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高職生養成教育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9.57K

論文摘要:高職生的基本特點決定了養成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課堂教學中的管理是良好行爲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因此必須把養成教育滲透課堂教學中,從構建和諧師生關係、提出針對性要求、加強教師自身修養以及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等幾個方面努力提高課堂養成教育的成效。

淺議課堂教學中的高職生養成教育的論文

論文關鍵詞:高職生:養成教育:課堂教學

一、高職生基本特點分析與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一)高職生基本特點分析

1、高職生具有自己的優勢和特點高職生是不同於中專生,也不同於普通大學生的羣體。相對於中職生而言,高職生自我評價能力較強,有一定調節和控制自身行爲的能力,學習和行爲習慣較好:但自主性和自尊心較強,因而對教學管理存在對立和牴觸情緒高職生與普通高校大學生同屬高等教育,但其生源結構不同,面對的社會影響因素也不同,因而也表現出不一樣的特點。相對於普通高校大學生而言,學習能力和學習習慣有待改善,行爲的穩定性和剋制力有待增強,“成人意識”與個體行爲存在差距。

2、高職生綜合素質的突出問題是學習和行爲習慣不良。從生源質量來看,高職生的綜合素質是相對較低的。高職生綜合素質的突出問題是學習和行爲習慣不良,從而也導致自身潛能開發不足從另一個角度看,他們身上蘊藏的潛力和可塑性也是很大的,但需要發揚高職生所具有的優勢,克服不足。

因此,從教育者的角度而言,必須把“塑造”教育和“改造”教育相結合:一是堅持“正面教育爲主”的原則,透過擺事實、講道理、設定良好的道德情境進行正面的引導和陶冶:二要輔之以適當的紀律約束和調控。既要尊重和保護高職生的主體性和自尊心,引導學生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同時又必須透過制度、紀律等規範,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爲習慣。

(二)習慣主宰人生——養成教育的重要性

培根說:“習慣真是一種頑強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生。”所謂“養成教育”,就是培養學生良好行爲習慣的教育。它往往從行爲訓練人手,綜合多種教育方法,全面提高學生的“知、情、意、行”,最終形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養成教育既包括正確行爲的指導也包括良好習慣的訓練,還包括語言習慣、思維習慣的培養。

對高職生而言,過去的不良習慣導致了某種意義上的挫折,也影響了自身潛力的開發,因此必須在良好行爲習慣養成上下功夫。事實上,良好的行爲習慣一旦形成,就會變爲引導和激勵他們不斷向上的`精神動力,促進他們的成長和成材。

養成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主要透過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三條途徑來實現,需要家庭、學校、社會等各方共同努力,而學校和教師在培養學生良好習慣方面擔負着重要使命。我國著名的教育家葉聖陶先生認爲:“教師工作的最終目的,無非是培養學生具有各種良好的社會習慣。諸如熱愛國家、關心他人的習慣,勤勞操作的習慣,求實研索的習慣等等”他還說:“從小學老師到大學教授,他們的任務就是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幫助學生養成政治方面、文化科學方面的良好習慣。”可見,學生在學校不僅要學好科學文化知識,更要進行能力培養和良好習慣的養成。這也正是以人爲本的素質教育思想的真諦所在對於高職生,應該給他們創造一些條件,提供一些機會。透過自我調控、自我積累、自我完善,從而養成良好習慣。

二、把養成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中

爲了讓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爲習慣,高職院校已經開展了入學教育、軍訓、禮儀訓練等等。但這些活動在實際教育中是非經常性的活動,良好習慣的養成需要長期的引導和影響課堂教學中的管理是學生良好習慣養成的重要途徑,這點在小學和中學已經有共識。而在高職院校,由於很多時候更多地強調高職生作爲大學生的特徵,在某種程度上忽視了課堂教學中的養成教育。事實上。高職生相對於普通高校大學生而言,在自控能力和良好行爲習慣方面是有欠缺的:課堂教學具有長期性和持久性,可以在多次刺激和教化中引導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因此,在高職院校的課堂教學中,必須把教學與管理結合起來,把養成教育滲透到課堂教學整個過程要提高課堂養成教育的成效,必須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一)構建和諧師生關係——養成教育的起點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工作中最主要、最生動的角色,也構設成了最基本、最主要的人際關係。一堂課最終實現的雖是學生能力的培養,知識的傳遞,但其實現的手段卻是師生間的人際交往。由此看來。一堂課的成功與否,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師生間人際交往的關係是否和諧良好的師生關係意味着學生在心理上趨向教師,樂於從教師方面接受大量的資訊,模仿教師的思想行爲,即“親其師。而信其道”,從而提高學生自主創新性學習的效率和教師教學成效。

構建和諧的師生關係,教師要從多方面努力。首先,要樹立師愛意識教師對學生的愛是人類特有的社會情感。愛生是教師的天職。教師熱愛學生,師生之間就因此具有良好的情感基礎,教師對學生的愛才可以使學生產生向上的推動力。其次,要更新觀念。從傳統的“教育者——受教育者”的單向教育模式轉變爲“教育者一受教育者”的互動教育模式。尊重學生的主體人格,培養學生的主體精神,調動他們進行自我教育的積極性,情感上引起共鳴,提高教育效能。呷次,提高自身教育教學水平。贏得學生的尊重甚至崇拜;時刻保持親和力,拉近與學生的距離;對學生多一些欣賞少一些責備,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等都是構建和諧師生關係的重要途徑。

(二)提出針對性要求——養成教育的基本內容

高職學生在課堂上表現出來的一些不良特徵主要有:一是學習動機不足,學習積極性有待提高,未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從而學習能力較差:二是自我約束力較差,注意力不夠集中,容易開小差甚至睡覺;三是課堂紀律觀念較爲淡薄,上課遲到甚至曠課。在接近用餐時間那節課情緒躁動,部分同學玩手機甚至使手機發出很大的聲響等。

針對這些現象,我在課堂上給學生提出以下要求:1.上課有考勤制度,請不要遲到和曠課,有特殊原因要請假;2.上課時把手機調到靜音:3.上課要認真聽講,養成記筆記的好習慣,並且要隨時與老師互動;4.每個同學都要嚴格要求自己,不要做與課堂學習無關的事情,想說話和睡覺的時候剋制自己:5.教學管理是有規範的,不可能提前下課等等。

在幾年的教學實踐中,這樣的“課堂要求”已經獲得學生逐漸的認同和遵守,課堂教學秩序好了,絕大多數同學也感覺到自己在行爲習慣和學習能力方面有改進,自我控制能力增強了。

(三)加強教師自身修養——養成教育的示範效應

教師職業的重要特徵在於其勞動手段在多方面是教師的人格和言行本身,因此。具有很強的示範性。同時,學生的“向師性”和模仿性也決定了教師勞動的示範性。教師要加強自身修養。規範自己的行爲,透過自己在思想、行爲等方面的表率,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習慣。

教師要以身作則,爲人師表,透過自己的言行來積極地影響學生要求學生做到。自己首先要做到。在外在形象上,要端莊而又不失親切,不能暴露和過於誇張,引導學生形成“在不同角色上有不同的形象要求”的認知,培養符合自己職業形象要求的審美品位:在教學紀律上,堅決不遲到、不早退、不曠課,手機關機,以嚴格的自我要求成爲學生的表率:在教學環節上,認真做好備課、講授、討論等各個環節,勤於研究、勇於探索。從而培養學生嚴謹認真、勤于思考的學習態度:在教學狀態上,始終保持旺盛的精力和飽滿的熱情,以良好的精神狀態感染和鼓舞學生共同創造思想相互碰撞的火花,實現師生共同成長等等。

(四)增強課堂教學吸引力——養成教育的有效保障

在高職的課堂教學中,持續不斷地吸引學生注意力,既有利於提高課堂教學質量也有利於學生良好行爲習慣養成只有增強教學吸引力,學生纔會始終在教師引導下傾聽、思考、成長,從而淡忘小動作、瞌睡等不良習慣。

增強課堂吸引力的途徑有多種一要根據貼近現實生活和學生實際的原則,優化、重組和更新教學內容;二要充分運用多媒體技術和網絡資源,豐富教學手段,使教學活動充滿活力和色彩:三要注意掌握一定的教學藝術和方法,增強自身的教育影響力和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