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學生宗教信仰分析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8W

摘要:在當今快節奏的現實生活中,當代大學生面臨的生活和工作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出現了高校中學生宗教信仰數量呈上升趨勢,大學生宗教信仰既與自身原因有關,又與外部環境、宗教文化自身魅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缺失有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應科學分析並掌握大學生信仰宗教的原因,正確對待學生選擇宗教信仰並對他們進行指導教育工作,讓大學生都樹立好正確的宗教觀。

思想政治教育下大學生宗教信仰分析論文

關鍵詞:大學生;思想政治;宗教;信仰

一、大學生宗教信仰的現狀

現在,針對國內高校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調查工作比較全面細緻,從總結出的結論來看大學生們信仰宗教的人數比例不是特別高,但是卻呈現上升趨勢。從分析來看,很多大學生對宗教認識還比較膚淺,缺乏理性思考,宗教信仰的功利性較強。很多學生對宗教的信仰都是受到身邊環境和人羣的影響,親戚、朋友圈、宿舍、同學是滿足學生羣體情感需要的主要半徑,這個半徑是當前大學生成長的重要影響因素,是學生個人社會化的成長過程。而學生選擇宗教除了環境的影響外,另一方面,也是自身鬱悶、苦惱和困惑的精神需求與寄託,並不是真正對宗教教義認識明確、信仰熾烈。信教學生中的大多數是因爲隨着家人一起信教,初中、甚至更小開始就進行信教禮拜等活動,本身對所信宗教並無清晰的認識,也就是說,遠遠沒有達到迷戀宗教的程度。還有部分信教學生則是帶着功利的目的開始信教,希望藉助宗教可以實現自己的功成名就的理想。

二、大學生宗教信仰的原因

1、大學生自身原因。學習與工作的巨大壓力,激烈的就業競爭等原因使部分大學生逐漸開始尋求精神寄託,而大學時期又是一個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形成的重要時期,宗教信仰恰恰迎合了部分大學生的心理需求。這些大學生心理空虛,而宗教恰恰提倡善心、善義等理念,且經常組織一些活動,能夠滿足人的部分心理需求。另外,當大學生的理想與現實差距過大時,自信心遭到巨大挫敗時,透過祈禱和參加宗教活動可以一定程度上實現心靈慰藉,大大減輕了學生的心理壓力和負擔,也就是說,大學生在不成熟的心理支配下,內心的需要,心靈的追求,使思想和情感容易轉向宗教信仰。[1]

2、外部環境影響。社會大環境的影響也是重要外因。一方面,意識形態領域上,既有社會主義主流思想,也有資本主義個人享受觀念,還有封建主義殘留影響,這些社會思潮相互交錯影響,另一方面,經濟改革深化時期,人與人的競爭加劇,人們的關係也複雜起來,趨向多元化,各種思潮相互影響促使部分大學生心理產生困惑、迷茫,對人生茫然無措,在無所寄託的情況下把目光轉向萬能的上帝或神靈,希望透過這種方式緩解一下壓力。

3、宗教的自身功能。宗教自身就具有一種文化功能,大學校園作爲文明之地,宗教的文化功能就可以很好的展現自身的魅力。大學生作爲接受高等教育的知識分子,有着強烈的好奇心去發現、認識、接受新鮮事物,同時,宗教的哲理性、倫理性、神祕感以及道德文化都是大學生們的吸引點,這些文化魅力和道德功能會透過信教人羣的`傳播而被大學生認可,即使很多學生本身不信仰宗教,但是對宗教的文化和神祕感也會有很大興趣。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應對策略

大學生是社會發展主流,他們的信仰和價值觀是社會和諧的基礎。因此,作爲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切實加強對大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引導和教育,應努力引導學生的主流價值觀與社會相適應,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貫穿到整個教學管理實踐中。首先,思想政治理論教學必須和當前社會的實際情況、學生生活的實際情況緊密結合,增強對大學生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當前,很多大學老師在講授課程中按照書本內容進行教學,讓學生感動單調無聊,內容沒有新意,導致臺下的學生毫無積極性和喜愛情緒,時間久了反而適得其反,因此老師要結合各種教學措施和手段提高授課效果,才能引導好學生看清宗教本質,形成科學的世界觀。如可以利用課堂教學增加實例性講解,利用團日活動、社會實踐等引導大學生加強獨立思考能力,逐步提高大學生們明辨是非的能力。其次,高校精神文明建設的關鍵是要構建和營造努力進取、求是博學、積極向上的文化氛圍,大力抵制厭世、消極的觀念對大學生的影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加強對學生組織和團體的管理、引導工作,爲他們提供更多的發揮能力、實現自我價值的平臺和機會,積極引導鼓勵大學生開展有益身心、積極健康的內容進行傳播,幫助大學生構建和諧的人際關係和陽光的心理,把校園文化活動做得更貼切大學生心聲。最後,疏導教育的方法也是重要的方法。思想政治工作者應該從大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重點關注大學生的發展和需要,善於運用情感教育進行感情溝通和情感交流,[3]對學生在生活、工作中遇到的挫折給予積極的引導,加強人性化服務,使大學生有情感共鳴的依託感,從而解決他們的思想問題,進行有的放矢的疏導教育,使學生在無助和困惑時能夠相信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實現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而不是被動的接受宗教等思潮的精神慰藉。總之,我們要重視大學生心理健康疏導和精神層面的引導,發揮學生課外文體活動和社會實踐的作用,在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中塑造人,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信仰觀。

參考文獻:

[1]談宗凡.在校大學生宗教信仰現狀及對策分析[J]新西部.2007(8)

[2]馬莉.陳兆芬.關於大學生宗教信仰問題的幾點思考[J]西南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1(7)

[3]郭平.楊越.新時期高校青年學生科學宗教觀教育[J]中國青年研究.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