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在生活與數學間架設橋樑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8.35K

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也離不開生活。《數學課程標準》十分注重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把“初步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觀察、分析現實社會,去解決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學科學習中的問題,增強應用數學的意識”以及“體會數學與自然及人類社會的密切聯繫”等內容列入了課程總體目標。因此,教師要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從生活的實際引入數學問題,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價值,體會到數學的魅力,從而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基於以上認識,在教學實踐中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努力,在課堂教學中加強了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

在生活與數學間架設橋樑的論文

一、創設生活情境,引入數學問題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習內容和學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貼近,學生自覺接納知識的程度就越高。因此教師要儘量地去創設學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從中引入數學問題。例如在教學“乘數是兩位數的乘法”時,我創設了這樣一個情境:媽媽從街上買回來12個雞蛋,回來後想稱一稱雞蛋的重量。可家裏的秤太小,怎麼也放不下12個雞蛋,最多隻能稱10個雞蛋。這就難住了媽媽,誰能幫媽媽出個主意?(話音剛落,學生們興趣盎然,都爭先恐後地幫忙出主意,教室裏異常活躍。)

生1:一個一個稱,再把它們加起來。

生2:太麻煩了,可以先稱一半,再稱另一半,然後加起來。

生3:可以先稱10個,再稱2個,然後把兩次稱得的重量加起來。

……

師:大家講得都很有道理。

師:如果每個雞蛋25克,12個雞蛋有多重?該如何計算呢?

生4:25乘12。

師:誰有辦法計算這道題?

生5:先算10個雞蛋的重量,再算2個雞蛋的重量,然後把兩次算得的重量加起來。

師:講得真好,特別是把“先……再……然後……”講得真清楚。

師:或者我們還可以先算2個的重量,再算……。

這樣安排新知教學,使學生感到新知識既熟悉又新穎,激起了他們強烈的'求知慾。

二、藉助生活經驗,探索數學問題

在我們的生活周圍,處處都充滿着數學知識,與我們的生活密切相關。在一定程度上,學生生活經驗是否豐富,將影響着學習的效果。因此,在教學時,教師要注重聯繫學生實際,藉助他們頭腦中已經積累的生活經驗,讓學生去學會思考數學問題,從而強化學生的數學意識,培養學生的數學能力。

蘇教版國標本數學第五冊“生活中的搭配問題”,是讓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探索實際生活中的問題。學生對實際生活裏的原型比較熟悉,容易發現相應的規律,因而也有利於學生積累學習數學的經驗,使學生產生學習的樂趣和成功感,感受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生活中的搭配問題”這一課,如果生搬硬套地把搭配的概念以及方法講解給學生聽,學生就只會機械地去理解。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藉助學生的生活經驗,合理利用教材,安排了學生非常熟悉的生活情境:穿衣搭配問題(要配成一身衣服有多少種不同的搭配方法)、早餐搭配問題(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配法)、路線問題(從學校到少年宮一共有幾條路可以走)等。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去感悟、去發現,進而去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就把複雜的問題簡單化了。對於這些問題的解決,學生還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探索不同的方法,發現搭配的規律。

三、在實踐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

學以致用,數學也不例外。因此,我們在數學生活化的學習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領悟數學“源於生活,又用於生活”的道理,讓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使學生感受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促進學生形成學數學、用數學的意識,培養正確的數學觀。例如,在教學三位數乘法的“整理與複習”時,把這些較爲枯燥的計算題重新整合,巧妙地糅合、穿插在“秋遊”的實踐活動中。學生在這次模擬活動中,親身感受到了從秋遊前的準備、統計人數、瞭解門票的單價到計算全班學生的總價錢,無處不用到數學知識。特別精彩的是教師在最後設計了“帶的錢不夠該怎麼辦”這個實際問題,學生們都能從生活實際出發,積極思考,相互交流,想出了許多好辦法。學生在本次活動中既瞭解了遊覽的基本常識,同時又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一些實際問題,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悅。

總之,要適應教育的發展要求,我們必須在課堂教學中加強數學知識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創設貼近學生生活的實踐活動,強化動手操作,既會激發學生運用數學的興趣和創造性,也能提高學生掌握數學知識的慾望。學生的應用意識、能力加強了,創新思維也最終得到發展,這樣才能把數學教學提高到一個新的水平,大面積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從而培養學生的自主創新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