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電子資訊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實踐

學問君 人氣:1.63W

民族地區新建本科院校應用型旅遊人才培養的市場前景廣闊,但面臨着諸多問題,應對策略是明確人才培養目標,構建應用型旅遊人才培養的課程和實踐教學體系,注重培養學生的操作能力和創新能力;加強“雙師結構”教師隊伍建設,提高教師職業素質;建立以能力主導的多元化考覈評價制度和教學質量監控體系開放辦學;積極開展校企合作,培養符合企業需求的旅遊人才。 下面是小編蒐集整理的相關內容的論文,歡迎大家閱讀參考。

電子資訊創新型人才培養與實踐

 [摘要]“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國家戰略急需大量創新型人才,而高校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和模式的探索與改革尤爲關鍵。可以針對電子資訊類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中創新能力培養不足等弊端,在人才培養體系、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多類別畢業導向等方面進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人才培養效果。

[關鍵詞]電磁場;電磁波;教學改革;仿真教學

電子資訊類專業是理工高等院校的傳統專業,其中包括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電子資訊工程、通信工程等專業。[1][2][3]電子資訊專業爲國家輸送了大量專門人才,在社會各領域和部門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2015年國家提出“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國家戰略,帶動了一批新的創新型、交叉型、科技型的新興產業和企業,創造了人才需求,爲電子資訊類專業的發展提供了新的機遇和廣闊的空間。[4][5]爲了適應電子資訊產業的迅猛發展,契合企業與社會對創新人才的渴求,創新型人才的培養必須有所革新。[6][7][8]本文闡述了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義,並針對現有人才培養體系中的不足,對人才培養模式、理論課程體系、實踐教學體系、教師隊伍、多類別畢業導向等方面的建設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電子資訊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意義

創新型人才,是指掌握一定複合型和綜合性特徵的技術(包括理論技術、經驗技術),能將專業知識和技能應用於其所從事專業的一種專門的人才類型。創新型人才是社會需求量最大、類型最多的人才,其與理論研究型人才不同的基本特徵爲:具有突出的創新能力、創業能力、知識綜合應用能力和實踐能力,並具有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面對人才市場的激烈競爭,培養具有創新開發能力,符合市場需要的創新型人才成爲高等教育的緊迫任務。創新型人才是“大衆創業、萬衆創新”的國家戰略的主力軍,而創新型人才的培養是支援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保障。在創新和創業尤爲活躍的今天,電子資訊產業是創新和創業的主戰場,是振興經濟的重要增長極。該領域的產業發展急需大量的電子資訊類創新型專業人才。從當前理工高等院校的人才培養來看,儘管國家推出了一些質量工程項目,高校採取了一些措施,收到了良好的成效,但是創新型人才培養體系還未建立,培養模式還在摸索之中,整體培養質量有待進一步提高。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諸多問題還有待研究和實踐,建立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有助於革新傳統人才培養模式和體系,有助於推動高等教育事業的發展。

二、電子資訊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與體系

(一)探索“按大類招生、分段式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

打破專業界線,滿足共性需求,首先進行兩年的大類培養,第三年根據學生志願分專業進行一年的培養,使學生在某一技術領域形成特長,實施專才教育,體現個性需求;最後一年根據社會需求和就業情況,分流培養一年,使人才培養與行業需求相結合。該改革方式打破了傳統專業間的界限,拓寬了學生的專業面。採取的“分段培養”模式,以“工程認知―工程實驗―工程設計―工程實施”能力培養爲主線,以“基礎平臺+專業模組”的理論教學體系和“立體式”的實踐教學體系的構建爲載體,爲配合“分段培養”改革試點,開展了多元化、多層面的校企合作,加強教師工程背景和企業實踐,制訂相應人才培養管理執行機制,實施“綜合性全程考試模式”等幾個方面的建設,初步探索構建出了“通才與專才相結合、共性和個性相結合、個人發展與行業需求相結合”的電子資訊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新體系。“大類招生、分段式培養”的人才培養模式如圖1所示。

(二)構建“基礎平臺+專業模組+方向特色”的綜合化

“多層次”課程體系在人才培養方案中,實施“基礎平臺+專業模組+方向特色”的理論教學體系,梳理出電子資訊類專業的共性基礎,構建“基礎平臺”,打通基礎,整合課程內容,拓寬專業口徑,突出特色。基礎平臺是通才教育平臺,按電子資訊類專業設定公共基礎課程和學科基礎課程,注重教學內容的基礎性。專業模組是專才教育平臺,以核心課程爲重點,進行課程重組與整合,設定總攬電子資訊類全貌的學科概論課、專業導論課等綜合化課程,增設創業課程、訂單課程,拓寬學生的學科視野和專業面,增強工程實踐能力。方向特色是指差異性教育平臺,突出本專業特長的差異性,突出與產業發展需求相契合的前瞻性,安排多門核心課程和專業選修課,突出光電傳感和光纖通信相關課程,講授科技前沿、產業發展等理論和實踐相關知識和技能。該體系優化了現行的理論課程教學體系,解決教學中對不同類型學生的單一培養模式問題,適應了教育個性化的趨勢,增強了學生的適應能力。

(三)建立“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實驗”的“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

建立課內外相結合,包含實踐技能層、學科基礎層、綜合應用層、創新實踐層的實驗教學體系,爲全面提升學生的工程實踐和創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平臺基礎。可以在這個系統中循序漸進地提升學生工程認知能力、工程實驗能力、工程設計能力和工程實施能力。“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實驗”的“立體式”實踐教學的體系構建如圖2所示。學院的實驗中心將完成相應的實驗教學課程體系改革,共分爲“基礎實驗層”、“綜合應用層”、“設計開發層”、“研究創新層”四個模組。形成了“以培養方案爲根本,輔以實踐能力培養補充方案”的培養模式,實現了“注重學生的動手能力、創新精神的培養”的目標,解決了教學中理論課程與實踐課程的結合不緊密的問題。2+1+1創新實踐模組培養工程創新能力專業綜合實踐模組培養工程設計能力專業類實踐模組培養工程實驗能力公共實踐模組培養工程認知能力電子技術技能訓練學科基礎實驗專業綜合設計創業實踐畢業設計計算機上機專業核心課物理實驗外語實踐課程設計專業實驗生產實習機械製圖通識教育與公共基礎課業類基礎課工程認證企業培訓專圖2“基礎實驗+專業實驗+創新實驗”的“立體式”實踐教學體系。

(四)打造“校內教師+學科專家+企業工程師”的“多主體”教育的教師團隊

透過校內外相結合、課內外相結合、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培養方式,打造“校內教師+學科專家+企業工程師”的“多主體”授課教師隊伍。校內教師主要承擔人才培養方案中的主體課程;學科專家主要承擔專業核心課程、導論課和方向特色課程,並指導拔尖學生的學科競賽、科研立項和科學研究;企業工程師主要承擔資格認證相對應的課程和實踐性課程。其結構如圖3所示。

(五)以“就業、考研、留學和創業”爲導向的“多類別”畢業生培養

“多類別”就業羣體指畢業後參加工作、攻讀碩士學位、海外留學、自主創業等類別的畢業生。寬口徑的畢業途徑有利於提高學校就業率和知名度。在人才培養方案中,應調整和增設相關的課程。大一透過專業導論課,引導學生根據自身特點和志願定好畢業去向,並鼓勵學生選擇創新和創業通識課程;大二鼓勵學生加強對英語的學習,考託福和雅思,申請國外全額獎學金或申請留學基金委基金等;大三開設本專業重點考研課程,並安排教授或名師講課,增加考研的砝碼;大四聘請企業進階工程師講授本科生課程,宣講企業文化、產業發展、技術前沿、產品特點、生產流水線等,並安排學生進行生產實習,走出校園學習企業管理、生產加工等實踐能力和知識,爲參加工作或創業做好準備。課外,要鼓勵並組織學生參加各類學科競賽、科研立項、創新創業項目等活動。

三、結束語

本文透過針對電子資訊類專業人才培養的不足之處,結合重慶理工大學電子資訊類專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實際,提出了符合“大衆創業、萬衆創新”國家戰略的本科院校電子資訊類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課程和實踐體系、教師團隊等方面的建設意見。結合重慶理工大學電子資訊類專業建設的實際,總結出一套滿足重慶地區或西南區域電子產業發展和人才需求、有效提高大學生綜合素質的電子資訊類創新能力培養的方法和措施。當然,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的改革與探索是一個長期的過程,只有將學生核心競爭力作爲衡量標準,才能正確把握改革的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