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

學問君 人氣:1.1W

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是臨牀醫學生邁進醫學大門的基石,是實現進一步醫學學習的基礎,對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十分重要。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醫學實踐教學的改革與思考

摘要: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是臨牀醫學生邁進醫學大門的基石,是實現進一步醫學學習的基礎,對培養醫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十分重要。本文從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創新實驗課堂教學、注重課外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建立實踐綜合考覈體系四個方面,闡述瞭如何加強醫學生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提高教學質量,更好地培養醫學生。

關鍵詞: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教學思考

實踐教學是鞏固理論知識的有效途徑,是培養學生掌握科學方法和提高動手能力的重要平臺,是聯繫理論與臨牀實踐的必要橋樑。它能鍛鍊和提高學生綜合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學生的科研思維和創新精神。基礎醫學是醫學教育中基礎的基礎,紮實掌握基礎醫學對醫學生進一步學習高年級課程及走上臨牀崗位都起着無可替代的作用。在加強基礎醫學實踐教學過程中,要加強硬件設施建設,從課前、課中、課後創新課堂教學,注重課外的實踐活動,並從考覈等方面保障教學效果。

一、加強實踐教學基地建設

(一)建設開放型實驗室,發揮實驗室載體作用。

實驗室是實驗教學的大本營,是高等學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本科學生創新精神與實踐能力的重要基地,旨在服務學生。教學者應轉變“實驗教學是理論教學的附屬工作”的片面認識,堅持以學生爲本,加強實驗室教學,堅持理論與實驗並重。實驗設備和場地不足、實驗課時間倉促等原因,都使目前的實踐教學難以滿足需求。因此,要擴大基地建設,增加實驗課程,完善管理制度,制定充分體現專業崗位要求的教學方法,發揮實驗室的載體作用。新時期我國高校人才培養重要目標之一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實驗室應適應這一目標,建設開放型實驗室。開放型實驗室不僅包括教學計劃規定的實驗教學任務,還要針對性地進行實驗室開放,每學期每個實驗室根據實際情況設計一定數量的、切實可行的、具有創新意義的開放實驗項目,配備教師和技術人員指導學生進行,有基礎性的、綜合性的、科研性的等多樣化的實驗內容,切實提高學生的實驗素質和實操能力,培養學生創造性的科學思維和嚴謹的學習態度,最大限度地利用實驗室資源,充分發揮實驗室在實施素質教育中的重要作用,使其更好地爲學生服務。

(二)應用多媒體和網絡技術,豐富實踐教學形式和教學資源。

多媒體技術應用於實踐教學,可以大大提高教學質量。雖然實踐教學已經具有較強的直觀性,但由於設備的侷限或某些實驗危險係數太高而無法實現。另外,傳統的黑板粉筆很難把一些操作要領講解透徹,多媒體技術集聲、光、色、圖、動畫於一體的特性,可以很好地解決實驗教學中遇到的難題,而且教學形式的設計多樣化。因此,加大教學投入,加強多媒體實驗室建設,藉助現代化教學手段,彌補醫學生實驗操作的不足是十分有意義的。現代網絡技術的發展,使得資訊的傳播迅速而有效,我們可以利用資訊技術建設實踐教學的資訊化教學資源,如多媒體課件、網絡課程平臺、電視教材、教學資源庫和醫學模擬仿真實驗平臺等,並借力MOOC優質教學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提高教學質量,推進資源共建共享。

二、創新實驗課堂教學

(一)課前製作導學材料,讓學生自主學習。

在基礎醫學實踐教學中,理論是基礎,只有先將理論知識學紮實,才能更好地掌握實踐技能。因此,實驗課前讓學生預習理論知識非常重要,學生在課前將實驗相關的原理本質、實驗步驟和機制等理解和熟悉,能有效促進實驗課的順利進行,保障教學效果。教師課前根據實驗目標,創新實驗內容,製作導學材料,包括實驗教學目標、主要知識點及其他學習資源,並提出問題,下發給學生,讓學生自主學習,透過查閱書籍、瀏覽網頁、交流互動等方式,解答導學材料中的`問題。實驗課開始時,教師可以檢查學生的預習情況,瞭解學生對於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對於重難點,書本上往往有大量篇幅闡述,但是難以理解和記憶,教師應轉變傳統的教學方式,例如透過分組形式進行小組協作學習,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積極主動解決難題。

(二)注意課堂匯入,啓發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

實驗課和理論課是緊密聯繫的,單一的實驗操作容易讓學生脫離理論知識,例如病理學實驗課使用顯微鏡看病理切片,不少學生看完容易遺忘,有些同學甚至忽略了看切片的作用,然而,大量病理切片的診斷經驗是臨牀病理診斷的關鍵。醫學生的實驗課旨在學會用理論知識進行臨牀疾病診斷,因此,教師應注意課堂匯入,在學生實驗操作前多樣化地匯入相關的理論知識,引發學生學習積極性,啓發學生髮現問題、解決問題。例如病理學試驗中運用一個與生活息息相關的病例,讓學生帶着疑問有針對性地看切片,從而加深印象,理論聯繫實踐,具有實用性。案例:一名45歲男性因失聲到耳鼻喉科就診,行喉鏡檢查發現一綠豆大小贅生物於喉部,取活檢送病理科。學生根據自己鏡下組織結構特點結合理論知識可診斷息肉或者腫瘤。這樣的學習不僅提高學生學習病理學知識的興趣,而且讓理論知識在實際應用中得到鞏固和加強,從而達到提高醫學生臨牀實踐技能的目的。

(三)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並重視“三目標”。

國內對基礎醫學實踐教學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是創新精神和能力培養的基礎,主要有理論課和實驗課形式,比較單一。爲更好地培養學生認識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養成良好的思維習慣,教師應創新教學形式和教學內容,對學生的“基本理論和技能訓練、綜合能力訓練、創新能力訓練”三部分目標並重,培養高素質的醫學人才。在教學形式方面,不能侷限於一種方式,而要結合實際,統籌使用多種方法並不斷創新教學形式,如師生互換角色、網絡課程、基於問題的教學、基於案例的教學等,提高醫學教學質量。師生互換角色即由學生備課授課,表現形式不限,基於網絡課程平臺的教學,使得學生可以隨時隨地進行自主學習,並且可以方便地進行在線交流與資源共享。打破傳統的以教師爲中心的“灌溉式”教學方法,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積極性,培養學生獨立思考、綜合運用所學知識的能力。在教學內容方面,應突破傳統的簡單驗證理論課的教學內容,對零散的重複的內容進行調整和更新,建立更系統的結構框架,設計問題性的、綜合性的實驗內容。如選取具有對比性的實驗內容,進行“正常”與“異常”對比教學。以顯微形態學爲例,按照教學大綱安排,病理學比組胚學開課晚,因此可以在病理學每章實驗課前複習組胚學中的正常形態結構,對比觀察鏡下正常與異常的組織結構特點、病理變化。這樣對比性的內容教學不僅讓學生更易於理解和掌握新知識,還將知識體系聯繫起來,避免知識的脫節,從而建立系統、完整的顯微形態學知識體系。在實驗中,教師應對學生的操作多加指導,重視基本操作技能訓練,如在實驗中練習器械的正確使用、採血、量取溶液、無菌操作等,同時關注學生各方面的表現,重視綜合能力的提高,如觀察、分析和解決實驗中出現的問題的能力,書面表達能力等,並重視創新能力的培養,如學生的探索性實驗中創新實驗方法。

三、注重課外實踐活動和科研活動

(一)鼓勵學生參加課外實踐活動。

在基礎醫學教育中,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學習的能力非常重要。各類興趣小組、實踐技能競賽等實踐活動給學生提供了較大的空間。學校可以組織興趣小組如屍體解剖興趣小組、中醫養生興趣小組等;學校藥植園建設可以讓學生設計、種植和管理;可以常規舉辦各類實踐技能競賽,鼓勵學生參加校內外實踐活動,調動學生學習的主觀能動性,增長知識,提高能力。另外,可以開展校外的實踐活動如給社區居民進行體檢、宣傳健康知識等,給學生提供自我展示和進步的平臺,同時給實踐教學基地之間提供一個交流的平臺,形成一個以競賽推動教育教學的有效機制[2]。

(二)結合科研活動培養學生的科研素養和創新思維。

基礎醫學實踐教學工作爲科學研究源源不斷注入新動力,而科研活動可以作爲“引誘劑”不斷吸引醫學生夯實基礎醫學實踐技能早日加入科研隊伍。長期以來,我國的高等醫學教育對醫學生科研價值普遍存在認識不足,沒有給予應有的重視,一定程度上造成醫學本科畢業生的科研水平普遍不高,科研意識不強[3],因此本科階段的創新型人才培養越來越受到各級醫學教學工作者的關注[4]。科研活動作爲培養學生科研素養和創新思維的重要途徑,學校應努力爲學生創造參與科學研究的機會和條件。學校可以組織學生參加學術交流活動和教師科研項目,組織學生成立科研小組進行科研活動,建立學生創新實踐基金或科研獎勵等。學生可以根據自身實際情況,參加各種形式的科研活動,利用互聯網查找醫學研究現狀或藉助醫學網站專業論壇解決學術問題,積極捕獲本專業及相關專業的國內外新知識,瞭解本學科學術發展的前沿和動態,及時進行知識更新,並開展實際調研和實驗,全面培養髮現問題、解決問題的綜合分析能力和獲取知識的能力。這樣不僅有利於醫學生基礎知識和技能的拓展,而且能有效提高人際溝通和組織協調能力,增強醫學生的創新能力和科研思維能力。

四、建立實踐綜合考覈體系

適當增加實驗課考分在期末考試中的比例,使實踐考覈的形式多樣化,並逐漸提高考覈標準,向國內外優秀的醫學院校學習。如:

(1)水平測試:

加強教學網絡醫學考試軟件系統的應用,進行實驗原理、實驗器材、實驗步驟、實驗結果的理論考試;

(2)技能測試:

透過模擬診療,考覈醫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及臨牀技能實際操作能力。透過建立實踐綜合考覈體系,從客觀角度對醫學生進行系統全面的培養,檢驗醫學生的實踐能力和思維能力。

綜上所述,加強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應當多管齊下,從而更好地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熟練掌握基礎知識和操作技能,並靈活運用和拓展,提高綜合素質,成爲真正合格的醫學人才。當然,教育是一個持續的過程,需要廣大教育工作者不斷積累經驗,推陳出新,努力完善基礎醫學實踐教學,推動醫學高等教育的發展。

參考文獻:

[1]黃相道,李詠梅.多元化實踐教學模式與口腔醫學生的素質培養[J].大家,2012(10):213.

[2]宋涌,高涌,吳俊英.醫學生實踐教學改革的思考[J].基礎醫學教育,2014,16(5):400-402.

[3]吳乃利.我校1994—1998年五屆本科畢業生質量調查與分析[J].西北醫學教育,1999,17(3):168.

[4]鄭惠珍.醫學本科生科研能力培養的研究與實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06(12):49-50.

[5]俞赤卉.大學生創新實驗研究工作對醫學生研究能力影響情況的調研及分析[J].中國高等醫學教育,2014(7):2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