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職高專實驗室資訊化建設的可行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1.98W

摘要:高職高專實驗室肩負着實驗教學、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重任,隨着高職高專教育事業的發展,實驗室規模越來越大,舊的管理和執行模式已跟不上時代需求。筆者經過細緻的調查和研究,對實驗室進行資訊化建設的可行性進行初探。

高職高專實驗室資訊化建設的可行性論文

關鍵詞:高職高專;實驗室;資訊化建設

一、現狀

隨着高職高專院校教育事業的不斷髮展,各高職院校實驗室的規模不斷擴大,實驗課程和用品的種類和數量相應增多。在有的高職院校,一間實驗室面向多個專業開放,所承擔的實驗五花八門,需要的實驗儀器、裝置、試劑、耗材種類繁多、數量龐大。實驗教學人員承擔的任務越來越艱鉅。

1.管理方式落後,效率低下

多媒體、雲技術等網絡技術已經在課堂教學中獲得廣泛應用,但實驗室的管理模式都依然單一落後。據調查,近幾年來高職高專的生存環境和教學條件日益得到改善,但大部分高職院校的實驗室依然採用傳統管理模式,即在日常執行和管理中產生的大量數據都以紙質形式記錄、儲存和調取,資訊量大,種類繁雜,實驗員的管理和查詢難度可想而知。[1]

2.資源配置不合理,浪費嚴重

在實驗室建設過程中,不同專業的實驗室之間資訊不對稱,採購計劃不合理,不科學,重複購置現象普遍存在,造成教學資源的極大浪費。[2]一些貴重儀器、精密儀器在實驗室長期得不到系統的保養和維護。對於經費極其緊張的高職高專院校而言,由於資源配置不合理所造成的浪費已經危及到了學校的生命線。

3.資訊公開不夠,實驗室空轉率高

相比本科院校,高職高專教育強調創新性、技能性和應用性,應該有大比重的'課程在實驗室和其他實踐場所完成。實際上,由於受客觀條件的限制,大多高職高專學校的實驗室的開放模式一直沒有得到根本性轉變。一方面是廣大師生在諮詢、查找、預登實驗室等環節浪費大量的時間,另一方面是大部分實驗室長時間處於空轉狀態,實驗室的服務潛力未得到充分挖掘。

二、實驗室資訊化建設的整體構想和幾點措施

實驗室資訊化建設的長遠目標是以“智慧校園”系統爲依託,建立網上“智慧實驗室”,以現代計算機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爲手段,開發集智能預算、實驗預約、課程登記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實驗室執行和管理平臺,全方位改變實驗室開放模式,全面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效率、服務水平和可持續發展能力。[3]

1.開發資訊化實驗室管理系統

校園網的建成給新的實驗室資訊化管理模式的實現提供了一個很好的網絡平臺。實驗室可以依託“智慧校園”平臺,透過計算機軟件技術和網絡技術手段,構建“智慧實驗室”,實現資訊化管理。“智慧實驗室”將實驗室日常管理中產生的大量靜態和動態數據電子化之後放上網,既方便實驗教學人員批量處理、一鍵調取、快速存儲,也極大簡化了數據查詢的流程。

2.建立實驗室資產動態數據庫

爲達到合理規劃實驗用品購置、補充耗損和調配的目的,可以建立類似於酒店訂單系統的實驗室資產動態數據庫。一方面能夠提高實驗室的管理水平和效率,另一方面可以最大限度地避免重複購置和閒置,實現綠色執行,有機管理。

3.實現開放式管理執行模式

實驗室可借鑑超市的開放執行模式,實現時間、資源和服務的全方位開放。透過“智慧實驗室”向全校師生提供開放式的平臺,實驗課程安排情況、實驗室開放情況、大型精密設備預約情況等像貨物一樣在“超市”中一一“上架”,既可以充分保證重要實驗和科研項目的有序進行,又能爲師生提供便利;實驗管理人員還可以根據設備使用情況及時進行維護和管理。實驗室資訊化建設爲廣大高職高專院校實驗室管理者提供了一條投資少、見效快的可行之路。實驗教學人員可以進行數據存儲、共享和統計分析,能有效提高實驗室資源的利用率,爲師生開展教學和科研工作提供便利,是實現實驗室整體規劃、資源共享和開放執行的有效手段,對高職高專院校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創建創新型、節約型和諧校園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錫建,徐菁利,唐博合金,等.化學實驗室資訊化管理系統的探索[J].計算機與應用化學,2009,26(5).

[2]隋繼學,史曙光.高校實驗室資訊化管理初探[J].實驗室科學,2008,(5):150-152.

[3]蔡海燕,劉昭.實驗室資訊化管理初探[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29(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