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嘗試探索和自主學習

學問君 人氣:1.1W
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嘗試探索和自主學習
        以問答方式展開課堂教學活動,是當前數學課的常見形式,這種形式改變了傳統教學中教師的滿堂灌,激活了師生的雙向活動,學生的主體地位被凸現出來。本人就課堂教學中如何激發學生嘗試探索和自主學習的問題設計談談自己的做法和想法。
1 體現數學思想方法的再創造問題
        例如:二次函數最值問題的教學和問題呈現:每人發一根1 米長的鐵絲,彎成一個矩形,相互比較矩形的形狀是否相同。問:怎樣彎,可使矩形面積最大?透過這個實踐活動,學習建立二次函數及討論最值問題的數學方法,得出正方形時面積最大。彎成矩形的三邊,另一邊靠牆圍成一個矩形,怎樣圍面積最大?透過這個實踐活動,進一步熟悉二次函數最值問題。數學思想方法的應用,得出此類問題的答案不是正方形面積最大。水平遷移(彎成直角三角形的一個直角和兩條直角邊,比較不同的彎法,問怎樣的彎法可使鐵絲的兩端距離最短斜邊最短) 進一步形成數學思想方法的縱向遷移,從而掌握二次函數最值問題的應用技能。再創造問題的設計是與課堂教學的觀念緊密相聯繫的。課堂上設計的問題必須從激疑開始,體現知識的再創造過程。
培養學生思維品質,訓練技能的問題
        例如: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教學中的問題呈現方式:“對一組平行線(三條)截兩條直線,可畫出幾種不同的位置關係,請同學探索,並畫出圖形。”在以上各種不同情況下寫出成比例的線段關係式。 
平行於三角形一邊的直線與三角形的另兩邊(可兩邊延線)相關,能否用平行線分線段成比例定理得到線段成比例?由於受教學的時間和條件的限制,在形成技能及熟練技能的過程中,應當避免在缺乏教師引導作用下完全讓學生自由嘗試的現象。組織良好的問題序列不僅有利於學生趣味盎然地去發現規律,也有利於在有限的.時間內更快更好的形成技能,創造較高的教學效果。但這並不是說可由教師的講解來代替學生的思維的探索,只是教師必須將這些相互關聯的問題串起來作爲素材提供給學生,讓他們來一次嘗試和再創造。
3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的問題
        自學能力是人們開啟知識寶庫的一把鑰匙,它屬於工具性能力,是現代人應該具有的重要素質之一。以上這些問題的設計目的是想讓學生透過自學來獲得知識,從而代替教師的講解。學生的自學能力的形成不可能一蹴而就,教師所設計的問題代替了教師的引導,也使自學過程成爲可控的過程。讓學生帶着問題自學,無疑是課堂教學的一種形式,它的依據是學生有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逐步實現靠教材和教學參考材料完成新知識的學習,但必須是由教師提出的問題作爲過渡,這些問題的設計應當是從小步子逐漸到大步子,具有較強的階梯性。自學能力的形成過程應是:帶着問題學———在自學過程中發現問題———在自學過程中解決問題———形成自學能力。爲引導學生自學而設計的問題,基本思路是:以新帶舊,以舊迎新———架橋鋪路,穿針引線———注意變式,面向全體———加強反饋,快慢自主。
        初中數學教育是以問題爲核心的教學,需要教師在這種的教學理念的指導下,精心設計問題,在教學中鼓勵學生與教師、學生與學生對話。課堂教學中的問題設計、圍繞問題所展開的教學活動,要求教師在鑽研教材和教學方法上有所創新,放手讓學生在課堂中進行學習的自主探索,可能會產生各種意想不到的結果,從而對教師素質提出了較高的要求。在課堂教學中以問題作爲主線,以學生探索學習作爲主體,教師引導的時機、方式、方法等都很值得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