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廣播電視新聞學應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的培育與探索

學問君 人氣:9.62K
  摘要:在探索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人才培養模式中,以應用型人才培養理念爲基礎,透過多種渠道進行綜合改革,建立比較完整的人才培養體系,爲本專業的特色化探索新路。
  關鍵詞:廣播電視新聞學 人才培養模式   
  從上世紀90年代中期開始,新聞與傳播在國內超常規發展,其中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是發展最快的專業之一。不僅老牌綜合性大學、師範類院校、理工類院校開辦了該專業,一大批新建地方本科院校也加入了競爭的行列。在紅火的辦學熱潮中,該專業的人才培養現狀卻不太令人滿意。重慶文院於2003年在文學與傳媒學院設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近幾年來,文學與傳媒學院在培養應用型人才理念的指導下,對該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進行改革。透過修訂人才培養方案、促進課程教學改革、拓展實踐培養途徑、優化學生能力評價機制等方式,建立起較完整應用型人才培養體系。爲該專業的發展摸索出一條新路。
  
  一、課程改革:從補充到融合
  
  在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建設之初,學院透過調研相關單位的用人需求和收集學生的意見,增開了部分基礎課程。但實際效果不理想,理論課開得越來越全面,面對市場多樣的需要,及時調整和變動的能力太低,未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創新能力。課時量的增加還擠佔了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爲此,學院注重實習基地的建設和畢業實習的管理。希望把社會生產實踐作爲專業教學和課程學習的補充和延伸。2008年初,配合新的人才培養方案修訂舉措,學院進行課程體系設定和課程結構調整採取了變補充爲融合的思路,充分肯定社會生產實踐本身的重要地位,從一種相互融合的思路進行專業課程的改革。
  1.課程類型多元化,行業專家進課堂。學院透過特定考覈機制,遴選部分課程,聘請了一部分經驗豐富的業界精英進入課堂。由於學校遠離省會主城辦學,學院根據學校人才培養方案改革的意見,在該專業靈活開設短課程、微課程和學術講座,讓學生邊學理論知識邊昕來自社會生產一線的經驗知識。
  2.試行頂崗實習,培養雙師型教師。爲進一步增強該專業學生的應用能力,建立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相對接的良性機制,學院在二年級、三年級試行部分學生頂崗實習制。實踐基地或者用人單位可以透過項目報批的方式,申請一定數量的學生直接到相關工作崗位去頂崗工作,由學校指導教師和實習單位指導教師共同指導。在工作崗位上,學生基本能儘快熟悉業務。有效提高實踐操作能力。另外,學校和學院各拿出一部分資金,要求該專業教師進入傳媒機構或者傳媒學習或頂崗工作。如2010年暑期,該專業有3名教師分別進入《重慶晨報》和重慶電視臺等主流媒體進行學習,時間爲30天至40天。教師不僅熟悉了業務,也提升了能力,更新了知識。
  3.整合院校兩級課程,增強課程的廣泛性。爲了給予學生更多的選課自由。學院對該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先後又進行了3次微調,一是在總量上壓縮了學時學分,增加部分課程的實踐環節;二是在保證該專業學科基礎課和專業核心課程的前提下,將專業選修課分爲播音主持、報刊編輯、編輯三個模組,讓學生根據興趣與發展需求選擇不同的模組;三是增大了選修課的範圍,在學科專業之間建立廣泛的聯繫,提供爲公共選修課平臺。
  
  二、培養途徑:從多渠道到全方位
  
  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改革初期,學院把重心放在課程體系和專業實踐體系的`建設上。在強調理論課堂教學的同時,注重拓展第二課堂和第三課堂內涵,多渠道培養學生的專業能力。於此同時,除了專業教師,邀請學生管理人員、校外專業人士參與指導學生,將校園媒體和校外媒體相結合,提高學生應用能力和適應能力的舞臺,構建出一套學生大實踐教學體系,力求培養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1.靈活開展多種實踐形式。透過教研室研討,對《新聞採訪與寫作》、《電視紀錄片創作》等傳統理論課程明確要求拆分出理論教學課和實訓教學課時,分別制定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在期末以項目制的形式交出作品。學院組織學生集中參加校內外重大活動期間的短期實踐,例如如學校所在地重慶永川區的近幾年的房交會、節和學院藝術節等重大活動,都由該專業學生承擔了攝影攝像、新聞採寫、網頁製作與維護等相關工作。此外,學院成立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學生專業能力提升領導小組,由專業教師牽頭成立了“新聞採寫與選題策劃”、“新聞攝影與攝像”、“電視紀錄片創作”、“電視節目製作”等多個興趣小組,一至三年級學生每學期參加一至二個小組。指導教師督促小組成員每學期獨立或合作完成至少l件作品。
  2.拓寬專業能力培育平臺。學院以學生社團星湖寫作社主辦的報紙《星湖》、學生刊物《清風》、星湖網站以及校園電視臺爲基地,建立固定的校內實習點。經與其他學校和其他院系聯繫,把該專業的學生以學生通訊員的形式配備到學校各部門和其他院系,承擔攝影攝像以及新聞採寫工作。學生通訊員所採寫的新聞稿件,經相關部門教師指導並經領導審覈後。發表於校內外各媒體,極大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自信心。
  3.建立穩定的指導教師隊伍。和改革前該專業學生指導隊伍主要由該專業任課教師構成不同。經過學院的組織和挑選,建立了由一支穩定的學生能力培養指導教師隊伍。專業教師主要負責學生興趣小組和工作室的指導,學生管理人員協助指導學生報刊、網站和重大活動報道。負責學生專業技能比賽的指導,學校兄弟院系和其他職能部門的相關教師負責對學生通訊員進行指導,校外專業人士根據項目要求對學生進行指導。從實施的效果來看,各指導教師都能盡職盡責,學生的積極性也較高,學習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