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論文

學問君 人氣:1.6W

摘要:隨着資訊時代的來臨,大家對電子的依賴性越來越強,電子產品氾濫,電子資訊科學應運而生。就現今各類院校常見的人才培養模式來說,不僅形式多樣化,內容更是豐富且具有時代特徵,大致可依據三要素:基礎的厚輕、口徑的寬窄以及能力輕重程度劃分爲學科型、專業應用能力型、技藝應用型這3種。顧名思義,三者差距就在着重點置於理論還是實踐。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這門新興學科專業的誕生,其人才培養模式離不開周遭環境的社會經濟科技發展、企事業單位的應用、學校師資設備的充分與否。本文對這些很大程度影響電子資訊科學人才培養的因素進行探討。

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人才培養論文

關鍵詞: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 人才培養 社會因素 實踐

1 各類院校積極培養多功能、應用型人才,儘量向社會對人才的需求靠攏,社會缺哪種人才,我們就補上哪種,以滿足社會需求爲基準

爲了追趕時代新要求,我們透過實踐教學例如:實驗設定、主課程設計、整體設計實驗、總結經驗來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以此提高學生想與做的全方面素質和創新思維、並用在需要的地方。課程教學第一步就是對基礎知識的獲取,緊接着就是接受專業技能的訓練,從各個方面培養多功能型人才,訓練講究方法,可以開展實訓課程,具體到每一個分支,類似電視機組裝、電子路線等等,結束相應的課程後,這時就要給學生展現成果的平臺,提出基本要求,學生需透過課程實驗完成系統分析,數據統計,方案設計,程序調控,電路板整裝等。院校對電子資訊與科學這個專業的管理與教學,並重基礎理論和實際應用能力,具體到細節的培養方式依據學校具體情況而定,利用課程實用的`實踐實訓環節,對增大學生就業機會,提高競爭力,打造本專業特色有絕對優勢!這就是我們一直強調的學有所用,社會是驗證學校培養出的人才是否有用的最佳“場所”。

2 優化課程教學系統,改善課堂教學方式,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增加實驗的實踐過程,建設高素質教師團隊,教師在教學中扮演着不可或缺的引導角色

網絡資源的利用給教師更多機會以新的手段教育學生,很多經驗老道的優秀教師的教學經驗、其它的電子版教案、多媒體課件等等可利用網絡資源都能爲教師所借鑑利用,從中汲取適用的、與實際課程相符的部分。整個教學過程應能劃分爲兩部分,一是講授,課本不是最有用的,但卻是最基礎的理論常識,沒有理論支撐的實踐也是殘疾的;二是解決問題、研究問題的方法,“授之以漁”遠比“授之以魚”的實際作用要大,因爲“授之以魚”只是短時間內的收益,只有學會方法的使用,才能獲得長遠利益,目光短淺不應該用來形容現代學生,他們應該而且必須掌握方法。達到這個目的,教師也要付出一定努力,在學生消化知識,掌握科學研究方法的授課過程中,適當運用現代教育技術中的新技術平臺,可以是放映動畫、網上製圖、計算機辦公軟件等多種形式做課件,展示課程內容及要點。要改進的不僅是教學技術,教學方法也得隨之而動,以單元爲單位確定教學方法,省去了版書等不必要環節的時間,力求少課時、內容資訊量大。電子資訊與科學本身就是一門技術操作性強的專業,教學中加大利用網絡資源進行課程教學,也是在學習利用本專業,更能激發學生學習本專業的熱情!教學資源的免費開放是教學現代化的一個內容,是教學進步的重要表現,使教師學生在資源利用中獲利更多。

3 最佳實現與企業合作,適當調整企業用人標準應用於教學過程中,營造學生就業的優良環境

不能等到真正要就業時被拒絕才問爲什麼拒絕這些畢業生,可能是某識或技能還不足以勝任這份工作?等一系列問題,恐怕已無力迴天了。在教學過程中就要注意到調整課程面向就業。畢業實習有在校內的,更多的是在校外。校內實習的學生根據自己的興趣選題,學校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綜合運用所學練習的機會。校外實習的學生可以增長見識,學校常常與周邊或熟悉的企業、單位建立了長期、良好合作關係,當做學生實習基地,企業、單位也能緩解工作壓力,雙方互利。實習相對來說,只是給學生一個短暫的機會了解社會、用人單位,有的知識可能用到了,還有的需要用到的可能不會,這都是一個不利於畢業生就業的狀況,學校挑選必修、選修課程要充分考慮多方面因素,其中企業用人準則就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切合企業單位的實際運作。

4 透過親力親爲的動手提高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創新能力,開闊學生視野,以創新思維獨立完成科研。

在課餘時間安排綜合性、設計性實驗作業,嚴抓學生專業學習質量,落實專業知識、技能,實驗的實現方案通常都不是唯一的,學生可以自己做主選自己最擅長或最習慣用的,最簡便的動手完成開放性強的實驗,藉以培養學生創新思維,開發無限動手潛能,激發學生對接受的知識更深入的理解。學生在實驗所需資料查閱過程中能瞭解到其他相關學科知識.,涉及多方面知識,處處孕育着創新能力提高的苗頭,鍛鍊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開放實驗室是一個獲益多方的行爲,學校實驗器材買來就是爲了用的,學生用來理解課本知識,動手有助於理解,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加大培養力度,培養專業特色適應社會發展的有用人才。

參考文獻:

[1]曾冬梅.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的動因、層次與涵義[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1,2(3):58-61.

[2]楊成全,盧玉和.電子資訊科學與技術專業人才培養模式的探索和實踐[J].山西大同大學學報,2007,8:79-81.

[3]邵傑,王成華,江愛華.淺談高校資訊類專業的創新教育和人才培養[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05(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