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析初唐四傑及其詩歌的藝術特色

學問君 人氣:2.49W

在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對那些朗朗上口的詩歌很是熟悉吧,詩歌具有語言高度凝練、篇幅短小精悍的特點。那麼什麼樣的詩歌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編爲大家整理的淺析初唐四傑及其詩歌藝術特色,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淺析初唐四傑及其詩歌的藝術特色

摘要:初唐詩壇“上官體”一度盛行,初唐四傑挺身而出,創作出大量與宮體詩風格截然不同的或清新雄放、或慷慨激昂的詩歌,展現自己廣闊的眼界與心胸,抒發自己遠大的志向與抱負。同時,他們的創作對之後五言律詩及七言古詩的發展定型也有很大的影響,是初唐文壇上新舊過渡時期的重要人物。

關鍵詞:初唐四傑詩歌藝術特色五律古詩七言歌行影響

引言:

初唐的前五十年南、北朝文學由對立走向融合,初唐詩壇繼承了齊樑詩風,逐步走向宮廷化。“上官體”成爲代表當時宮廷詩人創作最高水平的典型範式。

而初唐的後五十年則是逐步突破舊的詩風,建立唐詩風範的時期。這一時期,文壇上比較熱鬧,先是高宗武后時期,“以文章名天下”的初唐四傑登上詩壇,把詩歌的題材從宮廷移到市井,從臺閣移到江山與塞漠,感情基調也清新健康起來,繼之有沈佺期、宋之問確立了律詩這種新形式。最後是陳子昂登高一呼,痛斥齊樑,高倡風骨,爲唐詩開闢了健康的發展道路。在此,我主要對初唐四傑及其詩歌的藝術特色進行一個簡要的分析。 正文:

首先是初唐四傑。他們分別爲王勃、楊炯、盧照鄰、駱賓王。類似的人生經歷,傑出的創作才華,功力近似的詩文創作,令他們四位詩人的名字緊緊地聯結在一起,被人稱做“四傑”或者“四才子”,文學史上稱他們爲“初唐四傑”。《舊唐書楊炯傳》說:“炯與王勃、盧照鄰、駱賓王以文詩齊名,海內稱爲王楊盧駱,亦號爲四傑。”四傑官小而才大,位卑而名高。他們有變革文風的自覺意識,反對纖巧綺靡,提倡剛健骨氣,在詩歌的題材、風格、形式上都有新的開拓和貢獻。題材上“由宮廷走向市井”,“從臺閣移至江山與塞漠”,舉凡離別、懷鄉、邊塞、市井生活、山川景物等皆入詩,內容上代表了當時文學革新的方向;風格上與宮體詩的綺靡不同,而是真實情感的抒發,或開朗豪放、積極進取,或悲涼雄放、鋪張揚勵;形式上王、楊長五律,盧、駱長於七言歌行,改造了宮體詩。他們的詩歌創作,代表了矯正宮廷詩風的成就。杜甫說:“王楊盧駱當時體,輕薄爲文哂未休。爾曹身於名俱滅,不廢江河萬古流。”(《戲爲六絕句》),對他們的歷史地位做出來很高的評價。

一、王勃(649——676)

王勃,字子安。多寫抒情之作,辭藻華麗,風格清新雄放。尤其擅長五言律詩和絕句,對五言格律詩漸趨成熟,甚有貢獻。他最有名的,莫過於那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與君離別意,同是宦遊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無爲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從古至今,關於送別的作品大都逃不過一種悲傷淒涼、依依不捨的情感氛圍,從中傳達出的都是傷感的情緒。而王勃的這首詩雖爲送別之作,傷感之情卻不明顯那個,更多透露出的則是一種積極向上的情緒——“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就從另一個方面爲我們於送別之時開拓了一個全新的世界:沒有依依不捨,沒有傷感惆悵,有的全是真摯的友情和共勉,充滿了好男兒志在四方的英雄氣概。同時,從中我們也可以看出王勃自身那充滿雄傑之氣和慷慨情懷的一面。後來高適也有“丈夫不作兒女別,臨歧涕淚沾衣巾”(《別韋參軍》)和“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這些都與王勃之作一脈相承。

二、楊炯(650——695?)

楊炯,爲人恃才倨傲,爲政苛酷。其詩擅長五律,寫邊塞征戰生活,寄寓功業抱負,氣勢昂揚,風格豪放。例如他的那首有名的寫塞外征戰的《從軍行》:

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辭鳳闕,鐵騎繞龍城。

雪暗凋旗畫,風多雜鼓聲。寧爲百夫長,勝作一書生。

這是一首描寫塞外征戰生活的詩,詩中描寫了世人嚮往赴邊立功的豪情。詩中間兩聯尤其精彩:對仗十分工整,運用邊塞的典型事物,生動形象地描繪出一幅邊塞圖景。另外,最後一聯,詩人用“百夫長”和“一書生”來比較,從而明確地表明自己立功邊塞的志向和慷慨情懷。從這當中,我們也可以瞥見當時初唐青年世人積極向上的精神風貌。

三、盧照鄰(632?——695?)

盧照鄰,字升之,號幽憂子。其詩擅長七言歌行,詞采富豔,韻致流轉。例如他的七言歌行《長安古意》: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牀書。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此詩題爲“古意”,表示有效古之意。詩的前大部分,都是從各個角度細緻地描繪出長安的繁華,例如有名的一句“借問吹簫向紫煙,曾經學舞度芳年。得成比目何辭死,願作鴛鴦不羨仙”。“比目”、“鴛鴦”、“雙燕”一連串作雙成對的事物與後文“孤鸞”的對比,“何辭死”、“不羨仙”、“真可羨”、“好取”、“生憎”的果決反覆的表態,極寫出愛戀的狂熱與痛苦。這些詩句透過對舞女心思的描寫,從側面反映出長安人們對於情愛的渴望。另外,詩中還選取了“金鞭”、“玉輦”、“畫閣”等事物,充分表現出繁華之景,也透露出王侯貴戚的驕奢荒淫及互相傾軋。而在詩的最後一部分,也就是上面選取的那一段詩句,作者則筆鋒一轉,在上文今昔縱向對比的基礎上,再作橫向的對比,以窮愁著書的揚雄比喻自己,與長安豪華人物對照作結,抒發了詩人迥然不同的`生活情趣中寄寓着對驕奢庸俗生活的批判,同時也帶有不遇於時者的憤慨寂寥之感和自我寬解的意味。

全詩氣勢宏大,辭藻華麗,語言流暢,詳略得當,借對古都長安的描寫,慨世道之變遷而傷一己之湮滯。

四、駱賓王(627?——684?)

駱賓王,字觀光。長於七言歌行,對唐代七言古詩的發展頗有影響。五律亦有佳作。吳之器《駱丞列傳》稱其“五言氣象雄傑,構思精沉,含初包盛,卓然鮮儷。七言綴錦貫珠,汪洋洪肆。”例如他的五言律詩《在獄詠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