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大學語文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2.09W

當前,大學語文課程普遍不爲老師和學生所重視,我們看看下面的大學語文教育論文吧!

大學語文教育論文

大學語文教育論文

摘要:面對目前大學語文教育中存在的諸多問題,我們應該從教師隊伍建設,學生態度的轉變,教材編寫以及教學評價體系的創新幾方面入手進行改革,真正實現大學語文應有的效用,切實提高大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體悟到中國文化博大精深的內涵,實現語文教育的初衷。

關鍵詞:大學語文 改革 文化素養

認爲可有可無,與大學生所學專業課比起來,缺乏工具性與實用性,許多學生認爲學習大學語文課程是在浪費時間,沒有學習的主動性和積極性。而教授大學語文課程的教師隊伍也存在諸多這樣那樣的問題,這就導致大學語文這門課程成爲“雞肋”,逐漸被邊緣化。而在今年年初,教育部下發通知,在高校必須開設大學語文課,要重視國學的教育。這一重大轉變促使大學語文課程必須作出改變,真正實現其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散發出語文課程的獨特魅力,併爲廣大教師和學生所接受。

如何凸顯大學語文與中學語文的差別,形成成熟的教學方法與規範,如何真正發揮大學語文的有效性,改變評價體系,是我們亟需解決的問題。

第一,關於教師隊伍問題。在教學中,“教”無疑是教學的中心環節,沒有一支高素質,高水平的教師隊伍,一切都是空談。但目前在高校中,大學語文是公共課,沒有老師願意教,在不少老師的觀念當中,教學和科研水平不行的老師纔會被要求去教授公共課,所以,許多教授大學語文的老師都是兼職或者非專業課教師,他們並不致力於對於大學語文這門課程的深度鑽研上,只是以此作爲跳板,在此心理基礎上,就難以有好的教學效果。教學方法落後,延續中學語文的教學方法,簡單的分析課文,沒有創新思維,難以激發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這些都是教師隊伍水平不高帶來的問題。所以,要想真正發揮大學語文的有效性,首先應該從教師隊伍入手。要重視培養一支專業的大學語文教師隊伍,增強成員的力量,提高語文教師的文化素養,增加專家型教師的比例,切實解決教師資源匱乏的問題。據調查,在某些高校中,在安排中文系的教授講授大學語文課程之後,許多學生表示了對這門課程的認可。所以說,擁有強大的師資力量是上好大學語文課的前提條件。

第二,關於學生的學習態度問題。與許多大學生的專業比起來,學語文貌似太缺乏實用性,因爲語文畢竟是一門見效慢的學科,往往需要我們長期甚至終身學習,所以許多學生放棄學習語文,轉而把注意力放在那些見效快,實用性強的課程上,比如英語等。有些理科生在沉浸於文學名著的閱讀與欣賞時,甚至有一種罪惡感,因爲他們覺得這是在不務正業。另外,由於教師教授方法單一,導致學生缺乏學習的興趣,對語文的認識始終停留在中學語文的水平上,產生厭煩的情緒,所以不願意上課。沒有了學生的認可和支援,大學語文如何能存活下去?我認爲,要解決這一問題,就要明確大學語文教育的重要性。愛因斯坦曾經說過:“對文學名著不閱讀不欣賞的人,等於高度近視的人不戴眼鏡。”大學語文是用文學的藝術形式,以情感育人,它有助於學生去體會文學中蘊含的人生哲理和體悟,有助於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陶冶性情,可以說是我們這個物慾橫流的社會的精神支柱。大學語文應該擺脫以往中學語文教育的弊端,因爲許多學生對語文的認識存在誤區,他們被高考嚇怕了,應試心理導致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失去了興趣,認爲語文是枯燥無味的。而大學語文必須帶領學生從這種誤區中走出來,讓他們重新認識語文,重新認識我們祖國博大精深的語言文化,體會其中的魅力,真正發揮語文陶冶人性情的作用。大學語文應該重視學生聽說讀篇寫能力的培養。許多大學生畢業,連一篇通暢的文章都寫不出來,語句不通,錯別字連篇的情況普遍存在。在與人交流的過程中,許多人也不能很好的表達自己的意思。更別提名著閱讀,美文鑑賞等高層次一點的語文素養了。尤其是一些理科生,他們整天沉浸在數學公式,計算機語言的研究當中,中國語言文化嚴重缺失,這是作爲一名中國人的悲哀。只有學生以一種全新的,積極的態度投入到對大學語文的學習當中,擺正態度,才能賦予大學語文課程新的活力。

第三,教材選文的問題。語文教育的“工具性”與“人文性”之爭令大學語文的學科定位一直較爲模糊,大學語文教學的實踐中,長期存在選文教育派、人文教育派、文學教育派、語文專題派、人文語文派等各派紛呈的現象。有專家指出,“正是由於對學科定位認識不同,所以大學語文教材的編著、教學內容的安排、教學目標的設定等均呈現出各自爲政、各以爲是的`局面。這種局面導致了許多人對大學語文的誤解以及教學方向上的無所適從。”其中的一些選文適合中學生使用,但卻遠遠不能適應大學生審美取向的需要。據相關調查顯示,大學語文課本中許多課文是高中已經學過的,學生對此意見很大,這種重複性學習顯然難以引起學生的興趣。他們認爲大學語文不過是高中語文的簡單重複,沒有必要再在這些看似沒有實用性的課程上浪費自己的寶貴時間。因此大學語文必須要收錄水平高的選文,多一點啓發性強、思考性強的作品,來適應大學生對文學的需求。而且,在高校中,應該由最好的老師來教授大學語文公選課,讓最好的老師來開經典課,讓老師們在學生中去普及、傳播經典。

第四,教學評價問題。當前的大學語文考察方式仍然是閉卷考試的形式。考試評價體系的相對落後,也使得不少學生依然滿足於考前突擊和死記硬背,使得大學語文的授課效果與授課初衷――培養大學生對祖國優秀文化、文學精品的鑑賞水平和審美表達能力,提高他們的人文精神和高尚的品德,漸行漸遠。我們應該探討一些新形式的語文考察方式,比如口語表達的測試,寫作能力的測試,美文鑑賞閱讀等。也可以和中文專業的學生靠攏,以論文的形式進行考試,在考察學生閱讀鑑賞能力的同時,也可以有效提高他們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能力。我認爲,改變教學評價體系,是我們進行大學語文教育改革的一個重點內容。因爲評價體系直接影響着教與學的方法,它的改革,會促使教師改變教授方法,學生改變學習方法和態度。

溫儒敏說過:“大學語文應致力於學生激發學習興趣,首先讓他們感受到其中魅力,進而引導他們進行終身學習。”我們應該把大學語文定位爲審美化教學,改變中學語文教學模式,對學生進行美育修復和美育慰藉。同時豐富教學內容,不要簡單的進行作品分析,應當從中啓發學生做人的道理,激發他們對文學的興趣。比如,在講解有關紅樓夢的選文的時候,應該較爲全面的爲同學們介紹紅樓夢中的複雜人物關係,封建倫理制度和風俗,激發他們閱讀紅樓夢的興趣,引導他們對我們國家古典名著進行閱讀,擴大知識面。除此之外,還應該輔之以靈活多樣的教學方式,除了傳統的課堂講授外,必要的時候可以走出課堂,在適合的場所讓學生體會國學的魅力,讓學生真正喜歡上我們的傳統文化。

作爲中華民族的母語,漢語文中沉澱着我們民族歷史的主要資訊,由此建構起中華民族的共有精神家園;大學的中國語文教育,目的就在於經由母語確立和鞏固我們的民族文化認同;母語高等教育具有“培根固本”的特性,它承載着使一代代青年全面提升母語素養、成爲民族精神傳承者的歷史使命;不再把漢語看作“工具”,而是借“好文章”學習重溫漢語文的“偉大的傳統”,加深對漢語書面文化的認識和理解,讓優秀的精神成果薰染靈魂,滋養心靈,提高以漢語文解釋世界的能力――這些,纔是大學語文學習的意義所在,也是我們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作者單位:保定職業技術學院)

參考文獻:

[1]任美衡 《當前大學語文教學研究》 湖南第一師範學院學報 2010年4月第10卷第2期

[2]張潔 《關於大學語文教學的思考》 河北能源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0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