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論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與實踐

學問君 人氣:1.93W

1、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現狀

論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與實踐

所謂會計電算化就是電子計算機在會計中的應用過程。隨着會計電算化事業的發展,對於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層次也越來越高。縱觀國內,我國高職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主要有以下幾個特點。

1.1 課程設定普及化,但培養模式略顯落伍20世紀90年代,在《關於發展我國會計電算化事業的意見》中財政部層明確指出:到2010年的時候,基層單位會計電算化力爭超過80%以上,對於基層單位會計資訊處理手段將有明顯的提升。爲此,會計電算化專業在全國會計類院校中都有設定,幾乎所有的會計類專業必開會計電算化課程。培養會計電算化專門人才,設定一門或多門“會計電算化”類似的課程在高職院校會計學科的課程體系中成爲主要教學內容。實際上多數高職院校的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模式上只是稍微調整一下會計專業人才培養模式,具體做法是:爲實現透過採用計算機代替手工做賬的會計人員的目標,高職院校的會計專業在本專業的基礎上開設了計算機基礎和會計電算化等課程。長期以來,對該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實驗實習、考覈設計等環節缺乏深入細緻的分析,致使該課程形同虛設,學生學不到精髓,走向工作崗位後無法挑起會計電算化工作的大梁,更無法勝任網絡時代對會計工作的新需求。

1.2 師資力量薄弱在會計專業中,由於會計電算化是一門新興的邊緣性學科,因而缺乏相應的專業教師。因此,在高職院校中講授該課程的教師主要來自:一方面對原來的會計教師進行計算機和軟件知識方面的短期培訓,在這種情況下,教師的計算機的實踐知識比較薄弱,只能把計算機當做處理會計工作的工具來講解;另一方面是授課教師來自計算機專業,對於這部分教師來說缺乏相應的會計理論知識,進而將會計電算化當成軟件開發課。產生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是教師缺乏交叉性系統的學習,計算機知識和會計知識兩者之間沒有進行整合。再有,近幾年會計電算化教師師資隊伍比例失衡,老中青教師隊伍脫節比較嚴重,中流砥柱力量日益減弱。

1.3 教學內容落後,方法單一隨着科技的突飛猛進,計算機產業發展迅速,在這種大環境下,進而帶動會計電算化的發展。在現實中表現爲教學內容的滯後性,例如以網絡爲基礎的ERP軟件逐漸成爲會計軟件的主流技術,但是,我們的教學內容的更新速度與技術的發展速度之間明顯存在着差距。導致社會應用水平高於教學內容,而教學內容又高於教材的內容。在會計電算化課時方面,很多學校給予的課時較少,以及教學軟件的滯後性,在教學過程中任課教師往往簡化或省略一些章節和模組的內容。課堂上,教師一般採用“講授+演示+實驗”的教學方法,項目教學法和以學生爲主導的任務驅動教學法還未很好地融入教學理念。

2、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存在的問題

2.1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定位不準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資訊產業化時代的到來,會計市場對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需求存在很大的缺口,學生比較認可會計職業,甚至一些高職院校盲目開設會計電算化專業,根本不顧忌自身的教學條件,導致將會計電算化誤認爲是計算機與會計學的疊加,認爲會計電算化人才就是所謂的既懂會計又會電腦的人。在論及培養目標時,由於對環境以及適應環境缺乏周全的考慮,導致培養出來的.人才與會計電算化工作難以相互匹配。

2.2 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理念落後按照財政部的相關要求,基本會計電算化操作是會計人員必須要掌握的,所以在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過程中,高職院校僅侷限於培養技能,進而滿足於透過計算機代替手工做賬。着眼於某種商品會計軟件的操作使用。受這種理念的影響和制約,導致高職院校在開展會計電算化教學時,使用某種會計軟件進行財務處理,以及編制報表等成爲教學的重點,學生們均只在短短三年的時間裏,學習一種會計軟件的操作與實踐,並且在一個學期完成這種培養,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會計電算化的人才質量,使得培養出來的人才在應變方面,適應性都表現出不足。

2.3 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條件簡陋近幾年,高職院校的招生規模逐漸擴大,現有的校內會計電算化實習實訓基地已不能滿足日益增長的學生需求,使得會計電算化校內模擬實訓流於形式。會計軟件的單一,版本的滯後,都給培養條件帶來了困擾。在辦學過程中,高職院校一味地以市場爲中心,在會計學、管理學、計算機等學科教師沒有保障的情況下,就盲目開設相關的課程,導致培養出來的會計電算化人才質量非常低。

3、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構想

3.1 目標定位準確,課程體系嚴謹準確定位培養目標是科學培養人才的首要環節。基本功紮實、操作能力強這是會計電算化人才培養的最終目標。這就要求高職院校培養的會計電算化人才除具備會計知識外,還必須具有計算機操作技能,計算機網絡會計資訊系統設計、使用、維護的能力。構建嚴謹而科學的課程體系,是培養人才的重要環節。首先,要加強理論基礎教育,把基礎會計、財務會計、成本會計、計算機應用基礎等課程學紮實,在此基礎上再進行會計電算化專業知識的學習,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次,要有效整合資訊技術課程和會計專業基礎課程,來強化會計電算化課程的實踐操作。

3.2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教學的主體,其業務素質是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關鍵。師資力量的強弱直接影響教學質量,因此加強師資隊伍建設作爲提升教學水平的主要途徑,其形式多種多樣。首先,加大對教師的培訓力度,一方面可以接受財務軟件公司推出的師資培訓,提高實踐技能;另一方面,接受計算機網絡相關知識的培訓,熟練掌握多媒體技術及應用技能,更新知識結構。其次制定激勵政策,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各類職業資格考試,建立高水平、高業務能力的“雙師”教學團隊。再次,讓教師走出去,到兄弟院校去學習、交流,赴企業進行掛職鍛鍊,取其所長,補己之短,將經驗成果融入實踐工作。

3.3 改革教學方法,提高教學效率本文認爲,要結合教學內容進而確定相應的教學方法,例如以會計電算化課程爲例:第一對於會計電算化原理部分,對於電算化專業來說,這部分知識是基礎,專業性相對較強但是教學內容枯燥乏味,所以教學方式主要以實施計算機CAI爲主。教師要從整體的角度設計教學內容,確保教學內容的全面、形式多樣、介面美觀、操作簡單的教學課件,聲形並茂,直觀易懂,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最終提高教學效果。第二是財務軟件應用,這一部分是對應用會計電算化的原理,教學方式通常採用多媒體技術、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教學模式。透過採用多媒體課件教師向學生演示軟件操作的具體流程,然後將備份的練習賬套透過網絡系統傳遞給學生,結合教師演示的步驟和要點讓學生自行進行練習和操作。第三會計電算化綜合實訓,在對這一部分進行教學時,學生是教學的主體,對學生的動手操作進行全程跟蹤,教學方式主要利用網絡技術與計算機輔助教學相結合的方式。教師爲了減輕工作量,提高教學效率,透過利用網絡軟件接收、評閱學生完成的賬套,並進行在線評閱打分。

3.4 促進校企合作高職院校與企業之間的合作表現爲“合作教書育人”與“合作發展就業”。第一,學校可以利用假期安排學生到企事業單位的會計電算化崗位中去實習,在真實的環境下感受財務流程和操作技能,比較校內實訓、校外實習的異同。學生可針對校內實訓過程中遇到的疑難雜症,請教專業的會計人員,從根本上消除知識盲區,培養其適應職業崗位的能力。其次,可以定期聘請一些在企業工作的會計電算化專業人員,爲學生進行案例講座和實踐指導。

4、結束語

總之,高職院校培養會計電算化人才的思路與渠道,應該與時俱進,順應經濟發展要求。透過改革教學內容,調整教學目標,優化教學模式,來爲我國培養出符合社會需求的21世紀會計電算化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