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人在職場>創業指導>

淺談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

學問君 人氣:2.06W

摘要:大學生創業是我國高校畢業生就業的一種重要渠道。文章從大學生創業的內涵出發,並立足當前大學生創業政策面臨的困境,根據新時期大學生創業發展的方向,提出了政策轉型的創新舉措,以供參考。

淺談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困境及其轉型

1大學生創業的內涵概述

大學生創業,指的是當代高校畢業生利用自身所擁有的資源、技術以及知識等優勢和能力,爲社會創造價值的一種就業方式。由於越來越多的高校畢業生資源加入創業團隊中,這對當地的經濟發展以及社會經濟地位的提高有着明顯的影響作用。顯而易見,加強大學生創業政策建設力度,爲大學生創業提供相應的制度和政策保障,已是大勢所趨。

2大學生創業政策面臨的困境

2。1創業政策本身存在制度缺失,未形成體系,針對性不強

現階段,我國政府所出臺的大學生創業政策極少兼顧到大學生實際與政策之間的邏輯關係,以及政策是否符合大學生創業發展實際等。最後導致的結果是大學生創業政策系統嚴密性不強,絕大多數的支援政策都集中在減免登記費用、管理費用等行政性管理費用資金方面,在大學生創業稅務減免以及小額貸款方面的政策卻相對較少。這對於大學生創業羣體來說,這些政策支援只是杯水車薪,難以滿足創業的實際發展需要。

2。2政策宣傳不到位,普及度不高

縱觀我國及各地區政府針對大學生創業所出臺的政策,我們可以發現:這些政策零碎分散於政府檔案、報刊雜誌以及網絡媒體當中;再加上大學生創業政策原本就沒有形成一個系統化、獨立的體系,各地區政府在出臺創業扶持政策時所體現出的統一性、協調性相對較差。政策的零碎分散以及政策自身的不足,使得政策難以深入當代大學生羣體當中,大學生對創業政策並不熟知,更別說藉助相關政策的支援,發展創業事業了。

2。3重視力度不夠,政策執行力不強

在當前的政策體系中,大學生創業政策理論研究體系尚未成形,欠缺了科學的理論指導,這導致我國現行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無法得到很好的實施,政策的核心內容也無法得到深入宣傳和執行。部分地區的政府雖然對國家的大學生創業優惠政策知曉,但是由於缺乏具體的實施方案作爲參考,最終也只能按照常規的程序辦理,無法把大學生創業政策落實。

3新形勢下大學生創業政策的轉型舉措

3。1完善大學生創業政策體系的建設

教育部爲了促進當代大學生羣體創業,提高大學生就業率,專門出臺了《關於大力推進高等學校創新創業教育和大學生自主創業工作的意見》,《意見》明確提出了各地區政府要積極設立大學生創業實習或孵化基地,爲大學生羣體提供創業資金、創業場所、創業實訓等多方面的支援,並提供稅務、項目融資、法律等多方面的創業服務,以及多種形式融合的資金支援;此外,還要立足大學生創業實際,給予貸款、稅收等方面的優惠。政府要重點關注和深入研究大學生創業羣體的社會保障問題,極力在保障政策上予以傾斜,確保大學生創業羣體的社會基本待遇,讓創業者有足夠的信心發展自己的事業。由於各地區經濟發展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各級政府應立足實際,對政策進行調整,以滿足地區經濟需要以及大學生的創業發展,使兩者達到共贏。

3。2加大大學生創業政策的執行力度

大學生創業政策是一個系統化體系,包含了:促進創業文化,開展創業教育,減少進入障礙,啓動資金金融的支援,商業服務支援以及刺激目標羣體六方面的內容。倘若當中的某一個環節政策執行不到位都是難以取得良好的政策成效的。爲此,有關部門及政府應激發與動員不同利益主體的`興趣去共同完成政策的擬定與制定工作,並協調各政策部門制定一致的、具有權威性的政策,做到從整體視野來審視大學生的創業政策,從本質上規範執政行爲,減少執行偏差。此外,在大學生執行政策的過程中,還要注意對創業政策的有效檢查和監督,根據大學生的創業情況,及時反饋和修改政策。

3。3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環境

面對着瞬息萬變的市場經濟環境,必須要營造良好的大學生創業政策環境。而在此過程中,需要政府、企業、高校三方主體的共同參與、共同努力。第一,政府要把大學生創業納入社會經濟發展規劃中來,建立與完善有利於推進大學生創業發展的政策法規,讓大學生在創業時有法可依、有章可循。同時,政府還要發揮自身的導向作用,積極鼓勵和支援企業參與到大學生的創業項目中,促進企業對大學生創業項目的擇優資助和激勵。第二,由於大學生創業羣體具有一定的獨特性,政府部門要針對獨特性來制定相關政策,不能把大學生創業與“弱勢羣體再就業”的創業活動混爲一談,這就要求政策制定者在制定政策條例前,應事先與學生所在高校進行聯繫,對大學生創業項目進行一個綜合評估,擇優資助。

4結語

伴隨着市場經濟體系架構的不斷完善與調整,國內外市場競爭日趨激烈,在此環境背景下,無論是高校,還是政府、社會、企業都必須要意識到大學生創業、以及大學生創業政策的重要性,針對政策所面臨的困境進行全面客觀的分析,進而加以改進,找出擺脫政策困境的轉型發展舉措,解決當中難以避免的“瓶頸”問題,促進大學生的進一步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