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青年信仰重建與學校體育實踐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2.89W

當前,隨着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社會開放程度日益提高,在西方價值觀念和市場經濟“逐利思想”的影響下,當代青年的信仰建設正面臨一次重大挑戰。青年是我國發展的希望,是建設社會主義事業的脊樑,加強青年信仰建設,是新時期我國社會發展必須解決的問題。信仰建設表現出明顯的實踐性特點,與學校體育實踐教學相結合,在形成優勢互補的基礎上,有利於信仰教育朝着全面深入的方向發展。因此,於學校體育實踐中融入信仰教育理念和內容,既能夠實現增強青年體質的目的,又爲重構青年的信仰體系探明瞭新思路。

青年信仰重建與學校體育實踐研究論文

1學校體育實踐教育中開展信仰重建的必要性

當前,在西方價值觀念和市場經濟建設“逐利思想”的雙重侵蝕下,當代青年的信仰體系發生了較爲明顯的扭曲,這對青年自身發展和國家發展都是不利的。信仰教育作爲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與學校體育實踐相結合是幫助青年重建信仰的有效嘗試。

1.1促進青年均衡發展的內在動力需求

青年作爲我國建設事業的接班人和生力軍,信仰重建是確保他們形成正確社會價值觀的基石,是將他們的創造力轉變成社會發展內在動力的關鍵支撐,是推動我國社會主義事業繼續騰飛的內在動力。當前,我國已經進入跨越式轉型發展的關鍵時期,培養本土優秀人才,鞏固人才優勢是發展的當務之急。青年信仰重建,是幫助他們抵禦當前不良价值觀衝擊,扎牢心理防線的`必然選擇,是幫助他們形成健康意識形態的必由之路。學校體育作爲教育體系的有機組成部分,在促進學生身心均衡發展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在體育教育中融入信仰教育,構成了當代青年均衡發展的內在動力和需求。

1.2確保青年羣體和社會發展穩定的重要舉措

只有經濟建設取得成就,社會和國家才能獲得穩定的發展,而確保當前來之不易的發展環境,就必須促成內部的穩定團結局面。爲此,必須爲當代青年營造積極的、健康的、全面的經濟生活和政治文化環境,加強他們的政治認同感,形成更有效的政治向心力,從而使他們的信仰建設和思想意識滿足社會發展需求並指導實踐活動。隨着教育理念的進步,體育教學不僅在培養學生強健體魄上發揮着積極作用,也展現出豐富的思想教育作用。體育教師可以有計劃地融入思政教育內容,加強對學生的信仰教育,使體育課堂成爲信仰教育的陣地,實現體育教育與意志品質教育的完美統一。

2學校體育實踐中開展信仰教育的路徑分析

傳統的體育課堂片面地追求體育在培養學生健康體魄上的作用,忽視了體育的思想教育元素,導致信仰教育缺失,很難發揮體育的“體育”和“德育”的雙重教育功能。信仰教育是一種實踐性很強的教育活動,將其融入到學校體育實踐教學中,能夠促進體育教學和信仰教育的和諧發展。

2.1強化教師的信仰教育,提升執教水平

體育教師作爲體育課堂的設計者和主導者,其教學能力決定了體育課的教育方向和質量。加強教師自身的信仰建設,提高自身的思想覺悟,才能透過教師言傳身教的模範作用對學生施加影響。體育教師應該加強自身對馬克思主義信仰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學習,全面提升自己的信仰水平,並在體育實踐教學中有意識地透過言行示範影響學生。學校體育實踐教學表現出很強的實踐性,除了用語言工具開展教學外,教師更主要的是開展行爲教學,透過示範和引導刺激學生的學習需求。體育教師在教學實踐中的示範動作、語言表述等教學行爲都會直接呈現在學生面前成爲直接印象,體育教師的個性、感情、道德、信仰理念等都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體育教學實踐對於構建當代青年的意識形態具有重要價值,體育教師必須加強話語表達的政治性,釐清經常使用學術話語的來源、意義和邏輯性,正確判斷其是否是西方意識文化的載體。如果教學話術帶有很強的西方政治色彩,既反映出教師信仰的缺失,也會對學生造成負面影響,助長他們崇洋媚外的錯誤信仰。因此,體育教師必須維護自身話語權,正確運用標誌性教學話術,透過提升學生對具有民族特色話語的接受精神加強愛國主義信仰教育。

2.2優化體育實踐課堂結構,融入信仰教育元素

學校體育不僅項目衆多,而且內容豐富,是開展信仰教育的良好載體。透過體育課堂開展信仰教育,幫助青年重建信仰,可以結合不同教學項目和內容的特點開展針對性的教育實踐活動。體育課表現出很強的實踐性,透過精心設計課堂內容,教師可以開展形象化和具體化的引導教育。例如,在開展隊列訓練時,要求所有學生都保持整齊劃一的站位和身姿,任何一個學生缺乏集體意識的不和諧站位都會影響隊列的成型,以隊列訓練爲契機培養學生的集體意識和組織觀念是非常合適的。在優化教學內容的同時,體育教師也應該適時調整教學方法。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既形成對教學效果的有力保障,也有利於信仰教育的開展。教師要善於將學生在體育活動中的身體變化、心理活動、行爲特點和意志品質結合起來,組織好課堂教學,從各個環節發現信仰教育的切入點。例如,大部分學生對長跑項目都懷有畏懼心理,傳統體育課堂上,大部分體育教師只是簡單地下達“起跑”命令然後計時,對學生的長跑活動基本不加指導。體育教師應該抓住學生的畏難心理重點講解長跑技術特點以及困難克服要點,並在訓練時進行及時的鼓勵和引導,可以講解一些紅軍長征的故事,培育學生不畏艱難、勇於開拓的道德信仰。

2.3開展體育課外實踐活動,豐富信仰教育體系

由於社會環境的日益複雜,當代青年信仰的重建必將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豐富信仰教育體系是必須採取的舉措。由於課堂教育時間有限,爲此可以有效利用學生的課外時間開展課外體育實踐教學活動,拓展信仰教育的空間。青年學生的信仰教育需要透過他們的自我教育完成,需要在自我的實踐中踐行、鞏固這些信仰理念。體育教師可以向學生布置一些課外活動的任務,然後由學生自發組織活動完成這些任務。課外活動形式主要有單人活動和集體活動,可以由學生自由選擇。學生在完成課外活動過程中,一方面能夠不斷深化對自我的認識,並透過自我的體驗和控制主動學習正確行爲和思想,形成責任意識和積極向上的意志品質;一方面能夠在集體環境的影響下,接受同伴或他人思想和信仰的影響,在和其他社會成員的互動中完成自我信仰教育,有利於自身信仰的重建。

3結語

總之,由於新時期青年正面臨着西方價值觀念在內的各種價值體系的衝擊,其信仰重建必將是一個漫長和艱難的過程。信仰體系建設不僅需要理論知識的教育,更需要在實踐活動中踐行和提升。透過學校體育實踐教育創新青年信仰教育模式,既需要體育教師加強自身信仰教育,也需要不斷提升執教能力,從言行示範到課堂教學結構優化,再到課外體育活動設計,從而有效地發揮體育實踐教育的信仰教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少娟.當代青年信仰重建與學校體育實踐的路徑與方法研究[J].科教導刊:電子版,2015(5):122.

[2]陳慧敏.缺失與重建——中國傳統文化在當代大學生信仰重建中的價值與實踐[J].安徽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22(2):116-121.

[3]徐徐.“中國夢”背景下當代青年大學生理想信仰培育路徑探析[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13(17):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