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

學問君 人氣:3.08W

在高中階段掌握一整套有效可行的學習策略和方案,對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下面是小編蒐集的一篇探究高中數學教學策略的論文範文,供大家閱讀參考。

談新課標下高中數學教學的策略

摘要:數學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意識地爲學生創造條件,讓學生透過參加教學實踐活動,發現、理解和掌握知識,使思維能力和智力水平得到提高。因此,完善的教學策略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

 關鍵詞:新課標 高中數學教學 策略 能力

高中階段的數學內容抽象性強、難理解,教學方式也有很大改變,它不再是簡單的老師講課學生被動吸收的過程,它更加註重數學思想的培養,數學思維的訓練。學習處智力因素以外,非智力因素學習策略不僅對於數學的學習成績的提高有所幫助,還能鍛鍊思維能力,所以學習策略及其研究是十分重要的。數學學習興趣是推動數學學習的驅動力。學生沒有數學學習興趣,就像汽車沒有發動機。學生有了強烈的數學學習興趣,就有了數學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就能變“要我學習”爲“我要學習”!

 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好奇心

有的學生,因學習失敗,學習困難而對書本知識失去好奇心求知慾。好奇心是一種天生的和強有力的動機因素。爲了發展學生的內在動力,首先需要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因而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必須保證學生既能較爲輕鬆的學懂知識又能更加積極、主動的配合教師自覺學習。在數學教學活動中安排的學習內容及教學方法則應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學習內容和課堂情境的設定。學習內容的安排儘量不要過分的繁雜,線條要清晰。教師應設法把學生的注意集中於學習知識的活動中,排除分散學生注意的干擾,如使用幻燈機的過程中,教師儘量不要使自己的影子投影到屏幕上;不用時及時關閉電源。還可創設問題情境,以激起學生的求知慾和學習積極性。

(2)學習內容難度恰當,因材施教。針對不同的學生要分層次要求:特優生應加強對其學習深度和廣度的加深和拓廣;中等生應加強綜合能力的訓練;所謂的差生則應加強基礎知識過關訓練,使其學有所得,不斷進步,從而增強學習興趣和求知慾。

 二、強化學生的發散性思維的培養

在當前的數學教學中,普遍存在着比較重視集中思維的訓練,而相對忽視了發散思維的培養.發散思維是理解教材、靈活運用知識所必須的,也是迎接資訊時代、適應未來生活所應具備的能力.

1.引導學生對問題的解法進行發散。在教學過程中,用多種方法,從各個不同角度和不同途徑去尋求問題的答案,用一題多解來培養學生思維過程的靈活性.透過一題多解引導學生歸納證明三角恆等式的基本方法:(1)統一函數種類;(2)統一角度;(3)統一運算.

一題多解可以拓寬思路,增強知識間聯繫,學會多角度思考解題的方法和靈活的思維方式.

2.引導學生對問題的.結論進行發散。對結論的發散是指確定了已知條件後沒有現成的結論.讓學生自己儘可能多地探究尋找有關結論,並進行求解.

開放型題目的引入,可以引導學生從不同角度來思考,不僅僅思考條件本身,而且要思考條件之間的關係.要根據條件運用各種綜合變換手段來處理資訊、探索結論,有利於思維起點靈活性的培養,也有利於孜孜不倦的鑽研精神和創造力的培養.

3.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條件進行發散。對問題的條件進行發散是指問題的結構確定以後,儘可能變化已知條件,進而從不同角度和用不同知識來解決問題.

對於等差數列的通項公式:an=a1+(n-1)d,顯然,四個變量中知道三個即可求另一個(解方程).如“{an}爲等差數列,a1=1,d=-2.問-9爲第幾項”等等.然後,放手讓學生自己編寫題目.編題過程中.學生要對公式中變量的取值範圍、變量之間的內在關係、公式的適用範圍等有全面的掌握.否則,信手拈來會鬧出笑話.

 三、強化應用意識及數學思想方法

(1)尋找新舊聯繫,利用學生原有經驗。數學抽象,難聽懂,老師不妨用一些生活中學生較爲熟悉的東西來建立新舊知識聯繫,充分利用知識遷移的心理學原理,使學生感到不那麼陌生,容易理解和掌握。比如直觀化教具學具、多媒體演示等。此外儘量多和舊知識掛上鉤。

比如在三角函數內容,學了弧度制後,就可以把扇形面積公式和三角形面積公式聯繫起來。向學生說明,假如l(l爲弧長)很小(此時圓心角也很小),則此時弧長l和三角形底邊a(線段)很接近了,而r(r爲半徑)也和底邊上的高很接近,可以替代成以l爲底邊,r爲高的三角形面積,則學生不難理解,也可以記得很牢。當l大一些以後還能成立。其實這裏還向學生傳輸了這樣的思想,即細分與近似代替的方法,這又爲以後學習球的體積公式推導、極限等內容打下埋伏,使細分與近似代替多次遇到,螺旋式上升,以後接受更快。

(2)仿照物理化學,動手實踐,動手動腦。以立體幾何爲例。這部份也是學生覺得難的內容之一。在教學時,建議老師多用教具,並多動手做教具,同時要求學生也做學具來配套。因爲直觀模型對學生的理解判斷很有效。如直線與直線、平面等之間關係,幾根小竹棍(筷子也行),就可以很形象的表示出來;又比如棱柱,拿個空牙膏包裝紙盒,可以演示各種棱柱、正棱柱、平行六面體、長方體等。在動手做的過程中,學生會覺得很容易,留下的印象也深,這對於學生建立空間物體(幾何體)的形象就不會感到抽象了。既提高了興趣,也提高學生的空間想象力。

四、“交流與互動”的教學方法

單元、綜合複習、習題課和數學活動課的教學可採用這種模式:即呈現問題--引導回憶--課堂辯論--歸納總結--靈活應用。此模式以教學內容爲媒介,在教師的引導下,充分發展學生的主體性、能動性。

值得一提的是,在學生參與過程中,我們教師要對學生的每一個結論作出積極的評價,因爲對其恰如其分的肯定,能使他們得到精神上的滿足,並充分調動他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外,要極力鼓勵學生提問題,並真誠熱情、負責地對待學生所提的每個問題,針對學生的實際,採用適當的方法及時給予答覆,以保護學生的自尊心、提問題的積極性和主動上進的熱情。

總之,完善的學習策略在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之外,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在高中階段掌握一整套有效可行的學習策略和方案,對於學生的學習和成長都是十分有益的,減輕了學生的壓力,增強學生的信心,最終創造理想的成績,同時也增強一定的能力,爲以後適應未來社會終身學習的能力做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