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德育教育方面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1.1W

摘 要: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教育過程、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出德育教育工作弱化和誤化傾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有效對策成爲當前更好地促進初中

初中德育教育方面的論文

關鍵詞:初中德育教育論文

初中德育教育存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

初中德育教育工作是學校教育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實施教育過程、實現教育目標的主要渠道。但目前初中德育教育工作存在很多問題,表現出德育教育工作"弱化"和"誤化"傾向。如何解決這些問題,提出有效對策成爲當前更好地促進初中德育教育工作的緊迫課題。

引言:

初中德育應具有理論性。初中思想品德新課程規範提出:初中生逐漸擴展的生活是課程的根底。人的思想品德是對在生活的認識、體驗與理論過程中逐漸構成的,因而初中德育教學應樹立在學生逐漸擴展的生活經歷之上,與他們一同領會並共同面對生長中的問題。另外,新課程根本理念也提及用正確價值觀來引導學生獨立考慮與積極理論相統一。可見,與理論分離是初中德育教學的最新開展趨向,強調與生活實踐及其他課程的聯絡才幹使學生在豐厚的教學內容中取得更多的體驗和感悟。筆者以爲,我們的初中德育主要以增強道德、心理安康、法律學問學習爲主要內容,這種學問性教學易使學生感到單調惡感,若能分離理論將學習內容之間有機聯絡和浸透則會全面進步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

一、對當前初中德育教學存在問題之深思

分離引言我們能夠看出,初中德育教學缺乏理論性是影響其高效教學的嚴重問題之一。新形勢下,社會對現代化人才素質的請求越來越高,品德修妖、文化內涵、專業技藝及理論才能都成爲權衡一個人能否對社會有價值以及價值大小的標尺。初中階段正值人生觀、世界觀初步構成的關鍵階段,作爲培育學生思想品德素質的初中德育課只要將日常教學與社會理論相分離才幹使學問與品德都取得全面提升。道德素質與理論才能的雙重拓展不只使課堂學到的道德學問和正確行爲原則對症下藥更是一個令學生不時完善自我、理論本人社會價值的時機。下面筆者將分離本身教學理論來談談如何加強初中德育教學理論性。

二、分離理論—促進初中德育教學適用性之途徑剖析

1、尊重需求建構對等對話機制促進學生心理安康

初中德育教學應堅持“以人爲本”思想,德育教學的目的並不是要培育具備專業學問的人而是要培育“調和開展的人”。並且對這種調和開展的人的培育並不是一味的依從和將就學習者率性而爲,應尊重學生本身特性,發揮他們的個性優勢,在對學習者充溢“愛”的根底上彼此促進理解與互信,以尊重、交流、換位、傾聽和真誠的批判倡議來引導學生主動的裸露本人的心聲,樹立一種對等的對話機制。自己以爲,這是將德育教學“外化”爲理論的第一步,只要充沛理解學生的心理需求,才幹有的放矢。

2、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理論培育學生正確認知觀

道德應是一種“理論肉體”。因而,完好的道德應包括“知、情、意、行”,我們從不以爲道德高尚的人是學出來的,只要社會主義理論者纔是當代道德的楷模。積極引導學生參與社會理論才幹將德育課“內化”與“外化”的過程統一爲“知行合一”。針對這點,2011年修正版的初中德育新課程規範給予了我們詳細的倡議。以“自尊自強”內容爲例,新課程規範提出了三項目的:

第一,領會生命可貴,酷愛生活;

第二,培育自尊、自立、自強肉體;

第三,可以分辨是非,學會對本人的.行爲擔任。

以此目的,新課程規範給我們的活動倡議是,“以我們身邊的動植物同伴”爲主題做以此本地域動植物物種及其生存情況的大調查以及展開以此“行爲結果體驗”以加強爲本人行爲擔任的認識。爲此,筆者設計的理論活動爲“一日指路小標兵”學生們在學校左近的十字路口或者人流量較多的地域分組擔當指路小標兵。這項活動需求學生有足有的事前準備和義務感,否則很容易給他人指錯路,好意辦壞事兒,十分合適培育學生義務感。

3、定期展開德育系列主題班會樹立學生正確品德規範

據筆者教學經歷以爲,校外的理論活動不宜過多。相關於初中學生較爲單純的思想,現代社會無論是對人還是對事都比擬複雜。迴歸校園裏,我們發現最重要的德育培育基地還是在課堂之上。定期展開德育班會則是宣傳優秀品德與及時糾正學生不良行爲的又一方式,針對這點,筆者以爲德育教員可與班主任結合共同完成德育教育工作。選取特定的時間,比方每個月2次,分離本月學生表現出的不同行爲有效的引導與標準學生的行爲。在班會上可設定當月自我反省環節、學生優秀行爲引薦環節。令學生本人明白斷定高尚與低微並在學生之間樹立起道德規範。

4、提升校園德育文化軟實力保證學生正確道德觀

前述觀念闡明瞭如何增強對學生道德理論的鍛鍊,那麼怎樣從校園大環境動手爲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向上的純潔道德學習環境呢?十分重要的一點就是從任課教員、學校工作人員的行爲動手,以“爲人師表”的形象用本人的實踐行動去感化學生不時從優秀學校教員及工作人員的身上學習高尚道德情操。同時,也潛移默化的協助淨化着校園的不良習尚。

三、結語

正處於世界觀、人生觀構成關鍵時期的初中階段既是學習學問的黃金年齡也是承受正確道德指引的關節階段。將德育教育浸透至日常生活,進步德育教學理論性能夠有效促使學生的德育學問與實踐生活互相分離,使學生不時完善自我,構成高尚道德情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