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軸承工藝加工論文

學問君 人氣:7.92K

對於軸承工藝加工大家瞭解多少呢?這是機械學的研究方向。以下是小編精心準備的軸承工藝加工論文,大家可以參考以下內容哦!

軸承工藝加工論文

摘 要:透過對推力關節軸承的結構優化和加工工藝改進,對提高推力關節軸承的可靠性,改善載重汽車使用性能,具有促進作用。

關鍵詞:推力關節軸承;結構設計改進;加工工藝改進;使用性能

隨着大噸位載重汽車產量突飛猛進的增長,其車用推力關節軸承的需求量也逐年增長,推力關節軸承的市場銷量前景非常看好,而該軸承當前的使用壽命確有一定的缺陷,無法滿足載重汽車使用性能要求。因此,推力關節軸承的結構優化和加工工藝改進勢在必行。

一、工藝特點與工藝路線

1、工藝特點

(1)該軸承所承受的載荷比一般載重汽車上的軸承所承受的載荷大,而且該軸承外圈的壁厚比較薄,還容易變形,使加工困難。

(2)該軸承外滾道表面上的“井”字形油槽加工難度大,而且油槽的邊緣要保證有足夠的強度和一定的耐磨性,油槽油線暢通,不準有毛刺

2、工藝路線

透過對GAC110SK推力關節軸承的試生產和多次的結構及工藝改進,目前已總結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案。

2.1外套車加工工藝

軸承外套見圖2所示。1.車小外內徑→2.細車外徑及基面→3.粗車外滾道及細車非基面→4.細車外滾道及倒角R面→5.車另一端R面→6.軟磨外徑→7.擠壓軸向油槽→8.車縱向油槽→9.車外內徑毛刺及車45°倒角→10.熱處理。

2.2.2 外套磨加工工藝

1.磨非基面(小端面)→2.磨基面(大端面) →3.粗磨外徑→4.細磨外徑→5.粗磨外滾道→6.細磨外滾道→7.修磨外徑→8.磷化處理

2.2.3 內套車加工工藝

軸承內套見圖3所示。1.車小內外徑→2.細車內徑及端面→3.細車基面帶內倒角→4.粗車內滾道→5.細車內滾道→6.軟磨平面→7.機械打字→8.熱處理

2.2.4 內套磨加工工藝

1.磨非基面→2.磨基面(大端面)→3.粗磨內滾道→4.粗磨內徑→5.細磨內徑→6.細磨內滾道→7.磷化處理

2.3 幾個關鍵工序的技術要求

(1)外圈的外球面位置、內圈的內球面位置檢測以樣板控制。測量基準: ①外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爲基準; ②內套以壁厚厚面(大端面)爲基準。

(2)車加工內、外滾道曲率半徑的檢測以樣板控制,磨加工內、外滾道曲率半徑的檢測按滾道尺寸大小來選配。

(3)衝壓油槽工序是在500噸壓力機牀上加工形成的,爲保證其定位能夠準確,裝卸方便,套圈外徑必須經過軟磨加工,加工公差控制在:0.03mm以內。模具高度與工件幅高相同,以控制漲量,衝壓完成後用壓力機將軸承取出。衝壓油槽後,其外滾道的漲量不大於0.15mm,軸承套圈的表面不準有墊傷,還要保證衝壓模具的清潔。

(4)車徑向油槽工序在C620車牀上加工,油槽車刀的形狀要用專用磨刀樣板校準。車刀的前角採用0~3°,后角採用6°~8°,車刀刀頭採用YT15硬質合金車刀頭。油槽車成後,還需手工除淨毛刺,以保證油槽、油線暢通。

(5)爲了防止在軸承的內滾道表面上留有的支點印(磨內徑時)痕跡或支點的磨痕,將軸承內圈的.加工工藝的順序調整爲(兩端面終加工後):粗磨內滾道→粗磨內徑→細磨內徑→細磨內滾道→內滾道表面磷化處理,見2.2.4內容。

(6)裝配高採用加墊測量(見圖4所示),軸承的裝配高等於實測高度減去已知測量墊高度:T=T0-h

二、裝配檢查

(1)100%探傷。

(2)100%外觀質量檢查。

(3)抽檢內、外滾道研合面的表面積在80%以上。

(4)內徑的尺寸精度、外徑的尺寸精度、裝配高的尺寸精度需要100%檢驗。

三、結束語

爲了進一步提高GAC110SK關節軸承的壽命,建議在後期的軸承加工生產時,外圈靠小端面處,滾道油槽位置不小於5mm(見圖2所示),如油槽尺寸過於靠近端面,應該加大尺寸。因用戶反映:這個區域首先會產生金屬疲勞剝落,由此使得軸承過早地失效。透過幾次小批量的試生產,和與用戶溝通,用戶的質量資訊反饋良好,該軸承的各項指標均能夠滿足用戶需求。

參考文獻

[1] 湯佔岐. 關節軸承引裂力的分析計算[J]. 機械工程師. 2013

[2] 邱月平,沈雪瑾. 關節軸承磨損性能試驗研究進展[J]. 軸承. 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