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會計資訊化與會計電算化的比較

學問君 人氣:1.78W

   近年來,無論在教學還是在學術研究領域,人們總是將會計資訊化和會計電算化相混淆,認爲兩者是同一概念,沒有實質區 別,可以替換使用;也有人認爲會計資訊化的概念優於會計電算化,但不知道優在何處,只是在朦朧中意識到會計資訊化可能會替 代會計電算化。筆者認爲搞清楚兩者的來龍去脈,對兩者加以正確的區分,有利於企業資訊化的發展與定位.

淺談會計資訊化與會計電算化的比較

   1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資訊化概念的由來與含義   1979年,計算機應會計工作在我國拉開 了序幕,當時人們的認識就是將計算機技術應 用於會計領域能夠有效地提高會計的工作效 率,學術界並沒有提出一個權威性的概念統一 人們的思想認識。1981年於長春召開的“財 務、會計、成本應用電子計算機問題討論會” 上,第一次提出了“會計電算化”的概念.   會計電算化的基本含義是指將計算機技 術應用到會計工作領域,用會計軟件指揮各種 計算機替代手工完成,或手工很難完成、甚至 無法完成的會計工作的過程.   2005年8月,由《會計之友》雜誌社承辦 的中國會計學會會計電算化專業委員會年會 在山西太原召開。會上提出了“會計電算化”向 “會計資訊化”發展的理念,與會專家就這兩個 概念進行了熱烈的討論,一致認爲用“會計信 息化”可以更好地概括“會計電算化”的進一步 發展,也可以進一步提升“會計電算化”的應用 水平.   會計資訊化是會計與資訊技術融合的過 程,是將會計資訊作爲管理資訊資源,全面運 用以計算機、網絡與通訊爲主的資訊技術對會 計資訊進行獲取、加工、傳輸、存儲應用等處 理,爲企業內部的經營管理者、企業外部的信 息使用者提供全面、及時的資訊,會計資訊化 是企業資訊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可以看到,兩個概念是人們在不同時期、 資訊技術發展的不同階段提出來的.   2  會計資訊化與會計電算化的區別   應當看到,沒有過去20多年會計電算化 所積累的豐碩成果,今天的會計資訊化也就無 從提出與研究。會計資訊化與會計電算化,沒 有劃定的邊界,只是隨着資訊技術的不斷髮展 與其在會計領域應用深度和範圍的不同而在 認識上產生了飛躍,兩者都以資訊技術爲特 徵,所不同的是,由於在不同時代所依託的信 息技術迥異而使其各自應用的外延和內涵產 生了較大的區別.   2.1資訊技術環境的區別   人們通常所說的.資訊技術不是單純的一 種技術,而是計算機技術、網絡通信技術和信 息感測技術等組羣技術的簡稱。會計電算化階 段,人們謀求能夠開發出解決會計領域的單項 工作或整體覈算工作的軟件,從而幫助會計工 作人員實現勞動力的解放和生產力水平的提 高;硬件方面則主要以單機環境或F/S(檔案/ 服務器)架構爲主,很少涉及網絡通信技術和 感測技術。會計資訊化階段,人們需要研究和 開發集財務管理、生產管理、供應鏈管理、人力 資源管理乃至決策支援等諸多子系統於一體 的管理資訊系統,會計資訊系統屬於管理資訊 系統的重要子系統,這個階段的MIS(管理信 息系統)、ERP(企業資源計劃)、SCM(供應鏈管 理)、CRM(客戶關係管理)等產品和概念的提 出無不建立在網絡和通信技術基礎之上.   可見,電算化和資訊化都應用了計算機技 術;電算化較少使用網絡通信技術,資訊化則 更多地依賴於網絡通信技術的支援;電算化幾 乎沒有用到感測技術,資訊化則會隨着其發展 越來越多的使用諸如條碼感測、智能感測等感 測技術.   2.2系統地位層次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主要服務於財務部門的核算 與管理,屬於部門級應用;而會計資訊化則是 企業資訊化的有機組成部分,會計資訊系統是 管理資訊系統的核心子系統,除了服務於財務 部門外,還要爲資訊管理層、決策支援層和決 策層提供服務,屬於企業級應用.   2.3系統目標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和會計資訊化是人們隨着信 息技術在會計領域應用的不斷深入而提出的 差異概念。會計電算化以解放生產力,提高工 作效率爲出發點,首先強調的是會計數據處理 的規範化,改變手工會計的不規範現實,要求 會計軟件的開發、會計資訊系統的執行按照我 國統一會計制度的要求規範操作,立足於財務 報告的規範生成;而會計資訊化則更強調會計 輸出結果的效率和增值性,這種增值效應依賴 於網絡環境下會計數據的快速蒐集、實時傳遞 以及對不同層次數據的深加工。會計資訊化的 成效依賴於會計資訊輸出的多元化研究.   2.4資訊輸入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條件下輸入系統的是記賬憑 證,數據主要由財務部門自己輸入;而會計信 息化的大量數據可從企業內外其他系統直接 獲取,同時可以預見,隨着原始憑證標準化問 題的解決以及網絡安全技術的日臻成熟,經過 數字簽名的原始憑證會直接進入會計資訊系 統.   2.5數據處理的區別   會計電算化主要透過批處理方式處理業 已發生的數據,而會計資訊化使實時處理數據 成爲可能。在計算機網絡環境下,企業的業務 部門透過Intrane(t企業內部網)協同工作,所 產生的各類數據資訊存儲於系統集成的數據 庫中,企業資訊的內部用戶可以透過對數據庫 的實時訪問,對數據進行實時處理.   2.6資訊輸出的區別   電算化環境下,會計資訊的輸出主要有顯 示、打印、磁盤等方式;資訊化環境下,內部需 求除了上述方式以外,更多的可以透過網絡實 現資訊傳遞與共享,透過授權、劃分權限級次, 企業內部各個機構、部門從資訊系統上直接獲 取。隨着XBRL(可擴展商業報告語言)深入研 究以及B/S(瀏覽器/服務器)體系架構在大型 系統中的逐步推廣和應用,會有越來越多的企 業在Internet上公佈其財務資訊.   3  區別會計電算化與會計資訊化的意義,有利於企業正確定位自己的資訊化進程.   企業資訊化進程受制於資訊技術的發展,1979 年我國開始搞計算機會計的試點,1983年國 務院成立了電子振興領導小組,直至1990年 國內才推出第一批品牌的會計軟件,可以說到 上世紀90年代末,一個企業能夠擁有自己的 計算機硬件,找到合適的會計軟件已屬不易, 不存在網絡大規模的應用和遍地開花,而且這 十幾年的時間裏企業的計算機會計確實是只 在會計電算化階段徘徊,軟件生產廠商開發的 會計軟件業主要停留在會計電算化上,即能夠 用軟件替代手工完成傳統的手工會計覈算工 作,阿尼塔。S.霍蘭德所謂的“傳統會計資訊系 統是手工會計的翻版”即是這個意思。20世紀 末本世紀初,隨着大中型、分佈式數據庫逐步 應用於國內資訊處理領域;隨着F/S(檔案/服 務器)逐步向C/S(客戶機/服務器)、B/S(瀏覽 器/服務器)體系架構的發展;隨着越來越多的 ERP產品推出,特別是越來越多的企業有實 力、有能力取得上述技術與服務以後,計算機 會計脫離了“資訊孤島”時代,進入了集成財 務、生產製造、供應鏈、人力資源、經營決策的 企業資訊化時代,會計資訊系統不再是孤立的 系統,會計資訊系統不再單獨地服務於部門需 求,會計資訊會隨着更準確的輸入、更深層次 的加工、更實時的處理以及滿足了更多樣的需 求而爲企業帶來了更多的增值服務.   當然並非所有企業都適用C/S、ERP,所有 企業都應該對自己的資訊化程度進行正確定 位,無論企業規模大小,無論企業的硬件架構 和所選用的軟件層次如何,不可否認的是企業 一併進入了資訊化時代。可見,會計資訊化取 代會計電算化已是趨勢使然.   資訊技術的發展使會計工作更多地利用 了現代資訊技術高速發展的成果,此外,它同 樣深刻地影響和改變着會計的基本理論體系 和實踐工作。會計資訊化是順應現代社會資訊 化發展趨勢而產生的,它要求人們以新的視 野、站在整個企業的高度來認識資訊化工作, 構架新一代的企業管理資訊系統,促使企業推 進全面資訊化建設,最終促使整個社會經濟信 息化的快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