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高校體育教學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

學問君 人氣:1.14W

論文關鍵詞:高校 體育教學 大學生心理健康
  論文摘要:諸多研究表明,目前我國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呈現日益嚴重的趨勢,這些心理健康問題直接影響到大學生學習和生活,甚至還將對其就業、個人修養和幸福造成不良影響。大學生的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爲高校教育所面臨的重大問題,在高校體育教學中繼續深化和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已勢在必行。文章總結了高校體育教學對於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並提出了在體育教學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方法。
  
  一、前言
  隨着社會的進步和發展,人們的生活節奏也日益加快,競爭的不斷加劇也使人際關係日益複雜化;加上科學技術的飛速進步,知識爆炸性地增長,促使人們不斷地進行知識更新。所有這些在給人們帶來新知識的同時,也給人們增加了巨大的心理壓力,給人的心理健康帶來一定程度的影響。作爲現代社會組成部分的高校中的大學生,他們在心理健康方面,不可避免地要受到這種情況的衝擊和影響,而大學生還有自身的許多特殊問題,如如何適應大學的學習環境和學習任務、如何選擇專業、如何處理人際關係、如何處理學習與戀愛的矛盾、如何處理理想與現實的矛盾以及如何面對就業難等。越來越大的社會壓力影響着當代大學生的心理健康,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因爲心理原因出現不良行爲反應,因而各高校都必須重視大學生的心理健康,繼續深化心理健康教育。
  人類是一種社會性羣體,人的素質主要是在後天的社會環境和填充訓練中獲得並形成的,而身體素質的形成和發展都與大腦神經系統有密切關係,與人的情緒狀態和意志努力程度有重要聯繫。因此,高校體育教育可在注重實現體育教學目標的同時,注重學生知識、情感、意志、行爲教育的培養,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相融合,充分挖掘並實現高校體育教學在學生心理健康培養方面的作用。
  二、高校體育教學對提高大學生心理健康的`作用
  1.高校體育教學可以促進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同步協調發展。教育心理學的研究成果表明,心理健康是社會個體發展、成才的決定因素。現代社會的迅速發展,爲提高人的身體健康提供了更多的便利條件,同時也由於其發展所引起的競爭給人帶來更多的心理壓力。這種心理壓力會使情感容易出現波動的人心理失去平衡,而高校大學生就是這樣的一個羣體。
  對高校體育教學隨機抽取對象並實施分類教學的實驗結果表明,體育課程教學中把心理健康教育作爲課程目標並有效實施後,大學生的學習動機、心理健康水平和體育素質水平均有明顯的提升,做到了大學生身體和心理健康的協調發展。
  2.高校體育教學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自我完善提供了輔助平臺。體育活動是開放式的,參與體育活動就意味着參與羣體活動,而在參與體育的過程中,和其他人員的團結合作、溝通交流,都有利於培養一種積極向上、無私、自信的心理狀態。而在參與競技類體育活動過程中,競賽不僅是身體機能、運動技術水平的較量,同時也是心理素質的抗衡。保持自身狀態,不爲外界環境干擾,順勢時不急功近利、逆勢時不急躁突進,這些因素對於大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將是極大的鍛鍊。
  透過體育教學的有效實施,並組織大學生參加適當的競技體育項目,使大學生在參與體育活動的過程中,不僅能增強體質,心理素質也能得到充分的培養和鍛鍊。高校體育教學就可以爲大學生提供這樣一個平臺。
  3.高校體育教學可以提高學生情商水平,有利於學生心理調節及自信心的樹立。高校體育教學在對大學生進行情感調適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不同的個體具有不同的個體優勢,而參與體育活動有利於挖掘人的潛能,能夠補償和綜合大學生在其他方面的心理差別。而透過不同運動項目的學習,有利於大學生更好地發現自己的運動潛能,進而重塑發揮自身優勢的自信心理。這對於大學生正確地評價自己、提高自我意識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三、高校體育教學中深化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和途徑
  1.明確心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形成統一的教學目標。作爲體育教學的主導,教師必須對心理教育與體育教學的有機融合有正確的認識,才能真正在體育教學中貫徹心理健康教育策略。換言之,教師對於心理教育的實施應有共識,而不應該是某個體育教師的個體行爲。這就需要在教師層面明確進行心理教育的必要性,確保教學過程有着正確、清晰的導向。
  從事一線教學的體育教師要有目的地挖掘體育教學過程中有益心理健康教育的環節及方法。做好體育教學的過程設計,教師要在教學過程充分發揮主導作用,並逐漸使大學生在參與教學的過程中,逐步完成被動執行到主動參與的心理轉變。
  2.處理好教學過程中師生關係,科學安排教學過程。由於體育教學的特殊性,師生之間的交流合作與活動要遠遠多於其他課堂教學,客觀上爲建立良好的師生關係奠定了很好的基礎。高校體育教師應該從主觀上認識到,教師與學生的關係是平等的師生關係。這樣的心理狀態將有助於消除學生學習過程中的從屬心理,形成健康、活躍的教學氣氛,利於促進教師與學生的交流,促進學生心理平衡。良好的師生關係,也能影響並促進教學效果提高。
  體育教學基礎技能訓練學習,容易使學生疲勞併產生厭學情緒,這是體育教師應該注意到的課程教學特點。因而科學合理地安排教學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參與教學的積極性,也是教師在進行教學中應充分考慮的事項。體育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安排小範圍的對抗比賽,檢驗基礎技能學習的效果,同時教師也可以參與其中,帶動學生參與的熱情,這樣既可以增進師生感情,和諧師生關係,對學生而言也增強了教學的趣味性,能夠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
  3.充分發揮體育教學作用,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體育項目具有多樣性,不同體育項目具有不同的特點。體育教師應該善於發揮教學內容的特點,着力提升學生的心理承受能力,鍛鍊學生的意志品質。例如,中長跑教學,教學過程枯燥單調並且十分艱苦,很難激發學生對教學的興趣,但從心理健康教育來看,中長跑運動最能磨鍊人的意志和毅力,是培養大學生吃苦耐勞精神的最佳項目。體育教師在教學中,應重點輔助同學們明白鍛鍊的目的、意義、練習方法和注意事項,在練習過程加以指導並及時鼓勵,幫助學生完成鍛鍊。
  體育教學具有外顯性的特點。體育教師可以根據這個特點有意識地培養和提高大學生的情感動力和情緒控制力。例如,在競技比賽過程中,當己方比分落後時,學生難免會情緒波動,思想壓力大,以致影響到後續的比賽;又如,在比賽過程中,裁判有意偏護一方時,很多學生會情緒激動,心態失衡,嚴重影響到技術動作。這個時候,教師應及時要求學生保持冷靜和自信,消除沮喪情緒,爭取把不利局面扭轉過來,而這樣的實戰過程都有助於提高學生的心理素質水平。
  4.加強教學方法研究和總結,不斷提升教師的教育能力。在教學過程中,還應該注意教學方法的採用,一個良好的體育教學心理教育,能夠協助學生開發學習潛能,激發參與興趣,使大學生逐步學會、會學、善練,增進學習效果;而透過某項體育技能的掌握,會激勵學生形成一種興奮好學的心理狀態,調動和發揮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進而促進體育教學過程的有效實施,形成了一個漸進的良性循環。體育教師對於教學過程的總結研究,將利於自身教學能力的提升,逐漸提高體育教學的整體水平。
  其他課程教學,在期末測試中會知道教學效果和成績,而在體育教學中實施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長期的教改工程,其所帶來的積極影響很難用定量的指標去衡量。因而無法去衡量體育教師在實施教學過程中的工作業績和工作量,這就要求體育教師從教學的長遠目標出發,不計較個人得失,真正將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結合起來並實施下去。
  
  [參考文獻]
   [1]張世兵,喬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與體育教學的融合[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8(9).
  [2]邱遠,閆虹.體育課程教學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實驗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5(12).
   [3]左從現,江宇.論學校體育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地位[J].黑龍江高教研究,2005(11).
  [4]阮奎,朱波涌.高校體育教育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作用[J].教育與職業,2008(8).
  [5]任素卿,朱曉莉.體育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健康的心理[J].教育探索,2007(10).

高校體育教學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