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教學探索的論文

學問君 人氣:2.33W

新一輪的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正在各省實驗區逐步推進,面臨改革教師首當其衝。新課程提出新的教學理念,力圖改變傳統教育中的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帶來了師生交往方式的變化,傳統教育中的教師角色頓時要變了。在新課程的環境中教師和學生將共同營造新的課堂,參與課程改革的教師將在新課程中實現自身的發展,與新課程一起成長。身在小學的美術教師,無可迴避正在變化的教育環境,可是在實施新課程之前看也看了,聽也聽了,討論也討論了,新課程也體驗了,可就是找不到新課程中所說的理念,達不到它的要求。就是這種固有的知識本位、學科本位思想,造成美術教育以書本爲中心,以教師爲中心、以繪畫爲中心、以技能爲中心的普遍認同觀點,以至於美術課被稱之爲圖畫(繪畫)課,任課教師稱之爲圖畫(繪畫)教師。在這種觀念的主導下美術教師永遠就是隻是畫畫的教師,學生永遠就是學習繪畫技能技巧的學生。這時很有必要去改變,改變原有的不良教學,去適應新課程,因此我認爲在這幾方面應做出調整:教師在自身素質、教師角色轉化、教學方法等。

新課程背景下的美術教學探索的論文

一.美術教師進入新課程應該具備的基本素質

我認爲新課程改革再怎麼改,再怎麼“新”,也不能脫離了教師這一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教師沒有具備一個教師的素質,怎麼能進入課程,又怎麼能去實施新課程呢?就不可能發揮新課程所帶來的優勢,這不是可笑致之。特別對於一個美術教師來說尤爲重要,因此作爲課程改革中的美術教師基本素質面臨新課程的挑戰。

1. 樹立以學生髮展爲中心的教育觀念。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首先強調轉變教育觀念,傳統的教學比較習慣於教師中心、書本中心、課堂中心組織教學,在一定程度上脫離學生的生活經驗,忽視了學生的發展需求,如我小時候美術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就是讓你一味的去臨摹。但在如今的新課程下能行嗎?這不是誤人子第嗎?所以美術新課程要求教師立足於學生的生活經驗組織教學活動,注重學習過程與學習方法,調動學生積極的情感體驗,使他們內在的發展需求和美術教學相吻合,實現學生身心全面健康的發展。

2. 構建超越學科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美術教師大都具有美術專業知識和積累了一定的教學經驗,對強調學科知識的常規教學勝任自如。美術新課程卻更強調學生的綜合能力培養,強調美術課程與社會生活的聯繫,強調培養人文精神和審美能力,等等這些要求促使我們美術教師要緊隨社會發展,學習與美術課程相關的其他新技術、新知識,學習促進學生思維和人格發展的教育教學方法,形成開放狀的生態型知識結構,真正實現教師與新課程共同成長。

3. 掌握教師和學生共同發展的互動教學方式。在美術新課程中由於貫徹新的教育理念,格外關注學生的身心發展,因此帶來美術課堂豐富多彩的互動教學。爲了讓學生學得更主動、更積極,美術教師要根據實際不斷創設新的教學情境,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課堂氛圍,滿足學生髮展的需求。同時,互動教學活動將不斷促使教師更新自己的教學方法。在美術新課程中,教師將是一個開拓者和創造者,多樣化和選擇性的課程要求使美術教師只有在教學中不斷地完善自己,在課程改革的實踐和探索中不斷提高思想素質和業務能力,才能爲自己走進新課程提供最基本的、最有利的保障。與新課程同行的美術教師將擁有和展現教學的青春活力。

二.美術新課程下教師角色的轉換

大家一直都在談:教師不再是一個主導者,是一個引導者;樹立以學生髮展爲本的新觀念,既要做“嚴師”又要做“人師”。可往往在課堂中難以人爲,於是苦思冥想,最後不了了之。那究竟怎麼轉換呢?

1. 班級授課制從西方傳入中國已一百多年曆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一直都扮演“知識傳授者”的角色。表現在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重視對知識的傳授,主觀上重視教學的結果,在教學方法上重視講授法、談話法,師生交流的方式是單向的,缺乏師生互動的交流過程。按新課程標準的要求,教師將和學生一道打破課堂的寧靜,經常走下講臺、走出教室,利用學生生活中的美術教學資源,與學生共同觀察、討論、感受和體驗。在課堂中教師和學生之間、學生和學生之間的資訊及時交流,建立起平等和諧的、互動共生的師生關係。我在講授《我喜歡的交通工具》一課時,設計製作了一個樣圖遊戲環節,讓學生根據自己的需要選擇合適的幾何圖形拼出交通工具,要求與衆不同。最後,學生都拼出了不同的交通工具,從而對本節課所學的內容十分感興趣。又講到《幫小鳥找家》一課,我先讓學生想象:假如我們生活的世界沒有樹會是什麼樣子?學生們經過回憶、聯想後回答:沒有樹,小鳥就沒有家了,我們呼吸的空氣就不新鮮了,良田就會變成沙漠……然後,組織學生表演短劇——“幫小鳥找家”,孩子們的想象力與表演能力得到了充分的發揮。這樣可以培養學生主動思維,同時也可以培養學生有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並培養了他們的良好品德,學會關心別人,關心生存的環境,加強孩子們的責任感。

2. 在美術教學活動中,讓教師成爲學生學習的促進者。素質教育提出要面向全體學生,讓學生全面發展。這並不是要讓每個學生或學生在每個方面平均發展,而是要研究學生的差異,以便找到因材施教的依據,找到適合不同學生的教學方法。美術新課程標準中有一個基本思想: “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應努力體現義務教育的基本特徵,保證每個學生接受美術教育的權利。義務教育階段的'美術教育要讓全體學生參與美術學習,使每個學生在自己原有的基礎上有所發展。”(引自《全日制義務教育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在我們的美術課程中,首先要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參與到美術學習活動中來,然後教師要積極關注學生的發展需求,想方設法促進不同基礎的學生都能有所進步。

美國人本主義教育家羅傑斯曾說:“教師必須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的促進者,而不是傳統的只注重‘教’的教師。”美術教師首先應該做一個積極、善意的旁觀者,在學生遇到困難的時候,你總站在他的身邊,或輕輕點撥讓學生茅塞頓開,或真誠鼓勵使學生充滿自信。

三.改變教學方法

一個方法得體會讓人終身受用,一個方法的失敗會讓人遺憾一輩子。新課程的實施不得不改變一些已有的教學方法,不是說這些方法不好,只不過適應不了這個前進的社會。於是把原先的一些較好的教學方法保留下來,但必須補充新鮮的“血液”。

1、 注重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的世紀,需要更多、更優秀的人才。以提高民族素質爲目的的教育必須緊跟時代節奏。鑑於傳統的課堂授課方式的侷限性,教學手段需要更新,現代媒體教學融入課堂已成爲必然。一方面,傳統的美術教學模式中知識的傳授,素質的培養主要以教師的講解、學生練習、鞏固爲主。理性知識太多,感性材料太少,不能充分發揮學生認識的主體性。另一方面,時代在發展,需要有“發展的眼光”。運用立體的,動態的、連續的、全面的表示方法反映美術教學過程,多媒體教育已越發顯得重要。它透過利用現代媒體的形、聲、色並茂,表現手法豐富多樣,富於變化的優越性,達到優化教學過程,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多媒體教育中,運用課件教學不失爲一個非常有效的教學手段。教師在課前運用計算機把課件做好,上課時只須將學生帶到多媒體教室。電腦展示的畫面色彩豐富,有動畫效果,有故事情節,有優美的音樂。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使美術課堂真正做到寓教於美,美中育人。於是我就自學了幾個製作課件的軟件,實現自己能親自制作,如我製作的《卡通畫》、《千變萬化的線》、《想象中的船》等課件,在運用中使學生感受到什麼是“美”,讓我明白傳統教學過程中教師的口頭講授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所需。而現代多媒體教育技術具有形象直觀性,聲像同步性,畫面的動態選擇性和時空的可變性等優勢,使學生對於學習美術的資訊來自各方面,呈現出令人難以想象的效果。

2、 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課堂教學模式。

示範--模仿教學模式是美術教學中必不可少的。教師首先透過示範提供給學生該繪畫過程的感情認識,同時要注意引導學生參與觀察、思考和分析,領會其中的道理,亦可展示可行(或可試)的幾種方法,讓學生邊思考、邊選擇、邊模仿、邊體驗。如在講授《水墨畫的筆墨技法》時,對於課中涉及到的中鋒、側鋒、逆鋒、拖筆等內容,單單透過口頭表述恐怕學生難以領會,只有透過教師的示範,讓學生認真觀察、思考、同時伴以適當練習,才能達到較好的教學效果。特別要注意的是必須避免簡單的缺少學生參與的師講生聽和機械模仿,儘量彌補該模式可能造成的認識活動的不完整性。

嘗試--指導教學模式。嘗試有的教師認爲這是數學課中最常用的,美術課不需要這種方法,其實這是培養學生創造力的一種最有效的方法。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個人或小組)自主嘗試來學習繪畫方法,教師的指導分析貫穿在學生嘗試學習的實踐活動之中。讓學生邊學習教材、邊嘗試繪畫、邊商討、邊探尋方法。在學生嘗試繪畫和教師針對性的指導(有時包含部分的示範)的基礎上,再經過進一步的實踐活動來完善並獲得技能和得到體驗。在《美麗的熱帶魚》、《樹葉貼畫》的課中,讓學生根據製作圖自己動手操作,教師的指導貫穿在學生動手過程中,讓學生自主嘗試,可培養其獨立能力。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教師要不斷激發學生嘗試繪畫的興趣,使其具有挑戰性;並不斷鼓勵學生持續嘗試的勇氣和信心。

3、 正確對待學生的差異。適應每一個學生的特點,在適當的時間以適當的方式對其進行有針對性的幫助,體現因材施教的原則。在安排學習任務及各項教學環節中,要儘量考慮學生的差異,分別讓不同的學生都有機會在各自特長的方面表現其領先的優勢,讓他們有機會“露一手”,並給予積極的評價,以使他們樹立起自信心。如在教學漫畫中讓學生有 4個作業選擇,分別是:(1)根據生活中的趣事畫一張漫畫;(2)爲理想中的自己畫一張漫畫;(3)爲喜愛的卡通動物或者人物設計一個完整的故事。(4)選擇自己最喜歡的卡通畫並且臨摹一張。學生不用再爲一道不願做的作業煩心,他們可以自由選擇難度大還是難度小的作業,心情肯定愉快而又輕鬆。

4、由傳統美術技能教學,傾向美術技能與審美教學的和諧統一。素質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智、能結合。怎樣結合呢?A,教師在授課時,不僅要注意學生對知識的瞭解掌握程度,更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對所學知識的運用,傳統的美術教育對此還重視的不夠。B,要引起學生的重視。美術課雖非主科,但它對於培養學生的審美的眼光,良好的行爲,對生活的熱愛,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都起到了不可忽視的重要作用。甚至對學生未來的生活都有着深遠意義的影響。

綜上所述,只是一些不成熟的經驗,要讓美術新課程真正能夠體現課程的“新”,讓美術教學不斷的“新”,自己還在探索的初級階段。我認爲要想成爲一名研究性的美術教師,就憑認真上好課,研究教材等是遠遠不夠的。應總結每一節課所給自己帶來了什麼;與同組的教師進行誠懇的交談,計討論課堂中細節問題,訂出一個解決的方案;在網上查閱有關的材料,特別是在教育網上與同仁們來討論有關美術教學方法,(這種方式應大量的推廣,在整個美術教學中會形成一個研究體系)等手段來促成自己的專業水平的提高。

參考文獻:

1.《美術課程標準》(實驗稿)

2.《美術課程標準解讀》

3.《美術及其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