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媒介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6W

一、新媒介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面臨的挑戰

新媒介環境下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論文

(一)新媒介語言對傳統思想政治教育實施提出了新要求

新媒介語言較傳統語言更詼諧、充滿活力,透過變通、創新等形式以表達豐富的感情、鮮明的個性,極大地推動了當代網絡青年們個性的自由張揚。與此同時,新媒介語言與思想政治教育的傳統語言間存在尖銳的衝突,如果缺乏有效溝通則形成教育資訊傳遞過程中的障礙。當代大學生的自由反叛意識得到釋放,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直接面臨溝通挑戰,思想政治教育如果不能及時轉向新媒介教育陣地,不走近新媒體、不掌握新媒介語言,就無法靈敏捕捉大學生的思想、心理動態及其行爲發展變化。這就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進一步學習和掌握新媒介特點和規律,適應年輕人生活方式以掌握新媒介陣地的話語主動權提出了要求。

(二)新媒介文化對大學生“三觀”形成強烈衝擊

圍繞新媒介的使用而形成的新形態媒介文化對當代大學生“三觀”的影響力,無論在力度上還是在廣度上都已遠遠超出了媒介技術的層面,對大學生傳統的學習、生活方式產生巨大的衝擊,成爲大學生最直接的精神食糧,這種文化形態逐漸消解着傳統文化的權威。西方媒介文化滲透對大學生價值觀衝擊,導致大學生民族意識的弱化,政治取向走向邊緣化,人生價值取向走向享樂化,這種文化滲透實則爲一種文化侵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須要警惕。可見,新媒介成爲西方國家推行文化霸權的武器,這對我國大學生“三觀”形成構成嚴峻挑戰。

(三)新媒介的傳播特性加速高校教育環境複雜化

新媒介是傳統媒介的繼承和超越,受衆由被動的接受者轉變爲主動的參與者,而且虛擬的交流形式使得健康、正面的、腐朽、負面的資訊相互交織。其無所不在的傳播者、個性化的傳播內容、互動的傳播方式打破了高校穩定、良好的教育環境。新媒體對學生的教育影響力已經上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學生透過新媒介掌握知識並對學校教育產生疑問。很多高校在對資訊的監管控制上還沒有一個完善的制度,泡沫資訊、色情暴力等垃圾資訊直接危害着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當然,高校教育環境複雜化趨勢也是一種社會發展的必然,對於思想政治教育實施者面臨的挑戰在於,如何趨利避害發揮好高校教育主渠道的作用。

二、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新途徑

新媒介對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響力是顯而易見的,關鍵在於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採取揚長避短的新方式,積極開展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佔領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把握教育主動權。

(一)搭建新媒介思想政治教育平臺

首先,思想政治教育者應當進行自我媒介素養教育,加強理論研究,清楚地認識和理解新媒介教育特點及規律,建設一支政治素質高、新媒介素養強的新型思想政治教育隊伍,及時發現問題、迅速解決問題,弘揚正能量,推動教育活動的滲透效果。其次,建立以博客、QQ、BBS、飛信、微博、微信、網絡社區等爲代表的新媒介交流平臺,吸引各級學生組織羣體或個體,在貼近學生、服務學生、引導學生的基礎上,保證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資訊傳遞的“零時差”,實現育人功能的倍增效應。最後,運用網絡資源,豐富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發揮教育的各個環節的作用,多維度思考,而且要透過新媒介從學生的學習、生活及情感方面挖掘深層次原因,做到不做表面文章、治標治本、有效疏通。

(二)做好新媒介與傳統媒介的優勢互補

新媒介與傳統媒介都有其獨有的魅力,新媒介作爲一種新的教育載體,尚無法完全取代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而是對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起到必要的補充和支撐作用,媒介間的相互融合、互補是必然趨勢。思想政治教育者應做好兩者之間優勢互補,新媒介教育平臺爲傳統媒介教育開拓了新的空間,藉助網絡優勢,彌補教育即時性、互動性等方面的不足,取長補短,給彼此帶來新的機遇,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推向新的高度。利用QQ、BBS、飛信、博客等新媒介平臺,建立興趣小組、師生談心室等,進行多向交流,實現網上互動、同學交往等交流,既可以用於教育者與學生的互動疏導,又可以組織召開班會、討論會等活動。既暢通了溝通渠道,又達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三)淨化媒體環境,提升大學生媒介素養

媒介環境是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面對蘊含着各種各樣意識形態的媒介資訊,在網絡缺乏有效監管、大學生身心發展階段的特殊性的情況下,要加強大學生的新媒介素養意識教育,對大學生在三觀方面產生的困惑給予及時、正確的引導,消除新媒介給學生的思想帶來的負面影響,提高對新媒介上資訊的甄別處理能力,合理利用好新媒介這把“雙刃劍”。培養高尚的道德情操,提升道德自律能力,堅決抵制網絡垃圾的侵蝕,自覺維護校園綠色媒介環境,這也是新媒介環境對大學生提出的新要求。

三、結語

總之,作爲新媒介環境下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須揚長避短、趨利避害,既要合理運用好新媒介、加強媒介素養教育,又要加強監管力度,重視引導。從而促進大學生增長知識、完善人格、樹立正確的“三觀”。讓學生參與到思想政治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活動中,將被動接受教育變爲主動參與,同時有效避免新媒介對大學生產生不良影響。讓思想政治教育者踊躍充當高校新媒介文化的引領者,在新媒介迅速發展的當下不斷拓寬思路、創新思想政治新路徑,推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