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論大學預科漢語聽力教學現狀及對策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4W

論文關鍵詞:預科學生 聽力理解能力 調查 分析

淺論大學預科漢語聽力教學現狀及對策論文

論文摘 要:爲提高少數民族初級漢語水平者的漢語聽力水平,我們此次對2010年進入新疆大學語言學院的漢語水平考試不入級的學生進行了漢語聽力能力問卷調查,並針對學生中普遍存在的突出問題,提出了教學對策及教學方法,希望能對提高大學預科學生的漢語聽力水平有所幫助。

聽是獲得資訊的重要手段。在語言習得過程中,“聽”不僅是獲取語言知識的基本途徑,也是保證語言規範化和提高語言實踐能力的必要手段,是提高語言交際能力的重要環節。學生的自主性和能動性沒有得到充分發揮。

一、預科學生漢語聽力現狀

(一)對言語信號的接受反應能力相當慢

在此次的問卷調查中,我曾對剛入學初級程度的民族學生進行過測試,一篇150字的課文,只有2%的生詞,他們只能聽懂50%,稍微好一點的能聽懂65%左右。而其中35%的民族學生認爲對方說話的語速太快是影響自己聽懂的主要原因。

(二)辨音能力較差

21%的民族學生不能正確分辨漢語的四個聲調。如:湯—糖,受到—收到等詞語。20%的民族學生對某些字的聲韻母往往聽錯,如:促銷—速效,賺錢—轉圈。

(三)詞彙量太少

21%的民族學生雖然在中小學已經學過十年的漢語,但還認爲自己掌握的漢語詞彙量過少,對許多在中小學學過的漢語詞彙都感到很陌生,嚴重影響到漢語聽力。

(四)理解能力差

20%的民族學生認爲自己聽完一篇較長的短文後,不能抓住文章的中心意思,不是根本沒聽懂,就是即使聽懂了,也只是聽懂了一些細枝末節,而文章的主要內容則沒記住。

(五)記憶存儲能力差

6%的民族學生認爲聽短句還可以,聽長句子困難,聽整段話就更困難了。經常聽了後面的,就忘了前面的,根本記不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二、着重培養學生的聽力微技能

針對以上情況,我們應該從提高學生的聽力微技能入手。具體來說,聽力訓練應着重培養這些學生的以下幾種微技能:

(一)培養學生的辨音、辨調能力

漢語與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分屬於兩個語系,在發音上有很大的差別。漢語的四個聲調及漢語的複韻母,在少數民族學生的母語中都沒有,所以民族學生對這些聲調、語音的辨析能力就特別差。而要想提高民族學生的聽力水平,就要培養學生辨音辨調能力,因爲語音是語言的物質外殼,離開了它,教學就無法進行。學生掌握了正確的發音,語調得體,才能聽懂別人的話,也才能使自己的話讓別人聽懂。如果發音有誤,語調不準,則常常把自己熟悉的單詞聽錯,從而產生誤解,影響跨文化交際。如“看書”聽成“砍樹”、“酒鬼”聽成“酒櫃”、“教師”聽成“教室”等等。所以教師應在聽力教學中應設計一些辨音辨調練習,把學生的難音難調分成組,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有選擇地反覆進行語音練習,直至讓學生掌握標準的漢語語音語調。

(二)培養學生的預測和猜測能力

由於人所表達的.思想都有一定的邏輯思維關係,所以聽者可以根據上下文關係,用詞的含義及語調等的變化,對某些沒聽懂的部分進行合理的猜測,也可以根據前文提供的“線索”對某些未知因素進行預測。學生預測和猜測的培養可開始於聽音的初始階段,並貫穿於整個聽音過程。因爲最初言語中獲取的初步資訊有助於對下文的預測,同樣從下文獲取的資訊又可用來糾正、補充前面獲取的不準確或不全面的資訊。學生還可運用自己的大腦中的圖式或是利用文章中的多餘資訊來幫助解碼,並猜測所聽到的陌生詞語或句子,這對提高學生漢語聽力能力起到不可忽視的作用。

(三)培養學生的快速反應能力

在語言交際中,語言信號是快速連續呈現的,具有一縱即逝性。這就要求訓練學生聽覺器官的靈敏性,即提高快速反應能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應該讓學生聽大量的語音材料,並使學過的詞語,語法規則和文化背景知識等在聽力材料中反覆出現,不斷刺激學生的大腦,進而反覆提取,反覆使用,反覆記憶儲存,以達到將來在學生聽到相關內容時能夠快速反應的目的。

(四)培養民族學生邊聽邊記的能力

做筆記是聽力訓練中又一重要環節,學生除了單一地接收資訊外,還要對所接收的資訊進行分析、歸納並記錄,這樣學生對聽力的理解就不會是籠統的、模糊的、單憑選擇題的選項來明確資訊含義的,而應該是具體的,有主次的。教師可以透過中等長度的比較口語化的片段,訓練學生區分主次觀點的能力以及記錄典型細節的速度;可以透過新聞體文章或短文,培養學生抓關鍵詞的能力;可以透過長篇演講、專題報告,培養學生分清主次資訊,使記錄的內容邏輯清晰,層次分明,主題明確。另外,教學生設定一些速記符號,幫助記憶。邊聽邊記能力的培養可幫助學生在跨文化交際中記下對方一段很長的話語並抓住文章的主要內容。

三、針對初級漢語水平者的聽力現狀所採取的教學對策

聽力是人類在語言能力習得過程中最先得到的一種能力,它一旦成熟,就很難喪失。如果學習一種語言不從聽力開始,可能永遠不具備使用這種語言的交際能力。正如我們此次進行的問卷調查結果一樣,我們的學生雖然在中小學階段已經學了十幾年的漢語,但學的卻是啞巴漢語,學生在交際場合張不開嘴,聽力跟不上對方語速,這極大地制約了學生的交際能力。大學預科漢語教學已經走過很多彎路,現在必須從加強聽力教學抓起。

(一)激發熱情,創造民主和諧的課堂氣氛

愉悅的心態是保證高效學習的基礎,和諧的課堂氛圍能有效地提高課堂教學的效果,因民主和諧的課堂氛圍能讓學生形成一種良好的心理環境,激發學生的思維,使其不由自主地積極開動腦筋,真正地參與學習而不是靜止旁觀,使學習效率得以提高。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善於調整自身的心理狀態,把微笑帶進課堂,把鼓勵帶進課堂,把信任的目光投向每一個學生,營造出一種和諧、愉悅的課堂氛圍。這樣才能變“要我學”爲“我要學”,變“苦學”爲“樂學”。

(二)提供足夠的聽力材料並創造良好的聽力環境

聽力訓練要防止單調、貧乏、枯燥無味。這就要求教師爲學生提供較爲豐富、生動的聽力材料,包括聽力課上所用的聽力錄音材料和配合聽力課文的書面錄音材料;社交場合自然語言的聽力材料、文學藝術作品的朗讀材料等。我們認爲爲提高大學預科學生的聽力水平來,還應準備多地區漢語普通話的聽力材料。衆所周知,普通話具有多元性,在學校或在各種社交場合,人們所說的普通話往往帶有各個地區方言腔調。因此,爲了讓預科學生聽漢語有廣泛的適應能力,還應給他們播放一些各地區的普通話聽力材料。聽力語音室的建立是爲預科學生創造了良好的聽力環境,但還應給他們提供可放映錄像的視聽室。

(三)運用媒體,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率

在傳統的課堂教學中,學生要透過聽講,閱讀,作業進行學習,這種資訊的單向傳遞對學生來說不是最佳的。在課堂上,我們可以充分利用錄音、錄相、幻燈、投影、電視、電影、計算機等現代化多設備,形成立體教學氛圍,化抽象爲具體,減輕認知難度,激發學生的聽力學習興趣,使其“雙腦並用”,更有效地完成預科的學習任務。比如:民族學生不瞭解什麼叫“旗袍”我們可以把滿人穿的不同樣式的“旗袍”同時展現在投影屏幕上,學生馬上就可以理解“旗袍”一詞的含義了,而在沒有多媒體教學的情況下,老師就是把這個詞給學生講很多遍,有的學生還是不能理解。又如:用“各式各樣”這個詞模仿造句時,教師可精心設計一組電腦課件,例如“鞋櫃裏擺着各式各樣的鞋”,“櫃檯裏擺着各式各樣的MP3”,“文化用品商店裏擺着各式各樣的本子”等。使學生透過看電腦課件,圍繞電腦課件的內容來造句。在學生學會模仿造句後,引導學生想一想,商店裏還擺着各式各樣的什麼東西呢?學生就會紛紛舉手回答,發言非常踊躍,可以說出許多不同的句子,這樣就進一步拓寬了學生的思路。總之,現代化的教學手段輔助大學預科漢語聽力教學,可以使學生學得輕鬆、紮實,不僅能幫助學生正確理解語言文字,解決課堂教學中的難點問題,而且還能給人一種美的享受,激發民族學生的探知慾望。

總之,聽力教學的過程,就是不斷輸入、反覆練習、不斷實踐的過程。只有把重視記憶學習的目標轉換成重視學生聽力微技能的培養,纔能有效地激發學生聽力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實現聽力教學的“多渠道輸入—多渠道輸出—領悟—再有目的的輸入”的完整過程。只要積極地、有序地完善聽力教學過程,重視聽力教學過程,不斷地改革教學方法,就能夠最終達到迅速提高學生聽力能力之目的。

參考文獻:

[1]楊惠元.漢語聽力說話教學法[M].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2002.

[2]語言學.漢語.雙語教學與研究論文集[C].新疆教育出版社,2002.

[3]北京語言文化大學編.短期外語強化教大學論文選[C].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