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語用移情在英漢翻譯中對譯者翻譯策略的影響

學問君 人氣:2.86W

【論文關鍵詞】語用移情譯者  英漢  翻譯策略

關於語用移情在英漢翻譯中對譯者翻譯策略的影響

【論文摘要】本文將語用學中的語用移情概念引入翻譯研究中,認爲翻譯不是簡單的語際語碼轉換,而是一種真正意義上的跨、跨的交際活動。在英漢翻譯中,語用移情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譯者對翻譯策略的選擇。譯者會在準確判斷源語規範和譯文讀者接受力的基礎上恰當的採取歸化或異化策略.將文字中的文化因素移植到中或將英語文字中的文化移植到漢語中來。從而能夠成功的進行文化交流。

一、引言

在語用學上.“移情”指的是能夠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將心比心,站在別人的立場去思考、去體驗、去表達感情,即使用語言和非語言行爲進行移情.向對方表示已經充分理解了他的思想和感情。“移情”(empathy),又稱爲感情移入,指“設身處地”的行爲.即超越自我.對別人的思想感情產生共鳴,能夠想象和分享他人的思想、感情和觀點。Ruben認爲,在言語交際中,移情指的是能夠從他人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他把移情能力列爲有效交際的七種要素之一國內最早將“移情”的慨念引入語用學的是何自然。他於1991年在《教學與研究》上發表的《言語交際中的語用移情》一文中認爲,“語言習得者應該理解、感受目的語國家的文化.並設身處在對方的文化背景中進行語言的學習和運用”跨文化交際的移情主要表現在語言語用移情和語用移情兩個方面跨文化交際首先接觸的是語言,語言是移情體驗的主要手段。語言語用移情的微妙之處是說話人或者聽話人總是能從對方的角度進行語言的編碼和解碼。社會語用移情現象在跨文化的言語交際中也十分普遍。它涉及到交流雙方的景和人際關係.當然也涉及到語境,主要指交流雙方都設身處地地尊重對方的思想感情和看法,從而在交流過程中相互默契.達到預期效果。首先,聽、讀者應持一種合作態度,在資訊數量、資訊內容、資訊傳遞方式上做合理推論.即遵守kvinSon提出的會話含義三原則。具體來講,“相信說話人的陳述已經是就他所知而作出的最強的陳述”;“擴充說話人所說話語的資訊內容.找出最特定的理解,直到認定這就是說話人的發話意圖”;“如果說話人使用了冗長的或有標記的表達式.他的意思就與他本來可以用無標記的表達式所表示的意義不一樣”Leech談到聽、讀者的任務時說.理解是一個“問題一解決”的啓發性的.過程,即聽、讀者透過形成假設,並利用可及的證據驗證假設。來識別話語的語用含義。形成假設的過程突出了理解過程的語用移情。這表現在聽讀者努力調用相關的語境資訊,補全語篇的缺省資訊,加工說寫者提供的新資訊.作出最相關的推理即假設。操漢語的本族人對操英語的本族人說英語往往要注意尊重對方的語用習慣.見面打招呼時,他們不用“Whereareyougoing?”或“Haveyouhadyourme,'d?”而用“Itisaniceday.isn"tit?這種擺脫自身文化習慣的語用移情.實際上是“人鄉隨俗”的一種普遍現象。反過來說,當操英語的本族人身處中國這塊異地.聽到中國人用英語冒出一句帶中國味兒的寒暄話:Haveyouhadyourmeal?他也不會反感。也許還會感到異國情濃而欣然接受。這顯然是語用移情的認知在起作用的緣故

二、語用移情對譯者英漢翻譯策略的影響

翻譯作爲跨文化交際的橋樑,其過程必然涉及兩種文化.其最終目的是尋求不同文化問的融合.而這種融合必須是以保持文化的多樣性爲基礎的融合。跨文化交際中的語用移情要求交際主體自覺地轉換文化立場.有意識地擺脫本語言文化的束縛和影響.將自己置身於另一種語言文化模式中.主動如實地領悟和欣賞該語言和文化.從而幫助交際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