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君>學習教育>畢業論文>

淺談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與社會和諧

學問君 人氣:1.89W

論文關鍵詞: 衝突 認同 有限流動 和諧

淺談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與社會和諧

論文摘要:當代中衝突的實質是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動下,兩種構成要素差異較大的文化體系之間激烈的對抗與鬥爭。由於文化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循環作用,文化衝突產生的能量必然會傳遞給整個社會系統,導致社會系統穩定狀態的失衡。減少中西方文化衝突保障社會和諧,更需要的是降低文化衝突產生的能量,保持我國文化系統自身的相對穩定,實現文化有限流動。爲此,必須保持文化核心構成要素的穩定和表層文化要素的適當流動,並加強人們對的認同。 
  
  當前,我國和西方各國日益頻繁的交往使得文化衝突問題越來越突出,而此衝突已經逐漸進入到了社會和諧的“領地”中,如果我們不能採取有效的對策和措施,影響勢必將越來越大,最終必將破壞我們的社會和諧,故此事象引起了社會各界的高度關注,一些迫切需要認識和解決的問題從而擺在了我們的面前:中西方文化衝突的實質是什麼?這一衝突如何對我國的社會和諧產生影響?怎樣才能減弱這一衝突的能量傳遞以降低其影響力,從而保證社會和諧?對於這些問題,本文將從文化人類學的角度進行探討,並嘗試提出解決的辦法。
  
  一、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的實質
  
  要探討如何減緩文化衝突以保證社會和諧,就必須要探究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的實質;而要探究這一衝突的實質,就必須瞭解什麼是文化?什麼是文化的實質?對於這一重要問題,前代學者從各個方面各個角度作了大量、長期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工作。
  被稱爲人類學之父的英國人類學家泰勒,是目前學術界公認的最早對文化概念的研究產生深遠影響的人。1871年泰勒在《原始文化》一書中指出,“文化,或文明,就其廣泛的志意義來說,是包括全部的知識、信仰、、、、習俗以及作爲社會成員的人所掌握和接受的任何其他的才能和習慣的複合體。”①泰勒第一次給了文化一個整體性的概念,將文化視作一個複雜的整體,強調的是作爲一個集合概念的文化。他認爲文化可以繼承和學習而得,揭示了文化的傳承性特點。文化功能學派的創始人、英國文化人類學家馬林諾夫斯基則從功能的角度認識和闡釋文化,認爲文化以滿足人類生活的需要而存在,“文化是包括一套工具及一套風俗——人體的或心靈的習慣,它們都是直接的或間接的滿足人類的需要。一切文化要素,若是我們的看法是對的,一定都是在活動着發生作用,而且是有效的”②。在馬氏的理解中,文化是爲人類生活服務的體系,這個體系中的一切構成要素都具有各種有效的功能,並處於變化和運動中。美國著名人類學家克拉克洪在了160多種具有影響的文化定義之後,對文化作出如下解釋:“文化是上所創造的生存式樣的系統,既包含顯型式樣又包含隱型式樣;它具有爲整個羣體共享的傾向,或是在一定時期中爲羣體的特定部分所共享。”③ 他認爲文化體系是人類活動的產物,是有顯型和隱型之分的行爲模式,由某個人類羣體的成員共同享有,反映了羣體的意識和行爲狀況。另一位美國人類學家格爾茨則對文化有着這樣的解釋:“總之,我所堅持的文化概念既不是多重所指的,也不是含糊不清的:它表示的是從歷史上留下來的存在於符號中的意義模式,是以符號形式表達的前後相襲的概念系統,藉此人們交流、儲存和發展對生命的知識和態度。”④ 格爾茨認爲文化是由人類創造的具有象徵意義的系統,人類學家的任務就是對每一種文化的各種意義進行解釋以達到能被理解的目的。
  從以上幾個對文化的“經典性”解讀中,我們可以看出幾點相似之處: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活動的產物,可以繼承和學習而得,並對人們繼續發生着影響。第二,文化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這個完整的人工體系具有嚴密的組織結構,各構成要素處於不斷的變化和運動中。第三,某一文化爲某個人類羣體的成員共同享有,反映的是一定時期特定人類羣體的意識狀況和行爲模式,各種文化具有各自特定的意義。由此,根據以上對文化內涵的一些共同理解,並進而由這共同理解來看文化衝突,我們可以認爲,文化衝突實際上就是不同文化體系及其構成要素之間產生矛盾、碰撞,進而相互排斥、相互對立,乃至相互對抗的現象。由於不同的文化代表了不同人類羣體所特有的思維方式、行爲方式和價值觀念,激烈的文化衝突必然導致不同人類羣體之間的對抗和鬥爭。
  現今全球一體化的格局使得中西方文化頻繁接觸,然而雙方在接觸之前就有着各自長期獨立發展的文化史,都已經形成了自己一套獨特的文化體系,其構成有着很大的差異。中國文化建立在包容着業等多種經濟成分的`農耕經濟的基礎之上,良好的自然及爲發展提供了適宜的條件,不用依靠對外擴張就能夠自給自足,所以文化體系幾千年來一直有着較大的內涵量和較強的內生力。西方文化則誕生於自然資源及物質條件都十分有限的地中海,人們臨海而居,糧食不能自給,陸地和交往又極其困難,爲了生存和發展必須努力開拓海洋事業以獲取更多的資源,因此商業航海貿易十分發達。與中國農耕文明相比,地中海文明的對外擴展力較強。由於文化體系的構成要素存在着很大差異,當二者頻繁接觸時就會不可避免地產生衝突,構成要素差異小的文化體系衝突就小,構成要素差異大的則衝突大。因此,我們可以認爲,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就是在全球化的外力推動下,兩種構成要素差異較大的文化體系之間激烈的對抗與鬥爭。
  
  二、循環作用與能量傳遞
  
  文化是由人創造的,而人又是社會的主體,要探討文化衝突如何影響社會和諧,就必須要以人爲出發點來理解文化與社會之間存在的密切關係。社會是由社會成員共同建立的有組織的羣體,某一社會的所有社會成員都共同享有一種文化體系,並處於一個共同的價值體系的持續影響下,因此每一種文化都是與某一特定社會相聯繫的。實際上,人、文化與社會之間是相互循環作用的:人創造了文化,同時文化又對人產生着持續的影響;文化決定了社會存在的模式,而社會又是文化的承載者與維繫者;社會是我們人類生存鬥爭的單位,同時人的行爲必須置於社會中才能被理解。
  文化衝突對社會和諧的影響正是建立在這種相互作用的基礎之上。由於文化衝突是不同文化體系及其構成要素之間產生矛盾、碰撞,進而相互排斥、相互對立,乃至相互對抗的現象,因而也可以被看作爲一種文化運動。社會和諧則指的是構成社會系統中的各個部分、各種要素處於一種相互協調、均衡穩定的狀態,也就是說,社會的各個組成部分之間有一個比較均衡、比較穩定的關係,社會呈現出穩定有序、協調發展的態勢。正如我們所知,一切事物的活動都伴隨着能量的產生和傳遞,能量傳遞的規律則是單向趨於平衡狀態,即能量由高到低傳遞並最終達到相同爲止。激烈的文化衝突使得構成文化系統的各種要素在摩擦、碰撞中處於劇烈的運動狀態,加上文化與社會之間的相互循環作用,衝突產生的能量必定會傳遞給整個社會系統,從而導致社會系統穩定狀態的失衡。當代中西方文化衝突正是這種劇烈的文化運動,它不斷地衝擊着我國社會的底線和所能承受的最大應力,有可能使社會陷入或至少局部地陷入混亂狀態。激烈且長期持續的文化衝突具有極大的殺傷力,最終將導致社會陷入整體的危機。我國近年來不斷攀升的離婚率、青少年犯罪率以及不斷擴大的吸毒人數、艾滋病感染人數等就已經敲響了警鐘。
  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與高新技術相結合的文化產業對經濟產生了巨大的內驅作用,給西方各國帶來了鉅額的利潤,而經濟力量又是當今衡量一個國家競爭實力的重要標誌,因此西方各國將會更爲努力地開發更大的文化以獲取更多的經濟利益。因此,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的衝突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期,而且將很可能隨着全球化進程的加快繼續加強。由於我國文化與西方文化體系的構成要素差異較大,決定了兩者的相互融合就只能是部分性的,如果僅僅依靠文化融合來減少文化衝突,實際上大多是在作無用之功。因而減少中西方的文化衝突以保障社會和諧,更需要的是儘可能地降低由文化衝突產生的能量,使之儘可能少地傳遞到社會系統中。由於無法控制西方文化對我國文化的外部衝擊,如果要降低文化衝突的能量,就必須將我國文化系統的運動控制在一定的範圍之內,即保持我國文化系統自身的相對穩定性。