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04K

論文關鍵詞: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疏導方法趨異性共振行爲

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的論文

論文摘要:近年來,隨着以互聯網爲代表的資訊網絡技術的興起和迅猛發展,網絡思想教育正日益成爲思想教育領域的一個嶄新課題,引起人們的普遍關注。本文圍繞網絡思想教育的涵義及所具備的內容的擴充性及趨異性特徵,着重研究了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希望有助於推動該研究的進一步深入,而且能爲網絡思想教育的實踐提供有益的指導。

隨着國際互聯網在全球範圍內的迅速發展,互聯網的雙向交流方式,改變了人們的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語言方式,對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和人自身的生存與發展產生了廣泛而深刻的影響。尤其計算機在高校的高度普及,互聯網也爲中國大學生生活方式的變革提供了全新的媒介生活條件和網絡生活空間,大學生的思想出現了許多新的特點。李嵐清同志在第九次全國高校黨建工作會議上也強調指出:“要高度重視和充分運用資訊網絡技術展思想政治工作,使廣大師生在享受因特網傳播資訊便利、快捷的同時,增強政治敏銳性和政治鑑別力。”因此,正確認識網絡文化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教育方法研究,已成爲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新任務。

一、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涵義及其特性

1、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涵義

透過幾年的研究,學者們不斷深化了對網絡思想教育內涵的認識。劉梅從技術特徵角度出發,認爲網絡思想政治教育是根據傳播學和思想宣傳的理論,利用計算機網絡所進行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瞭解計算機網絡和多媒體知識,掌握現代傳播技術的基礎上,透過製作、傳播和控制網絡資訊,引導網民(或受衆)在全面客觀地接觸資訊的基礎上,選擇吸收正確的資訊,從而達到思想政治教育的目的。韋吉鋒則從人的本質角度,將網絡思想政治教育看成是指抓住網絡本質,針對網絡影響,利用網絡有目的、有計劃、有組織地對網民施加思想觀念、政治觀點、道德規範和資訊素養教育方面的影響,使他們形成符合一定社會發展所需要的思想政治品德和資訊素養的網上雙向互動的虛擬實踐活動。

2、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特徵

網絡思想教育是思想教育與資訊網絡技術相結合的產物,是傳統思想教育在工作領域、工作方式及工作手段上的拓展和延伸。與傳統的思想教育相比,網絡思想教育具有以下顯著特徵:

(1)網絡思想教育內容的擴充性

網絡是個開放系統,網絡的隱匿性使得上網者的主體地位大大提高,虛擬上網過程中,受教育者即使認同網上的內容後還可以根據自己的意願,進行再虛擬上網。這種帶有傳承意義的虛擬行爲,在更深的層面上深化了教育者上網的內容,造成了言論自由度大幅度的擴張,使新的理念、認識等有價值的東西,在開放平等的關係中得到認同、肯定、傳播,這在客觀上添增了新的網絡內容。同時,網絡超密度、超高速的傳輸技術,使任何資訊都可以在極短的時間內迅速增量擴容,在擴張中也實現了網絡教育的巨大效能。

(2)網絡思想內容的趨異性

一般情況下,網上內容趨異性是由網絡教育者決定的。網絡教育者可充分利用社會職責、話語權力以及其它方面的優勢,充分利用掌握資訊資源的優勢,把各級各類教育網站建設得更好,內容豐富多樣。廣大受衆爲滿足認識啓蒙、認識補缺、認識偏頗及認識超越,就需要上網尋找這方面的答案,這是一種自組織行爲,它既是一種透過教育者表現出來的社會組織行爲,又是一種單個自組織行爲,二者的結合,使受衆完成了對網上內容的自主選擇。受衆上網,一般說來是“求其友聲”,以求同性爲指導,但要實現這種求同性,又必須以趨異性爲前提。因此,在網絡思想教中,如何樣解決趨異性與求同性這對矛盾,是有待於網絡思想教育者進一步探索的問題,於是研究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也就成爲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

二、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

1、堅持疏導方法。

網絡思想教育,是一種社會組織行爲。單個的組織系統必須服從整體組織系統的需要。在網絡思想教育中,教育者組織行爲的目的是提高廣大受衆及自身的政治思想、道德和文化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和社會的全面進步。作爲處於主體地位的教育者,就必須科學設定網上教育的內容,上網的受衆在思想觀念上認同主流社會。這種相容性,爲網絡思想教育者堅持疏導方針,提供了基礎性的前提條件。在網絡思想教育中,客觀上要求網絡思想教育者,對受衆思想認識問題,以及工作、學習、生活、家庭中的具體實際問題,儘可能做解惑析疑的工作,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使受衆願意接受網上教育,並保持受衆思想趨上行爲的相對穩定性,以發揮網絡思想教育的更大效能。在整個網絡思想教育過程中,受衆出現認識上偏差、反覆、片面、偏激甚至錯誤,是經常存在,爲了達到教育者的目的,必須堅持疏導方針。

2、強化自我評判能力。

網絡思想教育作爲一種特殊的`對象化實踐活動,它是以網絡作爲載體的龐大系統工程,是隨着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具有顯著的人爲性。在網絡思想教育中,人不僅是教育主體,同時也是教育最直接的目的。網絡不僅是傳播文化精神、價值觀念、培養人的知識技能的工具,而且使人真正成爲自己的主人,主體可以自主能動地進行選擇,必然導致對行爲主體的網絡行爲合理有序的困擾,特別是資訊一體化進程的加劇,各種價值觀念紛呈,不同文化意識相互碰撞,排斥在多元文化和價值觀衝擊下,網絡思想教育中的知識滋長出不確定性和相對性,不再具有絕對的權威性、確定性和壟斷性。由此可以看出,保證網絡背景下的思想教育正確導向,提高主體自我評判能力,必然有助於主體在虛擬化的自由環境中提高價值判斷能力,正確決策,對自我高度負責。

3、建立長效的網絡思想教育機制。

目前,高等學校教育手段現代化已初具規模,接受和參與網絡教育已成爲大學生的一種時尚,利用網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是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途徑。在工作機制上,高校若要推動網絡思想教育健康發展,保證網絡思想教育持續性和有效性,必然要求建立明確的網絡思想教育原則和指導思想;建立長效的網絡思想教育工作機制;建立網上資訊資源利用制度、網絡資訊安全管理制度、網絡用戶操作規程和網絡服務制度、網絡思想教育隊伍建設制度。所以,我們要結合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和高等學校教育教學、科研、社會服務的特點,定期組織網絡管理人員進行業務培訓、考察學習、交流取經,透過各種形式培養一批網絡技術骨幹。鼓勵思想政治工作人員、優秀學生幹部、學生社團成員和學生積極分子參與網絡管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創造性,逐步形成全方位的網絡思想教育工作羣體。

三、一點啓示

互聯網對思想教育就其特點來說是全面和深刻的。一方面,在當前經濟全球化背景下,互聯網的迅速發展使得我國意識形態環境發生深刻變化,各種文化觀念和社會思潮相互交鋒,資訊技術的產生和發展對思想教育的有效性提出挑戰,應對網絡環境的思想教育理念、方法就需要不斷探索和創新;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深刻地改造着大學生,在網絡環境下大學生的思想必然出現新問題、新特點。因此,在實踐中不斷深入網絡思想教育研究,將網絡對目前和未來可能對大學生生活方式等方面的影響,對思想教育理論和實踐發展產生基礎性的影響,在對大學生知識的傳播所具有的開放性、以及受衆在網絡環境中創造的網絡文化(網絡文化可以反作用於受衆,重塑受衆,網絡文化的虛擬性)等特徵上,都顯示出網絡思想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性,而網絡思想教育的方法研究就成爲網絡思想教育發展和改革任務中的重中之重。

隨着網絡技術的發展,網絡作爲一柄“雙刃劍”,其負面社會問題還會不斷出現,對此,我們必須保持足夠的文化警覺,應從增強國家競爭力和培養高素質人才的角度着眼,來對大學生的網上行爲進行心理上和思想上的導向,提高運用網絡開展思想工作的能力,以適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形勢發展的需要。

參考文獻:

[1]馬萍,張世梅,加強高校網絡思想教育的基本途徑[m],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3)。

[2]彭雪開,論網絡思想教育的趨異性[m],長沙大學學報,2003(3)。

[3]彭雪開,論網絡思想教育內容的擴充性[m],郴州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3(1)。

[4]張瑜,網絡思想教育研究的現狀、問題與展望[m],清華大學教育研究,2004(2)。

[5]馮春芳,網絡思想教育研究綜述[m],蘭州學刊,2004(6)。

[6]張曉平,論網絡思想教育中主體的自我評判[m],學術交流,200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