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英語教學論文

學問君 人氣:5.06K
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英語教學論文
英語教育中的文化教育_英語教學論文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是文化的主要表現形式。語言是隨着民族的發展而發展的,語言是社會民族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歷史、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等,各民族的文化和社會風俗又都在該民族的語言中表現出來。語言離不開文化,文化依靠語言,英語教學是語言教學,當然離不開文化教育。

一、爲什麼進行文化教育

1.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

現代化的進程加速了精神和物質產品的流通,將各個民族納入到一個共同的“地球村”中,跨文化交際成爲每個民族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然而,文化差異是跨文化交際的障礙,克服文化差異造成的交際障礙已經成爲整個世界共同面臨的問題。

2.文化教育是實現運用語言進行交際的關鍵

語言能力是交際能力的基礎,然而具備了語言能力並不意味着具備了交際能力。越來越多的人已達成共識,即交際能力應包括五個方面:四種技能(聽、說、讀、寫)加上社會能力。但英語教學中,教師往往比較重視語言的'語法結構,而忽視了語言的社會環境,即語言中的文化教育,致使學生難以知道什麼場合該說什麼話。在此,語言的文化差異在英語教學中的作用作爲一個重要問題被提了出來。

二、文化教育的內容

在英語教學實踐中,文化差異及其對學生帶來的干擾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介紹

在教材中"What'syourname?”出現的頻率相當高,但對於它在何種情況下使用卻鮮有解釋。實際上,英語國家的人在談話時一般先介紹自己的名字,如“Iam..."對方自然會即刻說出自己的姓名。即使在填寫表格、面談等場合需要問及姓名時,一般也只說“Yourname,please?”或“MayIknowyourname?”如果使用“What'syourname?”,他們將有一種被審問的感覺。

2.打招呼

中國人日常打招呼習慣於問:"你吃飯了嗎?"(Haveyouhadyourdinner?)如果你跟英語國家的人這樣說,他們認爲你是想請他們吃飯。英語國家人打招呼通常以興趣愛好爲話題如天氣、健康狀況、交通、體育等等。

3.稱呼語

例如“comrade"是社會主義國家所特有的稱呼,在英語國家稱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常用Sir和Madam。如果我們和英語國家的人以comrade相稱,他們將會感到莫明其妙。

我們在教材出現稱呼一位工人爲"UncleWang"的情況,這也是中文思維套用英語的現象。漢語中的親屬稱謂有泛化使用的傾向,常用於非親屬之間:年輕人對長輩稱"叔叔"、"阿姨";對平輩稱"大哥"、"大姐"。但在英語中,親屬稱謂不廣泛地用於社交。如果我們對母語是英語的長輩稱"UncleSmith"、"AuntBrown",對方聽了會覺得不太順耳。

又如學生知道teacher的含義是"老師",也就相應地把"王老師"稱爲TeacherWang。其實,英語中teacher只是一種職業;漢語有尊師的傳統,"教師"已不僅僅是一種職業,而成爲一種對人的尊稱。由於這種文化上的差異,造成學生的簡單理解:王老師=TeacherWang。同樣還把漢語中習慣上稱呼的"張醫生"、"王護士"稱爲DoctorZhang,NurseWang,英語國家的人聽起來感覺不可思議。英語中稱呼人一般用Mr.,Miss,Mrs.等。

4.感謝

一般來說,我們中國人在家庭成員之間很少用"謝謝"。如果用了,聽起來會很怪,或相互關係上有了距離。而在英語國家"Thankyou."幾乎用於一切場合,所有人之間,即使父母與子女,兄弟姐妹之間也不例外。送上一瓶飲料,準備一桌美餐,對方都會說一聲"Thankyou."公共場合,不管別人幫你什麼忙,你都要道一聲"Thankyou."。這是最起碼的禮節。

當別人問是否要吃點或喝點什麼時(Wouldyoulikesomethingtoeat/drink?),我們通常習慣於客氣一番,回答:"不用了"、"別麻煩了"等。按照英語國家的習慣,你若想要,就不必推辭,說聲"Yes,please."若不想要,只要說"No,thanks."就行了。這也充分體現了中國人含蓄和英語國家人坦蕩直率的不同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