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實踐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1.34W

摘要】學前教育作爲教育行業的基礎環節,是開發幼兒情感思維、提升想象能力與審美品位的重要教育階段。爲此,幼兒聲樂教師應該結合不同年齡段孩子發展的特性,開展具有針對性的實踐教學,爲幼兒的個性化發展夯實基礎。

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程實踐教學論文

關鍵詞】言語互動;創設情境;歌曲範唱

聲樂教學作爲幼兒學齡階段的重要教育內容之一,可以幫助學生建立起系統的情感認知體系,樹立基礎的審美觀念,同時,在提升幼兒聯想能力、自主思維能力方面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透過與學生之間的言語互動,提升聲樂教學的趣味性

在進行幼兒聲樂實踐教學過程中,我們可以發現孩子對樂曲歌詞理解的水平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聲樂課程的實際效果。因此教師可以透過對樂曲歌詞的合理分析,來提升幼兒演唱歌曲的水平。歌詞實際上是一種歌曲情感寓意的具象化,是聲樂的重要構成部分。通常情況下,由於表現形式的限制,歌詞一般較爲精簡,而作爲學習聲樂課程的基礎環節,幼兒相較於成年人來講,更多的是透過反覆歌唱來逐步深入體會歌詞中蘊含的情感。因此,幼兒對歌詞、歌曲的瞭解存在一個過程,需要教師透過相應的引導,才能實現聲樂教學培養兒童正確審美品味的教育目標。與此同時,處於學齡前階段的幼兒還沒有形成系統的思維體系,無法獨立分析、理解樂曲歌詞的文字含義與情感表現。針對這種情況,傳統教師認爲在實踐課堂中加強對歌詞進行釋義分析,可以提升幼兒對聲樂的理解,使其更好的進行演唱。然而,單純的對歌詞內容進行敘述、解釋,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學生對音樂鑑賞、表現的學習興趣,有時甚至會出現適得其反的效果。爲此,教師可以透過互動的形式,提升歌詞講解的趣味性。教師應該結合音樂創作或歌詞的大意,使用講故事、互相問答等形式,啓發學生的思維創造意識,將故事與歌詞結合在一起,在增強幼兒聯想記憶能力的同時,培養孩子的自主思維意識。

二、開展歌曲範唱,利用肢體語言提升學生的感知力

在日常實踐教學中,教師應主動瞭解孩子的學習習慣與不同年齡階段的興趣愛好,透過教學引導,爲學生提供想象的空間。不同類型的歌曲,蘊含的情感與表現的形式都有所區別,有高亢,有低沉,可以歡快,也可以抒情,針對不同的歌曲風格,教師應該採個性化的教學方法,進行歌曲範唱,引導學生感知歌詞、曲調中的情感內涵。與此同時,教師進行範唱還可以起到引領學生跟唱的效果,透過標準的發音,糾正學生的錯誤,幫助孩子更好的掌握歌唱技巧。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在範唱的過程中,適當加入肢體語言,提升歌曲演唱的代表性與感染性,增強學生的模仿興趣。以《風箏的歌唱》爲例,教師可以事先播放準備學習的歌曲,在第一遍播放時,對孩子進行提示“這首歌曲表達的是什麼呢?是歡快的還是悲傷的?”,引導學生積極回答問題。在教師完成解析後,可以播放第二遍,讓學生閉上眼睛體會歌曲中的情感,進行提示“小朋友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腦海中浮現什麼樣的情景呢?”拓展孩子的想象空間。在播放完後,教師可以透過多次範唱,深化孩子的印象。第一次進行清唱,輔以適當的肢體語言,提升歌曲的感染力,讓孩子享受音樂帶來的情感;第二次範唱跟着音樂曲調進行歌唱,在範唱前,對學生提出要求“小朋友可以根據歌聲,在腦海中描繪不同情景。”在歌曲感知過程中,增強孩子的聯想能力與審美意識。

三、創設相關的情境,激發幼兒的參與興趣

在進行聲樂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適當的創建歌曲相關的情景,透過語言、動作、表情等,對孩子的.情緒進行合理引導,突出歌曲的感染力。與此同時,透過創設與歌曲相關的情景還可以激發幼兒主動參與的興趣。在聲樂課的初級教學階段,孩子主要以模仿爲主,因此教師除了需要進行優美的範唱外,還應該適當運用教學工具,如多媒體以及視頻、圖片等,渲染氛圍,在提升幼兒探索慾望的同時,使孩子準確理解歌曲的情感特質。如:在演唱幼兒歌曲《我的好媽媽》中,聲樂教師可以扮演媽媽的角色,這其中甚至可以穿家庭主婦式的媽媽服裝等,透過模擬情景和一些手勢、表情等一系列動作來完成表現歌曲的內容並與幼兒進行接觸與互動,讓幼兒能夠及時的想到媽媽工作生活時的情景、媽媽的辛苦、媽媽的疲勞。

四、透過合唱,提升幼兒的情感共鳴

幼兒由於生活經歷少,認知能力有限,往往通常單純的從一首歌曲裏獲得的情感體驗是比較淺顯的、單薄的。因此,在歌唱活動中,聲樂教師要時刻掌握和觀察幼兒的情感體會掌握程度,看其是否真正的體會到了歌曲中的意境,爲了讓幼兒身臨其境地真正的體驗歌唱的意境,感受感知到歌曲的情緒情感。在歌唱活動中,教師可做“伴唱”,幼兒做“領唱”的方式或者是與幼兒共同演唱歌曲,使幼兒在領唱或合唱中獲得情感共鳴。如幼兒歌曲《好朋友》“你幫我來梳梳頭,我幫你來扣鈕釦,團結花兒朵朵開,我們都是好朋友”,教師和學生可以採取對唱的形式進行互動表演唱,教師唱“你幫我來梳梳頭”,學生唱“我幫你來扣鈕釦”,齊唱“團結花兒朵朵開,我們都是好朋友”,採用這種師生對唱的形式,孩子們不但學唱的積極性提高了,還把歌唱活動潛移默化的轉變爲現實生活中的遊戲情境再現,教師與孩子已達至情感間的強烈共鳴。

五、結語

爲進一步提升聲樂教學的合理性與專業性,教師應該在實踐教學環節,透過語言互動、範唱、情境創設、合唱等教學方法,提升兒童課程參與的積極性,提供更加廣闊的聯想空間,爲幼兒的全面發展夯實教育基礎。

參考文獻:

[1]馬慧慧.淺談學前教育專業聲樂小組課教學實踐--以貴州師範學院爲例[J].速讀旬刊,2016(4).

[2]張亞.學前教育專業學前兒童音樂教育課程實踐教學體系建構——以雲南經濟管理學院爲例[J].青年時代,2016(8):152-152.

[3]馬慧慧.學前教育專業聲樂課教學模式的改革研究——貴州師範學院教育科學學院卓越教師助力工程項目結題報告[J].文藝生活下旬刊,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