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課程改革語境下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探討教育論文

學問君 人氣:3.01W

論文關鍵詞:教師 專業化課程 改革 對策

課程改革語境下教師專業化發展對策探討教育論文

論文摘要:課程改革對教師專業化發展提出了新的挑戰。文章分析了課程改革進程中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並針對性地提出加強教師培訓、實施課題驅動、進行專家引領以及開發校本課程等對策和途徑,以期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

教師是教育事業的第一資源和核心要素。教師隊伍的水平直接制約着教育質量,關係到課程改革的成效。要提高教師隊伍的水平,必須走專業化發展之路。而教師的專業化發展必須以完善教育觀念、掌握專業知識、形成專業教學技能及提高教育研究能力爲基礎。教師素質的全面提高離不開教師專業化發展,這也是實施素質教育和課程改革的關鍵。同時,課程改革不僅影響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改變了教師的實踐方式。從教師專業發展是自主發展的角度來看,課程改革創設了其自由發展的制度和文化環境,賦予了教師專業發展的整體性、情境性和連續性。

一、課程改革給教師帶來的新挑戰

現代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理念與策略是:倡導全面、和諧發展的教育;重建新的課程結構;體現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形成正確的評價觀念;促進課程的民主化與適應性。這種變革對作爲教育實踐的直接承擔者和教育變革的實施者——教師來說,其影響是深遠的,給教師專業化發展帶來了嚴峻挑戰。

1.教師角色的轉換。傳統的教學中,教師扮演的角色更多的是知識的佔有者,教師“居高臨下”地進行“傳道、授業、解惑”。而新課程改革則倡導教師由知識的傳授者向學生學習的促進者轉變,由學生的管理者向課堂的引導者轉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創設引導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教學環境,營造平等的、和諧的、寬鬆的課堂心理氛圍,讓學生在質疑中發現,在探究中提高,強調師生平等交往、共同發展。同時,課程改革還提倡教師開發校本課程和地方課程,創造性地編寫教材、使用教材,這種課程管理模式使得教師還要成爲教材的開發者、編制者、選擇者等多重角色。

2.教師觀念的更新。課程改革彰顯素質教育理念,教師要本着不斷提高學生素質、促進學生髮展的原則,更新教育觀念。教師應意識到自身職責的多樣性,關注到學生個體的差異性,認識到教學過程的互動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髮展出爲本,注重培養學生學習的獨立性、自主性,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養成學生善於合作,樂於探究的學習品質,透過學生自己主動參與課堂活動與實踐來獲取知識,培養學生掌握和利用知識的態度和能力。此外,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人格,在正視學生個體差異的基礎上,滿足不同層次的學生需求,使每個學生智能都能得到充分的發展和開發,走師生共同發展之路。

3.教師能力的提升。課程改革對教師更新自身素質也提出了新要求。首先,新的課程結構增加了綜合性、實踐性和研究型等課程,而這些課程具有很強的過程性和情境性,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進行恰當的設計、合理的安排,要求教師具備課程設計能力和課堂教學技能。其次,課程內容的現代化和生活化要求教師提高學術能力,拓寬學術視野,深刻體會知識的生活價值。教師也只有在把握本學科的學術前沿的基礎上,熟練地掌握計算機等新型工具輔助教學,才能超越學科的侷限,做到開放性、創造性地組織教學,使課堂的知識性與生活性、預設性和生成性達到有機融合,也只有這樣才能給學生的發展帶來更多的機會。可見,教育教學研究能力和創新精神是課程改革對教師的必然要求。

二、影響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因素

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的因素就其途徑和方式而言,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外在因素,即社會進步程度和教育發展對教師角色與行爲改善的`規範、要求和期望;二是內在因素,即教師在自身完善過程中的自我角色願望、自身需要及實踐上的追求。具體而言,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

1.個人因素。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教師個體專業不斷髮展的歷程,是教師不斷掌握新知識,增強專業能力的過程。在教師專業發展中,教師專業發展的進程受到教師的個體需求、個體對教師專業化發展的認識及教師自身專業成長能力的制約,與教師的生活狀況相關聯。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充滿個性化的過程,是教師的情感、知識、觀念、價值觀等個性特徵相融合的過程。教師專業化發展是在教師個人已有知識、經驗和觀念的基礎上形成和發展的。其次,教師是完全意義上的自主發展的主體,是“自我指導式”的學習者。教師能否樹立正確的專業發展觀,也是影響教師專業發展的關鍵問題。此外,教師個體自我實現動機的強弱即是否有對教育事業的執著追求和成就感關乎到自身的努力程度。

2.實踐因素。實踐方式既是教師專業成長的途徑,又是專業發展的表徵。不同的實踐方式影響教師的專業成長的進程和速度。教師在進行教育教學實踐過程中,影響其專業化發展的因素可以歸納爲教學反思方式、自主創新方式、行動研究方式等三種。教學反思,作爲一種實踐方式,深刻地影響着教師理論素養、問題意識和研究能力的提高。教師只有充分激發自我提升的動機,以主體身份介入其中,不斷加強自我反思與實踐,教育教學觀念、行爲和能力纔會有本質性的提高。自主創新是提倡教師邊實踐邊研究的學習方式,也是實踐方式的一種。行動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能有效加強教師教育理論和教育實踐的有機結合,是不斷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使教學工作趨向合理、科學和有效。

3.環境因素。環境因素包括社會環境因素和校內環境因素。從社會環境因素來看,社會經濟、文化發展水平,社會對教育與教師的地位、教師職業價值的認識和看法、教育改革與發展對學校教育和教師的要求以及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培養和發展的政策導向、獎懲機制等都給教師的成長帶來深刻影響。其直接左右到教師的職業成就感的高低,關係到教師對專業和職業的認同與否。

學校作爲教師專業發展的主陣地,學校內部的教研氛圍、管理水平、價值觀念、行爲規範對教師的專業發展也會產生重大影響。從一定程度上講,教師專業知識與能力的發展和提高並不是完全依靠自己“單打獨鬥”來實現,而是要依靠不斷地向他人學習得以提升,有賴於校外專家的指導、教育理論工作者的幫扶及同事間的相互交流和思想碰撞。

4.制度因素。制度因素包括教師教育培訓制度、教師管理制度等,對教師專業發展也會產生很大影響。當前,教師教育制度改革的目標取向是專業化與一體化。這種專業化與一體化的實現,必須依靠制度創新,依賴於開放型教師教育培訓機制和體系的建立。教師專業化不應只是一種觀念,更是一種實實在在的行爲,需要制度來進行保障和約束。推進教師專業化必須在國家和學校層面建立健全各種政策法規和制度。構建教師專業實習制度、建立教師教育審查制度、確定教師教育課程的認定製度、進一步完善教師資格證書制度及教師進修制度等都將有力地促進教師專業化成長。各學校也要根據具體情況與之相應地合理制定、實施和調整學校發展規劃。

三、教師專業化成長途徑

教師的專業化發展是一個長期探索、不斷提高的過程。教師的培訓和發展應貫穿其專業生涯始終。教師專業化發展並不是片面地追求高學歷,而是要教師在自覺提高認識的基礎上,要在立足自身的職業崗位上敬業進取,變被動發展爲主動發展。要打破傳統單一的、封閉的、偏理論的和終結性培養模式,建立開放性的培養體系,實現教師培養模式的多元化、動態化和連續性。實踐表明,加強教師培訓、實行專家引領、實施課題驅動和開發校本課程,是促進教師專業發展的有效途徑。

1.加強教師培訓。教師培訓應堅持兩個主體,一是要開展以院校爲主體的教師繼續教育培訓。針對教師實施教育活動必須具備的知識結構,設定體現教師的教育專業特性的培訓課程,讓教師系統掌握教育的基礎性必備課程。一個合格的教師知識結構應包括普通文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教育學科知識、教育技能知識和教育實踐知識等五個方面,在組織培訓時要把握好這五個方面,事先確定好主題,定位好目標,建立培訓目標動態管理體制。二是各個學校要根據各自情況,自主選擇和設計培訓內容, 自行研發符合本校實際的校本培訓。要針對不同學校、不同教師在新課程實施中會遇到的不同問題,採取個別突破與集中解決相結合,做到“研、訓、教”一體化,在培訓中注重總結經驗,並加以概括、提升,探尋其規律性, 使新課程的實施過程同時也成爲教師專業成長的過程。

2.進行專家引領。實踐表明,教育的“傳、幫、帶”對於促進教師專業成長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要有效地進行“傳、幫、帶”,必須藉助專家的力量進行引領和示範,讓專家深入課堂一線對教師的課堂教學“號脈”,研究分析教師課堂教學行爲,作出準確診斷和建設性的評價。既要充分肯定教師課堂上的“閃光點”,更要幫助教師具體明確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與教師面對面地溝通交流,透過梳理教師的課改理念,引領教師開展教學,激活教師專業化發展的內驅力。真正有價值的專家不僅能對症解決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困惑與難題,爲教師課堂教學提供理論上的支撐和行動上的支援,還能直面課堂,親自開展教學觀摩課展示,在課堂中接受檢驗,實現理論與實踐的碰撞。專家引領也正是透過發揮專家的智慧和問題意識,與教師們一起走進課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實施專家引領對教師進行理論上、方法上、行爲上的引導,運用理論知識指導教師創新教學實踐,有益於打造和形成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可以有效地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3.實施課題驅動。課程改革中要求教師由經驗型向學者研究型轉變,而這種轉變就需要教師提高教科研能力。要提高教師的教科研能力,其策略之一就是以課題研究爲突破口。教師要把教學工作融入到課題研究中去,把教師教學中出現的問題變成課題,以研究者的眼光加以審視和分析,不斷進行經驗性反思和總結,探究其規律性。教師也只有在教學過程中勇於探尋,善於反思,研究總結出新課程實施中教師角色自覺轉變的規律,提高自己的認識,才能自覺地指導自身的教學實踐,完善自身教學方法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式。當前,爲適應課程改革需要,許多學校已經形成了“科研促教,課題育人”的共識,大力實施“課題驅動”策略,讓教師在專家帶領下參與到與本職工作緊密結合的課題研究中,並把研究成果應用於實際問題的解決,極大提高了教師研究熱情,提升了教師教學研究水平。課題驅動能實現教師在行動中把教學與研究的有機結合,促進教師可持續發展。

4.開發校本課程。課程是實施素質教育的載體。課程改革要有效實施並取得成效,必須增強教師的課程意識,提高教師的課程設計與研發能力。各個學校要滿足本校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必須依據學校自身的性質、特點、條件,合理利用和開發資源,進行校本課程的建設和開發。開發校本課程需要教師對教學內容進行研究,教師作爲教學的實踐者同時,又是課程的開發者和研究者。教師參與課程編制和開發的過程,既是一個持續和動態的課程改進的過程,也是教師間共同探究,相互影響和提高的過程,這種“學習共同體”的建立,有利於教師專業精神的培養, 促進教師專業技能的提升。同時,校本課程開發,發揮和彰顯了教師的能力和價值,幫助教師更新了知識結構,擴展了視野,爲教師不斷地尋求教育實踐的合理性增添了動力,也爲教師的專業發展提取供了新的路徑和平臺。

參考文獻:

[1]王少非.新課程背景下的教師專業發展[M].上海:華東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

[2]韓淑萍.我國教師專業發展影響因素研究述評[J].現代教育科學:高教研究,2009,(9).

[3]陳方.近年來我國教師專業化研究綜述[J].中小學管理,2005,(2).

[4]王澤德,陶瑩.新課改背景下中小學教師專業化發展模式研究[J].河北師範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