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課堂暗示教學探究

學問君 人氣:1.5W

在課堂上,當學生有意識地學習課程的同時,他們的無意識也在吸收着各種資訊,增加或削弱有意識學習的效果。下面是本站小編爲您蒐集整理的課堂暗示教學探究論文,供大家參考和借鑑。

課堂暗示教學探究

暗示教學是在批判傳統教學缺陷的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一種新型教學方法。是指透過各種暗示手段,充分調動起學生的無意識心理活動,不斷促進學生的生理潛力和心理潛力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生的記憶力、想象力、辯證思維能力及創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使學生潛力得到充分發揮。那麼,如何在化學課堂上實施暗示教學,使學生在“無意中”獲得知識和能力呢?筆者就這個問題,從以下兩方面談談自己的淺見。

一、讓學生的“有意識”和“無意識”協調起來

在課堂上,當學生有意識地學習課程的同時,他們的無意識也在吸收着各種資訊,增加或削弱有意識學習的效果。當有意識和無意識處於積極和諧的相互作用狀態時,學習效率就會成倍提高;反之,學習效率就會降低。在化學課堂上,教師應把學生看作理性和感性同時在活動的整體,儘量地採用多種暗示方法,以充分調動學生的無意識潛能,促進學生無意識活動和有意識活動的協調。具體措施如下:

1. 運用權威

這裏的權威,是指經過一段時間驗證後,獲得學生尊敬的對象,在此主要指教師。教師的權威性,能對學生產生心理上的吸引力,使學生樂於接受,提高學習興趣,是一種不可忽視的暗示手段。

例如,在“鹵素”章節複習課時,教師可預先透過分配角色,將學生分組,分別對鹵族各元素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及結構等方面的相似點和不同之處加以討論總結。學生樂於接受教師佈置的具體任務,積極配合,從而自覺地進入學習情境。討論方式使學生在合作、平等的氛圍中對所學知識加以歸納、總結,增強了辯證思維能力。

2. 利用直觀

結合化學學科特點,在課堂上利用圖片、模型、演示實驗等直觀手段,充分發揮學生的有意識和無意識知覺,把教學內容的基本原理和規則與上述藝術手段聯繫起來。例如,在學習“氯氣的物理性質”時,可先播放一段二戰史,德軍用氯氣襲擊英、法兩軍士兵的紀史影片(很多中學有該資料)。透過生動的紀實場面,學生將有意識的刺激和無意識的刺激結合起來,透過聯想,就可推知氯氣的顏色、狀態、密度、毒性,以此激發了學習潛力,增強了教學效果。

3. 使用音樂

使用音樂是現代文科教學中常用的方法之一,對於化學這樣的理科課堂似乎是畫蛇添足。其實,音樂在人的非理性活動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根據洛扎諾夫的教育觀點:所學知識伴隨着音樂同時進入大腦,就會產生兩個興奮中心,即學習爲強的興奮中心和音樂感知爲弱的興奮中心。

強的興奮中心集中穩定,弱的興奮中心則向外擴散,這樣就加強了強的興奮中心,從而提高了學習效率。並且學生在聽音樂時,身心處於相對放鬆狀態,靈感也會隨之出現。

4. 控制節奏

節奏是生物學的基本原則,它能支配人的各種活動和情緒。在化學課堂上,教師就要按照知識點要求,按照一定節奏,合理控制學習過程中的階段、間隙等。例如,在和學生一起回顧了“影響化學平衡的四個外界因素”後,教師接着提問:那麼對於電離平衡呢?停頓於此,暗示了化學平衡和電離平衡的外界影響因素有相似之處。在此過程中,激起了學生大腦的衝動力,提高了知覺的興奮程度,從而達到“無聲勝有聲”的境界。

二、重視教師與學生暗示的相互作用,建立開放的教學模式

暗示教學不單指教師對學生的一種教學手段。實際上,在學生對教師,學生對學生之間也存在着強烈的暗示作用。正確認識且重視暗示作用的相互性,將大大提高化學課堂的`教學效果。而這種相互作用的實施則依賴於一個開放的教學模式。

1. 開放的框架結構及知識體系

由於課堂上的主體是個性多樣的學生羣體,知識來源於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生活閱歷,所以教師設計的框架結構應是開放的,知識體系也是開放的、互補的,不侷限於某一內容,學科間相互滲透。例如,在講述“物質的量是連接微觀粒子和宏觀可稱量物質的橋樑”這個意義時,可以先引入曹衝稱象的典故(變大爲小,化整爲零的思想)和稱油菜籽的實際操作(集小成大,聚微成宏的思想)。教師則巧妙地利用學生分析中暗示的微觀和宏觀的關係,自然過渡到物質的量的涵義上。

2. 開放的師生關係

師生間建立一種互相信任、互相尊重的關係,是暗示相互作用的必要前提之一。開放的師生關係,不但能把握學生的情感,而且能使之與理智趨於一致,使學生透過有意識與無意識兩種渠道去更多更快地接受知識,且將這種積極情緒帶入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小組之間。

這就需要在課堂上,教師的態度要親切和藹,要處處激勵學生的自信;並利用權威,正確設定外部環境、音樂效應、語調色彩等,使學習者綜合地接受有意識和無意識的影響。

綜上所述,暗示教學強調教師在化學課堂上發揮主導作用,運用各種手段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調動學生的求知慾。這不僅有效提高了學生的記憶力,還打破了純理論、純邏輯的傳統教學方式,爲教學研究開闢了一條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