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反饋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學問君 人氣:2.46W

反饋原來是物理學中的一個概念,是指把放大器的輸出電路中的一部分能量送回輸入電路中,以增強或減弱輸入訊號的效應。心理學借用這一概念,以說明學習者對自己學習結果的瞭解,而這種對結果的瞭解又起到了強化作用,促進了學習者更加努力學習,從而提高學習效率。這一心理現象稱做"反饋效應"。反饋效應可以指導企業管理和學習工作,是一個非常重要的管理定理。

“反饋效應”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研究

縱觀所有的公開課,我們不難注意到當學生回答問題時,教師都會主動在旁耐心傾聽並及時給予肯定、評價與鼓勵,而這些看似微小的師生互動環節能促使學生在課堂上踊躍發言,活躍課堂氣氛。與公開課相比,日常教學中課堂氣氛遠沒有公開課好,也許你會說,公開課教案是教師精打細磨的,課程設定環節緊湊,情節引人入勝,活動形式多樣,這是毋庸置疑的。但還有一點大家可能會忽略,那就是我們在日常教學中對於學生的反應沒能做到及時有力的反饋。如有的教師忽視對學生的反饋,致使學生髮言積極性不高,有的甚至知道答案也不想舉手,造成惡性循環,課堂氣氛沉悶。教師收不到預期的效果,也會驟然失去上課的熱情。這種現象在教學中屢見不鮮,而教師的反饋能有如此之神效,在心理學上被稱爲“反饋效應”,即如果及時對活動結果進行反饋,那麼主體對活動結果的瞭解可以強化活動動機,從而提高活動效率。

心理學家羅西和亨利曾做過一個著名的關於“反饋效應的實驗”,把一個班的學生分爲三組,每天學習後進行測驗,測驗後按如下方式進行反饋(見下頁表格) :

從表格中可以明顯看出反饋對學生的成績有着顯著的影響。從第二組和第三組的反饋方式及反饋結果來看,一週一次和每天反饋可以有效強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

再聯繫到我們的課堂教學,由於班級人數較多,課堂時間有限,教師爲了完成教學任務或是趕進度,通常只關注那些精彩或是標準的回答,而對於學生錯誤或是重複的、詞不達意的答案經常不予理會,這間接削弱了他們的積極性,造成學生對該學科的興趣減弱,上課容易走神,進而影響他們的學習成績。

由此可見,反饋在課堂教學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不但要注重反饋的實效,更要注重反饋的方式方法。

第一,採用多種形式及時反饋。

從實驗中得知,一週一次的反饋使得成績穩步上升,而每天反饋則使成績有突出進步,可見及時反饋能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提高學習成績。隨着現代資訊技術在教學中的應用,反饋的方式也逐步多元化。從反饋的符號上可以分爲言語反饋,如口語、文字語言,非言語反饋,如體態、表情等,以及操作反饋,如實驗操作反饋、教學媒體的反饋等,而課堂中進行的互動則是傳統的教學反饋形式,如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這些反饋方式在課堂上的及時應用,可以有效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有一次,筆者觀摩“記憶王國之旅”心理健康教育課,教師首先呈現一組常見的數字作爲匯入,如qq號、電話號碼、身份證號碼等,要求學生單獨在規定的時間內儘量識記,之後讓他們嘗試複述,結果學生只能記住幾個數字。此時,教師利用多媒體再次呈現數字,引導學生進行小組討論――由於同年級學生心智發展水平相當,對知識的建構和接受程度較一致,討論出來的方法更易於理解與記憶。小組成員主動反饋分享討論成果,教師適時給予點評,總結歸納,學生親自參與、討論會對記憶方法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此時再次出示練習,讓學生鞏固。透過多次的及時反饋,學生能牢固掌握記憶的方法,並將其運用到自己的學習生活中。

第二,對學生進行激勵式的反饋。

反饋可以分爲正反饋及負反饋。正反饋指一件事情的發生促進或加強原始事件的發生,如:在課堂上學生髮言,教師對其表揚、鼓勵,促使該生更加積極發言;負反饋指一件事情的發生阻礙或者抑制原始事件的發展,如:學生在課堂上的突然提問,教師對其進行批評,致使該生學習興趣降低。雖然“忠言逆耳利於行”,但由於小學生心理髮展的特殊性,批評性的言語易使小學生的自我效能感降低,自尊水平下降,有時候會激起他們的逆反心理,不利於小學生健全人格的'塑造,因此,在反饋的時候,應多采用激勵性的言辭加以評價,以提高小學生的成就感和自信心。

例如:有一位教師上“蝙蝠與雷達”一課,講蝙蝠是靠嘴巴和耳朵探路尋物時,一名學生忽然舉手提問:“老師,蝙蝠的眼睛有什麼作用?”教師突然被打斷很不悅,而這個問題他也不懂,爲了不失面子使課堂繼續下去,他說道:“別開小差,這節課主要是學習蝙蝠的嘴巴和耳朵,你不要想其他的。”學生被老師批評一通後,很不開心,後半節課就失去了興致。可見批評、責備的言語會傷害學生的自尊心和興趣。當教師課堂上遇到類似的問題時,可以說:“你提的這個問題很有價值,老師也不清楚蝙蝠眼睛的作用,這個問題就作爲我們大家的課後作業,回去後收集資料,明天我們一起來探討解答,看哪位同學可以成爲我們班的‘百科大王’。”這樣說,不但照顧了該生的情緒反應,也激起了全班學生的興趣,易使師生之間建立良好的互動關係。激勵式的反饋有明顯的優越性,可以促使學生一直處於積極狀態,調動全身心投入到學習中,維持課堂興趣,積極參與活動。

第三,反饋應當具體、詳細、有針對性。

大多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回答採取“不錯”“很好”“你很聰明”等固定格式的評價。如果學生多次聽到千篇一律的評價,那麼以後就可能對教師的反饋變得麻木,對知識點不加以深究,認爲自己已經回答得很全面了,得到了教師的肯定就不需要加以斟酌。再者,學生也不知道自己的答案哪些方面出彩,哪些需要改進等,久而久之導致他對學習的興趣點降低。所以在課堂教學中反饋應具體,既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其回答的肯定、讚賞,又能從中認識到自己答案的不足之處。比如:提出建議,“你說得很有道理,我們一起再來看看題目的要求,根據條件可以用什麼方法?”運用商量、欣賞的口氣對學生進行反饋,讓學生從平等的地位考慮師生關係,這不但有利於師生之間互動,營造良好的課堂氣氛,贏得學生的青睞,更有利於激發學生對學科的喜愛,從而更好地掌握知識。即使學生回答得不正確,也不能只用“不對”等簡言概之,而應指出其不當的地方,如思維方式、語言表述、問題概念的澄清等方面,讓學生從中認識到錯誤,並願嘗試改變、重新思考,發現學科的奧祕,體驗課堂樂趣。

總之,“反饋效應”內容豐富,科學地運用“反饋效應”可以有效幫助我們走出課堂困境,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讓學生樂於學並善於學。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透過學生的表情、動作、言語等信號反饋檢測自己的教學效果,反思自己的教學思路,調整自己的教學模式,從而使教學更加符合學生的心理髮展水平和實際需要,最終獲得教學雙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