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性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9W

【關鍵詞】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緊迫性

進一步深化我國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的緊迫性論文

21世紀是知識經濟高速發展的時期,世界出現多元化和現代化的發展趨勢,中國也將步入資訊時代和知識經濟時代,高等教育作爲知識經濟的核心也必然要向多元化和現代化方向發展。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爲高等教育的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國高等教育只有透過改革與發展才能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要求。

1我國高等教育要適應社會發展需求,邁出國門,走向世界

高等教育的改革與發展,總是同時代政治、經濟結構相聯繫的。現代社會是不斷變化發展的,教育必須隨之不斷變化,這樣才能適應社會的快速發展[1]。因而高等教育現代化不是一個目標,而是一個過程,是高等教育不斷髮展變化適應時代變革的—個過程,這個過程是永遠向前的。我國高等教育應當與市場經濟互相支援、互相適應,形成教育和整個社會相輔相成的發展機制。美國學者羅伯特·軟、貝尼斯、貝思將教育改革的策略分爲3種類型:經驗——理性策略、規範——再教育策略、權力——強制策略。

近年來,我國也在積極研究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策略,強調要增強改革和發展的實效性必須注意改革的策略性。正確的改革策略是順利推進高等教育改革並實現預期目標的重要保證。深化高等教育改革與發展就是要適應知識經濟發展的需要,促使高等教育向多元化、社會化、大衆化、科學化、產業化、市場化方向發展,要邁出國門,走向世界,提升我國高等教育的知名度、影響力和競爭力。

2學歷與非學歷高等教育應逐漸融合,採取多樣化戰略

社會經濟對人才的規格、類型、層次需求的多樣化以及個體學習需求的多樣化,是我國高等教育質量多樣化發展的最根本原因。2l世紀中國高等教育辦學主體將進一步向多元化的趨勢發展,這也是國外高等教育發展的普遍規律。我國的非學歷高等教育一直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同時由於認識上的偏見,導致其辦學規模小、質量低,影響着非學歷高等教育的發展。隨着社會的迅速發展,我國高等學歷教育也將進一步面向社會自主辦學,這就意味着,我國高等學歷教育爲了滿足社會各階層對高等教育的多樣需求,應進行相應的改革[2]。在這改革的大潮中,面向在職人員的各種形式的非學歷教育將成爲一種必須,而不僅僅是學歷教育的一種有益的補充。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的'界限將會越來越模糊,並逐漸向相互融合方向發展。還有一種特殊的教育形式,即成人高等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包括學歷教育和非學歷教育,是指高等學校和其它高等教育機構爲完成中等教育的成人實施的教育活動。另外,隨着知識經濟和資訊時代的到來,知識和時間將成爲最稀缺的資源,人們在不影響工作的情況下要求接受繼續高等教育的願望將更加強烈,高等教育自學考試和高等職業教育則比較適應這種形式。因此,將普通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高等職業教育、自學考試等多種形式的高等教育結合在一起,形成一個相互銜接、相互融合的立體式終身教育體系是21世紀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趨勢[3]。

3現代國家視野下,高等教育功能的變化伴隨着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

高等教育最初的目的僅是傳授知識,德國的洪堡在改革柏林大學時開始強調研究與發展知識也是大學的重要功能之一。20世紀以後,威斯康辛大學率先提出高等教育爲社會服務的思想及實踐,對高等教育發展爲社會服務功能(也被稱爲大學的“第三功能”)的強化產生了積極的促進作用[4]。進入21世紀後,由於知識的爆炸及社會各業發展對知識之依賴與需要,大學已成爲社會的“服務站”,隨着高等教育從精英階段向大衆化階段和普及化階段的遞進,高等教育從滿足培養少數英才的國家需求轉向同時滿足更廣泛的社會需求和公民個人需求,產生了一批不從事研究高深學問、只傳授職業技能的高等教育機構。因此,高等教育職能的變化必然伴隨着高等教育觀念的轉變,高等教育的“精英教育”觀念必須改變,高等教育以傳授和研究高深專門學問爲唯一目標的觀念必須改變,高等教育是正規的學校教育的觀念必須改變,高等教育把人生劃爲學習和工作兩個截然分開階段的觀念必須改變。

4在新形勢下,高等教育應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爲主要目標

隨着我國走入社會主義新型工業化道路,對各類應用型人才要求的不斷提高,很多用人單位在選人、用人的過程中,就學歷和能力而言,用人單位更看中的是學生的知識結構、思想觀念、思維習慣、基本素質修養、個人品質、吃苦精神、敬業精神、工作經驗和技巧等,所以“重能力、輕學歷”已成爲很多用人單位的普遍共識。如何進一步深化改革和發展我國高等教育以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值得探討研究的方向[5]。

5高等教育進一步改革與發展應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建設

隨着社會形勢的發展和高等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入,建設一支適應當前高等教育現狀的高水平輔導員隊伍已成爲社會共識。作爲高校領導者,僅僅依靠一些物質手段激勵輔導員,而不着眼於輔導員深層次的精神生活是遠遠不夠的。馬克思和恩格斯關於物質和精神的關係理論也科學而深刻的說明了個體需要滿足其保障並充分發揮精神動力需求的重要意義[6]。高校輔導員工作是一項實踐性很強的工作,而工作對象(大學生)的特殊性,決定了這項工作的複雜性、動態性和強烈的時代性。因此輔導員本身必須不斷地學習,努力提高自身的綜合素質才能真正開展好工作,達到教育學生的目的。對於高校而言,只有處理好輔導員的問題,才能更好地促進學校的改革、發展和穩定。促進我國高校輔導員隊伍的建設和發展,對我國高校和諧校園的建設產生了一定的積極影響。

綜上所述,爲了適應世界知識、經濟飛速發展的需要,我國的高等教育的國際化進程將進一步加速,故迫切對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深化和改革將成爲我國21世紀高等教育的發展主題。

【參考文獻】

[1]劉在軍.21世紀初高等教育改革和發展的特點與趨勢[J].管理科學,2007,36(1):56-57.

[2]駱永進.21世紀中國高等教育發展趨勢展望[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1,24(1):86-89.

[3]於鳳銀,宋大力.美國高等教育規劃及其參考價值[J].成都理工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18(3):102-107.

[4]夏莉.高等教育概念發展的歷史考察及啓示[J].長沙鐵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9(4):257-259.

[5]郝梅.培養學生職業能力是高職課程建設和改革的方向[J].武漢商業服務學院學報,2010,24(1):56-59.

[6]嵇芹珍.關於加強高校輔導員隊伍個性化建設的思考[J].學校黨建與思想教育,2009,17(10):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