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通信工程人才培訓研究論文

學問君 人氣:1.28W

xxxx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開“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啓動會,聯合有關部門和行業協(學)會,共同實施“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以下簡稱“卓越計劃”)。“卓越計劃”是貫徹落實《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xxxx—xxxx年)》和《國家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xxxx—xxxx年)》的重大改革項目,也是促進我國由工程教育大國邁向工程教育強國的重大舉措。該計劃就是要培養造就一大批創新能力強、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各類型高質量工程技術人才,爲國家走新型工業化發展道路、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人才強國戰略服務。該計劃對促進高等教育面向社會需求培養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養質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範和引導作用。爲落實人才培養這一高校根本任務,我校結合“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制訂,積極推進高等工程教育的實踐,要求各二級院、各專業對工程人才培養目標、標準、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模式、教學內容、方法、手段等方面進行全方位改革。通信行業作爲國家工業發展的前沿,技術革新十分迅速。要想培養出面向企業、面向世界、面向未來的人才,更應該儘早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從xxxx級開始,我院通信工程專業的學生擬定按照“卓越工程師教育培養計劃”試行培養,擬實施以突出“工程意識、工程實踐、工程素質”爲目標的立體化培養方案,擬建立“夯實基礎、發展特長、面向工程”的立體化專業課程體系,實行“3+1”、“訂單式”、“項目型”多種形式的產學研合作培養計劃,建立“工程科學、科技競賽、創業就業”立體化實踐創新平臺,着力培養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的優秀工程型人才,旨在造就一批xx年或15年以後能站在學科、專業、業界最前沿的工程人才。其對東北石油大學探索精英人才培養新路具有重大意義。

通信工程人才培訓研究論文

一、實施“卓越工程師培養計劃”的重要性

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研究項目對培養學生工程創新能力及綜合能力、提升企業和學校的創新能力都有重要的'意義。

1.對學生的影響。學生透過參與企業科研項目,能把學習到的理論知識運用於實際工作中,並從企業工程師那裏學到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方法,初步瞭解企業的工作方法,快速完成從學生到員工的轉變,並有機會展示自己的工作能力,找到適合自己職業發展的方向。

2.對企業的影響。企業透過相對較長時間對學生的考察,可以從中挑選更優秀、更適合企業發展的人才,同時縮短新員工的上崗預熱期。學生也成了聯繫企業研發和高校智力的紐帶。

3.企業的工程師和在校的教師接觸和溝通,有可能產生創新的領域、創新的思維和方法。透過課題的開發和研究,把我校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工作落到實處,圍繞培養標準、生源選拔、培養計劃、理論教學、實踐環節、教師隊伍、校企合作、國際合作等問題展開研究,制定通信工程專業具體培養目標、培養模式、專業標準、課程設定、合作企業及制定企業學習計劃。這將對通信專業發展具有深遠影響,其成果也可以推廣到其他專業,爲推進“十二五”新時期的高等教育改革提供翔實的實踐資料。

二、課題的主要研究內容

通信工程專業最大的特點是技術更新快,知識總量增長急劇,學生在有限的學習時間內既要掌握各種相關的核心技術,又要掌握新技術及其發展動向。因此,在制定人才培養方案時,應注意學生的自適應能力以及由此所需的數理和工程基礎知識及技能,拓寬口徑,加強實踐環節,強化終身學習、終身教育的觀念。從近年來學生就業狀況來看,普遍的現象是就業率不高。通信工程專業就業率低的問題日益顯著,這不僅影響到學生的生存與發展,而且關係到通信工程專業的生存和前途,關係到學校的前進步伐。因此,迫切需要我們嚴肅思考並認真探討人才培養計劃,制定合理的培養方案,落實素質教育,培養創新能力。

1.一體化課程體系設計。在培養卓越工程師計劃中,應圍繞工程素質、工程科學、工程實踐進行一體化專業課程體系設計,從原先相對單一的專業課程逐漸轉變爲以工程專業課程、工程實踐課程爲主體,自然科學課程爲基礎,人文社科課程爲補充的課程體系,並在所有的專業課程中都設定工程項目的訓練環節。

2.雙導師制探索。通信工程是應用型很強的學科,需要具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師資隊伍來指導學生。學校擬聘請一批企業高管和技術骨幹,作爲學校的兼職教師,讓他們走進課堂,爲學生上課、做講座、指導實習實訓、指導畢業設計等。每一位學生都有兩名導師指導,一名爲本校教師,另一名爲企業工程師。雙導師的指導能讓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與到老師的科研活動和工程項目中,這爲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程技術開發能力提供了直接的指導和項目平臺。

3.課內外實踐平臺搭建。要從學校的內部培養走向開放的校企合作培養。行業企業參與該計劃的實施,使企業由單純的用人單位變成共同培養單位,發揮企業具備真實工程環境和先進的工程實踐條件的優勢,爲培養學生的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創新能力創造必要的物質條件。由高校和企業共同制定人才培養方案,共同建設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共同實施培養過程,共同評價培養質量。以實踐環節爲中心,建立課內、課外兩個實踐教學平臺,通信工程專業已與多個企業建立了實習教學基地,可以將教學過程分爲學習學期和工作學期,採用交替式合作教育模式。

4.工程化培養模式改革。“卓越人才培養計劃”圍繞工程能力這一核心問題,對人才培養模式進行全方位改革。在校內學習階段,要在加強科學文化基礎知識學習的基礎上,以強化工程實踐能力、工程設計能力與工程創新能力爲核心,重構課程體系和教學內容,着力推動研究性學習方法,加強大學生創新能力訓練,加強跨專業、跨學科的複合型人才培養。在企業學習階段主要是學習企業的先進技術和先進企業文化,深入開展工程實踐活動,“真刀真槍”做畢業設計,參與企業技術創新和工程開發。增加通信工程專業學習和工程實踐鍛鍊的比重,強化在企業階段的學習實踐環節,強化外語能力,重點培養適應資訊化、產業國際化發展的卓越人才。

5.工程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的實施能否取得成功,關鍵在於教師,關鍵是看能否建設一支滿足工程人才培養要求的高水平專、兼職教師隊伍。引進有豐富工程經歷的教師,選聘實踐經驗豐富的高水平工程專家到學校任教或兼職;教師定期到企業參與工程實踐,增強工程實踐能力。爲開展通信工程專業“卓越人才培養計劃”研究,我校通信工程專業擬從中國移動、中國聯通、華爲、中興等相關的企業聘請高水平的工程師做客座教師,並把本專業青年教師送到相關企事業單位進行培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