築中體味文化,同時也培養他們對建築、家鄉風貌、家鄉歷史文化的感情。也許,在他們略顯稚拙的小手下,只能表現老房子的一隅,但是我們相信,源於創作中的感悟與關注,會對他們一生的審美產生影響。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1

美術是一門特別的學科,它能讓學生學到繪畫與製作的本領;能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發揮學生在各個方面的才華;能使學生感受美;能使學生熱愛學習。新課程標準下的美術課已不再是從前那樣,教師在上面畫,學生在下面畫。素質教育已滲透到了美術教學中,在課堂中以學生爲主體,使學生成爲課堂的主人;在作業過程中,更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探究,讓學生學得輕鬆、學得快樂。而美術課堂就好比一個樂園,讓學生樂在其中。

美術課要想上好,其實還真不是那麼容易。不論是課前的精心準備,還是教學中課堂的情景創設、多樣評價,以及課後的反思等等一樣都不可少,都需要美術教師下工夫來思考、推敲。

一、課前的準備

美術課的準備絕不單單是教具的準備那麼簡單,它還需要有更爲廣泛的內容。如在,教具是製作好的各種各樣的剪紙作品。爲了讓課堂更有氛圍,我在課前準備了一些民族味較濃的曲子,這些曲子在課堂氣氛的烘托上起到了很大的促進作用。除了充分的課堂資源之外,更要準備的是老師多方面的知識、深厚的文化底蘊。在講課之前我自身就必須先要明白剪紙是怎樣的一種民間藝術,有什麼樣的特點,剪紙都分爲那些類型等等。這些不光是靠臨時抱佛腳得來的,還要靠老師長期的一些積累,才能將別人的東西轉化爲自身的一種文化素養。

二、課堂的教學

課堂的教學是重點,很多問題都是值得深入探討的。在這裏我想談我一直在思考的一個問題: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和引導學生自由創作可能會出現的無序性的矛盾。所有老師都知道,課堂教學的有組織性是上好一節課的必要保證,這也是大多數教師認可的一個原則。可往往有些類型的美術課卻不需要孩子們規規矩矩、端端正正地去完成要求的作業。比如一些手工課,也學需要幾個學生去共同合作完成。幾個同學湊在一起共同創作難免會各抒己見。而且他們也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就會造成紀律的不好。就比如,不僅要剪的像樣,還要分清楚陽刻與陰刻的區別,這樣勢必就給此課增加了難度,授課教師就會考慮小組分工合作,相應的課堂紀律也會混亂。還有一些課加入了遊戲、舞蹈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無章”,問題是這樣形式上的“亂”卻並非無效。我曾看過一片文章說,國外的老師在上美術課時不需要孩子們坐得端端正正,他們給了孩子足夠的空間去想象、去創作,學生甚至還可以畫在桌子上,還可以“亂塗亂畫”。德國紐倫堡丟勒中學的謝爾先生曾經說過:“在丟勒中學,學生作畫時可以戴耳機聽音樂,邊聽自己喜歡的音樂邊作畫。”我想這在國內肯定是禁止的。學校要求的是課堂必須要有秩序,但一味的整齊、安靜,往往會抹殺孩子的自由發展的個性,限制孩子的創造性。可怎樣才能使兩樣兼顧呢?那就要求教師在組織教學上既要收放自如,又要做到不放縱,不壓制。例如:,可以嘗試採用比較開放的教學內容。教師可以藉助一些外界的媒體,引導學生走向自然、走向社會,投身於五彩繽紛、五光十色的校外生活。可以帶領學生去博物館參觀一些剪紙作品展;有同學說他(她)的奶奶(姥姥)很會剪紙,還可以把這些老人請來當成他們的課外輔導員。而作爲教師的我也可以在這樣的環境中學到更多關於剪紙的一些知識。能讓學生在不同的學習氛圍中掌握知識、學到知識。而且我認爲,有時候把公園、田野、村莊等一些環境作爲學習美術的大課堂,反而獲取知識的效果會更好。大家可以想想,在大自然中學美術,感受生活中的紅、黃、藍,感覺是那樣的貼近自己,其實是一件非常愜意的事情。更何況這種學習方式還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培養學生主動學習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發現美、表現美的能力。我覺得是一件一舉多得的好事情。

以上所述,是在上完《剪紙中的陽刻和陰刻》那一課之後的一些感想,一些我個人的心得體會。其實不論是一年級還是六年級,我們上美術課的目的就只有一個,透過美術教學活動去喚醒他們對於生活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2

一節美術課的時間很短,似乎一說就過去了,我很珍惜上課的時間。我把課堂教學的重點都放在美術教學上。有時在課堂的組織上難免會出現無序性的矛盾。比如一些手工課,需要幾個兒童合作完成,小朋友湊在一齊難免會各抒己見,不會像成人那樣有剋制力,這樣勢必造成紀律不好。還有一些繪畫課爲了更好地調動孩子的進取性,加入了遊戲、等活潑的形式,課堂也會顯得雜亂,對於這樣的情景我都會有機的抑制一下他們。但也不會很強硬的要求他們端端正正,規規矩矩的坐在那裏自我畫自我,有時課堂的太過有秩序往往會讓他們交上來的畫“大衆化”。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3

透過《我和昆蟲》一課的學習,使我深刻的瞭解到利用各種遊戲、猜謎語、講故事等方式方法,更能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和慾望,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中學習,從而,更高的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喜愛小動物是孩子的天性。千姿百態的昆蟲形象能極大地引起兒童的興趣。學生在課堂上看見書本上和我提供的各類昆蟲作品,每個人都非常開心。尤其是教材上的圖案,那絢麗的色彩,那展翼飛翔的優美的舞姿,那斑斕的花紋條理,讓學生們都沉浸在無盡的遐想中。我讓他們欣賞,相互議論,用心的看和感受,自由的站起來說所知道的昆蟲的各種知識。並模仿一種你喜歡的昆蟲的動作。讓他們瞭解千姿百態的昆蟲形象,並來想象一下自己和小昆蟲玩耍的感受,用自己的雙手來畫一畫自己是如何與自己喜歡的小昆蟲一起玩耍的情景。

學生不僅從自身的表演中得到了樂趣,並且感受到了成功的快樂。

透過這節課,是我明白了美術課的真正魅力只有透過“學中玩,玩中學”,豐富自己的教學設計,才能夠寓教於樂。只有我們在教學中肯花心思,下功夫,就能使我們的課堂教學更加豐富多彩起來,從而,調動和激發學生的熱情和積極性。讓我們朝着這個方向努力吧!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4

小學生學美術,很多人認爲只要學會畫幾個人,畫幾隻動物,塗塗顏色就行了,其實不然。如果學生不喜歡學或學得很累,就會以致於一見上美術課就頭痛,甚至在美術課無聊地打發着時間,美術教學就很難順利地進行下去。在課前和課後,我千方百計地讓學生既能學習美術基礎知識,又能激發他們的興趣,培養學生的繪畫創作本事,下頭就談談我的一些體會。

一、造就生動活潑的課堂學習氣氛。

小學美術教科書上,每一課都僅有幾張插圖,其他的資料就比較少,所以我們上一堂課就需要很多的準備。在備課中,我力爭以充實的資料來吸引學生,經過聽聽、說說、玩玩來培養學生的興趣。

比如,六年級“紙工飾物”這一課中,我結合此刻的天氣情景,說說青蛙是因爲冬天到了,它要去冬眠,所以分外的着急,它要到小石洞去冬眠了。學生製做好了以後,我讓學生思考小青蛙能否站立呢,請他們發揮想像力。問他們如何做到這一點?他們爭先恐後地發言,並且將好幾種方案都列了出來,然後我再讓他們將自我認爲最好的方案製作出來。

小青蛙做好後,我們又能夠做其他要冬眠的動物了。這些作業,所花的時間不多,但都是跟現實有關的事物,在學習的同時也幫他們解開了心中的迷霧,所以學生很感興趣,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最終,我叫他們都帶領動物去冬眠,童趣一點的語言原先以爲六年級學生難以理解,但我的顧慮卻是剩餘的了,一堂課,既簡便歡樂又嚴謹地完成了。

二、增加練習的趣味性。

六年級的美術課有一部分是關於“戲曲人物”方面的訓練,我們南方的孩子,普遍對京劇感到陌生、遙遠。在進行授課時,學生會對京劇人物的“老生”、“花旦”、“小生”等等主角覺得陌生而枯燥。

我給他們講了楊門穆桂英這位女將的故事,及時放了一段穆桂英掛帥的京劇影片給他們看,並把講臺變成舞臺,學生們爭先恐後地模仿着京劇英雄人物的動作,一個個表演得十分認真,進取性高漲。我當場示範了一幅“武生”的戲曲人物圖,故意弄得比較幼稚,讓他們也勇敢地進入了創造領域,到達了較爲夢想的教學效果。

這樣的課安排得當容易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也使他們開闊了視野,激發起學生學習美術的興趣,從而促進了小學美術的教學效果,提高了他們自覺的藝術創造力。

小學美術教學反思15

1、《美術教學大綱》明確了美術教學的目的、性質、任務,並要把美術教學的重點放在提高全體學生的美術素質、審美修養和培養能力、發展智力上。在教學中利用本學科的特點,根據不同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在學習基礎知識進行簡單訓練的同時,進一步加強美術欣賞、藝術原理、美學知識的教學,變單一的知識技能爲多元的知識結構,使美術教學真正落實素質教育。

2、美術教育的定義是將人類在視覺藝術方面創造的理論,技法及成果,按照教育規律再創造成適合不同對象的教學材料,用科學的教育方法和手段來培養公民對美的認識、判斷、創造能力的教育活動。可見美術教育的目的在於培養公民的素質,也是立足於提高學生的文化層次,培養和發展學生的能力上。

3、美術教育是基礎教育的一部分;也就是素質教育重要組成部分,對提高全民族文化素質有着特殊意義。把藝術教育由專門傳授技法技能轉爲培養素質這是美術教學的革新。符合現代教育思想與規律,在基礎教育中,學生應具備的基礎素質主要是思想品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身體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等,學生的素質是一個和諧的整體。忽略和缺少哪一方面都不健全。

4、結合美術科特點,發揮其特殊優勢,發展學生的智力,學生的素質如何,與其本身智力有着莫大的關係。智力,包括了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和創造力等幾方面,教育心理學告訴我們:藝術教育對促進學生的智力發展和創造力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許多著名的教育家對美術教育的功能有着共識,他們認爲美術教育直接的目的是尋找種種機會,用種種方法訓練兒童身心和各種感官,使他們的各種感官及觀察力、記憶力、思維力、想象力、創造力及道德情感等本能漸漸地自由生長髮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