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芻議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學問君 人氣:3.25W

摘要:本文論述了政治課教學進行改革的一些觀點,強調要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倡導觀念創新,提高教師業務素質;要改革課堂教學模式,探索新型教學方法,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要開展研究性學習,提高學生關心時政,關注民生的社會責任感。

芻議高中政治課教學的改革與實踐

關鍵詞:高中政治改革思考實踐

一、轉變傳統的教育觀念

首先,認真學習和研究創新教育理論。高中思想政治課素質教育的核心應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創新是一個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興旺發達的不竭動力。”創新人才的培養關鍵在教育。用先進的教育思想武裝頭腦,並把這一理論具體應用到教學實際之中,增強實施創新教育、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自覺性。

其次,提高教師業務素質。教育觀念的轉變,必然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爲政治教師不僅具有高尚的政治素質,更應該具有高深的業務素質。研究性課程是近年來中學教育從應試教育向素質教育轉化過程中的一種較爲新穎的課程形式,開展研究性學習,需要具有研究素質的教師,即研究型教師。政治教師要具有廣博的文化科學知識、精深的學科專業知識和教育學、心理學知識形成多層次新型的知識結構,具有指導學生開展研究性學習的素質和能力,才能在教學活動中提高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激發他們的創造潛能,進而培養中學生的科學精神和團結協作意識,促進他們德才素質的全面提高。

再次,創新教育方法。在資訊化時代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知識的壟斷者,而是學生的指導者、輔導者、合作者。素質教育對高中政治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課堂不僅要傳授知識,教會技能,更要重視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不僅要關注學生眼前發展,更要着眼於終身學習願望與能力的培養;不僅要注意學習方法培養,更要注重學習習慣、學習意識、學習態度、學習品質的培養。課堂教學要開展師生互動的探究活動,教師不僅要注重教的藝術,更注重學的方法。教師要能夠換位思考,要站在學生的角度體驗學生的處境和感受,引導學生採用自己的方式進行學習。

二、改革課堂教學模式

思想政治課教學在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四有”新人中曾發揮了巨大的作用,積累了相當豐富的經驗。但是,教學方法陳舊,教學形式單一,在不同程度上使政治課教學失去了吸引力。如果不進行教學改革實踐,那麼思想政治課教學質量的提高、教學目標的實現都無從談起。全面實施素質教育,必須轉變這一狀況,充分發揮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指導學生“學會學習”,使學生真正成爲學習的主體。我們必須正視這一點,在教學中應始終把增強吸引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放在十分突出的位置上。

首先,探索新型的教學方式。高中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正在形成階段,對什麼問題總喜歡刨根問底,他們不在滿足於是什麼,而要深究爲什麼了,因而高中教學需要巧妙“布惑”,設定障礙,激發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思考慾望。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故意布惑巧設學習障礙,干擾學生,使學生處於真假難辯,“心憤憤,口悱悱”的狀態下,從而撥動學生求知的心絃,點燃思維的火花,引發學生探索問題的熱情,在積極主動的思考中完成創新過程。

同時,高中生的認知水平處於感性思維向理性思維轉變的階段,因而政治教學如果過於理論化容易導致學生的在認知上產生障礙,需要理論與實際的結合才能實現認知水平上的更大跨越。所以,政治教學要求教師採用創設情景的方法來闡釋相關的政治理論,讓他們身臨其境,從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學的目的在於幫助每個學生進行有效或高效學習,使他按自己的性向儘可能發展自身潛力,從而儘可能提高自身的基本素質。對教師提出的基本要求是站在真心實意地幫助學生學習成功的角度來考慮、選擇教學方式,讓教學方式成爲學習的柺杖,而不是教師講技和講藝的展演。其次,開展綜合實踐活動課。《課程標準》關於高中思想政治課活動課的建議有:社會調查研究、參觀活動、課外講座、參加生產勞動、軍訓活動、社會服務活動、撰寫小論文。綜合實踐活動課是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中創新的課程,是在教育引導下學生自主進行的綜合性學習活動,它提倡的.是開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創造能力,學科學、重實踐。而綜合實踐課的關鍵在於讓學生得到最大的活動體驗,讓學生在體驗與探究中成長,在參與和合作過程中溶入社會,在認識自我和重塑自我中發展併成才。在綜合實踐活動中,教師的指導任務要貫穿學生綜合實踐活動的全過程,包括對學生活動主題、項目或課題確定的指導、活動過程中的指導、總結和交流階段的指導。在活動實施階段,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資料的蒐集。針對學生的實際和相關的課程資源,在活動開始階段,可以結合實例對學生進行一定的基礎訓練,幫助學生掌握利用工具書(文摘、百科全書等)做筆記、進行訪談、對資料做整理和分類等方面的技能。在活動總結階段,教師應指導學生對活動過程中的資料進行篩選、整理,形成結論,指導學生撰寫活動報告,並進行不同方式的表達和交流。在總結時,要引導學生着重對活動過程中的體驗、認識和收穫進行總結和反思。高中政治綜合實踐活動的實施,可以促使學生轉變學習方式、綜合運用學科知識,在實踐中發現、提出、解決問題能力,在實踐中獲得豐富的情感與體驗等方面的目標得以實現。

三、開展研究性學習

中學階段的研究性學習,應以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從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中選擇和確定研究的專題,透過主動地探索、發現和體驗,學會對大量資訊進行蒐集、分析和判斷,從而增進思維能力和創造能力的一種學習方式和學習活動。研究性學習是一種與接受性學習相對的一種學習方式,它要求教師不要將現成的結論告訴學生,而是指導學生自主地發現問題、探究問題,獲得結論。研究性學習作爲一種新型的體現素質教育思想和要求的學習方式,對於傳統教學而言,在培養學生的探究性學習能力、創造能力和創新精神方面具有巨大的優勢。

在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中,結合教學內容開展專題性研究課程。所謂研究性課程是指以學生學習的內容或相近領域選擇研究專題,以培養和提高學生髮展性和創造性能力爲核心,以激發潛能,發展個性和完善人格爲中心,以主動參與、協調合作、自主發展爲主要特徵而進行的探索性、研究性的學習過程。在政治課研究性學習中,主要以作調查、寫論文報告等實踐活動爲重要途徑,以必修課和活動課爲載體,引導校內學習與校外學習的互動,引導學生以所學知識,關注社會,關心國家和人類的前途,從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

開展研究性課程首先要根據學生的知識基礎確定研究專題,然後由學生自主參與社會調查,蒐集有效資訊資源,再透過學生自己建構專題性知識網絡,綜合提取多學科的主幹知識並給予發展,從而形成自己的研究成果。如高二經濟學重視社會生產一節中,可以針對當前的熱點“三農問題”體會農業的基礎地位以及我國農業的發展方向;在效率優先,兼顧公平一節中可以就當前的新聞熱點“農民工權益保護”“都市繁華街區流浪乞討人員管理”“教育均衡化”等來討論追求“社會公平”下的效率。如適度合理消費一節中,我們可以適當的設定一些子課題如:“綠色消費之我見”“三代人的消費結構變化”“中學生的高消費面面觀”“中學生名牌消費分析”“寄宿制學生消費結構分析”“中學生高消費剖析”“現代消費方式與勤儉節約的辨證統一”等等在樹立正確的消費觀的基礎上懂得了可持續發展的道理。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我確定了“中學生消費之我見”“農民工與城市發展”“貴族學校與教育均衡”三個專題,透過6課時的多種形式的研究,學生形成了自己的認識和成果。在這一連串的研究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性,挖掘了學生的潛能,使學生的創造能力、實踐能力和協作能力得到了很大限度的發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