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地方校音樂人才培養思考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4W

一、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辦學過程中的問題解決策略

地方校音樂人才培養思考論文

(一)立足地方經濟社會音樂文化發展需要,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探索多方向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模式

高等教育的功能,歸根到底是爲了適應社會生產和生活的需要。地方高校佔全國普通高校總數的95.3%,已經成爲我國高等教育的主體部分。②近年來,地方綜合性高校招收了爲數不少的音樂表演專業學生,但是這些學生畢業後,真正能從事表演工作的卻爲極少數。圍繞社會的需求、就業的方向進行多種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就成爲必然。

1.專業演員方向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爲地方歌舞團、區縣藝術團培養歌唱演員及樂器演奏者。針對專業基礎紮實、有專業發展潛能、形象良好和有做演員需求的學生。在課程設定上強調專業技能課程、專業理論課程和藝術實踐課程的量和配置,教學內容側重選擇中、進階演唱(奏)作品,能力培養側重於舞臺心理素質、演唱(奏)個性、風格發展、創新能力等方面的訓練。

2.基礎音樂教育師資方向的培養模式。主要是爲基礎音樂教育單位培養音樂教師。在課程設定上既要考慮音樂專業類課程,還要強調教師職業類課程的設定,如教育學、教育心理學、教育科學研究方法、學前音樂教學法、中小學音樂教學法和多媒體教學輔助手段的應用等。鼓勵、支援考取教師資格證。能力培養強調“既能上舞臺,又能站講臺”。

3.藝術管理者和與音樂藝術相關工作的人才培養模式。主要爲企事業單位文藝宣傳、電臺電視臺、演藝策劃公司等行業培養從業人員。在課程設定上重視音樂藝術基本規律的探索,關注音樂藝術創作與製作、音樂藝術傳播與接受、音樂藝術市場與營銷等方面的學習。定期聘請電臺、電視臺、演出公司、報刊等部門人員和傑出人士進行專業講座。也可安排學生到有合作關係的文化產業單位進行實踐,將書本知識與社會文化產業實際演練緊密結合。支援、鼓勵學生在校期間考取音樂的各類職業資格證。

(二)建立與地方教育單位的合作機制,解決“原材料”進口問題

爲了遵循表演藝術人才的嚴格條件和特殊要求,地方高校應迅速建立和完善自己培養教育產品的“原材料”生產基地,積極與所在地方基層教育部門、中小學校聯動,一方面透過建立表演藝術輔導中心,精心培養、儲備良好的藝術人才資源;另一方面,做好地方基礎教育單位音樂師資的“職後培訓和教育”,讓他們在中小學基礎音樂教育中充分發揮作用,培養苗子。這項工作可能對改變生源質量不會起到立竿見影的作用,但透過數年或者更長期的堅持,肯定會顯示出長足的發展後勁。只有解決了“原材料”質量問題,地方高校的音樂表演專業纔可能在將來的生存和發展中立住腳。

(三)轉變辦學理念,打破與專業音樂學院在辦學上的相似性,擴大差異性

作爲地方高校應該清楚地認識到,面對目前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市場激烈的競爭形勢,要讓我們培養出來的人才具備足夠的競爭力,必須改變辦學理念,改變過去長期效仿專業音樂學院的辦學習慣,走出具有地方特色的音樂表演專業的辦學之路。

每個學校建設和發展的地域、社會環境條件決定了學校辦學可以利用、依賴的發展空間和潛在資源。地方高校應該憑藉自身所處的社會條件與地方文化資源、服務地方社會的具體內容、人才培養的起點和學生就業的方向來探索和定位音樂表演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如果說專業音樂學院是“高、精、尖”的人才培養定位,瞄準的是國家、省級一流的專業文藝團體,那麼地方高校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培養就應該與地方區域內的.人才需求掛鉤,打出服務地方音樂文化藝術發展的口號,培養多方向的、高素質的複合型、應用型音樂表演專業人才。在這個探索的過程中必須要弄清楚與專業音樂學院相比自身的優、劣勢在哪裏,學校所處地方的歷史特點與現實優勢是什麼,能夠依託地方優勢辦學的基礎或者高地在哪裏,與同類兄弟院校的發展思路、策略的異同等情況。

(四)營造良好的成才氛圍和環境,加強文化知識、藝術職業道德的培養

首先,充分利用綜合院校學科門類齊全、教學資源豐富的優勢,建立專業核心課程制,爲培養學生綜合文化修養提供平臺。鼓勵音樂表演專業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特長以及今後就業的方向進行跨專業、跨學科的拓展課程修讀。因爲合格的、受社會歡迎的音樂表演專業人才的培養,不能侷限在幾門專業課和專業基礎課。

其次,開展豐富多彩的音樂藝術實踐活動。音樂表演專業的教學內容,有理論知識的傳授,但更主要的還是技能的培養和演唱(演奏)的實踐。學生要在“練中學”,音樂表演能力和藝術水平的提高需要在琴房、舞臺之間經常、反覆地實踐纔能有所提高。可以每學年讓音樂表演專業學生舉辦一臺自導自演的文娛晚會,開展音樂專業技能比賽、大學生藝術節、專業彙報演出活動以及參加全市、省甚至全國專業比賽等活動。讓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專業能力,鍛鍊自己的意志,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

最後,邀請老一輩歌唱家、藝術家或者優秀校友到學校舉辦常態性的講座,用他們藝術人生道路上的經歷、經驗對學生們進行教育;抑或選拔在校的優秀學生作爲正面典型個案進行教育。

(五)構建“民族音樂爲主、西方音樂爲輔”的課程內容體系

與專業音樂學院較多的國際交流、國際合作相比,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辦學更多的是爲地方區域經濟社會文化藝術發展培養用得上、頂得住、留得下的人才。所以在課程的設定上要有立足本土音樂文化,地方民族音樂爲主、西方音樂爲輔的內容架構。

二、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燦爛的歷史和文化,並在傳承中得以延續。

學校音樂教育是民族音樂文化傳承的主要渠道。在國家大力提倡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今天,地方高校的音樂藝術教育有責任對現行的課程體系進行改革,結合本校所處的地方優勢,將本地民族音樂文化、地方戲曲、劇種引入課堂,成爲民族音樂藝術文化的自覺傳承者和創新者。正如雲南藝術學院院長吳衛民在其著作中所說過的:“探索和建設一個可靠的民族民間藝術傳承的教育體系和教育環境,開發和挖掘出本地區、本民族音樂藝術資源,利用和發展好資源,在音樂藝術人才培養環節上成爲民族音樂文化傳承和創新的薪火相傳的巨大工程。”③隨着社會的進步和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音樂生活涉及方方面面,音樂教育得到了廣泛的普及。地方高校音樂表演專業的辦學事業在面對新形勢、新發展的過程中雖然還存在很多不適應、不協調的情況。但只要能堅持實踐“爲學生成功奠定基礎、爲地方發展提供支撐”④的理念,充分了解“市場資訊”,以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明確培養目標並建立與培養目標相適應的人才培養模式,就一定會有很好的、持續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