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試論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研究

學問君 人氣:2.71W

論文關鍵詞:輸入假說 自主學習 主動建構

試論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培養研究

論文摘要:自主學習是學習者負責自己的學習,自主選擇學習目標、內容、策略,從而獲得有效學習的認知能力。第二學習應該是一種自主的習得過程。作爲語言學習的重要環節,語言輸入過程中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的提高對語言學習的成功與否具有重要的決定作用。試從Krashen的輸入假說和自主學習理論出發,分析如何在語言輸入階段培養學習者自主學習意識,從而實現學習者語言知識的自我構建。 
  
  在自然語言習得機制的作用下,足夠量的可理解性語言輸入可以使語言學習者自然地掌握語言。然而,第二語言學習不是學習者被動地接受語言輸入,而是要學習者積極、主動地調控學習手段。近年來,隨着二語習得研究的進展,人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學習者是參與語言學習過程的主觀能動者,其個體差異及其參與程度直接影響語言習得的質量和效果。培養學習者的自主學習能力,在語言輸入階段充分發揮其學習的主體意識和主觀能動性,有助於學習者內化、吸收語言輸入,主動構建語言知識。
  一、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的理論基礎
  1.輸入假說
  20世紀80年代初,美國應用語言學家Krashen提出包括五大假說的“監控理論”。其中,語言輸入假說是語言習得理論的核心部分。在輸入假說中,Krashen認爲只有當習得者接觸到“可理解的語言輸入”,即略高於現有語言技能水平的第二語言輸入且輸入的量是足夠的,才能產生習得。這就是Krashen著名的“i+1”公式。“i”代表習得者現有的水平;“i+1”是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1”代表學習者現有語言水平與學習者下一階段要達到的語言水平的過渡距離。
  2.自主學習理論
  現代自主學習理論是伴隨着人類思維的成熟與科學的發展而產生的,有着堅實的、學以及教育學基礎,其中最主要的是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建構主義是認知心派的一個重要分支,源自關於兒童認知發展的理論,是認知主義的進一步發展。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個人知識結構與交往互相補充,認爲學習是一個有意義的知識建構和體驗的過程,學習者應該是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建構者。[1]其基本觀點包括:(1)作爲學習者的個人具有主體性和能動性,並建構着關於客觀世界的知識。(2)學習是學習者的一種主動建構活動,是學習者在原有知識經驗的基礎上主動建構內部心理表徵即新知識的過程,是發揮學習者主動性、自主性、創造性的過程。(3)學習是在一定的情景即社會背景下進行的,學習過程同時也是交往過程。[2]
  作爲一種有效的學習方式和終生必須具有的學習能力,自主學習在國內外教育研究中都佔據着重要地位。許多研究者從不同角度和層面對“自主學習”進行了界定。首次正式提出了“學習者自主”概念的Holec(1981)指出,學習者自主是對自己學習負責的一種能力。[3]Zimmerman(1994)從心理學角度提出了自主學習的六個理解維度,即自我激發的學習動機、有計劃的學習方法、定時有效的時間安排、對物質和社會的高度敏感和隨機應變能力。總之,在自主學習過程中,學習者自願承擔學習責任,根據自身語言學習情況和客觀物質條件確定自己的學習目標,制定學習計劃,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策略和方法,監控學習過程,進行學習效果的自我評估,並根據目標的實現程度不斷實施學習目標或方式的自我調控。
  二、語言輸入與自主學習意識的培養
  根據Krashen的輸入假說,只要學習者接觸到大量有意義的語言,向學習者提供足夠數量的可理解輸入,語言習得就會自然產生。保證真實語言材料輸入的數量和質量是二語習得成功的重要因素。隨着和網絡技術的不斷髮展,學習者可以獲取的資訊資源不斷豐富,數量巨大,獲取方式更加方便快捷,爲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同時,輸入形式的多樣化要求學習者具有更高的自主學習能力,如何形成自主學習態度、選擇略高於現有水平的可理解輸入、根據自身條件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或策略、透過對主動的知識構建完成對輸入語言材料的內化,是實現有效語言輸入需要解決的首要問題。
  1.自主學習態度的形成
  在與自主學習相關的個體學習者等諸因素中,對待自主學習的態度被認爲是促使學習者對自身學習行爲承擔責任的心理因素,在自主學習中起着重要作用。爲了保證語言輸入的有效吸收,學習者必須形成正確的自主學習態度。一方面,學習者需要端正關於自身學習角色的觀念,逐步減輕對教師的依賴心理。另一方面,學習者需要具備關於自身能力的正確觀念,培養自我效能感。自我效能感是學習動機的重要理論之一,指的是人對自己能夠進行某種行爲的實施能力的推測或判斷,即人對自己行爲能力的推測。
  在選擇語言材料的自主輸入之前,學習者必須形成正確的自主學習態度,以便在語言輸入過程中由外部刺激的被動接受者和知識的灌輸對象轉變爲資訊加工的主體和知識意義的主動構建者,對自己學習負責。
  2.可理解輸入的選擇
  自主學習是以學習者具備自主確定學習目標的能力爲前提的。實現自主學習模式的構建要求教師明確學習者之間的個體差異,採用個性化的語言教學手段來滿足不同語言水平學習者的不同學習需求。然而,在正式的課堂教學中,一個班級學生的語言水平總是參差不齊,在提供“i+1”公式時,教師更多的只能靠直覺和經驗,很多時候照顧不到每個學習者的個體差異,最多隻能做到照顧符合大多習者的目前水平。同樣的語言輸入對學習水平較低的學習者來說可能會困難重重,增加失敗的經驗,降低二語學習過程中的自我效能感;對語言水平較高的學習者來說則可能會因爲輸入質量過低而對語言學習產生枯燥情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