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

學問君 人氣:2.44W
初中化學課堂有效教學思考

新課改強調學生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主動參I與學習活動,自主獲得知識並體驗知識的形成與發展過程,從中發展能力,培養興趣。隨着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每位教師教學觀念也不斷更新, 怎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位教師都關心的熱點問題。初中化學教學是化學教育的啓蒙階段,是初中學生畢業、升學考試必考的科目,對初中化學科來講,教師面臨的壓力更大,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更是迫切。怎樣減輕學生的負擔,怎樣從四十五分鐘的課堂教學中要質量,可以說是每個初中化學老師都在探索與思考的問題。
  所謂課堂有效教學,是指在先進理念的指引下,運用科學的課程教材和合理的途徑、方法,產生優質高效的教學效果,從而實現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從學生的角度來講就是提高學習效率、增進學習結果、強化學習體驗。現就初中化學教學中實施課堂有效教學談幾點體會。
  
  一、認真備課,爲實施課堂有效性教學做好準備
  
  (一)瞭解學生實際教學的主體是學生,對學生沒有了解,談何去教?我看了2012年1O月14日《泉Jl}I晚報》一篇《司馬光爲什麼要砸缸》文章後深有感觸。文章大意是這樣:教師上課想讓學生從這個故事中自己獲得我們傳統的教學情感,就讓學生討論發言,學生討論結果變成了什麼是缸?有多大?能裝多少水?很堅固嗎?他能砸破嗎?最終教師無法控制課堂教學。這文章所談情境的真實與否且不稽考,如果現實的課堂如文章所談課堂,那麼該課堂還能有效實施教學嗎?因此,在課前教師要對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已有的知識適當地瞭解。這對我們要用什麼樣的教學手段來教學,設計什麼樣的教學情景、用什麼樣的教學問題引導學生纔能有效是相當關鍵的。
  
  (二)界定教學目標新一輪課程改革突破和超越了學科本位的觀念,要求教師不是教教材,而是創造性地使用教材。教師首先要研究化學課程標準中的課程目標,鑽研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內容標準,參考化學課程標準中的實施建議,進行教學內容處理,甚至是調整同一章節的教學順序。然後,在整體把握教材內容的基礎上,根據教材內容準確界定教學目標。一堂課的教學之前,我們必須明確這節課在初中教材中的位置和作用,要求學生達到什麼樣的知識層次。這是我們對這節課進行有效教學的依據。如上教版初中化學的第三章第一節《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課程標準:“物質是由微粒構成;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現象。”根據這一標準,我們可界定課時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與技能:①認識物質的微粒性。② 能用微粒的觀點解釋某些常見現象;過程與方法:① 透過提出問題及實驗探究,讓學生主動思考,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② 讓學生積極地交流討論,並充分調動其想像能力,構建其微粒的觀念;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透過微粒知識的學習,培養學生豐富的想像力及推理能力。
  重點:樹立物質是由微粒構成的觀點。
  難點:能用微觀性質解釋實際問題。
  本節課教學就必須圍繞所制定的教學目標開展。能不能達到預期教學目標是我們評價一節課是否有效的關鍵點。
  
  (三)預見學生學習情況課前備課中,要從學生的實際和認知規律出發,預見在教學的過程中會產生哪些問題,並考慮如何處理這些相關問題,這樣纔能有效把握課堂教學秩序,這樣教學才能落到實處。如《用微粒的觀點看物質》的教學過程中探究實驗是很重要的一個環節:
  從大燒杯中酚酞試液變紅來得到微粒在不斷地運動。BMSCs 的體外分離培養的實驗研究但學生肯定會有一個問題:爲什麼氨水不變紅?教師如果沒有事先有去準備,馬虎應付,學生會有興趣聽完你的課嗎?這是這節課最精彩的地方,處理好得到的效果可想而知。這個問題涉及到很多的知識:微粒運動速率影響因素、微粒間力的問題等等。上課時教師必須作到心中有數,且能自如地把握深度與廣度,既讓學生有一些瞭解,又不能讓他們一直在那裏糾纏。這樣既能滿足學生學習的慾望,又爲後續學習留下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