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中歷史自主學習教學探索論文

學問君 人氣:2.52W

一、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

高中歷史自主學習教學探索論文

1.習慣養成的教學意義

未來的社會人人都面臨激烈競爭,人才的培養不是知識的堆砌,而是綜合能力的比拼。一個人有沒有終身學習能力,關鍵取決於學生個體是否具備自主學習的能力和素質。面對人才培養目標的大方向,面對新課程改革,基礎教學一定要做本質的改變。此外,高中階段是學生從青少年走向成年的階段,是學生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形成的重要時期,歷史教學正是透過歷史教學,增強歷史責任感和汲取歷史文化沉澱,這對學生的終身發展具有重要的意義。

2.以興趣促習慣,成爲自主學習的原動力

學習興趣是一種力求認識世界、渴望獲得知識和不斷探求真理而帶有情緒色彩的意識傾向。在教學中要做到:

(1)明確學習目的。對於歷史這門課,學生要接觸、熟知大量的歷史時間、人物、事件,資訊量大,內容枯燥無味,很容易對學習失去興趣,失去學習信心。教師應當從學習歷史的目的上去引導,如透過瞭解歷代農民戰爭的爆發原因,讓學生認知“民以食爲天”的道理,透過對不同歷史事件的比較和分析,可以提高我們的思維能力等,使學生增強了求知慾。

(2)透過發揮情感作用培養學生的學史興趣,教師與學生溝通,深入學生中間瞭解其興趣愛好,以自己高尚的人格、淵博的知識和情感的力量去吸引學生,使學生喜歡上歷史。

二、教師強化指導,讓學生學會自學

1.在自學過程和操作上進行指導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先生責任不在教而在教學,而在教學生學。”教師除了直接講述,更是要教會學生自學。高中生一方面自我意識較強,有了獨立思考的意識和能力,但在自學方面,對教師還有依賴作用,或者還沒能形成科學的自學習慣。這就需要教師精心指導,將學習模式由教到學進行轉化,在課堂教學中不能自由放任,實施鬆散的自學,要給學生劃定綱要,制訂自學計劃,進行自學評價。

2.對學生進行自學方法的指導

自學方法是具體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學習行爲具有很強的指導意義。

(1)自學的知識要點。如識記歷史知識的方法、解答歷史試題的方法、評價歷史人物和歷史事件的方法等。

(2)自學的結構構成。要有課前預習、課堂上記筆記、課後反饋、課後學生間比對等。實踐證明,學生掌握了這些自學方法,能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提高歷史學科的教學質量。

三、探索新的適合自主學習的課堂教學模式

傳統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往往實行“填鴨式”的教學,這種教學方式排斥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機會和方式,要還課堂給學生,讓學生真正充當課堂的主人,就必須探索新的',適合自主學習的模式。

1.課堂環節的新建立

可以打亂原有的課堂環節,如課堂引入、教師講授、課後練習作爲主體,教師佔有大部分時間,學生處於被動接受狀態。新型課堂環節,如“教師佈置自學內容和方式—學生自學—學生交流—學生互評—教師點撥—課堂訓練”這樣的教學模式,完全以學生爲主,每個環節都是學生積極參與進來,學生都是主體。

2.分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

爲了發揮學生獨立思考的自主性,可以推進小組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尤其對一些富有爭議性的,沒有定論的歷史問題,透過這種方式,使學生取長補短,拓展了思路,培養了合作和交流的能力,促進了他們的共同提高,同時鍛鍊了學生的表達能力、思辨能力和合作意識。

3.學生自主教學方式

這種方式更加開放,將更多的教學環節教給學生。

(1)讓每個學生平等參與,讓學生自己動手編寫課題大綱,編制練習題,撰寫教學目標。學生的成長往往是在參與的過程中進行,這個自助學習方式本身就讓學生感受到知識過程,課堂沒有開始,學生已經掌握過半,效果非常好。

(2)不對等參與。部分學生編寫教案、制訂學習計劃,進行教學評價,大部分學生接受教學過程,輪流充當教學指導者,增加學生的成就感和主體感。

4.開展專題課堂討論課

歷史具有很大的思辨空間,高中生對歷史事實掌握得已經比較充分,對歷史規律和現實指導意義也有了自己的認識。在發揮學生自我學習中可以推進專題討論課,如將全班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開展課堂討論,針對某個歷史問題進行廣泛的討論研究,這樣可以引導學生交流互動,培養學生的自覺合作探究能力。也可以進行趣味性的專題辯論會,既強化了歷史內容,又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總之,發揮學生主動參與的學習積極性,推動主動學習模式是大勢所趨,是高中歷史教師的探索之路,將大大提高教學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