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分析

學問君 人氣:2.71W

導語:語文教育爲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種重要的工具和媒介。下文是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歡迎大家閱讀!

小學語文教學中素質教育實施策略分析

實施素質教育是我國基礎教育領域的一場深刻變革。素質教育是一種體現開放性,具有時代精神的教育思想,已得到廣大教育界人士的普遍認同。教育學生正確理解和掌握祖國語言文字,這是語文課素質教育的核心。語文又是工具,其它學科的學習,表達和交流都離不開這個工具。怎樣掌握語言這個工具?葉老說得好:聽說讀寫宜並重。即是讓學生具有聽、說、讀、寫的語文能力和良好的語文習慣。培養語文能力,當然是指學生具有口頭和書面語言的表達能力。培養良好習慣,是指學生在理解運用祖國語言時的讀、寫、聽、說的習慣。如普通話的習慣,字型工整的習慣,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珍惜時間、提高學習效率的習慣等等。這些習慣養成了,語文科的素質教育也就實現了。

一、語文教育的內涵

聽、說、寫都要靠語言,中國語言要塑造中國心,就是說,要具有中國人的靈魂。比如:中華民族崇德重義的風尚,要強務實的人生態度,見賢思齊的理想人格,盡忠報國的愛國精神,禮儀之邦的倫理原則等,就是我們的民族精神。在學習祖國語言中,理應接受、培養和發揚光大這種精神,使自己成爲具有兩個文明素質的中國人。

(一)語文教育應當是素質教育。

語文學科具有工具性和思想性。無論從學科性質還是從教學目的.看,語文教育就應當是素質教育,透過語文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語文素質、心理素質、審美素質。甚至憑藉教學內容和教學過程,提高身體素質和其它素質。撥開片面追求高分數、片面追求升學率的雲霧,我們看到的語文教學本來面目就應當是爲全體學生打好思想道德和聽說讀寫的基礎,全面提高學生的素質。

(二)語文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質的一項奠基工程

1.語文教育爲人們接受學校教育和社會教育提供一種重要的工具和媒介。學會聽話,學會識字寫字,進而學會讀書作文,透過訓練逐步形成用祖國的語言文學來準確地理解和表達,這是接受教育的最基本的條件。

2.語文教育爲人們認識世界、瞭解人生提供了一個色彩斑斕的空間。基礎教育有一個很重要的任務,就是讓受教育者比較準確、比較全面地認識世界、瞭解人生。有衆多的課程當中有一門課程的內容比較特殊,那就是語文,語文所教授的材料跟其它學科很不一樣。一部語文教材幾乎可以說是青少年認識世界、瞭解人生的微型小百科。這對於充實和完善中小學生的知識結構,形成良好的素質關係極大。

3.語文教育爲學生提高認識、豐富情感、激發思維提供一個有血有肉的賃借物。語文學科指導深重閱讀的那些典範的語言作品,往往是作者對於自然、對於社會、對於人生的一些卓越見解和獨特感受的集中體現。學生讀這些作品,不便從寫什麼方面增長了知識,而且從怎麼寫這個方面獲得啓迪,逐步提高自己的認識水平,豐富自己情感內涵,激活自己有創造性思維。

二、小學語文教學要落實素質教育

(一)轉變陳舊教育觀念,增強素質教育的意識轉變觀念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

要充分認識應試教育這樣一種異化了的教育現象所造成的惡劣後果――把考試的成功等同於教育的成功,成就了少數尖子生,丟掉了大多數學生;抓了智育,丟掉了其它,甚至以損害身心健康爲代價。提出素質教育,其目有是使教育的本質迴歸,提高素質教育,是力求實現教育發展人的功能,透過培養和提高學生的基本素質,以期爲國家不斷地大量培養具有較高素質的人才。

(二)確立多元化教學目標

1.凸現德育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教師在向學生傳授知識、發展學生智能的同時,要充分地控掘語文教材中蘊含的德育因素,適時地有機地滲透思想道德教育,使學生從小逐漸樹立遠大的理想和堅定的信念,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的世界觀和科學的人生觀。

2.加強語言文字的訓練,切實提高學生的語文素質。語文課必須加強字、詞、名、篇和聽、說、讀、寫能力的訓練,把語文課真正上成語言文字訓練課,使學生透過努力學習,逐步提高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能力,並能透過掌握和運用語文這個工具去自我獲取資訊,拓寬視野,進行思想交流和社會交際,併爲將來進入社會、服務社會打下良好基礎。

(三)實行開放性教學開放性小語教學有自己明顯的特徵

1.語文教學從封閉的課堂教學中解脫出來,實行三溝通的原則,即課堂教學與課外讀寫活動溝通,課內打好基礎,課外求發展;語文學科與其它學科溝通;語文教學與火熱的社會生活溝通。

2.實行四維課程。四維課程指小學語文課由四個塊構成:語文的課堂教學;語文興趣小組活動和興趣課;語文的社會實踐應用;環境語文,包括學校環境、社會環境、家庭環境。這樣,構成了開放性小學語文課程結構。

3.以訓練爲主。一是要突出實踐環節,讓學生參與學習過程。低年級突出在讀寫中識字;中年級以讀爲主――讀通、讀懂、讀熟、從讀到寫,在讀的基礎上落實重點訓練項目,高年級增加自學份量――採勸四步教學:自學報告――討論深化――總結納――課外擴展,強化實踐環節,培養自學能力。二是滲透學法指導。三是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這是訓練的歸宿。

總而言之,教師要從應試教育的誤區中走出來,努力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切實減輕學生過重的課業負擔,使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參加課外活動和體育鍛煉,增強學生的體魄和體能。在教學中還應注意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的腦、眼、耳、口、手並用,在身心的整體活動中協調其身體器官的和諧發展,以利於學生身體素質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