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簡談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6W

大學生羣體是青年中最爲活躍的一個羣體,他們獲取資訊的方式正在悄然發生着質的變化。許多學生在遇到壓力、困惑時往往透過網絡表達心情、舒緩壓力,或者透過網絡尋求他人的幫助和支援。在一些重大的活動和事件發生時,他們會到網上發表評淪,進行特定羣體內部的發言和辯論,並在此過程中形成羣體的文化認同。網絡對大學生的影響力遠遠超過了傳統媒體對他們的影響。

簡談網絡時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思路的論文

一、網絡環境爲大學生帶來的機遇

首先,網絡有利於大學生多元觀念、全球意識、效率觀念的形成。不同的文化、各異的思想、多元的生活方式,在拓寬大學生視野的同時,也打破了封閉、傳統的思維方式,有利於多元文化觀念、效率觀念和全球意識的形成。

其次,網絡的'時代性變革着大學生的思想觀念和行爲方式。網絡爲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各種可供比較、對照、選擇的生活方式、價值取向和科學觀念。這必將推動人們的思想解放,大學生作爲新事物最敏銳的觀察者和接受者必將首當其衝的接受創新、求實、競爭、文明、合作和發展等觀念。

再次,網絡傳播技術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新的手段。傳統的思想政治工作手段,如報告會、演講比賽、宣傳櫥窗、廣播站、兩課教學和各種寓教於樂的活動和社會實踐等,在當今的網絡環境下凸顯出了局限性。而網絡技術的普及,無疑爲大學生的思想政治工作提供了新的手段和方法、開闢了新的途徑。

二、網絡爲大學生的發展帶來的挑戰

首先,網絡的虛擬性使大學生脫離實際。網絡爲人們創造了一個虛擬的生存環境。這種虛擬性在使人們逃脫現實的壓抑,滿足心靈的需求的同時,也使人們逃避現實、脫離實際、同避困難。大學生長期在網絡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會造成角色的自我迷失和多重性格,長此以往,他們會更加消極地付待現實世界 。

其次,網絡的匿名性引發大學生道德觀念和行爲的錯位。網絡中長期存在着許多不健康的違背公民道德規範的行爲,即垃圾文化。由於網絡的匿名性,網絡資訊幾乎成爲一種免檢產品,這給一些道德頹廢者和不軌分子大開方便之門。事實上,網絡上的大資訊夾雜着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內容,大學生如果沒有健康的思想情操和堅強的控制毅力,一旦陷入其中,精神和意志將受到損害。

最後,網絡的不可控性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複雜化。如今,網絡環境使大學生獲取資訊的手段多元化、廣泛化,一些不良的資訊對學生進行思想滲透,資訊的內容可能與教育者宣傳灌輸的思想不同,甚至截然相反。面對這些不可控制的資訊,大學生在思想上容易產生疑惑,造成是非觀念的模糊,影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也給高校的思想政治工作帶來困難 。

三、積極探索網絡環境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新思路

(一)探索學校、家庭、社會、新媒體“四位一體”的教育模式

思想教育工作的視野不僅要從學校向家庭、社會轉變,還要向新媒體轉變,向多層次、立體化的方向發展。對於高校來說,思想政治教育不能一味地遵循原來的傳統方式和模式,而應站在全新的高度,以開放的思維指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開展。對於家庭來說,應充分發揮其所具備的天然優勢,利用新生入校報到、到校看望孩子等機會與負責老師建立相應的聯繫,使用家校通、手機等網絡互動平臺等,加強與學生家庭的互動。對於社會和新媒體來說,要同高校共享教育資源,積極協助高校營造良好健康的高校資訊環境,對於垃圾資訊、不良資訊進行有效的截堵限制,最大限度地阻比不良資訊向大學生的傳播,保證大學生有一個健康向上的成長環境。

(二)全方位地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

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能幫助青少年面對網絡時學會明智的選擇和正確的分辨,讓他們瞭解自己的資訊需求,有效地、批判性地獲取資訊,熟練地、客觀地評價資訊,病能夠根據實際精確地、創造性地使用資訊。提高大學生的網絡素養是一個長期的漸進的過程,需要多方面共同合作完成。首先,透過豐富、多樣的學校活動促使大學生提高網絡素養。其次,透過家長的網絡素養提升促進大學生網絡素養的增強。最後,加強媒體這傳力度,推動大學生的網絡素養自律建設。

(三)以生爲本,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吸引力

從大學生目前獲取資訊的主要渠道,我們知道,當前資訊的選擇和運用更加人性化,大學生對資訊獲取的主動性更強、自主性更高因此,必須研究學生的特點和需要,圍繞學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發揮學生潛能、提高學生綜合素質,以疏擇爲主,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引導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尋找問題的答案。首先,要認真分析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出現的新問題,爲今後學校政策的制定提供參考和依據。其次,建構暢通的校園建設反饋機制,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資訊能夠覆蓋學校各個領域。最後,堅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三貼近”,即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貼近現實、貼近生活、貼近大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