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人性化護理模式的作用探索

學問君 人氣:2.85W

隨着整體護理模式的不斷深入,人們對分娩系列服務提出了更高要求,分娩護理趨向人性化,從以疾病爲中心的護理模式向以產婦身心健康爲中心的護理模式轉變,使產婦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處於舒適的狀態,促進其自然分娩,降低母嬰產時及產後併發症與剖宮產率,確保母嬰健康。

人性化護理模式的作用探索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本次研究選擇的對象共286例,年齡19~43歲,平均(25.3±3.7)歲,孕周37.5—40周,平均(37.8±1.4)周;初產婦197例,經產婦89例。所有產婦均爲正常足月孕,均無妊娠及內科合併症,均符合試產條件。按干預組和對照組各143例劃分,兩組在一般情況上無明顯差異(P>O.05),具有可比性。

1.2護理方法對照組產婦給予常規護理,干預組產婦在常規護理的基礎上給予全程人性化護理,具體如下。

1.2.1心理護理孕產婦尤其是初產婦常出現緊張、焦慮、恐懼等分娩心理護理人員應主動關心體貼產婦,進行鍼對性心理疏導,鼓勵其表達內心感受,引導正確認識分娩及過程,促進保持積極、樂觀的治療心態,使產婦在生理、心理及精神上都處於舒適的狀態,增加自然分娩率,減少母嬰產前、產中、產後併發症與剖宮產,確保母嬰健康。

1.2.2健康宣教透過“一對一”教育、小組教育、對媒體教育與配合板報、掛圖等教育形式,採取語言教育、書面教育和示範教育向結合的方法,加強孕產婦及其家屬對妊娠及分娩的認識,提高患者治療依從性,確保順利生產。

1.2.3創造良好的休養環境透過提供溫馨的生產環境來消除產婦的緊張情緒,如在病區走廊張貼孕娠分娩、母乳餵養、知識解答宣傳專欄,在房間內張貼寶寶微笑的圖片,掛粉色系的窗簾,配置電視、音響,牀邊擺放飲料、甜點、水果等,營造家庭式病房,在親人和助產護士的陪伴下,使產婦感受到家的溫馨,減輕產婦分娩時的無助與恐懼感,愉快地迎接產程。

1.2.4人性化陪伴分娩護理採用由1名專職助產士與家屬(以丈夫爲主)全程陪伴相結合的分娩護理方式。

①第1產程:助產師主動關心產婦身體及心理情況,協助產婦適當撫摩子宮,用手掌輕按腰骶部酸脹處以減輕疼痛,溫和耐心地向產婦講述自己或其他產婦的.分娩經驗,輔之以優美的音樂,消除產婦產前的緊張恐懼心理,樹立自然分娩信心;②產房護理:進入產房後,產婦會有明顯的大便感,此時助產士應及時指導產婦正確用力及放鬆,並嚴格按照無菌操作規程進行助產,一旁丈夫要爲妻子加油鼓勁.對出現新生兒窒息時,應抓緊時間進行搶救,努力保證母嬰安全。胎兒娩出後,立即告知產婦寶寶已安全降生,並用讚美的語言描述寶寶的頭髮、面板、身長等情況。如嬰兒出現異常,注意要避開產婦處理,以免增加其心理負擔,增加產後大出血的風險;③產後2h陪伴:產後極幫助產婦恢復體力,適當補充營養及水分,並行針對性產後宣教。過程中密切監測產婦宮縮、陰道出血、膀胱充盈及新生兒等情況,如發現產後出血徵兆應立即採取救治措施。

1.2.5分娩後指導護理人員告知分娩後的注意事項,如身體調養、正確哺乳、與新生兒交流等方面,指導或協助媽媽完成上述過程;矚家人與產婦良好溝通,強調丈夫的作用,防止產後抑鬱產生;患者出院時由責任護士填寫健康檔案,指導患者後期調養,並及時隨訪。

1.3統計學處理應用SPSS13.0統計軟件處理,計量資料以(x±S)表示,結果採用t檢驗,計數資料採用x檢驗,以P<0.05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產婦分娩過程,產後出血及分娩2h干預組比較,產程時間,產後2h出血,剖宮產率顯着優於對照組(P<0.05)。

2.2兩個生育成功的結果,干預組相比,新生兒147例(包括2例雙胞胎),評分爲(10.3±0.6),無圍產兒死亡;對照組成功交付的新生兒141例,新生兒評分(8.44分,4±0.5);死亡4例(2.80%),包括早產1例,窒息兩例,新生兒呼吸窘迫綜合徵(ARDS)1例;產婦分娩結果觀察組優於對照組(P<0.05)。

3討論

分娩是一個特殊的、複雜的生理過程,產力,產道,胎兒和孕婦的心理,精神和其他因素會影響母親的順利交付。據悉,母親分娩的90%會產生壓力,焦慮,甚至恐懼,導致宮縮乏力,產程延長,胎兒窘迫和產後出血等併發症的發生,使自然的出生率下降,剖宮產率上升,嚴重影響母嬰安全。隨着社會經濟的快速發展,對患者更強調反映心理生物醫學模式社會的“人文精神”,傾向於尋求精神上的安慰和滿足,護理趨於人性化。我院產科護理近年來透過人類的分娩護理的全過程工作,堅持“以人爲本,以病人爲中心”的服務理念,主動關心,人文關懷貫穿於護理工作,不斷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結果,觀察組1、第2產程時間、產後2h出血量,剖宮產率、新生兒1minApgar評分均顯着優於對照組(P<0.05)。

總之,在產科護理實現人性化,這將有助於提高產科護理質量,降低其宮剖產率和母嬰併發症,最大限度地確保母嬰安全,值得臨牀應用與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