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對兒童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

學問君 人氣:7.87K

一、研究背景

淺談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對兒童進行音樂素質的培養

音樂是一門藝術,“音樂”與“幼兒”幾乎是同步的詞彙,喜歡音樂可以說是孩子的天性,音樂能直接地影響人們,特別是影響兒童的感情,這對幫助孩子認識周圍世界有着特殊的作用。透過各種音樂活動能培養幼兒對音樂的興趣和愛好,提高他們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可使他們掌握簡單的音樂技巧,並能發展他們的音樂創造能力。幼兒在音樂的感染下能陶冶性情,對美好的事物有良好的感情,對生活無限熱愛。幼兒只有學會認識音樂,學會體驗音樂的美、追尋音樂的美,才能進入音樂的天地。

衆所周知,現在幼兒園的孩子,將來長大了當音樂家的畢竟是很少很少的,而大多數孩子長大後只能是音樂的欣賞者。所以,我們作爲老師,首先應該幫助所有的孩子,積極地參與音樂活動,使他們能夠成爲有一定水平的音樂欣賞者,能夠從音樂中享受到樂趣。其次,我們對孩子音樂表現手段、感受能力的培養,應貫穿於全部幼兒音樂活動之中,我們必須始終注意,不要把培養孩子的音樂欣賞力只限制在音樂欣賞課裏,還應當滲透到音樂教育的每一部分中。

三、研究過程與分析

一、透過聽覺和語言對幼兒進行節奏訓練

奧爾夫認爲“音樂教育的首要任務是爲衆多將來不是音樂家的孩子服務的,可他們長大了都是聽音樂的人。”這也就強調了聽覺對孩子學習音樂的重要。由於音樂是聽覺的藝術,因此,從聽覺入手對孩子進行節奏訓練就十分必要了。我首先開始讓孩子用耳去聽、去感知。幼兒生活在聲音的世界裏,節奏無處不有。讓幼兒透過聽各種各樣的聲音去感知生活中各種各樣的節奏。如鐘錶:嘀噠、嘀噠;流水:嘩啦、嘩啦;上樓:嗵嗵嗵嗵的聲音等,以及老人、大人、孩子的不同走路的節奏和咳嗽聲。以此來培養孩子傾聽音樂節奏的能力,提高幼兒學習音樂的興趣。

例如在小班進行節奏訓練時,根據小班孩子剛入園相互間還不熟悉,則可以這樣進行節奏訓練。老師先讓他們聽自己和其他小朋友走路的聲音,發現走路也是有不同的節奏的。其中選取/走 走 走 走/和/走 走跑跑 走/這樣的節奏,引導幼兒發現這兩種節奏的不同,然後和孩子玩報名字的遊戲。老師先說/我 叫 李 霞/ ,幼兒是兩個字的就可以跟着說/我 叫 ¥ ¥/;三個字的則可以說/我叫 ¥¥ ¥/即/我 叫 唐樂 樂/等,還可以帶領幼兒邊走邊說,在這個過程中加深孩子對這兩個節奏的印象,同時培養幼兒學會交往。到了中大班就可以帶領孩子做有節奏的語言朗誦活動了。例:“我喜歡 咖 啡,我 喜歡 茶—,我 喜歡 巧克力 ,跟 我 做—。”再用身體做出一個造型。幼兒則可以每人用相同的`節奏邊拍手說:我喜歡¥¥(兩個字)我喜歡¥(一個字),我喜歡¥¥¥(三個字)跟我做。其中所喜歡的東西不能是一樣的,“跟我做”的動作也不能一樣,不能重複別人做過的或是說過的。孩子們的積極性很快被調動起來了,每個孩子都要好好想想怎麼說或是怎麼做,怎麼說或是做纔有創新。

二、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奏

音樂是感人至深的一種藝術,因此,單從理性上認識音樂孩子是無法理解和認識的,只有透過親生的感受,音樂才能化爲己有。奧爾夫音樂教育理論更是強調音樂與動作的結合。他說“上帝給了每個人一部樂器,讓我們來演奏最美的音樂。”這也就是說僅靠自己的口、手、耳的感受還是不夠的,如果透過動作融入自己的體內,這樣的感受必然會更生動、更深刻。我本着這種指導思想,結合不同年齡幼兒的特點開展了利用身體動作幫助孩子認識節奏的教學。例如在教孩子認識二分節奏、四分節奏、和八分節奏及十六分節奏的時候,就可以從模仿媽媽炒菜、洗衣、拖地、剁肉中去體會節奏的變化。還可以讓幼兒透過自己身體的各部位動作來表現節奏的快慢,即跺腳、拍腿、拍手、繞指、身體晃動等動作,孩子透過幾次體會就會感受到節奏的區別和聲音的高低變化。例在欣賞音樂《土耳其進行曲》時我就採用與身勢配合的方法。以前我們也帶領孩子們欣賞過,但那時只是讓孩子單純地去聽、老師再講述、分析,收效一般。

而現在讓孩子們在欣賞音樂的同時配合聲勢效果就完全不同了。孩子驚奇的發現原來人的身體動作可以這樣盡情地體現出節奏快慢和聲音高低的變化。由於這是人人都會做的動作孩子們很快就配合的很好,而且學習興趣也非常的高。另外,我還注意引導孩子把自己對節奏的感受和理解用優美的動作表現出來,如小馬跑、烏龜爬、颳風、下雨、開飛機、打雷等都讓孩子用手拍、腳跺、身體等動作來表現,在音樂學習的過程中孩子們既開發了他們的想象,同時也培養了他們的創造性思維的發展。例在節奏活動《小松鼠進行曲》中。我考慮到《小松鼠進行曲》節奏鮮明、形象性強、能引起幼兒活動的願望和興趣的特點,我設計了讓幼兒在聽聽、跳跳、做做、扭扭的律動活動中,感受樂曲的固定拍,幼兒所做的一切身體動作、節奏動作都是在音樂的氛圍中進行的,這樣既發展了幼兒對音樂的感受能力及動作的協調性,也讓幼兒在盡情的表現中體驗到快樂。

三、利用打擊樂器幫助孩子學習節奏

奧爾夫音樂教育法提倡“讓孩子自己去尋找,自己去創造音樂,是最重要的。”爲此,還得讓孩子演奏簡單的、接近人體的樂器如打擊樂器等。這樣,才能讓孩子把動作與音樂聯繫起來,親自參與音樂活動和自己去創作音樂等方面提供的有利的條件。這種樂器是奧爾夫獨創的。平時我們一說樂器就會想到的是鋼琴、小提琴等,可奧爾夫的樂器指的是原始的發聲器,如:鈴鼓、手鼓、木魚、三角鐵、沙錘等。還有一種就是音條可以靈活拆裝的音條琴。因此,我嘗試讓孩子們學習用打擊樂器來練習節奏。首先是先讓他們瞭解各種樂器的聲音,是清脆?是渾厚、?是長?是短?怎樣敲聲音纔會好聽。然後我讓幼兒自己給樂曲配上伴奏並說出他們的理由,再練習合奏。例如在給音樂《大象與蚊子》伴奏時我把孩子分成四組,每個組分別給予碰鈴、響板、鼓、沙錘,先讓孩子傾聽這四中樂器的聲音,然後再讓孩子討論用哪中樂器表現大象和蚊子,用哪種樂器表現大象走和蚊子叮的聲音。

孩子只要學會看節奏圖譜就可以演奏了,老師的手勢到哪個組哪個組的孩子就配合音樂給樂曲伴奏,孩子們在這之前沒有經過任何訓練和配合,一曲下來每個孩子都興奮不已,原來音樂可以這樣來感受的,對樂理基本上不懂的孩子竟然可以做的這麼好,這就是奧爾夫音樂教育的魅力所在。等到孩子們對上述的學習內容掌熟練到一定程度時候,還可以讓孩子嘗試編創節奏,或是進行綜合練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