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關於新課程背景下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的探討

學問君 人氣:7.32K
關於新課程背景下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的探討


  論文摘要:由於長期受傳統教育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思想的影響,當前我國初中美術教學,以教師爲中心,以傳授爲中心。因而,本文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對初中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進行了探討。

  論文關鍵詞:初中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素質教育
   
   21世紀是一個知識經濟時代,高速度的知識資訊和圖片傳速使生活在這個世界的人們每天面對許多紛繁複雜的考驗,這希望我們的教育,特別是藝術教育要培養學生不斷學習接受新的知識能力和終身學習的能力,進行學生本體化教學,不僅應該“授人以魚”,更要“授人以漁”。那麼在這一輪美術課程改革己成爲目前美術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務之一。

  一、初中美術學習教學的現狀

  目前美術學科的教與學的方式主要特徵爲被動接受,具體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的時候以老師講授爲主,學生很少有主動學習的時間和空間,更很少有機會根據自己的理解發表自己的主見的機會;而教師的教學大多以傳授知識爲主,很少關注學生對美術學習的情感、態度和學習技能等發展;最後美術的教學評價以學習的結果爲主,很少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和學習習慣的養成。這種接受和被動式的教學嚴重阻礙了學生主體性的發揮和發展。當看到新的課程改革理念對新學習方式的重視之時,我們來重點看一下美術教育學習狀況,在之前的美術課程中注重學生接受式的學習方法,並且還存在着單純重視美術技能傳授的現象,很少考慮學生是否能夠接受,你這樣講授美術知識,學生能接受嗎?其實初中美術教育不僅僅是教育學生學習畫畫,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敏銳的觀察力,豐富的想象能力,當然還有生動的表現力,讓學生覺得上美術課,是一種興趣而不是一種負擔。如果教師一味地傳授知識,忽視美術文化,不重視學生在美術學習過程中的感覺,其實已經在一定程度上偏離了美術教育注重發展學生主體地位、創造能力,並增進情感發展、審美髮展的本質,助長了學生學習美術的依賴性,扼殺了學生的'創造性,忽視了學生的情感體驗,挫傷了學生對美術學習的積極性及主動性。

  二、初中美術課程進行學生本體化教學意義

  隨着我國素質教育的深入開展,我們應該越來越清醒地認識到:單一、被動的學習方式已經成爲影響素質教育推進的一個障礙,透過拓展教學方式,充分激活學生的主體性,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讓他們主動地參與學習。這需要教師在教學的過程當中應該尊重學生的學習獨立性和自主性,更加關注個體差異,並且滿足各種學生的美術學習需要,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美術的教育環境,激發學生學習美術的積極性,培養學生掌握和運用美術知識的態度和繪畫能力,促進學生在其引導下主動地學習。
  1.生活教育理論。盧梭認爲,教學應讓學生從生活中,從各種活動中進行學習,透過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獲得直接經驗,主動地進行學習。他認爲教師的責任不在於教給學生各種知識和灌輸各種理念,而在於引導學生直接從外界事物和周圍事物環境中進行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相結合,從而使他們得到有用的知識。我國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教學做合一”、“爲生活而教育”。他認爲生活就是教育的中心,因而教育教學不能脫離生活。
  2.建構主義理論。皮亞傑的知識建構理論指出,學生是在自己的生活經驗基礎上,在主動的活動中構建自己的知識。也就是說,學生其實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而是在以前的生活、學習和交往中,已經逐步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看法和理解,而且,他們具有利用已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相應地,學習不單純是知識由外到內的轉移和傳遞,而是學習者主動地建構自己的知識經驗的過程,即透過新經驗與原有生活知識經驗的相互作用,來充實、豐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識經驗。相信,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之下,本人嘗試着對初中美術課程學生本體化教學進行了一些探討,以期爲初中美術教學的開展提供一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