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德育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W

德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工作重點,小編收集了初中德育教育論文,歡迎閱讀。

初中德育教育論文

初中德育教育論文【一】

【摘要】農村地區由於經濟條件相對落後,大部分家庭父母都外出打工,留下孩子由公婆或外公婆隔代撫養,特別是近幾年農村出現了大量的留守兒童。留守兒童由於缺乏父母的管教和心靈上的撫慰,大多心理髮展存在着一定的障礙。如偏激,叛逆,自私,自卑等極端情緒嚴重。加上照顧他們的公婆或外公婆就認爲給他們零用錢花就可以了,教育孩子則是學校老師班主任的事情。心理髮展的不健康嚴重影響了他們的學習和生活。作爲農村初中班主任的工作就顯得更加重要和艱鉅了。

【關鍵詞】農村;初中;班主任;工作

隨着社會的發展和各種文化交流的不斷增加,社會環境也在不斷的變化,學生除了教師的教育和書本的資訊來源外,電影,報刊,網絡,雜誌也是學生易接觸到的資訊源。這些資訊在豐富學生視野的同時,也使學生的思想複雜化,農村初中學生多是留守兒童,缺乏與家長的交流溝通,而社會監督力量的銳減,孩子不規範行爲的隱蔽性,自由性就有了更大的發展空間,他們早戀,打羣架,喝酒,吸菸,逃課,出入遊戲廳網吧,甚至和社會上的問題少年混在一起,染上了惡習。有些學生上課不聽講,打瞌睡,不做作業,成績直線下滑。儘管學校有十分嚴格的制度,班主任也苦口婆心的做大量工作,可仍有部分學生屢禁屢犯。班主任作爲班集體的管理者,組織者和教育者。在班集體的發展和學生的健康成長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他的一言一行深刻影響着每個學生的全面發展,作爲學校比較年輕的班主任,我在幾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開展工作:

1 深入瞭解學生動態,確立班級目標

瞭解學生是班主任做好班級工作的前提。瞭解學生就是獲取學生學習、生活、道理、政治、情感、意志、信念等狀況,因此,班主任在工作中要能深入到學生中去,經常到學生中走一走,看一看,談一談,以高度的責任感和至誠的心去接近、關心、體貼學生。從中掌握、瞭解學生的思想動態和學生需要解決的問題,平時要仔細觀察,注意調查研究,善於體察學生的情緒, 接受學生反饋的各種資訊,做到教有對象,育有目標。

其次,加強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生髮展。爲了使學生更好地進入學習狀態,加強與學生的交流、溝通,瞭解學生的內心想法,及時加以引導,是十分必要的。班主任接管班級後應該在最短的時間內,本着強的責任心與每一個學生進行了有效的交談,根據瞭解到的情況,有針對性的工作,及時穩定學生的心態,加強學生對自己的信心,這對學生今後的發展、進步,將起到了很好的作用。

班級目標的確立同樣是管理班級的關鍵,他是一個班航船的燈塔,具有導向和激勵學生的作用。沒有班級目標的班級就像是無源之水,班級沒有動力的源泉。因此,班主任要重視目標的定位,根據目標管理班級,但目標也不能全由班主任說了算,而是大家定,體現民主原則,也體現學生是班集體的主人。

2 多家訪是開展好班主任工作的基礎

家訪,是我們老師都熟悉的“詞”,但我們大多數老師的家訪都是學生在學校出了亂子後才家訪,這樣的家訪是很容易造成老師與學生對立情緒的,有的學生甚至認爲老師這樣的家訪純粹是告狀,從而產生警備和反叛心理,使老師和學生不能透過家訪瞭解情況,很好的與學生溝通、交流,達成共識。所以我認爲我們做老師的要在平時多家訪,透過家訪與家長和學生進行溝通交流,採納家長的意見和建議,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因材施教,從而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形成和諧、協助的關係,在老師和家長之間建立起互相信任、尊重的氛圍。家訪既有助於我們開展教書工作,又有助於我們開展育人工作,我們何樂而不爲呢?這方面我是有過教訓的:我班有個學生叫王小強,雖然學習成績不是很好,但紀律還是比較好的,學校規定學生不能帶手機到校,有一次午休時間到的時候我剛走到學生宿舍門口,就發現他在宿舍裏用手機,作爲紀律較好的一個學生,竟然違反學校規定在宿舍用手機。我非常氣憤,把他從宿舍叫到辦公室一頓臭罵,並把他手機沒收叫他回家叫家長回來領回去,他怏怏的回去了,之後好幾天沒來,我便到他家去家訪,家訪後才知道原來小強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父母爲了方便聯繫給他配了個手機,但叫他上課期間不要聯繫,週末了可以用手機聯繫,但那天他爸爸最近得了嚴重的癌症,那天病情突然加重要轉院,所以她母親就打電話叫他回家跟爺爺說下,所以就違規在校使用了手機。事後,我悔恨極了,作爲一個班的班主任,學生家出了那麼大的事都不知道,還錯怪了可憐的學生,對他的身心成長造成了不良影響,這是多麼失職的行爲啊!所以我奉勸班主任們不能只在教室裏管學生,要多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學生的家庭去!

3 批評時貫穿“愛”,教育時體現“情”

班主任在日常班級管理中表揚往往少於批評,在批評中一定要出言謹慎,要把“恨”鐵不成鋼轉化爲“愛”鐵能成鋼。貫穿“愛”字,要準確把握學生的心理,在批評教育後透過瞭解,學生反映能接受老師的批評,但希望老師也肯定他們的優點,不要挫傷他們的自尊心。教育引導時重視體現“情”字,“曉之以禮、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明之以紀”的科學方法,保護好學生的信心,使學生得到最真切的教育。

4 發揮班幹部的作用

一個好的班級的班幹部就相當於半個班主任了,可見一個班級中班幹部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因此,發揮好班幹部的作用,依靠班幹部的集體力量加強班級管理的各項工作,當然這需要班主任的精心謀劃和巧妙的安排。班主任首先要幫助班幹部樹立在班級中的威信,班幹部在管理過程中難免會出現一些問題。這時候我們應該私下和他們談話,避免打擊班乾的信心,要充分肯定他們的優點和長處,多在班級表彰他們的管理成效。其次要調動他們管理的積極性,做到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知認善用的用人觀,放手讓班幹部去管理班級,讓他們敢於管理班級。如果班幹部有名無實,也就發揮不了他們的積極性和引領作用了。當然這個過程中班幹部難免出現失誤,方法的不妥,這就要求班主任要及時指導班幹部的管理辦法,使得他們的管理能力不斷提高,同時無形中也減少了很多班主任的工作壓力。

5 用良好的形象感染學生

班主任老師是學生的榜樣,我們都知道“身教重於言教”,因此我們時刻注意自身對學生的影響,處處做到以身作則。平時我在班級經常強調:“要講衛生,不能隨便亂扔垃圾。”有一天,我看見教室的地面上有垃圾,就隨手撿起扔到垃圾桶現代教育參考裏。我的動作被學生看見了,他們也都開始檢查自己的周圍是否有垃圾,並有同學在週記中寫道:“老師都能彎下腰去撿一片小小的垃圾,我們更應該按照她的要求去做。”事後,班級衛生明顯有了好轉。又有一日,我正在教育學生要有禮貌,見到老師或長輩要主動問好,班上忽然有一個學生問我:我們向老師問好,可是有些老師他卻不迴應我們,老師都沒禮貌,憑什麼要求我們講禮貌?這個學生的話聽起來有些刺耳,但卻提醒了我們爲人師者一個道理:老師的一言一行都會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髮生影響。

總之,班級管理工作是一項長期而又複雜的工作,要完成這項具有多變性和艱鉅性的工作,班主任只有在管理中堅持以學生髮展爲本,培養學生責任感;嚴慈並濟,貫徹班級規範;尊重學生,培養自主管理,搞好文化建設等,只有做好了上述工作,將上述工作做“細”做“實”,那麼,對一個班級的管理就有了實質的內容,纔會激勵初中學生在學習的大道上不斷努力前行,最終成爲新時代的有用之才。

初中德育教育論文【二】

德育教育一直是學校教育的工作重點,教育的目的是培養能獨立思考的、尊重社會公德的勞動者。德育過程作爲一個動態系統來考察,是一個發展變化的過程,是教育者用社會所要求的品德規範影響受教育者,啓發他們自覺接受教育,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過程,德育過程只有做到知、情、行的統一才能收到預期的德育效果。經過多年班主任工作實踐我總結出一點德育工作經驗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 教育說服法

教育說服法是透過“曉之以理”啓發和引導學生自覺地接受社會道德行爲準則,改正錯誤的道德觀念,從而指導道德行爲的一種教育方法。現代心理學認爲“教師曉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學生心悅誠服時才能轉化爲學生的道德要求,進而產生道德動機推動道德行爲 ”因此,如果學生對教師講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壓制和強迫不但不能取得預期的教育結果,還會產生負效應。因此教育說服法就更顯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說服法很多,如主題班會、思想品德課、座談會等。下面談談我作爲班主任的一些常用方法。

(二) 情感陶冶法

積極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構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創設富有強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學生在特設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潛移默化的薰陶,從而陶冶情操、修養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內容,又是品德培養的有效方法。

高中生學習和活動所處的主要是在學校和班級中,其道德認識有很大一部分是在學校和班級的環境中形成的。因此,校風和班風是一個特定而典型的道德環境,對學生是一種異常活躍的教育因素,它對學生的思想意識、道德情操、行爲習慣等,多會產生直接而巨大的影響。所以,對於一個高中班主任來說,能否經過努力引導學生共同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班風,關係到能否爲學生品德的培養創造一個健康的道德環境。我在建設班風的實踐中越來越感覺到優良的班風可以使整個班級形成一種強烈而感人的氣氛,優良的班風能充分地發揮情景教育的功效,對學生產生巨大而無形的“滲透性”影響,使學生自然而然地接受它的薰陶、感染和同化,引起情感的共鳴,不由自主地接受它的“指令”,從而達到“修身養性,壯情煉志”的目的`。良好的班風之所以有如此大的教育影響作用,是因爲在這種良好的道德情景的陶冶下,可以使學生具有明確的是非標準,對來自各方面的影響,能明辨是非美醜和善惡榮辱;同時,這種良好的道德情景中有健康而公正的集體輿論,這種輿論對每個學生具有某種威懾作用。在這種健康輿論的陶冶下,可以使學生的道德行爲不斷擴展與發揚光大,使錯誤的道德行爲受到譴責、抑制甚至消除。

(三 )實踐鍛鍊法

學生品德的養成,無論是道德認識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發、道德意志的鍛鍊,還是道德行爲方式的掌握和道德習慣的養成,都離不開各種實踐活動。學生的優良品德不僅要在各種實踐活動中形成,也要在不斷豐富和深化的實踐活動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時由於高中生活潑好動、精力充沛、積極好學、求知慾和上進心強,而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各種實踐活動恰恰特別符合他們的興趣愛好,能滿足他們的多種需要。我在實踐中也大量地採取各種實踐鍛鍊方式,創設各種情景,在課堂上讓學生對特定事情采取他們所認爲有效且符合道德規範的措施,然後以探討的方式附於集體討論法,最終得出一定的道德評價。

(四) 耪樣模仿法

耪樣模仿法是引導學生透過模仿英雄模範和其他先進人物的思想言行,促進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種教育方法。班主任作爲一名教師,不僅是人類文化科學知識的傳播者,還是學生人生道路的導航者。班主任與學生朝夕相處,其思想品德和言行舉止都在潛移默化中影響着學生。在學生心目中,班主任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樣。爲了充分發揮自身的榜樣,我作爲班主任,要學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對學生傳授道德規範,另一方面努力加強自己的品德修養,努力做一個高尚的人。在與學生的交往中,嚴格要求自己,處處以身作則,既重言教,又重身傳,努力做學生修養品德的表率。

知、情、行是彼此聯繫,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相互轉化的。一般地說,“知”的培養是基礎;“行”的實現是關鍵和標誌;“情”起中介和“催化劑”的作用。因此,學生思想品德的培養必須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導之以行、持之以恆”,促進四要素統一和諧地發展。

思想品德教育只考慮認識過程是遠遠不夠的,透過班會或團隊活動向同學們正面宣傳提倡什麼,限制什麼,禁止什麼是需要的,但抓住時機,創設自然融洽環境,努力激發學生自身的“內應力”與道德情感則是另一回事。在校內、教室是學生接受思想品德教育的主要場所。教師在這兒,有的透過別開生面的班隊活動,有的挖掘學科自身的教育因素,有的則根據學生個性與心理特徵,因勢利導,達到各種教育預期目的。但也應看到,由於對學生“主體需求是內化的原動力”這一點認識不足,在如何把社會首先規範內化爲學生自己的品質方面研究得不夠,我們的某些方面教育就顯得脆弱與生硬。學生在那種正面教育場合,有時很難放開自己,他們經常只是首先意識的被動接受者,即使安排有學生在活動中發言,所說的也常是此刻我應該說此什麼,而非內心真實所感,不能期望這種形成會達到很好的效果。其實,真能觸到學生靈魂的教育常常是不露痕跡。它不僅發生在操場上,發生在課間十分鐘,而且發生在事先無所準備的最自然的生活與情境中。因此,進行情感教育,是德育工作者開啟學生心靈的啓動器,是“知”與“行”的中介和“催化劑”。

(一)以情育情,以情動人

情感的一個重要特點是具有感染性,也就是說,情能動情。即在一定的時間和範圍內,情感可以感染到其他的人,使之發生同樣的或與之相聯繫的情緒。我曾帶過一個班,有兩位女同學因小事發生口角,繼而惡言相向,在班上掀起軒然大波。事後,我不是武斷地各挨五十板,而是找當事人心平氣各地瞭解情況,並打算抓住這個時機,召開一個主題班會。班會以小組爲競賽單位,安排了學生喜聞樂道的歌曲、典故、諺語、名人名言等項目,圍繞着“團結、友情、親情”進行了緊張的比賽,學生們情緒高漲,竟相參與。當活動進行到高潮時,我在黑板上寫了“大家庭中的你、我、他”幾個大字,緊着錄音機裏傳出了《相親相愛》的歌曲,再一次引起了全班同學的情感共鳴。隨着如潮般的掌聲,那兩個同學不約而同地走上講臺,四隻手緊緊地握在一起……

透過這次班會,同學們認識到同學間,要互相“包容”,只有團結一心,班級這條“大船”才能順利到達成功的彼岸。而且,增強了集體的凝聚力,形成團結向上的班風。

(二)以知育情,以情促知

我們知道,單純地對學生說教是不會有好效果的,同樣單純地採用感化而不伴之以說理,也難以使學生產生有原則、有深度的道德情感。“知之深,愛之切”正是這個道理,因此,班主任應着力提高學生的道德認知,使他們知道應該怎麼做、明白爲什麼要這樣做。如去年五月份,發生在美國轟炸南聯盟中國大使館的血腥事件,引起了全世界中國人民的強烈憤慨。我趁此機會讓學生觀看電視,收集有關新聞報道,激發他們的愛國激情,發出了“中國人民不可欺”的強烈心聲。同時,又讓他們認識到“落後就要捱打”的道理,激勵他們“爲中華崛起讀書”以實際行動來聲討美國的暴行。這樣,無疑對學生進行了一次有血有肉的愛國主義教育。也就是說,認知越豐富,明理越深刻,情感就會越深厚。

(三)以行育情,以情導行

情感的另一特點是實踐性。實踐是情感形成和轉變的基礎,也是搖動情感發展的動力。所以情感教育要從實踐開始,在實踐中,以行育情,越實踐,學生的情感就越深,反過來,情感越深,就越願意實踐,從而形成自覺行爲。

在以“愛心獻功臣”的活動中,我班學生紛紛捐款,奉獻了自己的一片愛心。錢雖不多,但卻體現了中國青少年對那些爲中國人民解放事業出生入死的功臣的崇敬之情和愛國、愛民族的高尚情操。 值得一提的是,在這活動中,有些同學在老師面前一直是批評的角色,是小搗蛋,但了也主動伸出援助之手。這援助當然源於他們對功臣的敬仰,然而,在援助中,自己不分明也獲得一份快樂嗎?他們自己卻沒覺察到,就在那瞬間,他們的靈魂迸發出怎樣可貴的火花。我抓住時機,談了愛國的含義,談了什麼叫高尚,使同學們從奉獻中體會到自身精神的愉悅。這樣,這使整個教育過程都瀰漫着一種和諧、融洽、振奮,飽滿的情緒氛圍。

總之,當學生不僅學會了留心觀察周圍世界,心胸開闊,樂於助人,而且也學會留心觀察自身,努力認識自己的內心世界,把精神力量也用到使自己本身變得更好、更完美的,他們纔算真正逐漸成長爲道德成熟的人了。而教師的貴任之一就在於抓住良機,尋找學生對外界教育影響的最佳接受點,以情育人,最終過到知、情、行的統一。

當前,隨着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建立和深入發展,我國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道德等方面都發生了前所未有的變化,人們的思想意識、行爲方式、利益關係、目標追求、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學校德育面臨着一系列深刻而又沉重的變遷。道德作爲建立在一定社會經濟基礎之上的一種社會意識形態,必將隨着社會的進步而發展,隨着經濟生活的變革而變革。在社會日益趨向現代化的進程中,教育不可避免地捲入高速運轉的社會機制。升學教育中,智育被擡到無限高的地位,德育則乏人問津。儘管這一做法意味着與教育完整性的背離,但從多方利益出發,這種現象似乎已約定俗成。“德育爲首”成爲一句喊得很響做得很虛的空話。雖然今天素質教育以不可阻當之勢對抗着“應試教育”、“升學教育”,但考試製度不變,德育地位仍難從根本上提高。

拋開外在因素,探求本質原因,中小學德育工作出現種種弊端其根源在於自身。中小學德育工作面臨的新問題還有教育對象發生了很大的改變,他們的思想意識、心理品質、價值標準與以往學生相比已大不相同,但德育理論與德育實踐都未能及時地對這一點科學分析、科學對待。依然採用陳舊的教材和落伍的方法,使德育工作更難產生良好的效果。 因此,切實落實學校德育工作、走出學校德育工作誤區將是一項十分複雜而又具體細緻的系統工作。除學校常規教學外,還要透過社會實踐、社會調查、軍民共建、跨學校跨地區互助活動等渠道,讓學生進行道德體驗,用貼近生活的理論和實踐,培養學生適應市場經濟所需的政治觀點、道德情操、價值觀念和文明行爲,培養學生的進取精神、創造精神、平等競爭思想以及適應社會需要的良好心理素質。向深層次的心理品質教育延伸,向高層次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擴展,將養成教育、個性心理品質教育和理論教育結合起來,讓學生的知、情、意、行同步發展,成爲道德品格完善的新人。

學校要發揮主渠道作用,堅持育人方向,根據學生實際來制訂計劃、開展活動。各班級、各年級、學校總體都要積極宣傳新人新貌、好人好事;開設事蹟展館,提倡文明禮貌、社會新風尚;強調思想進步。調動一切積極因素,建設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學,強化德育效果,學校應建立健全學校、家庭長期聯繫制度。一方面幫助家庭瞭解學生品德發展情況,並根據學校工作重點確立家庭教育任務,互相彌補不足;另一方面根據家庭教育是互動教育的特點,透過子女成長影響家庭的價值觀。形成學校、社會的教育合力。總之,充分發揮各渠道優勢,學校、家庭、社會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學德育工作的效果,實現整體育人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