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幾個技巧分析

學問君 人氣:9.93K

摘 要:數學教師應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提高數學課堂教學效率。不僅要教會學生通讀數學教材,動手畫、圈知識要點,瞭解主要內容;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精讀難點內容,思考、標註疑點;嘗試練習,還要開展課前有效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提高數學教學課堂效率的幾個技巧分析

關鍵詞:數學課堂教學 預習方法 教學效率

中國有句古話:“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這句話強調,不管做什麼事都要事先有充分的準備。培養學生預習習慣,教給學生預習方法,提高他們的預習能力,是讓學生學會學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的一個重要途徑。數學知識是連續的、不間斷的,新舊數學知識之間有密切的聯繫,透過預習,可以將它們有機聯繫起來。

一、教給學生有效的預習方法

有一位教育家曾說:“預習是合理的‘搶跑’。”學生一旦掌握了預習方法,一開始就會“搶跑”領先,有助於形成學習的良性循環,使學習變得積極主動。爲此,教師要指導學生進行數學課前的有效預習,而對數學預習方法的指導主要分以下四步進行。

1.通讀數學教材內容,動手畫、圈知識要點,瞭解主要內容。

這一過程主要針對概念性的數學知識,讓學生在通讀新課內容的基礎上動手畫畫,圈圈知識要點、主要內容。而對於一時難以解決的疑問要做好標註,發現問題也是預習的關鍵所在。“學起于思,思起於疑”,預習就是尋疑的過程。有了問題,學生對新課的學習纔有目標,纔會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細讀內容,理解主要數學知識。

這是預習的主要環節。在學生對數學知識有了一定的瞭解後,就要指導學生消化這些知識。

(1)列舉事例來理解概念。

例如在統計中,分層抽樣的概念爲:將總體分成互不交叉的層,然後按照一定比例從各層獨立地抽取一定數量的個體,將各層取出的個體合在一起作爲樣本,這種抽樣方法叫分層抽樣。這個概念對學生來說是比較抽象的,如果沒有舉例說明,學生就很難理解。因此,課本首先提出問題:假設某地區有高中生2400人,初中生10900人,小學生1000人,此地區教育部門爲了瞭解本地區中小學生的近視情況及其形成原因,要從本地區的中學生中抽取1%的學生進行調查,你認爲應當怎樣抽取樣本?接着分析:影響學生視力的因素是非常複雜的。例如,不同年齡階段的近視情況可能存在明顯差異。因此,宜將全體學生分成高中、初中和小學三部分分別抽樣。爲了提高樣本的代表性,還應考慮他們在樣本所佔的比例大小,因此,按1%的比例應抽取24名高中生、109名初中生和110名小學生作爲樣本。從而自然引出分層抽樣的概念,學生透過預習很容易理解分層抽樣的概念,並可以舉出很多這樣的例子。如上例中,瞭解中小學生的身高抽樣,再如在一個學校瞭解男女學生的肺活量的抽樣等。表面上看,教材是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實際上學生是用具體的例子理解數學概念的過程。

(2)動手實踐來感受概念。

《課標》指出:“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學生在預習時,教師應該指導學生動手實踐,與同學合作交流,理解數學知識。

爲了正確理解概率的意義,我指導全班同學各取一枚同樣的硬幣,連續兩次拋擲,觀察它落地後的朝向(正面、反面),並記錄結果。重複上面的過程10次,將全班同學的試驗結果彙總,由班長統計並計算“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頻率與“兩次均正面朝上”、“兩次均反面朝上”的頻率,結果發現“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頻率接近50%,其他兩種情況的頻率均接近25%。事實正是如此,“兩次均正面朝上”和“兩次均反面朝上”的概率也爲0.25。“正面朝上、反面朝上各一次”的概率是0.5。學生透過親自試驗感悟了:隨機事件在一次試驗中發生與否是隨機的,但隨機性中含有規律性。一旦認識了這種隨機性中的規律性,就能比較準確地理解概率的意義。再如,在學習弧度制這個概念時,爲了讓學生理解爲什麼可以用實數(弧度)表示角,我要求課前學生畫兩個圓心、半徑均不同的圓,在兩圓中分別作一個60°的同心角,量出相應的弧長,然後求出相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探究這兩個比值的關係,最後要求他們多做幾次這樣的探究,得出結論:一定大小的圓心角所對應的弧長與半徑的比值是確定的,與半徑的大小無關。從而得出這個圓心角不但可以用“多少度”(角度制)表示,而且可以用這個“比值”(弧度制)表示的結論。而這個“比值”正是這個角的“弧度數”。透過這樣的動手實踐,學生很容易就瞭解了可以用實數(弧度)表示角。愛好活動,是學生的天性,學生在活動過程中,不僅對數學知識產生了興趣,還很自然地理解和掌握了數學知識。

(2)巧用對比來分析關係。

在數學學習中,“對比”是很重要又經常用到的學習方法。在預習時也要指導學生運用“對比”這種方法。如在預習《弧度制》時,可以指導學生將弧度制與角度制進行比較;學習函數的`奇偶性時,將奇函數與偶函數比較;學習對數函數時,將它與指數函數進行比較,等等。使用對比不僅可以揭示兩個新知識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學生理解知識的外延和內涵;還能揭示新舊知識之間的關係,有利於學生形成知識網絡。

3.精讀難點內容,思考、標註疑點。

這是數學預習的重要一環。預習不等於自學,對預習中遇到的疑難之處,教師要鼓勵學生透過自己的思考和分析理解知識,不一定非要在預習時解決,發現問題纔是預習的關鍵所在。發現難點、疑點要作出標註,老師在講到該問題時要多加註意,領會和理解問題的癥結所在,從而將難點內容化解於無形之中。

4.嘗試練習。

透過嘗試練習,可以檢驗學生的預習效果,這是數學預習不可缺少的環節。在學生經過自己的努力初步理解和掌握了新知識後,要讓學生透過做練習或解決簡單的問題檢驗自己預習的效果。既能讓學生反思預習過程中的漏洞,又能讓老師發現學生學習新知識時較集中的問題,以便在課堂教學中抓住重點、難點。

二、開展課前有效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1.透過課前有效預習,提高學生的自學能力。

學生在預習時,最初是爲了完成書後的練習而看書。當學生無法解決練習時,他會認真看例題,對例題與習題進行比較,思考解決例題需要的新舊知識,蒐集已有的知識和經驗,選擇恰當的方法分析知識。長期下來,學生會在預習中逐漸掌握自學方法,將所學知識融會貫通,學會舉一反三。

2.透過課前有效預習,樹立學生的自信心。

當教師提出一個問題時,敢於回答的學生往往比不敢回答的學生來得自信。如果學生在課前進行了預習,那麼他對內容的熟識程度和回答正確的概率就會較高。

3.透過課前有效預習,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學生在預習時可以提前接觸新知識,對自己不懂的內容進行思考和分析,注出標記。這樣在教師講解時,就能主動地、有重點地、有針對性地聽課。從而提高參與課堂教學的積極性,進而提高課堂學習效率。

總之,預習是課堂教學的前奏,只要我們踏實做好學生課前預習的每一個環節,最大限度地發揮預習的作用,就能讓課堂靈動起來,高效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