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探討

學問君 人氣:2.15W

論文關鍵詞:我國;高校體育;社會化;功能;措施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探討

論文摘要:社會發展要求高校體育進行社會化。筆者介紹了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內容、形式和功能,並從觀念意識、高校人力物力的優勢等方面提出了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措施。

    高校體育社會化問題是目前高校體育改革中的熱門話題。高校體育是與社會體育的對接點,大學生的體育思想、意識、行爲、習慣的現狀,不僅反映高校體育教育的效果,而且關係到我國全民健身計劃第二期工程目標的實現。因此,高校體育社會化問題同樣有其重要的戰略地位。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全面健身計劃的實施、競技體育的影響增大、體育影響力的提高,增加了人們的體育需求,爲高校體育社會化提供了很好的契機和更多的發展機會。隨着全民健身計劃工程的實施,體育社會化程度的提高,高校體育與社會體育的界限越來越模糊,並呈現出一種融合的態勢。本文就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問題進行詳細的探討。

1、高校體育社會化概述

    體育社會化包括體育本身的社會化和透過體育來實現的人的社會化兩方面,高校體育社會化同樣包含高校體育自身的社會化和透過體育來實現人的社會化的內容。高校體育社會化具有多種形式,如:專職和兼職體育活動、健身等多項目的教師、指導人員、教練員家庭輔導員,以健身、鍛鍊、提高運動技術爲目的的各個項目的不同類型的培訓班,頗具影響力、知名度並承擔更多的競技體育角色和任務的高水平運動隊等等。

    同時,普通高校體育在社會化進程中對社會也有要求。普通高校體育在完善設施條件、擴大宣傳影響、培養高技能人才等多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資金、媒體和人員投人,教育經費用於完成好日常的教學活動尚可,無法滿足高校體育社會化發展的需求。藉助社會力量,從多種渠道引人社會的人力、物力、財力資源,可以爲高校體育的社會化帶來活力和後勁,促進其進程。

2、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功能

    普通高校之所以能夠進行社會化的一個原因,就是其在促進學生髮展、高校自身及其體育發展、社會體育發展方面具有一定的作用。

    促進學生個體社會化。高校所要培養的人才是能夠被社會接納,能夠適應社會,對社會有用的社會人。隨着高校學生年齡增長、知識增加,其對體育當中提供的社會生活所需求的行爲方式與行爲規範有了更加深刻和更具現實性的理解,從而使他們學到互相尊重、養成良好的社會態度、發展自主性和對道德問題的判斷力,促進他們個性形成與發展。

    提高高校運動競技水平。隨着社會的發展和改革的深入,高校辦高水平運動隊如雨後春筍般發展起來,這些隊伍在促進校內體育蓬勃開展,擴大影響、提高學校知名度的同時,也可以爲國家的競技運動發展和提高做出一定的貢獻。如我國的大學生籃球聯賽也獲得了較大的成功,所產生的社會效益不亞於職業聯賽,也有高校學生進人職業隊伍。職業球員在高校中充電也對提高高校的競技水平有很大的幫助。

    豐富學生業餘精神生活,促進校園穩定。體育作爲一種精神生活必需品,越來越得到高校學生的認同和傾心,豐富了學生的業餘生活。有序的體育活動可以使學生在安定祥和的氣氛中解脫精神壓力,緩解學習所帶來的緊張情緒,並激發學生的團結意識和自豪感,保持校園秩序的穩定。在發展高校體育的同時促進高校的發展。

    彌補社會體育不足,促進社會體育發展。雖然我國體育彩票的發行和全民健身計劃的順利實施極大地推進了社會體育的發展,但社會體育經費極少、體育場地器材嚴重不足、受過專業訓練的體育輔導員數量有限等都是制約社會體育發展的重要因素。發達國家社會體育的發展證明體育指導員在社會體育中佔有極爲重要的地位。高校具有全國高校體育教師約有兩萬人,具有素質高、業務精、專業全、裁判級別高和很高指導能力的特點。如果充分組織和調動起來,將是社會體育發展的有力技術保證。同樣,如果高校學生的體育意識和能力都得到很好的發展,畢業後成爲社會體育的積極參與者和指導人員,都是社會體育發展的有效途徑。高校擁有一大批一流的體育場館和器材設施,如果利用得當,將爲社會體育開展節省大量經費和提供必要的物質條件保障。高校體育場地設施向社會開放是許多國家解決社會體育活動場地不足採取的重要措施之一。由此可見,高校體育的人才、設施優勢對社會體育的發展具有客觀的積極影響。

3、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措施

    高校體育社會化的多種功效及其現實可行性促使我們對高校體育社會化進行積極的思考。可以從以下方面推動高校體育社會化。

    更新體育觀念,增強高校體育社會化的意識。長期以來,高校體育究竟要達到什麼樣的目標一直是理論界爭論的焦點。從增進健康,增強體質,發展競技運動水平,到終身體育教育和培養學生的個性化和多樣化,可以看出,學校的體育觀念是一部流動的發展的歷史,是與社會需要緊密相連的。現代高校所培養的是適應社會生活的社會人,體育也要服務於學校教育主體需要,積極開展自身的改革,大力發展與社會的橫向聯繫,爲促進學生個體的社會化和增強高校體育活力而建立嶄新的體系。

    整合高校體育教學內容。高校體育教學內容一要符合社會發展的實際,二要符合主體需要的實際。要結合本地區和學校的特點、傳統、條件、師資水平、學生基礎等實際,制定能夠反映不同地區和學校的不同特色的教材體系,同時還要加強對學生的身體健康、心理健康和終身體育意識的教育內容。高校體育教學內容要在保持大中小學各階段教育內容銜接的基礎上,堅持與社會體育接軌,加強健身、健美和娛樂體育及社會普遍流行的熱門項目的教學內容。

    改革高校體育教育的組織形式。目前高校體育課大多是基礎課、選項課、專項課的整齊劃一、嚴格管理的狀況,導致學生上課積極性不足,業餘體育鍛煉鬆散的不良現象。高校體育社會化首先要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適應時代的變化向終身體育體系過渡。因此未來高校體育的形式將是寬鬆、自主、活潑的形式,如在國外運用較好的體育俱樂部的教學和業餘活動形式。俱樂部形式是社會體育發展的趨勢,高校體育的俱樂部形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育能力,而且與社會體育的發展相銜接,是一種值得推廣的形式。高校教師應該積極思考在當地條件下體育俱樂部的執行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