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探討教育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

學問君 人氣:2.75W

教學實踐是檢驗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根據知識轉化理論,透過教學實踐完成知識應用,可以獲得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經驗,完成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積極轉化,最終加速知識的內化進程。

探討教育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

摘要:學校是知識的發源地與動力源,是最爲典型的可適用於知識管理的領域。本文將教育知識管理引入教師專業發展中,詳細介紹了教育知識管理的概念,討論了中國教師發展的現狀,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知識管理途徑與方法,對教師專業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關鍵詞:教育知識管理;教師專業發展;顯性知識;隱性知識

一、教育知識管理

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管理學領域首次提出了知識管理這一概念,其核心理念爲對各類知識的分類與轉化。1996年,國際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將知識分爲四種類型,即事實的知識(Know-what)、自然原理和科學的知識(Know-why)、如何去做的知識(Know-how)、誰擁有自己所需要的知識(Know-who)。[1]其中,前兩種知識屬於“顯性知識”,即可以看得見摸的着的知識;後兩種知識屬於“隱性知識”,即經過長期積累而得來的“只可意會不可言傳”的知識。[2]隨着知識經濟的蓬勃發展,知識管理在企業管理中的成功應用,逐漸引發了教育領域的重點關注。

學校作爲人類文明進程中知識的發源地與動力源,是最爲典型的可適用於知識管理的領域。教育知識管理爲一種教育知識管理視角,是以各類教育知識作爲文化資源,以知識或知識活動作爲教育組織的核心財富,對知識的獲得和繼承、知識的學習和使用、知識的發展和傳播、知識互換和教育組織內部知識的分享結構、知識水平與能力的增加進行管理,以發揮個人、團體乃至整個教育組織的智慧,從而在知識創新過程中謀求生存和發展。[3]

二、教師專業發展

教師專業發展爲動態過程,是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以自身的教育教學實踐爲基礎,透過持續的學習、思考、探究模式,不斷豐富和昇華其專業知識和專業結構。目前,教師專業發展的主要內容分爲四個,即基本知識素養、專業知識體系、教授知識及研究學習能力、積極上進的個人情感和高尚的品質。現代社會中,新一代網絡技術、資訊技術和計算機技術持續發展,在教育領域中的應用也不斷拓展與深化,隨之而來的是各類資訊和知識在教學和研究過程中的爆炸性增長。在此背景下,具有從大量資訊中篩選出其中的知識精髓,從而促進自身專業發展的能力,對廣大教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特別是當代社會提出的複合型教師觀,不僅要求教師從傳播的角色向教育合作者積極轉化,而且還要具有研究能力,具備對工作的反思和探索能力,從而成爲一名合格的研究者。[4]中國的教育體系中,教師的成長一度具有“自然成熟”烙印,透過幾年甚至幾十年的實踐環節完成新教師的自發成長過程。爲了實現教師專業的科學發展,當前中國採用學歷教育和專業技能訓練爲主,在職進修等方式爲輔積極促進教師專業發展。

然而,目前教育培訓一般以技術操作類爲主要內容,片面地注重教學技能和技法的作用,忽視了實踐在教學過程起到的不可或缺作用,使得教育培訓流於形式,對教師自身專業素質的提高作用極其有限,在教師專業發展中起到了一定的負面作用。因此,在上述基礎上,透過教育知識管理思想的引入,改善中國教師專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具有顯著的創新性。

三、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知識管理

第一,個人知識庫建立。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進行個人知識管理的第一步是根據教師個人的發展目標獲取有價值的知識。在教學實踐過程中,資訊化教學對教師個體的各類知識素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構建個人知識庫以整理容納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汲取的有價值知識,是教師專業發展中的第一要務。

在此過程中,教師既可以透過自主總結學習,又可以利用培訓學習等途徑完成知識庫的建立。此外,利用互聯網上的豐富資源來獲得各類富有價值的.資訊數據也是有效途徑之一。經過對個人知識進行整理和分類後,教師先建立知識地圖,隨後形成知識架構,進而完成個人知識庫的建立。第二,個人知識共享與交流。個人知識的共享與交流在教師專業發展中發揮着重要的作用。研究發現,在知識的共享和交流過程中,教師不但可以學習到更多的顯性知識,從而充實個人知識庫,完善自身知識結構;而且可以將自己的隱性知識轉化爲顯性知識,透過與其他人員的積極分享,最終實現知識的外化。

透過上述交流與分享,教師自身可以達成汲取新觀點,獲得新思路,感悟新知識,增加並豐富自己的知識庫的目的。在此過程中,作爲新興的網絡交互式技術,博客、虛擬學習社區等手段,可以實現教師個體間知識的共享與交流,並且創造了自由、開放的學習交流環境。第三,知識與教學實踐相結合。

教學實踐是檢驗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根據知識轉化理論,透過教學實踐完成知識應用,可以獲得解決各類實際問題的經驗,完成顯性知識向隱性知識的積極轉化,最終加速知識的內化進程。教學實踐過程中,教師自身經過觀察、體驗和反思,不但可以獲得其他個人的隱性知識,還能夠把自己的隱性知識傳播給他人,從而透過上述雙向過程,完成知識的社會化,並實現知識的價值特點。

參考文獻:

[1]張紅巖,張軍輝,張新明.教育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化[J].湖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07(3):43-45.

[2]葛萱,張新明,王清.教育知識管理視域下的教師專業化發展[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6(35):227-228.

[3]王繼新.教育知識管理與教師專業發展[J].軟件導刊,2005(1):4-6.

[4]曹霞.教師專業化發展過程中的個人知識管理[J].軟件導刊:教育技術,2008,(2):51-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